双级吸收式锅炉烟气处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722880发布日期:2019-09-20 22:16阅读:183来源:国知局
双级吸收式锅炉烟气处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锅炉烟气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双级吸收式锅炉烟气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煤改气”工程的推进,燃气锅炉在供暖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燃气锅炉的排烟含湿量(水蒸气含量)远远高于燃煤锅炉的含湿量,且水蒸气携带大量的潜热,余热回收潜力很大。现有烟气余热回收方式主要有冷凝式余热回收(冷凝锅炉)、电压缩式热泵余热回收、闭式吸收式热泵余热回收、基于溶液除湿技术的开式吸收式余热回收系统。

但现有的余热及水分回收过程中发现,采用纯电压缩热泵,需通过热泵将供暖回水温度降低到烟气的露点温度以下,由于电费较高,导致回收烟气余热的运行成本较高。闭式/开式吸收式热泵往往采用天然气直燃作为热源,需要额外敷设天然气管道和烟道,系统复杂且造价较高。而且目前基于溶液除湿技术的开式吸收式余热回收系统将烟气与循环介质(溶液)直接接触,会对溶液造成较严重的污染,氮氧化物减排也不显著。因此如何能在有效回收烟气余热及水分的前提下降低成本、减少烟气中的氮氧化物对开式吸收式系统中吸湿溶液造成污染且提高氮氧化物减排效果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双级吸收式锅炉烟气处理系统,以解决现有烟气处理成本高、烟气中氮氧化物对开式吸收式系统吸湿溶液造成污染及氮氧化物减排效果不佳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双级吸收式锅炉烟气处理系统,其中,所述双级吸收式锅炉烟气处理系统包括冷凝单元、第一吸收器、第一再生器、第二吸收器及第二再生器,锅炉通过烟气管道顺次串接连通所述第一再生器、所述冷凝单元、所述第一吸收器、所述第二吸收器,所述第一再生器通过第一进液管及第一排液管与所述第一吸收器连通,所述第一再生器通过蒸汽管道与所述第二再生器连通,所述第二再生器通过第二进液管及第二排液管与所述第二吸收器连通,所述第二再生器通过助燃空气管与所述锅炉连通。

如上所述的双级吸收式锅炉烟气处理系统,其中,所述冷凝单元包括冷凝塔、水循环管、第一换热器及碱液箱,所述水循环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冷凝塔的顶部、所述冷凝塔的底部连通,所述第一换热器设于所述水循环管上,且所述第一换热器与第一回水分支管换热连接,所述第一回水分支管与所述锅炉的回水管道连通,所述水循环管上设有能将所述冷凝塔内的液体由所述冷凝塔的底部输送至所述冷凝塔的顶部的第一泵体,所述碱液箱通过碱液供给管与所述冷凝塔的底部连通,所述碱液供给管上设有能将所述碱液箱内的碱液输送至所述冷凝塔的第二泵体,且所述碱液供给管上设有能阻止所述冷凝塔内的液体沿所述碱液供给管流至所述碱液箱的止回阀,所述止回阀位于所述碱液供给管与所述冷凝塔的连通处与所述第二泵体之间;所述水循环管上连通有放液管,所述放液管与所述水循环管之间的连通处位于所述水循环管与所述冷凝塔的连通处与所述第一换热器之间,所述放液管上设有放液阀。

如上所述的双级吸收式锅炉烟气处理系统,其中,所述第一排液管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吸收器的底部连通,所述第一排液管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再生器的上部连通,所述第一进液管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再生器的底部连通,所述第一进液管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吸收器的顶部连通,所述第一排液管上设有能将所述第一吸收器内的液体输送至所述第一再生器的第三泵体,所述第一进液管上设有能将所述第一再生器内的液体输送至所述第一吸收器的第四泵体,所述第一进液管上设有第二换热器,所述第二换热器与第二回水分支管换热连接,所述第二回水分支管与所述锅炉的回水管道连通。

如上所述的双级吸收式锅炉烟气处理系统,其中,所述第一再生器与所述第一吸收器之间设有回热器,所述第一排液管的第二端贯穿所述回热器与所述第一再生器的上部连通,所述第一进液管的第一端贯穿所述回热器与所述第一再生器的底部连通,所述第一排液管与所述第一进液管于所述回热器的内部换热。

如上所述的双级吸收式锅炉烟气处理系统,其中,所述第一排液管与所述第一进液管之间通过回液管连通,所述回液管与所述第一排液管之间或所述回液管与所述第一进液管之间通过三通阀连通。

如上所述的双级吸收式锅炉烟气处理系统,其中,所述第二排液管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吸收器的底部连通,所述第二排液管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再生器的上部连通,所述第二进液管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再生器的底部连通,所述第二进液管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吸收器的顶部连通,所述第二排液管上设有能将所述第二吸收器内的液体输送至所述第二再生器的第五泵体,所述第二进液管上设有能将所述第二再生器内的液体输送至所述第二吸收器的第六泵体,所述第二进液管上设有第三换热器,所述第三换热器与所述助燃空气管换热连接,所述助燃空气管串接连通所述第二再生器并与所述锅炉连通。

如上所述的双级吸收式锅炉烟气处理系统,其中,所述第二再生器连通设有抽真空管,所述抽真空管上设有真空泵。

如上所述的双级吸收式锅炉烟气处理系统,其中,所述第二再生器连通设有凝水排放管,所述凝水排放管上设有第七泵体。

如上所述的双级吸收式锅炉烟气处理系统,其中,所述第一吸收器的底部连通设有第一排污管,所述第一排污管上设有第一排污阀,所述第二吸收器的底部连通设有第二排污管,所述第二排污管上设有第二排污阀。

如上所述的双级吸收式锅炉烟气处理系统,其中,所述第一再生器为管壳式再生器,所述第二再生器为内热型板式再生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如下:

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双级吸收式锅炉烟气处理系统,不需要使用电压缩热泵或天然气直燃作为热源的热泵,不需要额外铺设天然气管道,能有效达到降低烟气余热及水分回收成本的效果,同时通过设置冷凝单元,能在烟气进入第一吸收器之前对烟气中的可溶性氮氧化物进行吸收,有效避免了烟气中可溶性氮氧化物对吸湿溶液的污染,同时提高氮氧化物减排效果,因此,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双级吸收式锅炉烟气处理系统排放的烟气中,氮氧化物含量和排烟湿度均得到降低,有助于脱白和缓解雾霾形成,带来生态效益。

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双级吸收式锅炉烟气处理系统,通过设置第一吸收器和第二吸收器两级吸收器,可对烟气中水分和余热进行梯级回收,且使第一吸收器和第二吸收器采用不同的溶液成为可能,第一吸收器的溶液可采用吸湿能力较弱但廉价、腐蚀性弱的溶液;第二吸收器的溶液可再采用吸湿能力强的溶液并采用非沸腾式再生。

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双级吸收式锅炉烟气处理系统,通过设置第一再生器和第二再生器两级再生器,能对烟气余热进行两次利用,保证两级再生器的再生能力的前提下,提高烟气余热回收效果。

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双级吸收式锅炉烟气处理系统,通过设置助燃空气管,并对助燃空气管内的助燃空气加热加湿,有利于降低燃气燃烧过程中氮氧化物的生成量,从根源上达到氮氧化物减排的效果。

附图说明

以下附图仅旨在于对本实用新型做示意性说明和解释,并不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双级吸收式锅炉烟气处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双级吸收式锅炉烟气处理系统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1、冷凝单元;

11、冷凝塔;

12、水循环管;

121、第一泵体;

13、第一换热器;

131、第一回水分支管;

14、碱液箱;

15、碱液供给管;

151、第二泵体;

152、止回阀;

16、放液管;

161、放液阀;

2、第一吸收器;

21、第一进液管;

211、第四泵体;

212、第二换热器;

2121、第二回水分支管;

22、第一排液管;

221、第三泵体;

23、回液管;

231、三通阀;

24、第一排污管;

241、第一排污阀;

3、第一再生器;

31、蒸汽管道;

4、第二吸收器;

41、第二进液管;

411、第六泵体;

412、第三换热器;

42、第二排液管;

421、第五泵体;

43、第二排污管;

431、第二排污阀;

5、第二再生器;

51、抽真空管;

511、真空泵;

52、凝水排放管;

521、第七泵体;

6、回热器;

7、锅炉;

71、烟气管道;

72、助燃空气管;

8、烟囱;

9、引风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目的和效果有更清楚的理解,现结合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及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双级吸收式锅炉烟气处理系统,其中,双级吸收式锅炉烟气处理系统包括冷凝单元1、第一吸收器2、第一再生器3、第二吸收器4及第二再生器5,锅炉7通过烟气管道71顺次串接连通第一再生器3、冷凝单元1、第一吸收器2、第二吸收器4,第一再生器3通过第一进液管21及第一排液管22与第一吸收器2连通,第一再生器3通过蒸汽管道31与第二再生器5连通,第二再生器5通过第二进液管41及第二排液管42与第二吸收器4连通,第二再生器5通过助燃空气管72与锅炉7连通。

在对烟气进行处理的过程中,烟气首先进入第一再生器3,作为第一再生器3的热源,将烟气中的部分余热提供给第一再生器3用于加热第一再生器3的吸湿溶液,将第一再生器3内的吸湿溶液加热至沸腾使吸湿溶液蒸发浓缩,且吸湿溶液在第一再生器3内加热蒸发产生的水蒸气通过蒸汽管道31进入第二再生器5为第二再生器5中吸湿溶液的浓缩再生提供热量,如此能有效实现烟气余热的回收利用,同时不需要设置电压缩热泵或天然气直燃作为热源的热泵,不需要额外铺设天然气管道,能达到有效回收烟气余热的同时降低烟气余热回收成本的目的;

接着烟气通过烟气管道71进入冷凝单元1内,在冷凝单元1内与循环冷却水接触并冷凝,实现烟气的初步除水及进一步地降温,同时通过循环冷却水将烟气中的可溶性氮氧化物吸收,防止烟气对第一吸收器2及第二吸收器4内的吸湿溶液造成污染,同时达到氮氧化物减排的效果;

随后,烟气通过烟气管道71进入第一吸收器2内,第一吸收器2内的吸湿溶液对烟气中的水分进行吸收,第一吸收器2内的吸湿溶液吸收了烟气中的水分后被稀释,稀释的吸湿溶液通过第一排液管22进入第一再生器3中,通过烟气作为再生器的热源对稀释的吸湿溶液进行加热沸腾浓缩,浓缩后的吸湿溶液通过第一进液管21回到第一吸收器2中;而经过第一吸收器2回收水分的烟气接着通过烟气管道71进入第二吸收器4中,再由第二吸收器4内的吸湿溶液对烟气中的水分进行更进一步地吸收,第二吸收器4内的吸湿溶液对烟气中的水分进行吸收后被稀释,被稀释的吸湿溶液通过第二排液管42进入第二再生器5中,在以第一再生器3产生的水蒸气作为热源的第二再生器5内对稀释的吸湿溶液进行加热并使吸湿溶液与助燃空气管72内干燥的助燃空气在第二再生器5内直接逆流接触将吸湿溶液浓缩,与此同时助燃空气管72内的助燃空气被加热加湿,浓缩后的吸湿溶液通过第二进液管41回到第二吸收器4中,如此第一吸收器2与第二吸收器4内的吸湿溶液循环使用依次对烟气中的水分进行吸收,使排烟湿度得到有效的降低,消白效果明显;最后通过第二吸收器4回收水分的烟气通过引风机9进入烟囱8并排放至大气中。

进一步地,如图1及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双级吸收式锅炉烟气处理系统,其中,冷凝单元1包括冷凝塔11、水循环管12、第一换热器13及碱液箱14,冷凝塔11为直接接触式冷凝器,具体为喷淋(填料)塔,水循环管12的两端分别与冷凝塔11的顶部、冷凝塔11的底部连通,使冷凝塔11内的循环冷却水由冷凝塔11的顶部向下喷淋,并在冷凝塔11的底部通过水循环管12重新流回至冷凝塔11的顶部,实现循环冷却水的循环,在循环冷却水循环的过程中,将进入冷凝塔11的烟气中所含的可溶性氮氧化物吸收,同时由于循环冷却水的冷却作用使烟气降温,同时烟气中的部分水蒸气冷凝并随循环冷却水一起流走循环,如此达到去除烟气中部分污染气体、对烟气进行降温和初步除水的目的;第一换热器13设于水循环管12上,且第一换热器13与第一回水分支管131换热连接,第一回水分支管131与锅炉7的回水管道连通,循环冷却水在冷凝塔11中由上至下喷淋的过程中会吸收烟气的热量而升温,通过在水循环管12上设置第一换热器13,能将循环冷却水吸收的热量以热交换的方式传递给第一回水分支管131内的锅炉回水,实现烟气余热的回收利用;水循环管12上设有能将冷凝塔11内的液体由冷凝塔11的底部输送至冷凝塔11的顶部的第一泵体121,以保证循环冷却水顺利循环;碱液箱14通过碱液供给管15与冷凝塔11的底部连通,碱液供给管15上设有能将碱液箱14内的碱液输送至冷凝塔11的第二泵体151,通过向冷凝塔11中输送碱液,能使循环冷却水呈碱性,从而能更进一步地提高循环冷却水对氮氧化物的吸收效果,作为优选,碱液为碳酸钾水溶液,碳酸钾吸收可溶性氮氧化物后生成的硝酸钾可用于化肥的生产;且碱液供给管15上设有能阻止冷凝塔11内的液体沿碱液供给管15流至碱液箱14的止回阀152,止回阀152位于碱液供给管15与冷凝塔11的连通处与第二泵体151之间,通过设置止回阀152能防止冷凝塔11内的液体回流至碱液箱14中对碱液箱14中的碱液造成污染;水循环管12上连通有放液管16,放液管16与水循环管12之间的连通处位于水循环管12与冷凝塔11的连通处与第一换热器13之间,放液管16上设有放液阀161,通过设置放液管16并在放液管16上设置放液阀161,能供工作人员定期对冷凝塔11中的循环冷却水进行排放,以在保证液量的前提下保证循环冷却水的碱性,避免因烟气中部分水分冷凝使冷凝塔11内的循环冷却水增多积存;另外,放液管16与水循环管12之间的连通处也可以位于水循环管12与冷凝塔11的顶部的连通处与第一换热器13之间,使循环冷却水从冷凝塔11的底部流出后与第一换热器13换热后再被排出,更进一步地提高烟气余热利用效率。

进一步地,如图1及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双级吸收式锅炉烟气处理系统,其中,第一排液管22的第一端与第一吸收器2的底部连通,第一排液管22的第二端与第一再生器3的上部连通,第一进液管21的第一端与第一再生器3的底部连通,第一进液管21的第二端与第一吸收器2的顶部连通,第一吸收器2内的吸湿溶液吸收烟气内的水分后由第一吸收器2的底部通过第一排液管22流入第一再生器3中被加热至沸腾并浓缩,得到的浓缩的吸湿溶液由第一再生器3的底部通过第一进液管21从第一吸收器2的顶部进入第一吸收器2的内部,并由上向下喷淋,在喷淋过程中浓缩后的吸湿溶液与烟气接触并再次吸收烟气中的水分,如此循环,对烟气中的水分进行回收;第一排液管22上设有能将第一吸收器2内的液体输送至第一再生器3的第三泵体221,第一进液管21上设有能将第一再生器3内的液体输送至第一吸收器2的第四泵体211,通过设置第三泵体221与第四泵体211能保证第一吸收器2内的吸湿溶液的顺利循环;第一进液管21上设有第二换热器212,第二换热器212与第二回水分支管2121换热连接,第二回水分支管2121与锅炉7的回水管道连通,吸湿溶液在第一再生器3中加热后具有非常高的温度,在流入第一进液管21后通过第二换热器212能有效将吸湿溶液的热量交换给第二回水分支管2121内的锅炉回水,实现吸湿溶液的热量的回收利用。

更进一步地,如图1及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双级吸收式锅炉烟气处理系统,其中,第一再生器3与第一吸收器2之间设有回热器6,第一排液管22的第二端贯穿回热器6与第一再生器3的上部连通,第一进液管21的第一端贯穿回热器6与第一再生器3的底部连通,第一排液管22与第一进液管21于回热器6的内部换热。通过设置回热器6能对第一排液管22内的稀释的吸湿溶液进行预热,使稀释的吸湿溶液在进入第一再生器3进行加热蒸发之前即具有较高的温度,以降低第一再生器3对稀释的吸湿溶液进行加热蒸发的负担,同时也可初步降低在第一再生器3中浓缩后的吸湿溶液的温度。

更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双级吸收式锅炉烟气处理系统,其中,第一排液管22与第一进液管21之间通过回液管23连通,回液管23与第一排液管22之间或回液管23与第一进液管21之间通过三通阀231连通。通过设置回液管23与三通阀231能使得通过第一排液管22从第一吸收器2中排出的稀释的吸湿溶液仅有一部分进入第一再生器3中被加热至沸腾并浓缩,如此能减小第一再生器3将溶液加热至沸腾所需热量,有效提高双级吸收式锅炉烟气处理系统的再生能力,降低第一再生器3的加热浓缩负担,从而减小第一再生器3的尺寸,同时降低第二换热器212的换热负担,减小第二换热器212的尺寸。

进一步地,如图1及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双级吸收式锅炉烟气处理系统,其中,第二排液管42的第一端与第二吸收器4的底部连通,第二排液管42的第二端与第二再生器5的上部连通,第二进液管41的第一端与第二再生器5的底部连通,第二进液管41的第二端与第二吸收器4的顶部连通,第二吸收器4内的吸湿溶液吸收烟气内的水分后由第二吸收器4的底部通过第二排液管42流入第二再生器5中进行浓缩再生,得到的浓缩的吸湿溶液由第二再生器5的底部通过第二进液管41从第二吸收器4的顶部进入第二吸收器4的内部,并由上向下喷淋,在喷淋过程中浓缩后的吸湿溶液与烟气接触并再次吸收烟气中的水分,如此循环,将烟气中的水分回收;第二排液管42上设有能将第二吸收器4内的液体输送至第二再生器5的第五泵体421,第二进液管41上设有能将第二再生器5内的液体输送至第二吸收器4的第六泵体411,通过设置第五泵体421与第六泵体411能保证吸湿溶液的顺利循环;第二进液管41上设有第三换热器412,第三换热器412与助燃空气管72换热连接,助燃空气管72串接连通第二再生器5并与锅炉7连通,吸湿溶液经过第二再生器5后具有较高的温度,在流入第二进液管41后通过第三换热器412能将吸湿溶液的热量交换给助燃空气管72内的助燃空气,降低进入第二吸收器4内的吸湿溶液的温度,提升吸湿溶液的吸湿能力。

更进一步地,如图1及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双级吸收式锅炉烟气处理系统,其中,第二再生器5连通设有抽真空管51,抽真空管51与第二再生器5的加热板内腔连通,抽真空管51上设有真空泵511,由于第一再生器3与第二再生器5的加热板内腔通过蒸汽管道31连通,通过设置抽真空管51与真空泵511能使第一再生器3内的吸湿溶液在低压低温低含氧的状态下再生,减少吸湿溶液对第一再生器3的腐蚀,同时通过抽真空管51与真空泵511及时抽走第二再生器5的加热板内腔中热源水蒸气中的不凝气,以提升水蒸气在第二再生器5中的冷凝效果,提高第二再生器5的换热效率并维持第一再生器3中的真空度;锅炉7的回水经过第一换热器13和第二换热器212的预热后一同进入锅炉7,减少了锅炉7中燃气的消耗量,第二再生器5连通设有凝水排放管52,凝水排放管52上设有第七泵体521,除此之外还可以设置凝水箱与凝水排放管52连通,冷凝后得到的冷凝水为高品质凝水,可以通过凝水排放管52排入凝水箱中直接作为锅炉7的补水。

进一步地,如图1及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双级吸收式锅炉烟气处理系统,其中,第一吸收器2的底部连通设有第一排污管24,第一排污管24上设有第一排污阀241,第二吸收器4的底部连通设有第二排污管43,第二排污管43上设有第二排污阀431。通过设置第一排污管24、第一排污阀241、第二排污管43与第二排污阀431,能对第一吸收器2与第二吸收器4内的吸湿溶液进行排放更换,以保证吸湿溶液的清洁。

作为优选,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双级吸收式锅炉烟气处理系统,其中,第一再生器3为管壳式再生器,第一吸收器2的吸湿溶液吸收烟气中水分后自身被稀释,被稀释的吸湿溶液经回热器6预热后进入管壳式第一再生器3的壳侧被管侧的高温烟气煮沸后浓缩,浓缩后的溶液经回热器6初步冷却后在第二换热器212被锅炉回水进一步冷却,继而进入第一吸收器2吸收烟气中的水分,完成一个循环;第二再生器5为内热型板式再生器,从内热型板式再生器出来的被浓缩的吸湿溶液在第三换热器412中被冷的空气冷却后喷淋进入第二吸收器4与烟气直接接触,吸收烟气中水分后被稀释的吸湿溶液再次进入内热型板式再生器被浓缩再生,完成一个循环。内热型板式第二再生器5中,吸湿溶液以降膜的形式在加热板板片上自上而下流动,热源水蒸气在加热板的内腔以加热板片上流动的吸湿溶液,在第三换热器412中被吸湿溶液预热后的助燃空气在板间自下而上流动与板片上流动的吸湿溶液直接接触并对吸湿溶液进行浓缩再生同时自身被加热加湿,加热加湿后的助燃空气进入锅炉7中助燃。

作为优选,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双级吸收式锅炉烟气处理系统,其中,由于烟气进入第一吸收器2时含湿量还较高且第一再生器3为沸腾式再生方式(腐蚀问题较为突出),第一吸收器2与第一再生器3间循环的吸湿溶液可以选择吸湿能力稍弱但廉价的、腐蚀性弱的吸湿溶液,以减轻吸湿溶液对第一再生器3的腐蚀,由于烟气进入第二吸收器4时含湿量较低且第二再生器5选用内热型板式逆流降膜再生方式,第二吸收器4与第二再生器5间循环的吸湿溶液可不过于顾忌溶液腐蚀性而选用吸湿能力强的溶液,以提高烟气水分及余热回收效果,降低最终排烟含湿量。

作为优选,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双级吸收式锅炉烟气处理系统,其中,第一回水分支管131及第二回水分支管2121以并联的方式分别与回水管道连通,或第一回水分支管131及第二回水分支管2121以串联的方式顺次相接并与回水管道连通,本实用新型并不以此为限。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中,烟气在第一吸收器2内与第二吸收器4内的流动方向可以是自下而上穿过第一吸收器2与第二吸收器4(逆流),或者也可以横向穿过第一吸收器2与第二吸收器4(叉流),本实用新型并不以此为限。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如下:

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双级吸收式锅炉烟气处理系统,不需要使用电压缩热泵或天然气直燃作为热源的热泵,不需要额外铺设天然气管道,能有效达到降低烟气余热及水分回收成本的效果,同时通过设置冷凝单元,能在烟气进入第一吸收器之前对烟气中的可溶性氮氧化物进行吸收,有效避免了烟气中可溶性氮氧化物对吸湿溶液的污染,同时提高氮氧化物减排效果,因此,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双级吸收式锅炉烟气处理系统排放的烟气中,氮氧化物含量和排烟湿度均得到降低,有助于脱白和缓解雾霾形成,带来生态效益。

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双级吸收式锅炉烟气处理系统,通过设置第一吸收器和第二吸收器两级吸收器,可对烟气中水分和余热进行梯级回收,且使第一吸收器和第二吸收器采用不同的溶液成为可能,第一吸收器的溶液可采用吸湿能力较弱但廉价、腐蚀性弱的溶液;第二吸收器的溶液可再采用吸湿能力强的溶液并采用非沸腾式再生。

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双级吸收式锅炉烟气处理系统,通过设置第一再生器和第二再生器两级再生器,能对烟气余热进行两次利用,保证两级再生器的再生能力的前提下,提高烟气余热回收效果。

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双级吸收式锅炉烟气处理系统,通过设置助燃空气管,并对助燃空气管内的助燃空气加热加湿,有利于降低燃气燃烧过程中氮氧化物的生成量,从根源上达到氮氧化物减排的效果。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示意性的具体实施方式,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任何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原则的前提下所作出的等同变化与修改,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