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土壤修复用回转窑间接热脱附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271781发布日期:2020-06-26 22:58阅读:472来源:国知局
一种土壤修复用回转窑间接热脱附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土壤修复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土壤修复用回转窑间接热脱附系统。



背景技术:

土壤污染的危害性在于一些有机物在污染了土壤之后,会进而污染土壤周边的大气和水,而一些有机物或重金属污染则通过食物链,对人体产生不良影响。热脱附技术是修复污染土壤的有效技术之一,热脱附技术是通过直接或间接加热,将污染土壤中的目标污染物加热至其沸点以上,通过控制系统温度和物料停留时间有选择地促使污染物气化挥发,使目标污染物与土壤颗粒分离、去除。在使用直接或间接热脱附系统修复土壤时,由于要防止二恶英的产生,要将二燃室内产生的高温烟气迅速冷却。在这个过程中,高温烟气含有的大量能量往往直接浪费掉,能量利用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土壤修复用回转窑间接热脱附系统,以解决现有的土壤修复用回转窑间接热脱附系统能量利用率低的技术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土壤修复用回转窑间接热脱附系统,包括:进料装置、回转窑、排料装置、二燃室和换热器,所述回转窑包括:窑头、底座、回转窑外套、回转窑内套和窑尾,所述回转窑内套设置在所述回转窑外套内形成热空气夹层,所述回转窑外套设置在所述底座上,所述窑头和所述窑尾分别设置在所述回转窑外套两端,所述进料装置与所述窑头连接,所述排料装置与所述窑尾连接,所述换热器设置在所述二燃室上,所述换热器与所述热空气夹层连接,所述二燃室与所述窑尾连接。

可选的,所述排料装置包括:清洁土出口和加湿器,所述清洁土出口连接所述加湿器和所述窑尾。

可选的,所述排料装置还包括余热干燥器,所述余热干燥器包括:干燥管、第一搅龙、第二搅龙、接套、第一端盖、第二端盖、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所述第一搅龙设置在所述干燥管内,所述第一搅龙包括一中心孔,所述第二搅龙设置在所述中心孔内,所述第一端盖和所述第二端盖分别设置在所述干燥管两端,所述接套设置在所述第一端盖一侧并与所述中心孔连通,所述第一电机设置在所述接套上并与所述第二搅龙连接,所述第一搅龙远离所述接套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电机,所述干燥管远离所述接套一端设置有原土入口,所述干燥管靠近所述接套一端设置有原土出口,所述接套上设置有清洁土入口,所述清洁土入口与所述窑尾连接,所述中心孔远离所述接套一端设置有清洁土出口。

可选的,所述进料装置包括:进料斗和输送带,所述输送带连接所述窑头和所述进料斗。

可选的,所述回转窑外套上设置有用于加热所述热空气夹层的第一燃烧器。

可选的,所述二燃室上设置有第二燃烧器。

可选的,所述第一燃烧器和所述第二燃烧器之间设置有燃料储存装置。

可选的,所述二燃室远离所述回转窑一端设置有防爆阀。

可选的,所述二燃室远离所述回转窑一端依次连接有旋风除尘器、布袋除尘器、引风机和烟囱。

本发明提供一种土壤修复用回转窑间接热脱附系统,包括:进料装置、回转窑、排料装置、二燃室和换热器,所述回转窑包括:窑头、底座、回转窑外套、回转窑内套和窑尾,所述回转窑内套设置在所述回转窑外套内形成热空气夹层,所述回转窑外套设置在所述底座上,所述窑头和所述窑尾分别设置在所述回转窑外套两端,所述进料装置与所述窑头连接,所述排料装置与所述窑尾连接,所述换热器设置在所述二燃室上,所述换热器与所述热空气夹层连接,所述二燃室与所述窑尾连接。本发明通过换热器将二燃室燃烧的热量导入热空气夹层加热污染土壤,提高了土壤修复用回转窑间接热脱附系统的能量利用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土壤修复用回转窑间接热脱附系统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排料装置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余热干燥器示意图。

其中:1-进料斗,2-输送带,3-窑头,4-底座,5-回转窑外套,6-回转窑内套,7-第一燃烧器,8-燃料储存装置,9-窑尾,10-加湿器,11-清洁土出口,12-第二燃烧器,13-二燃室,14-换热器,15-防爆阀,16-二燃室烟囱,17-旋风除尘器,18-布袋除尘器,19-引风机,20-烟囱,21-热蒸汽管,22-余热干燥器,23-原土入口,24-原土出口,25-清洁土入口,26-干燥管,27-第一搅龙,28-第二搅龙,29-接套,30-第一端盖,31-第二端盖,32-第一电机,33-第二电机,34-空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示意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更详细的描述。根据下列描述和权利要求书,本发明的优点和特征将更清楚。需说明的是,附图均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准的比例,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

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土壤修复用回转窑间接热脱附系统示意图,参见图1所示,所述土壤修复用回转窑间接热脱附系统包括:进料装置、回转窑、排料装置、二燃室13和换热器14,所述回转窑包括:窑头3、底座4、回转窑外套5、回转窑内套6和窑尾9,所述回转窑内套6设置在所述回转窑外套5内形成热空气夹层,所述回转窑外套5设置在所述底座4上,所述窑头3和所述窑尾9分别设置在所述回转窑外套5两端,所述进料装置与所述窑头3连接,所述排料装置与所述窑尾9连接,所述换热器14设置在所述二燃室13上,所述换热器14与所述热空气夹层连接,所述二燃室13与所述窑尾9连接。污染土壤原土经筛分、破碎以及含水率调节等预处理措施后由进料装置送入回转窑,在回转窑中被热空气间接加热至预设温度,污染物与土壤分离,脱附后的清洁土壤经降温并调节含水量,经验收合格后转运或暂存在堆料场用于场地回填;脱附下来的含污染物热蒸汽在二燃室内充分燃烧形成高温烟气,高温烟气经过换热器形成低温烟气排出,空气34导入换热器后吸收高温烟气的热量形成热空气,热空气再导入热空气夹层用于间接加热污染土壤,从而提高了土壤修复用回转窑间接热脱附系统的能量利用率。

图2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排料装置示意图,图3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余热干燥器示意图,参见图1-图3所示,所述排料装置包括:清洁土出口11、加湿器10和余热干燥器22。所述余热干燥器22包括:干燥管26、第一搅龙27、第二搅龙28、接套29、第一端盖30、第二端盖31、第一电机32和第二电机33,所述第一搅龙27设置在所述干燥管26内,所述第一搅龙27包括一沿其轴线延伸方向设置的中心孔,所述第二搅龙28设置在所述中心孔内,第一搅龙27将土壤从左向右输送,第二搅龙28将土壤从右向左输入。所述第一端盖30和所述第二端盖31分别设置在所述干燥管26两端,所述接套29设置在所述第一端盖30一侧并与所述中心孔连通。所述第一端盖30包括一通孔,所述接套29和所述第一搅龙27端面相接触且接触面位于所述接套29的通孔内,所述第一搅龙27可旋转地设置在所述干燥管26内,所述接套29固定连接在所述端盖30上。所述第一电机32设置在所述接套29上并与所述第二搅龙28连接,所述第一搅龙27远离所述接套29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电机33。所述干燥管26远离所述接套29一端设置有原土入口23,所述干燥管26靠近所述接套29一端设置有原土出口24,所述接套29上设置有清洁土入口25,所述清洁土入口25与所述窑尾9连接,所述中心孔远离所述接套29一端设置有清洁土出口11。所述清洁土出口11连接所述加湿器10和所述干燥管26。现有的热脱附系统主要针对水分低于20%的污染土壤,水分过高容易造成装置能耗急剧增大,同时雨季时污染土壤因水分高黏性大而容易出现无法正常入窑的问题。另一方面,刚经过热脱附的土壤的温度通常高于300℃,具备了很好的余热利用价值。因此,如果能够高效地利用热脱附后的土壤余热干化入窑土壤,不仅能够降低热脱附装置的能耗,还能够提升装置运行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本发明将干热的清洁土壤从清洁土入口25导入,将潮湿的污染土壤原土从原土入口23导入,干热的清洁土壤的热量通过第一搅龙27传递到污染土壤原土,调节污染土壤原土的含水量。所述进料装置包括:进料斗1和输送带2,所述输送带2连接所述窑头3和所述进料斗1。经含水量调节的干燥的污染土壤原土经进料斗1进入回转窑,经过换热的清洁土壤从清洁土出口11导出,经过加湿器10调节含水量,经验收合格后转运或暂存在堆料场用于场地回填。

参见图1-图3所示,所述回转窑外套5上设置有用于加热所述热空气夹层的第一燃烧器7,所述二燃室13上设置有第二燃烧器12,所述第一燃烧器7和所述第二燃烧器12之间设置有燃料储存装置8,为所述第一燃烧器7和所述第二燃烧器12提供燃料。所述二燃室13远离所述回转窑一端设置有防爆阀15和二燃室烟囱。所述二燃室13远离所述回转窑一端依次连接有旋风除尘器17、布袋除尘器18、引风机19和烟囱20。脱附下来的含污染物热蒸汽在二燃室13内充分燃烧形成高温烟气,高温烟气经过换热器14形成低温烟气,低温烟气相继进入旋风除尘器17和布袋除尘器18除尘,除尘后的干净尾气经引风机19,通过烟囱20排出。

综上,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土壤修复用回转窑间接热脱附系统中,所述土壤修复用回转窑间接热脱附系统包括:进料装置、回转窑、排料装置、二燃室和换热器,所述回转窑包括:窑头、底座、回转窑外套、回转窑内套和窑尾,所述回转窑内套设置在所述回转窑外套内形成热空气夹层,所述回转窑外套设置在所述底座上,所述窑头和所述窑尾分别设置在所述回转窑外套两端,所述进料装置与所述窑头连接,所述排料装置与所述窑尾连接,所述换热器设置在所述二燃室上,所述换热器与所述热空气夹层连接,所述二燃室与所述窑尾连接。本发明通过换热器将二燃室燃烧的热量导入热空气夹层加热污染土壤,提高了土壤修复用回转窑间接热脱附系统的能量利用率。

上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对本发明起到任何限制作用。任何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的范围内,对本发明揭露的技术方案和技术内容做任何形式的等同替换或修改等变动,均属未脱离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的内容,仍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