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快速点火的炉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260477发布日期:2022-03-16 12:05阅读:140来源:国知局
一种快速点火的炉头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炉头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快速点火的炉头。


背景技术:

2.炉头以燃气、燃油等作为燃料,其热效率的高低,关键的因素是燃气与空气的混合比例,要充分利用燃料就必须使它完全燃烧。传统的炉头采用扩散燃烧技术,燃气和空气边混合边燃烧,其混合速度慢、火焰温度低、燃气无法完全燃烧,容易产生大量一氧化碳,从而使人中毒,部分燃料也因此白白浪费。尤其是一些为了增大其功率和集中热量的炉头,一般会做成弯管状或u型管状的结构,以盘绕在一定范围内而扩大了燃气孔的可布置面积,燃气从一端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填充满整条管道,致使刚打开炉头时无法立刻点燃,点火装置需要长时间点燃燃气,也同样会造成上述危害。那么若在各个位置都设置点火装置,不仅提高成本,浪费点火装置的资源,同时也更容易造成安全风险。


技术实现要素:

3.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快速点火的炉头。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大功率的“u”型炉头,增加了能布置燃气孔的面积,从而提高燃气燃烧所集中的热量,并能实现快速点火而进入加热的工作状态,以避免部分燃气的浪费和管道堵塞造成的影响。
4.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快速点火的炉头,包括呈“u”型的第一炉头管,所述第一炉头管的内侧中部连通有第二炉头管,所述第一炉头管呈开口的一端上固设有连接管,且所述连接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炉头管的两端相连通,所述第一炉头管、所述第二炉头管以及所述连接管的侧壁上均设有若干个燃气孔,所述炉头工作时,燃气从所述燃气孔处喷出并燃烧。
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燃气孔包括第一燃气孔组、第二燃气孔组、第三燃气孔组、第四燃气孔组和第五燃气孔组,所述第一燃气孔组排布于所述第一炉头管的弧形部分的顶部,所述第二燃气孔组排布于所述第一炉头管的直管部分的左右两侧,所述第三燃气孔组位于所述第一炉头管的弧形部分与直管部分的交接处,并沿所述第一炉头管的径向呈半圆形布置;所述第四燃气孔组排布于所述第二炉头管顶部两侧,所述第五燃气孔组排布于所述连接管对应所述第一炉头管的内侧。
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管位于所述第一炉头管和所述第二炉头管的上方,所述连接管与所述第二炉头管之间点焊固定。
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炉头管的管径与所述第二炉头管的管径一致,所述第一炉头管的管径为所述连接管的管径的2.5-3倍。
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炉头管与所述第一炉头管直管部分的间距为所述第二炉头管管径的1.5-2倍。
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炉头管远离所述第一炉头管的一端上设有固定螺
钉,所述第一炉头管与所述第二炉头管的连接处设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两端设有固定螺孔。
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固定板为角钢,且所述固定板其中一面的内侧与所述第一炉头管的底部拉焊,所述固定板的另一面与所述第一炉头管的外侧点焊。
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炉头管远离所述第一炉头管的一端向外延伸并长于所述第一炉头管,且所述固定螺钉位于该端的延长段上;所述第二炉头管在所述第一炉头管延长段的端部处设有封片,且所述第二炉头管在该端的两侧上均设有防虫网。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
13.1、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大功率的“u”型炉头,增加了能布置燃气孔的面积,从而提高燃气燃烧所集中的热量,并能实现快速点火而进入加热的工作状态,以避免部分燃气的浪费和管道堵塞造成的影响。
14.2、本装置形成更合理的燃气孔排布方式,尽可能利用管道的覆盖面积,进而布置较多的燃气孔,让火苗能从各个燃气孔中喷出,集中形成较高的热量。在第一炉头管上的第二燃气孔组和在第二炉头管上的第四燃气孔组可以互相间隔布置,以避免燃气喷出时的对冲,同时保证燃气孔中辐射出的热量能覆盖更多的面积。
15.3、管径设计合理,尤其是连接管的管径较细,燃气鼓吹进入时,在同等压力下,燃气会更快速地通过连接管,并让第一炉头管的另一端完成点火,并能快速向弧形部分蔓延。第一炉头管和第二炉头管形成合理的相隔距离,进一步避免燃气孔之间燃气的对冲,同时减少从燃气孔中辐射出的热量的重叠,以覆盖较大的范围。
附图说明
16.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快速点火的炉头的俯视图;
17.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快速点火的炉头的正视图;
18.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快速点火的炉头的横截面剖视放大图。
19.附图标记说明:1-第一炉头管,2-第二炉头管,3-连接管,4-燃气孔,5-固定螺钉,6-固定板,7-封片,8-防虫网。
具体实施方式
20.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为了更好说明本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
21.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连接,可以说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含义。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说明。
22.如图1-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快速点火的炉头,包括呈“u”型的第一炉头管1,第一炉头管1的内侧中部连通有第二炉头管2,第一炉头管1呈开口的一端上固设有连接
管3,且连接管3的两端分别与第一炉头管1的两端相连通,第一炉头管1、第二炉头管2以及连接管3的侧壁上均设有若干个燃气孔4,炉头工作时,燃气从燃气孔4处喷出并燃烧。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大功率的“u”型炉头,增加了能布置燃气孔4的面积,从而提高燃气燃烧所集中的热量,并能实现快速点火而进入加热的工作状态,以避免部分燃气的浪费和管道堵塞造成的影响。
23.本装置在使用时,可把第一炉头管1的其中一端作为进气端,并在该端的一外侧设有点火机构,通过点火机构对该侧的部分燃气孔4进行点火后,燃气向第一炉头管1、第二炉头管2和连接管3内鼓吹,进而使燃气不断从所有的燃气孔4中喷出,接触氧气而燃烧,由于燃气孔4遍布在如图1所示的第一炉头管1、第二炉头管2以及连接管3上,相对于现有技术,多个燃气孔4可布置面积更大,从而可设计得更为密集,以提供较大功率的热量。而且,在点火过程中,火苗从第一炉头管1一端开始燃烧,经过弧形部分的中间时,需要分成两条通路即第二炉头管2和另一端的第一炉头管1进行延伸,那么就可能会导致供气不足,需要一段时间的燃气鼓吹才能使第一炉头管1和第二炉头管2内均充满燃气。因此,为了加快点火和快速实现高热量的输出,在第一炉头管1的一端和另一端之间连通连接管3,使点火后,燃气可通过连接管3输送至第一炉头管1的另一端,进而优先点燃第一炉头管1和连接管3上的燃气孔4,提供形成外围的热量,再逐步点燃第二炉头管2加大炉头燃烧功率。这样的设计可有效加快炉头启动后的点火操作,减少点火机构持续点燃时间,同时,当管道内堵塞而造成部分管道燃气不通时,本装置也能通过环绕的循环管路使第一炉头管1、第二炉头管2和连接管3上的燃气孔4均能点燃。
2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燃气孔4包括第一燃气孔组、第二燃气孔组、第三燃气孔组、第四燃气孔组和第五燃气孔组,第一燃气孔组排布于第一炉头管1的弧形部分的顶部,第二燃气孔组排布于第一炉头管1的直管部分的左右两侧,第三燃气孔组位于第一炉头管1的弧形部分与直管部分的交接处,并沿第一炉头管1的径向呈半圆形布置;第四燃气孔组排布于第二炉头管2顶部两侧,第五燃气孔组排布于连接管3对应第一炉头管1的内侧。如图1所示,燃气孔4分为五组,分别排布于第一炉头管1、第二炉头管2和连接管3上,这样设计的目的是形成更合理的燃气孔4排布方式,尽可能利用管道的覆盖面积,进而布置较多的燃气孔4,让火苗能从各个燃气孔4中喷出,集中形成较高的热量。进一步地,在第一炉头管1上的第二燃气孔组和在第二炉头管2上的第四燃气孔组可以互相间隔布置,以避免燃气喷出时的对冲,同时保证燃气孔4中辐射出的热量能覆盖更多的面积。
2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连接管3位于第一炉头管1和第二炉头管2的上方,连接管3与第二炉头管2之间点焊固定。连接管3为保证快速连通第一炉头管1的两端,需要大致形成直管的形状,因此,利用第二炉头管2支撑连接管3的中部,从而让连接管3架设在其上方。而且,第一炉头管1的管径与第二炉头管2的管径一致,第一炉头管1的管径为连接管3的管径的2.5-3倍。管径设计合理,尤其是连接管3的管径较细,燃气鼓吹进入时,在同等压力下,燃气会更快速地通过连接管3,并让第一炉头管1的另一端完成点火,并能快速向弧形部分蔓延。此外,第二炉头管2与第一炉头管1直管部分的间距为第二炉头管2管径的1.5-2倍。第一炉头管1和第二炉头管2形成合理的相隔距离,进一步避免燃气孔4之间燃气的对冲,同时减少从燃气孔4中辐射出的热量的重叠,以覆盖较大的范围。
2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二炉头管2远离第一炉头管1的一端上设有固定螺钉5,第
一炉头管1与第二炉头管2的连接处设有固定板6,固定板6的两端设有固定螺孔。固定螺孔配合固定螺钉5对本装置的两端固定,形成三角形的稳固结构,避免炉头移位。固定板6为角钢,且固定板6其中一面的内侧与第一炉头管1的底部拉焊,固定板6的另一面与第一炉头管1的外侧点焊。拉焊至少三段,每段不小于10mm长度,使之形成稳固的连接,而侧面则点焊连接即可,固定板6即能对第一炉头管1的弧形部分进行部分包裹,从而利用其两端的固定螺孔与灶台或固定部件固定连接。此外,第二炉头管2远离第一炉头管1的一端向外延伸并长于第一炉头管1,且固定螺钉5位于该端的延长段上,可用于与其他炉具的安装进行固定等;第二炉头管2在第一炉头管1延长段的端部处设有封片7,且第二炉头管2在该端的两侧上均设有防虫网8,以防止灰尘或小型生物等进入管道内部而造成堵塞,影响炉头的正常使用。
27.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方位词如“前、后、上、下、左、右”、“横向、竖向、水平”和“顶、底”等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通常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这些方位词并不指示和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者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
28.图中,描述位置关系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