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闭式蒸发冷却塔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519316阅读:41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封闭式蒸发冷却塔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热交换设备,它是一种封闭式蒸发冷却装置。
过去在冶金工厂,高温设备水冷却循环工艺中使用的是板框式热交换器及开放式冷却塔组成的水循环冷却系统。板框式热交换器通过传导进行热交换,冷水将换热管内热水的热量带走,从而使热水降温,为使源源不断的热水降温,必须要有很大的冷水供应量,因此使用板框式热交换器,除了有一个主循环系统外,还必须有一付循环系统,经热交换升温后的热水冷却后贮存在水池,由泵打回,供循环使用。所以采用板框式热交换器,占地面积大,投资费用高,用水量大。另外,如果采用开启式冷却塔组成的水循环系统,循环水与空气直接接触,易受环境影响,冶金工厂环境较恶劣,工业用水水质不好,含悬浮物较多,而且空气中含尘量较高,更使水质恶化,容易使管道产生结垢和堵塞现象,不利于循环系统的连续运行,而采用封闭式冷却塔,循环水不与空气直接接触,循环水质不受环境影响,能保持较好的水质。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工业上使用、占地面积小、投资少、形式简单、节约用水、冷却效率高的净水密闭循环的封闭式蒸发冷却塔。
本实用新型是将板框式冷却塔的主、付循环系统集中于一体,它包括箱体、水管、箱体内有换热管、箱体底部为循环水池、箱体外有循环喷淋泵,其特征是在箱体上方有带喷嘴的喷淋管,在箱体外有风机,在箱体内喷淋管的上方还有除雾收水器,它是类S型的片状组合体,其作用是将热空气中的雾珠收下,返回到水池,而热空气排入大气中。当热水在换热管中流动时,循环喷淋泵将箱底部循环水池的水吸上来,喷淋到换热管上,同时风机将空气从外部鼓入,喷淋水在换热管周围进行大量的常温蒸发,吸收潜热,借助于换热管外侧水的蒸发、传导和辐射,将热量传给空气排掉,使换热管内的热水冷却,冷却后流出箱体,输送到需要冷却的设备处,吸热后的热水再回到封闭式蒸发冷却塔冷却,周而复始,循环使用。可根据温降的要求,来确定换热管的长度及风机的风量。
本实用新型利用蒸发热远远大于传导热提高冷却塔的冷却效率,例如每蒸发1千克水可吸热585千卡/20℃,1大气压,而1千克水升温10℃仅吸收10千卡热量。此封闭式蒸发冷却塔不仅适用于冶金工厂高温设备冷却-供水系统中,还可广泛用于其它介质的冷却,比如油、氨气等的冷却都可依此进行设计选用。


图1是本装置结构的侧视示意图。
图2是除雾收水器每片的形状示意图。
图1中的标号是1-循环喷淋泵,2-循环水管,3-进水管,4-进水集水管,5-除雾收水器,6-喷淋管,7-喷嘴,8-换热管,9-出水管,10-风机,11-入孔,12-补水管,13-支撑底脚,14-溢流管,15-排污孔,16-循环水池,17-箱体。
实施例该装置使用在上钢三厂电炉炉内排烟布袋除尘系统中,采用封闭式蒸发冷却塔四台,每台的水流量为50吨/小时,这样每小时共有200吨净水经过电炉高温段除尘管,水温升高,通过管道流向地下水池,由泵将热水打入封闭式蒸发冷却塔,经冷却后的净水再回到电炉高温段除尘管中冷却管道,如此循环使用,至今已运行一年多,效果良好,水质好,管道内很少结垢,高温段除尘管道未发生烧坏现象,大大减轻了除尘系统的维修工作量,且每年节约水量164.64万吨。
封闭式蒸发冷却塔型号6FZT-D27-50。
规格长2.87米×宽1.3米×高2.5米。
参见
图1,换热管8为铜管,重490公斤,管径19毫米,壁厚1毫米。喷淋管6上有三排喷嘴7,每排有9个喷嘴。风机10的风量为1.45万米3/小时,除雾收水器5的材质为玻璃钢,每片的形状如图2所示。具体尺寸l=180毫米,a=50毫米,b=30毫米,c=15毫米,α=120°,β=150°。将其一片片穿起来,组合成除雾收水器,片间距为2.5毫米,总面积为34.58米2。
权利要求1.一种封闭式蒸发冷却塔,包括箱体(17),水管,箱体内有换热管(8),箱体底部为循环水池(16),箱体外有循环喷淋泵(1),其特征是在箱体上方有带喷嘴(7)的喷淋管(6),在箱体外有风机(10),在箱体内喷淋管的上方还有除雾收水器(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封闭式蒸发冷却塔,其特征在于除雾收水器(5)是类S型的片状组合体。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封闭式蒸发冷却塔,替代高温设备水冷却循环工艺中的板框式热交换器,它利用蒸发热远远大于传导热来提高冷却效率。其特征是在密闭的箱体(17)上方有带喷嘴(7)的喷淋管(6),在箱体外有风机(10),在箱体内喷淋管的上方还有除雾收水器(5),它是类似S形的片状组合体。本实用新型占地面积小、投资少、形式简单、节约用水。不仅适用于冶金工业,还可用于各种介质,比如油、氨气等的冷却。
文档编号F28B1/06GK2185418SQ9422760
公开日1994年12月14日 申请日期1994年1月26日 优先权日1994年1月26日
发明者穆金鹏, 许菊祥, 俞纯民, 丁德贤, 周金城, 刘哲民, 樊砚冰, 吴益芬, 王诗忠, 励天赐 申请人:上海第三钢铁厂, 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第七研究院第711研究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