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微煤雾化锅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184593阅读:451来源:国知局
一种微煤雾化锅炉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锅炉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微煤雾化锅炉。
【背景技术】
[0002]目前,燃油燃气锅炉燃烧效果较好,排放达标。但燃油燃气锅炉及燃料的成本颇高,新型水管燃煤锅炉大都采用传统链条炉燃烧方式,造成飞灰率高,灰分结渣严重、燃烧效率低,污染严重。而煤炭是我们国家最基础的能源,但其运行状况不佳,且易造成烟尘、氮氧化物及二氧化硫等诸多有害气体超标排放。所以煤炭的清洁利用关系到国家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整个社会环境的改变,也对减少大气污染,防治雾霾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新型微煤雾化燃烧方式,根据煤粉燃烧的特殊要求,并整合水管锅炉结构形式进行改进,将锅炉燃烧方式改成外置微煤雾化燃烧机的方式,降低锅炉尾气飞灰,杜绝了锅炉内灰分结渣,保证了系统运行的稳定和高效,燃烧效率提高到99%以上,热效率稳定在90%以上,烟尘、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排放指标达到或超过重点地区天然气排放标准。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5]本实用新型一种微煤雾化锅炉,包括燃油燃气锅炉本体和燃烧机,所述燃烧机本体包括内壁和外壁,所述内壁和所述外壁之间构成风冷室,所述风冷室内设置有进风管,燃烧机本体的内壁内形成的空间为燃烧室,所述燃烧室一侧侧设置有出火口,所述燃烧室与所述风冷室之间连接有由多极切向旋流管束构成的涡流装置,所述燃烧室另一侧设置有雾化装置,所述雾化装置内装有翼板,所述雾化装置连接到燃烧室一端的燃烧室内设置有点火装置,所述出火口连接所述燃油燃气锅炉本体的进火口。
[0006]其中所述燃烧室的内壁上设置有隔热层。
[0007]其中所述雾化装置通过进料管连接原料仓。
[0008]其中所述出火口的外周侧设置有二次风夹层,所述二次风夹层内设置有涡流叶。
[0009]其中所述二次风夹层通过二次风管与风箱相连接,所述风箱的出风口分两路,第一路与风室相连通,第二路通过二次风管与二次风夹层相连通。
[0010]其中所述二次风夹层内沿圆周均布有涡流叶片。
[0011 ] 其中所述出火口设置有环形火嘴。
[0012]其中所述出火口内壁上设置有耐火材料层。
[0013]其中所述隔热层包括耐火砖和保温棉。
[0014]其中所述风箱与风室、二次风管之间分别设置有风量控制开关。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煤粉经微煤雾化装置,送入燃烧机,并产生涡流,挥发分在高温作用下析出并燃烧,燃烧的火焰在鼓风机作用下进入锅炉的炉膛,炉膛内布置的水冷壁管受辐射后吸收热量,水冷壁管内的水吸收热量与锅筒内的水产生循环,然后炉膛内的高温烟气进入对流管束,高温烟气与烟道内的对流管束对流换热后,经引风机的作用至除尘器最后经烟囱排入大气,减少对大气污染;锅炉与微煤雾化燃烧机的原料为煤粉,其规格为200目,采用气化燃烧,燃烧充分。烟尘、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排放指标达到或超过重点地区天然气排放标准。此燃烧机投料方便,工人劳动强度低,微煤雾化锅炉灰渣也就是粉煤灰是建材企业良好的生产原料,构建了良好循环经济模式。
[0016]下面结合【附图说明】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实用新型微煤雾化锅炉的主视图;
[0018]图2为本实用新型微煤雾化锅炉的A-A剖视图;
[0019]图3为本实用新型微煤雾化锅炉中燃油燃气锅炉本体的B-B剖视图;
[0020]图4为本实用新型微煤雾化锅炉中燃烧机的结构示意图。
[0021]附图标记说明:1-内壁;2_外壁;3_风冷室;4_燃烧室;5_隔热层;6_点火装置;7-风室;8_雾化装置;9_进料管;10_风箱;11-二次风管;12-涡流装置;13-二次风夹层;14-涡流叶片;15-耐火材料层;16_出火口 ; 17-燃烧机;18-对流管束;19-膜式水冷壁;20-炉腾;21_上锅筒;22_下锅筒。
【具体实施方式】
[0022]如图1-4所示,一种微煤雾化锅炉,包括燃油燃气锅炉本体和燃烧机17,燃烧机17包括内壁I和外壁2,内壁I和外壁2之间构成风冷室3,风冷室3内设置有进风管,燃烧机本体的内壁I内形成的空间为燃烧室4,燃烧室4与风冷室之间连接有由多极切向旋流管束构成的涡流装置12,所述燃烧室4的内壁上设置有隔热层5,燃烧室左侧设置有出火口16,燃烧室4右侧设置有雾化装置8,所述雾化装置8内装有翼板,雾化装置8通过进料管9连接原料仓,雾化装置8连接到燃烧室4 一端的燃烧室4内设置有点火装置6,出火口 16内壁上设置有耐火材料层15,出火口 16的外周侧设置有二次风夹层13,二次风夹层13内设置有涡流叶片14,二次风夹层13通过二次风管11与风箱10相连接,风箱10的出风口分两路,第一路与风室7相连通,第二路通过二次风管11与二次风夹层13相连通;其中风机采用高压风机,风箱10与风室7间、二次风管11上分别设置有风量控制开关,风冷室3的进风管单独与一高压风机相连接。燃油燃气锅炉本体采用市场上常见的燃油燃气锅炉,其包括上锅筒21与下锅筒22,上锅筒21与下锅筒22之间用大量水冷壁管相连接,锅炉四周均设膜式水冷壁19,完全密封。本锅炉为两回程,第一回程为炉膛20,第二回程为布有对流管束18的对流烟道。炉膛20的进火口与微煤雾化燃烧机17相连接。
[0023]燃烧机17部分工作时,通过磨煤机磨成的微煤经进料管9进入雾化装置8内,经雾化装置8内的根据飞机涡流技术而设计的飞机翼型挡板与一次风进行一次雾化,输送进燃烧室4前端,再经旋流叶片进行二次雾化后进入燃烧室4进行燃烧。风箱10的出风口分两路,第一路与风室7联通,第二路通过二次风管11与二次风夹层13联通。在燃烧室4内部燃烧的风从风室7由右向左进入,提供足够的氧量,并通过点火装置6点燃微煤雾化风粉混合物。新鲜的风粉混合物经过与风冷室3连接的由多级旋转切向管束构成的涡流装置12形成涡流,使风粉混合更加均匀并且增加在燃烧机内的停留时间,进而强化燃烧。最后形成火焰经出火口 16喷出。在出火口 16处设有的二次风夹层13,充当肋片强化换热,保护喷火口,二次风夹层13内沿圆周均布有涡流叶片14,涡流送风,强化燃烧,出火口 16设置有环形火嘴,有助于形成旋流提高火焰刚度,以达到最大程度的燃尽微煤燃料。
[0024]燃油燃气锅炉工作时,燃烧机17燃烧产生的火焰在鼓风机作用下经过出火口 16进入炉膛20,炉膛20内布置的膜式水冷壁19受辐射后吸收热量后高温烟气进入布有对流管束18的对流烟道,而后对流管束2内的水吸收热量,且两者均与上锅筒21内的水产生循环,然后对流烟道内的高温烟气经引风机的作用至除尘器最后经烟囱排入大气。
[0025]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主权项】
1.一种微煤雾化锅炉,包括燃油燃气锅炉本体和燃烧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燃烧机包括内壁(I)和外壁(2),所述内壁(I)和所述外壁(2)之间构成风冷室(3),所述风冷室(3)内设置有进风管,燃烧机本体的内壁(I)内形成的空间为燃烧室(4),所述燃烧室左侧设置有出火口(16),所述燃烧室(4)与所述风冷室(3)之间连接有由多极切向旋流管束构成的涡流装置(12),所述燃烧室右侧设置有雾化装置(8),所述雾化装置(8)内装有翼板,所述雾化装置(8)连接到燃烧室一端的燃烧室内设置有点火装置(6),所述出火口(16)连接所述燃油燃气锅炉本体的进火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煤雾化锅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燃烧室(4)的内壁上设置有隔热层(5)。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煤雾化锅炉,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装置(8)通过进料管(9)连接原料仓。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煤雾化锅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出火口(16)的外周侧设置有二次风夹层(13),所述二次风夹层(13)内设置有涡流叶片(14)。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微煤雾化锅炉,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次风夹层(13)通过二次风管(11)与风箱(10)相连接,所述风箱(10)的出风口分两路,第一路与风室(7)相连通,第二路通过二次风管(11)与二次风夹层(13)相连通。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微煤雾化锅炉,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次风夹层(13)内沿圆周均布有涡流叶片(14)。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煤雾化锅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出火口(16)设置有环形火嘴。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煤雾化锅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出火口(16)内壁上设置有耐火材料层(15)。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微煤雾化锅炉,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层(5)包括耐火砖和保温棉。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微煤雾化锅炉,其特征在于:所述风箱(10)与风室(7 )、二次风管(11)之间分别设置有风量控制开关。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属于锅炉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微煤雾化锅炉,其主要技术特征为,更改燃料种类,外置微煤雾化燃烧机,上下锅筒之间布置大量的对流管束,增加了受热面积,强化换热,锅炉四周为膜式水冷壁全密闭形式,热效率高,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微煤雾化锅炉,原料为煤粉,采用气化燃烧,以及多级涡流装置的采用,燃烧充分,烟尘、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排放指标达到或超过重点地区天然气排放标准。此燃烧机投料方便,工人劳动强度低且微煤雾化锅炉灰渣也就是粉煤灰是建材企业良好的生产原料,构建了良好循环经济模式,生微煤雾化锅炉既节能环保又运行经济。
【IPC分类】F23C5/08, F23C7/00
【公开号】CN204853456
【申请号】CN201520380782
【发明人】李志宏
【申请人】李志宏
【公开日】2015年12月9日
【申请日】2015年6月5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