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快速、催化无压环保型醇基液体燃料灶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673318阅读:36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快速、催化无压环保型醇基液体燃料灶具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快速、催化无压环保型醇基液体燃料灶具,属家用炉灶类的液体燃料灶具,特别适用于宾馆、饭店、集体食堂等餐饮业的大型炊事灶具,也适用于单个家庭使用。
现有的液体燃料灶具,均是遵循预热——气化——过热——燃烧的方式进行,其缺点是,预热时间长,燃烧不完全、结炭或堵塞,产生刺激性气体,根据现有公开的实用新型专利来看,虽有改善,但它由多个气化室、多个储气室和油箱组成,各气化室之间,储气室之间、相互之间和油箱之间连通,在每个气化室中穿有一个导热通气管和一根以上的导热进油喷射管,结构复杂,连接管道多,并且要单独有一部分燃气用来加热气化室,降低了炉灶火力,经实践使用其预热时间还嫌过长,约需3分钟左右才能启动,而且这是一种控制气化后的燃气来控制燃烧过程的有压炉具,油箱内也有压力,必须严密封闭,存在安全隐患,燃烧时不能添加燃料,目前集体食堂等的大型炊事炉灶,均是采用煤气、液化石油气,甚至有很多是使用柴油,前两种费用昂贵,柴油炉灶不仅费用昂贵,而且易结炭,燃烧不完全,产生有害气体噪声大,污染环境。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构件少、预热时间短、火焰温度高,以控制液体燃料来控制燃烧过程,以催化剂催化可燃气体的燃烧,提高火焰温度,不污染环境,没有压力,安全、可靠的快速、催化无压环保型醇基液体燃料灶具。
这种快速、催化无压环保型醇基液体燃料灶具,其构思是采用预热——气化——催化——燃烧的方式,控制醇基液体燃料来控制燃烧过程进行设计,燃料箱的液体燃料经电子打火开关,先将液体送入预热盘,然后不断地送入与储气室连为一体的气化室,同时电子点火器点燃预热盘内的燃料,对气化室内的液体燃料进行预热、气化,燃气由气化室进入储气室,并从其顶盖上均布的小孔喷出燃烧,十秒钟即可启动燃烧,同时火焰也直接加热其小孔上空的加热圈与导热杆,导热杆将热传入气化室内,继续不断地预热和气化,燃气源源不断地喷出,因此燃烧可持续进行,暴露在外的加热圈、导热杆和气化室、储气室顶盖与燃烧接触的表面,镀有一层催化燃烧的金属氧化物催化剂、催化其猛烈燃烧,提高火焰温度,对于集体餐饮业的多联大型炉灶,设置一套废气回收利用装置,它是将支锅架部分封闭成为炉膛式支锅架,使废气进入烟道,经冷凝器冷却后,进入水箱利用其废气中的CO2与水中的化学剂作用制作化工产品,如洗涤剂等。
这种快速、催化无压环保型醇基液体燃料灶具由燃料箱1、燃烧器、电子打火开关、炉体、支锅架、废气回收利用装置构成,其特征是所述的燃烧器是一个整体件,包括气化室7、储气室8、加热圈9、导热杆19和预热盘5,气化室7和储气室8是一连为一体的两个等高环形封闭容器,中心是通风孔6,通风孔6下与气化室平齐,上高于气化室上顶,内环室为气化室7,其底上有与燃料管相连的孔,室内有均布的6~10根下至气化室底,上伸出顶盖与加热圈9连接的导热杆19,与储气室共用的室壁上端有均布的连通孔,外环室为储气室8,储气室8的顶盖上有均布的两圈出气孔,加热圈9设置在这两圈出气孔的上空,由导热杆19支撑,导热杆19和加热圈9的制作材料可以是实心杆,也可以是空心管材,暴露在外的加热圈、加热杆和气化室与储气室顶盖与燃烧接触的表面,镀有一层作为燃烧催化剂的金属氧化物,其最佳催化剂为CuO,气化室和储气室的下面,设置有一加热盘5,整个燃烧器除加热盘外,均由铜材制作。
所述的炉体除与一般燃气灶具的相同或相似的炉体外,对大型灶具设计有柜式的多灶头炉体。
所述的支锅架除与一般燃气灶具相同或相似的支锅架外,可制成炉膛式支锅架,并连接一套废气回收利用装置,所述炉膛式支锅架,它包括炉膛壁10和环形集气管11,炉膛壁10是一平底上开口喇叭形炉膛,底部中心留有放置燃烧器的孔,在此孔周围设有一圈均布的燃烧进气孔17,在炉膛壁的上端是以炉膛壁为一边和其外的水平壁构成扇形断面的环形集气管11,并在其炉膛壁上均布有两层进气孔12,水平壁上设置与废气输送管道13连接的出口,水平壁置放在柜式炉体台面上。所述的废气回收利用装置包括输送管道13、冷凝器14、微形气泵15、水箱16、放水阀门18和微型水泵20,环形集气管11与冷凝器14、微型气泵15、水箱16之间用输送管13相连,输送管深入水箱底部,水箱底部与微型水泵和冷凝器冷水入口之间,冷凝器冷水出口和水箱之间也有输送管连接,水箱底部还设有阀门18。
附图
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各部分名称如下
1-燃料箱,2-液位计,3、4、18-阀门,5-预热盘,6-通风孔,7-气化室,8-储气室,9-加热圈,10-支锅架,11-环形集气管,12、17-进气孔,13-输送管道,14-冷凝器,15-微型气泵,16-水箱,19-导热杆,20-微型水泵。
以下结合附图进一步描述本实用新型,并给出实施例。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如下首先将醇基液体燃料注入燃料箱,然后按下电子打火开关,阀门4打开燃料即流入预热盘内,再旋转一个角度松开,阀门4关闭,阀门3打开,燃料流入气化室,同时电子打火器点燃预热盘内的燃料,开始预热,气化,约十秒钟左右即可启动,燃气达到燃烧要求,从储气室顶上的小孔喷出,在催化剂的催化下,猛烈燃烧,其火焰直接加热加热圈和导热杆,导热杆不断传递热量至气化室预热、气化液体燃料,因此很快即达到最佳状态,并不断地进行,火苗高度可达尺余,温度1000℃左右,当停止燃烧时,只要将电子打火开关反向拧回原位即可,如果回收利用废气,则在电子打火同时,开动微型气泵和微型水泵即可,废气由输送管道13送入冷凝器14冷却后,经微型气泵送到水箱16的水中,水箱中的水经微型水泵20送入冷凝器的进水口,再由冷凝器出水口返回水箱,如此反复进行,废气中的CO2与添加在水箱中水内的化学剂反复作用成为有用的化工产品,由阀门18排出。
本实用新型的燃烧器,除预热盘外,全部由铜材制作,传热快,不腐蚀,经久耐用,根据本燃烧器的原理可制成大、中、小三种规格的炉型,大型灶用于集体食堂、宾馆、饭店等餐饮业,中型灶用于每家每户的炊事用灶,小型灶用于餐桌上的火锅灶,又可制成单头、双头、多头灶,放在灶台上的台式灶,柜式灶等系列产品,也可根据用户的不同制成各种档次美观大方的产品,本实施例是一种一集体食堂用的柜式大型灶(柜式炉体未昼出),燃料箱、废气回收利用装置均可置于柜内,也可置于柜外,其燃料箱可制成任意的形状,只要箱底略高于气化室底即可,还可设置液位计2,随时了解箱内燃料的情况,燃料箱中没有压力,可与大气连通,任何时间均可添加燃料,没有任何危险。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除拥有现行液体燃料炉灶的优点外,还具有结构简单,构件少,采用控制液体燃料控制燃烧,无压力操作,安全可靠,而且启动迅速,催化剂催化燃烧,热效率高,经实践证明大型灶燃料用量为1kg/h,中型灶0.3kg/h,与现行的液化石油气灶比,可节约开支三分之一,与柴油灶比每月节约2000元以上,社会、经济效益好,不污染环境,特别适用于宾馆餐饮,集体食堂等餐饮业、家庭和野炊使用的醇基等液体燃料使用。
权利要求1.一种快速、催化无压环保型醇基液体燃料灶具,由燃料箱(1)、燃烧器、电子打火开关、炉体、支锅架和废气回收利用装置,其特征是,燃烧器是一个整体件,包括气化室(7)、储气室(8)、加热圈(9)、导热杆(19)和预热盘(5),气化室(7)和储气室(8)是一个连为一体的两个等高圆环形封闭容器,中心是通风孔(6),通风孔(6)下与气化室平齐,上高于气化室上顶,内环室为气化室(7),其底上有一与燃料管相连的孔,室内均布有6~10根下至气化室底,上伸出气化室顶盖与加热圈(9)连接的导热杆(19),与储气室共用的室壁上端均布有连通孔,外环室为储气室(8),储气室(8)的顶盖上,均布有两圈出气孔,加热圈(9)设置在两圈孔的上空,由导热杆(19)支撑。在暴露在外的加热圈(9)、导热杆(19)、气化室(7)和储气室(8)顶盖与燃烧接触的表面,镀有一层金属氧化物作为燃烧催化剂,气化室(7)和储气室(8)的下面设置有一个预热盘(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快速、催化无压环保型醇基液体燃料灶具,其特征为支锅架是炉膛式支锅架,并连接有一套废气回收利用装置、支锅架包括炉膛壁(10)、环形集气管(11)、炉膛壁(10)是一平底上开口、喇叭形炉膛,底部中心留有放置燃烧器的孔,此孔周围设有一圈均布的燃烧进气孔(17),在炉膛壁的上端是以炉膛壁为一边,其外的水平壁构成的扇形断面的环形集气器(11),其炉膛壁上均布设置有两层进气孔(12),水平壁上设置有与废气输送管道(13)连接的出口,水平壁置于炉体台面上,废气回收利用装置包括废气输送管(13)、冷凝器(14)、微型气泵(15)、水箱(16)、阀门(18)和水冷循环泵(20),环形集气管(11)与冷凝器(14)、微型气泵(15)、水箱(16)之间用输送管道(13)相连,输送管深入水箱底部,水箱底部设置有阀门(18),水箱底部、微型水(20)和冷凝器的冷水入口之间,冷凝器冷水出口与水箱之间,均用输送管道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快速、催化无压环保型醇基液体燃料灶具,其特征是,作为燃烧催化剂的的金属氧化物是CuO。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快速、催化无压环保型醇基液体燃料灶具,其特征在于,炉体是柜式的多灶头炉体;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醇基液体燃料灶具,其特征是加热圈(9)、导热杆(19)由管材制作。
专利摘要一种快速、催化无压环保型醇基液体燃料灶具,由燃料箱、燃烧器、电子打火开关、炉体、支锅壁和废气回收利用装置构成,其特征是燃烧器为一个相互连通的气化室和储气室、加热圈、导热杆构成的整体,并在燃烧接触表面镀有催化剂,柜式炉体,炉膛式支锅架,废气经冷凝器进入水中,其CO
文档编号F24C5/00GK2475944SQ0121370
公开日2002年2月6日 申请日期2001年3月22日 优先权日2001年3月22日
发明者赵新民, 漆建宁 申请人:赵新民, 漆建宁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