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气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587166阅读:13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换气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换气系统。特别是涉及一种将开闭内部的检修门设置在本体壳体的底面,清除空气中的异物的预滤器设置在全热交换元件上的换气系统。或将全热交换元件的侧端通过尼龙粘扣固定在罩体上的换气系统。
背景技术
最近,为了节约能源和噪音等问题,人类的居住空间向密封化和隔热化发展。但是,这种封闭空间内的空气随着时间的推移,变成二氧化碳的同时被污染,阻碍生物的呼吸。
由此,在办公室或者车辆等的人口密度大的区域应随时要进行换气。通常采用利用全热交换方式的换气装置。这是为了在维持室内空气的温度的条件下提供外界空气,并排出室内空气。
图1是现有技术的换气装置的外部结构示意图;图2是现有技术的换气装置的全热交换元件分解结构示意图。
如图所示,在构成外观的本体机壳10的一个侧面上设置了可以吸入外部空气的外部空气吸入口12。外部空气吸入口12的内部和全热交换元件14之间形成了从吸入孔12吸入的外部空气传递到全热交换元件14上的吸气通道(图中没有表示),构成了外部空气的移动通道。
为了使从外部吸入的空气和从室内排出到外部的空气进行热交换,如图2所示,全热交换元件14设置在了本体机壳10内部的中央位置上,一般具备菱形的截面。
从外部空气吸入口12流进全热交换元件14的外部空气由设置在本体壳体10上形成的外部空气给气部(图中没有表示),通过吸入口12相对侧的外部空气给气口16输出到室内。
同时,外部空气给气口16侧面上形成了室内空气流入换气装置的本体壳体10内部的空气吸入口18。而且,在外部空气吸入口12的侧面形成了排出从室内空气吸入口18吸入到换气装置的内部的空气排气口20。
在全热元件14的四个角上前后形成了较长的全热元件支撑架22,而在全热交换元件14的下侧两面设置了预滤器24。预滤器24起到清除所吸入的外部空气中的异物的作用,与全热交换元件14分别设置拆装。
虽然图中没有表示,在全热交换元件14的左右侧设置了将室内空气强制输出到外部的风扇和将室外空气强制流入到室内的风扇。
在本体壳体10的前面设置了全热元件14等出入的检修口30,并利用检修门32选择性的遮蔽检修口30。检修门32设置在全热交换元件14的前方,使全热交换元件14的拆装更加容易的同时,方便换气装置内部的检修。
在本体壳体10的前面右侧端上设置了控制盒34。控制盒34的内部设置了控制换气装置动作的各种电气部件。
但是,如上构成的换气装置具有如下的问题点。
在上述的结构中,检修口30设置在本体壳体10的前方,因此为了使全热交换元件14通过这种检修口30出入,换气装置的设置部位受到了限制。
即,设置在建筑物的天花板或者高处的换气装置,为了通过检修口30取放全热交换元件14,必须在本体壳体10的前方设置一定的空间,因此换气装置的设置部位受到了限制。而且,全热交换元件14的固定复杂,固定后经常发生移动的现象。
现有技术中,为了将预滤器24设置在全热交换元件14上,需要在另设置的固定托架上插入预滤器24,因此预滤器的拆装也非常复杂。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将可以出入全热交换元件的检修口以及遮蔽检修口的检修门设置在了本体壳体的底面使全热交换元件的拆装更加方便的,将清除空气中的异物的预滤器设置在全热交换元件上的换气系统。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换气系统,包括有设置在本体壳体内部,与室内外的空气进行热交换的全热交换元件;将室内的空气排出到室外的排气风扇;将室外的空气吸入到室内的给气风扇;还包括有引导排气风扇和给气风扇产生的气流的罩体构成,所述的全热交换元件的两侧端利用尼龙粘扣粘贴在罩体上。
所述的全热交换元件和罩体具有采用相互对应的形状相互结合的安装部件和安装槽,安装部件和安装槽相接触的表面上具有可以相互粘贴的尼龙粘扣。
所述的安装部件在全热交换元件的侧端拐角向侧方突出,安装槽在罩体的内侧凹陷而成,收容安装部件的一端。
在罩体上向一侧突出设置了支撑全热交换元件的两端的侧面支撑台。
所述的尼龙粘扣相互对应的设置在罩体(160)的侧面支撑台和全热交换元件的侧端拐角处,并相互结合。
本发明所采用的另一技术方案是一种换气系统,包括有具有引导空气出入的吸入口以及排出口构成外观的本体壳体;设置在本体壳体内部,与室内外的空气进行热交换的全热交换元件;设置在所述全热交换元件的侧面,将室内的空气排出到室外的排气风扇;设置在全热交换元件的侧面,将室外的空气吸入室内的给气风扇;贯穿设置在本体壳体的一面上,可以使全热元件出入的检修口;选择性的遮蔽检修口的检修门;设置在全热交换元件的侧面,清除空气中的异物的预滤器构成,所述预滤器利用永久磁铁的磁力设置在全热交换元件上。
所述预滤器包括有清除空气中的异物的过滤部;设置在过滤部的外围形成外壳的过滤器框架构成,在过滤器框架上设置有多数个永久磁铁。
所述的全热交换元件的外框上形成了可以粘贴永久磁铁的金属材料的元件框架。所述的过滤器框架采用布料做成。
本发明提供的换气系统,在本体壳体的底面设置了可以取放全热交换元件的检修口,并在检修口上设置了检修门,开闭检修口,不会受到换气系统的制约使热交换元件的拆装将更加方便。在相对狭窄的空间里也可以设置换气系统。
本发明中,罩体和全热交换元件的侧端拐角上设置了尼龙粘扣,由此固定全热交换元件。由此,防止了全热交换元件的移动,并且拆装更加方便。而且,在检修门开放时,防止了全热交换元件的掉落,由此防止了全热交换元件的破损以及由此引发的安全事故。
在本发明中,设置在全热元件的一面,清除空气中的异物的预滤器在永久磁铁的磁力的作用下粘贴在全热交换元件上。由此,预滤器的拆装作业将更加简单,而且在开放检修门时,可以防止预滤器下坠破损。


图1是现有技术的换气装置的外部结构示意图;图2是现有技术的换气装置的全热交换元件分解结构示意图;图3a、图3b是本发明的换气系统上部及下部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发明的换气系统内部结构示意图;图5、图6是本发明的换气系统另一实施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发明换气系统的全热元件和预滤器的立体图;图8是本发明提供的换气系统内部空气流动状态的示意图。
其中50本体壳体 52外部空气吸入口56室内空气排出口60全热交换元件70下端支撑台72上端支撑台74元件框架 80预滤器82外部空气排出 84排出口安装孔88室内空气吸入口90室内吸入口安装孔100排气风扇 102排气风扇罩110给气风扇 120电机组件130控制盒 135天花板固定口140检修口 150检修门152合页 160罩体162挡板 164风扇盖170螺旋套 180侧面支撑台M′、m′阳尼龙粘扣 M″、m″阴尼龙粘扣N永久磁铁具体实施方式
图3a、图3b是本发明的换气系统上部及下部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发明的换气系统内部结构示意图。
由图可知,大致形成四角形的本体壳体50构成整个产品的外观,并保护内部的组成部件,防止外部的异物进入到内部。
本体壳体50包括构成上面外观的上面板50a;构成前面外观的前面板50b以及构成后面外观的后面板50c;构成左右侧面外观的侧面板50d;构成外部外观的底盘50e。而且,上面板50a和前面板50b以及后面板50c形成一体。
在本体壳体50的左侧面上向侧方突出设置了吸入外部空气的外部空气吸入口52。即,本体壳体50的左侧面首部上形成了吸入口安装孔(图中没有表示),并在这个吸入口安装孔上插入设置了外部空气吸入口52。
在本体壳体50内侧的中央部位设置了全热交换元件60。全热交换元件60采用四角柱形结构,具有垂直相交的板状结构。即,利用特殊加工纸做成的隔板,划分给气和排气通道,避免外气和室内空气相互混合。
如上所述的全热交换元件60使具有温度差的不同空气形成不同的通道,由此利用形成相互不同的通道层的高效率热交换膜,由交换潜热的湿气和交换热函(Sensible heat)的进行全热交换。即,用于全热交换元件60的特殊加工纸具有只允许水分和热量通过而阻止空气通过的特点。
如上构成的全热交换元件60在装置内的给气和排气之间进行全热换气,从排出到室外的空气中吸收空气中的全热,将其传给供应到室内的空气中,由此室内空气受到的外界空气的影响将减小。而且,在全热交换元件60的下部左侧设置了过滤器(图中没有表示)。
全热交换元件60的两侧端利用尼龙粘扣设置在罩体160上。
全热交换元件60的侧端拐角部分前后设置了安装部件62。安装部件62的中央部位弯曲一定的角度,一端粘贴在全热交换元件60的上侧的侧面,另一端突出于全热交换元件60的侧方。安装部件62的一端插入于下述的安装孔166中。
向全热交换元件60的侧方突出的安装部件62端部表面上设置了尼龙粘扣。具体说,安装部件62上形成了具有挂钩的阳尼龙粘扣M′。
在全热交换元件60的下端设置了下端支撑台70。下端支撑台70用于支撑具有菱形截面的全热交换元件60的下端拐角,其前后结构较长。
而且,在全热交换元件60的上端设置有与下端支撑台70对称的上端支撑台72。上端支撑台72与下端支撑台70相同的前后结构较长,固定支撑全热交换元件60的上端。
在本体壳体50左侧后端部上设置了将室内空气排出到外部的室内空气排出口56,而排出口56插入固定在本体壳体50上形成的排出口安装孔(图中没有表示)上。
在本体壳体50的右侧首端,即,与设置外部空气吸入口52相对的面上设置了外部空气排出口82。排出口82插入设置在本体壳体50右侧面上形成的排出口安装孔84中,其在本体壳体50的右侧面向右突出了一定的大小。
在本体壳体50的右侧后端,即,与设置外部空气排出口56相对的面上设置了室内空气吸入口88。室内空气吸入口88在本体壳体50的右侧面向右方突出设置,其插入设置在本体壳体50右侧后端部上形成的圆形室内空气吸入口安装孔90。
在热交换元件60的左侧设置了排气风扇100。即,本体壳体50内在室内空气排出口56和外部空气吸入口52之间设置了室内空气排气风扇100。排气风扇100将通过室内空气吸入口88吸入的空气强制送到排出口56,因此最好使用多叶片风扇。
在排气风扇100的外侧设置了排气风扇罩102。排气风扇罩102包围着排气风扇100设置在排气风扇100的外侧,引导排气风扇100形成空气气流。
在全热交换元件60的右侧设置了给气风扇110。即,外部空气排出口82和室内空气排出口56之间设置了与排气风扇100相同的给气风扇110,将外部空气通过外部空气排出口82强制送到室内。
虽然图中没有表示,在给气风扇110的外侧,同样设置了与设置在排气风扇100外侧的排气风扇罩102相同的给气风扇罩,引导给气风扇110形成的气流。
在排气风扇100的侧面设置了电机组件120。在电机组件的内部设置的电机(图中没有表示)由外部提供的电源转动,将旋转动力提供给排气风扇100。
在本体壳体50的右侧首端上设置了控制盒130。控制盒120的内部设置控制部,控制换气系统的运转。即,约束电源启动/停止换气系统,并控制吸气风扇110和排气风扇100的转数,由此调整风量。
在本体壳体50的前面设置了可以将换气系统设置在天花板上的天花板固定口135。天花板固定口135应分别设置在本体壳体50的前面和后面。
同时,在本体壳体50的一面,具体在本体壳体50的底面上贯穿设置了检修口140。检修口140为了便于全热元件60的取放,设置在全热交换元件60的下部,并具有与全热交换元件60对应的大小。
在检修口140上设置了选择性的遮蔽检修口140的检修门150。即,检修口140以直角四角形结构前后贯通设置在本体壳体50的底面上,而在检修口140上设置了直角四角形的检修门150,用于开闭检修口140。
在检修门150的左侧端上设置了合页152,由此使检修门150以左侧端为轴向下转动。检修门150的右侧端利用螺丝固定在本体壳体50的底面上。
在本体壳体50的内部设置了罩体160。罩体160分别设置在全热交换元件60的左右侧上,引导本体壳体内部的气流,并起到支撑全热交换元件60侧端的作用。即,罩体160在本体壳体50内部左右对称。
罩体160采用EPS材料制作。EPS是一种发泡聚苯乙烯(ExpandablePolystyrene),是在聚苯乙烯上添加戊烷(PentaneC5H12)或者丁烷等的发泡剂进行加热硬化的同时产生气泡制作成的发泡树脂,并与苯乙烯单体(Styrene MonomerC8H8)中和而成。
在罩体160上设置了上下划分本体壳体50内部空间的挡板162。而且,在罩体160的中央部位形成了弧形的包围排气风扇罩102和给气风扇罩(图中没有表示)的风扇盖164。
在罩体160上形成了具有与全热交换元件60上的安装部件62对应形状的安装槽166。具体说,在罩体160的挡板162上向内侧凹陷形成了收容安装部件62的一端的安装槽166。
在安装槽166的内面形成了尼龙粘扣。具体说,形成了与在安装部件62上形成的阳尼龙粘扣M′对应的阴尼龙粘扣M″。即,形成了环的阴尼龙粘扣M″粘贴设置在安装槽166的表面上,与安装部件62的阳尼龙粘扣M′粘接在一起。
同时,在罩体160的一侧具备了阻断给气风扇110和排气风扇100形成的气流,并将气流引导至另一侧的螺旋套170。即,罩体160的风扇盖164下半部内侧上设置有包围给气扇110和排气风扇100的外侧下半部的螺旋套170。
图5、图6是换气系统另一实施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如图所示,在罩体160上向内侧突出设置了支撑全热交换元件60的两端的侧面支撑台180。侧面支撑台180的下面与全热交换元件60的上侧左侧面对应地倾斜形成。而且,在倾斜的侧面支撑台180的下面具有尼龙粘扣。
具体说,形成了环的阴尼龙粘扣m″设置在侧面支撑台180的下面,而阴尼龙粘扣m″与下述的全热交换元件60上的阳尼龙粘扣m′粘接。
同时,全热交换元件60的左右侧端拐角上,具体在拐角的上侧部分设有与侧面支撑台180的阴尼龙粘扣m″对应的阳尼龙粘扣m′。由此在侧面支撑台180的下面粘贴固定全热交换元件60的拐角。
图7是本发明换气系统的全热元件和预滤器的立体图。
如图所示,在全热交换元件60的外围形成了元件框架74。即,六角柱形全热交换元件60的各个外框上形成了元件框架74,元件框架74采用可以粘贴永久磁铁的材料。即,类似金属的使永久磁铁的磁力发生作用的材料。
在全热交换元件60的侧面,即在全热交换元件的左侧下面设置了清除吸入的空气中的异物的预滤器80。而且,预滤器80采用永久磁铁的磁力设置在全热交换元件60上。
如图7所示,预滤器80包括清除空气中的异物的过滤部80′;设置在过滤部80′的外框,形成过滤部80′的框架的过滤器架80″构成。
过滤器框架80″采用布,即采用用于制作衣物,被子等的布料做成,在过滤器框架80″内部设置若干个永久磁铁时,为了防止永久磁铁N的移动,进行缝补。
下面,对本发明提供的换气系统的室内外空气流动状态进行说明。
图8是本发明提供的换气系统内部空气流动状态的示意图。
由图可知,根据用户选择的全热换气模式,控制盒120的控制部控制换气系统的运转。
首先,随着给气风扇110的启动,外部空气通过外部空气吸入口52进入换气系统的内部,并由左侧吸入通道引导,通过全热交换元件60的下部左侧面,被吸入至全热交换元件60的内部。这时的外部空气流经设置在全热交换元件60下部左侧面上的过滤器(图中没有表示)时,清除内部包含的异物,然后流入全热交换元件60的内部。
流入全热交换元件60内部的吸入空气与排出的室内空气交换热量和水分之后,通过全热交换元件60上部右侧面排出。
流经全热交换元件60的空气由给气风扇110强制送出,在右侧排气通道的引导下,通过设置在本体壳体50右侧面的外部空气排出口82输出到室内。
同时,室内空气在排气风扇100的作用下排出到外部,这时室内空气通过室内空气吸入口88流入换气系统的内部,然后通过全热交换元件60的下部右侧,被吸入至全热交换元件60内部。
进入全热交换元件60内部的室内空气与从外部吸入的空气交换热量和水分之后,通过全热交换元件60下部左侧面排出。然后,由排气风扇100强制送出,被引导至左侧排出通道内部,并通过设置在本体壳体50左侧面后端部上的室内空气排出口56排出到外部。
如上所述的换气系统一般设置在建筑物的天花板等的较高的位置上,而在换气系统内部的全热交换元件60或者内部部件发生故障,需要更换或维修时,为了进行售后服务,开放设置在本体壳体50底面上的检修门150。
在开放检修门150时,由于全热交换元件60由尼龙粘扣固定在罩体160上,因此不会下落。因此,利用一定的力量向下拉全热交换元件60时,全热交换元件60才分离下来,由此可以通过下部取出。
然后,在安装全热交换元件60时,通过检修口140推入本体壳体50的内部。然后,如图4所示,将全热交换元件60的侧面拐角上具备的安装部件62的一端插入安装槽166内,然后,如图5所示,使全热交换元件60的两侧拐角的上端紧贴在侧面支撑台180的下面。
这时,全热交换元件60的两侧拐角由尼龙粘扣粘贴固定在罩体160上。
而且,预滤器80由于利用永久磁铁M设置在了全热交换元件60的左侧下面,因此不会下落。而且,在分离这种预滤器80时,只需施加一定的力量即可。即,施加相对永久磁铁更大的力时,预滤器80脱离开热交换元件60。
而且,在安装分离后的预滤器时,只需将预滤器80靠近全热交换元件60的左侧下面附近即可。设置在预滤器80的过滤器框架80”内部的永久磁铁M粘贴在元件框架74上,完成预滤器80的安装。
如上构成的本发明的权利范围并不局限在实施例的内容,在相同的技术领域内,同行业的有识之士在本发明的基础上可以提出其他的各种变化。
例如,在本实施例中,在全热交换元件60和罩体组件160上设置了相互对称的结构上分别形成了挂钩和环的阳尼龙粘扣M′、m′和阴尼龙粘扣M″、m″,但是上述两种尼龙粘扣的位置可以互换。
而且,可以将同时形成挂钩环的尼龙粘扣设置在全热交换元件60和罩体160上,相互粘接。
权利要求
1.一种换气系统,包括有设置在本体壳体(50)内部,与室内外的空气进行热交换的全热交换元件(60);将室内的空气排出到室外的排气风扇(100)将室外的空气吸入到室内的给气风扇(110);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引导排气风扇(100)和给气风扇(110)产生的气流的罩体(160)构成,所述的全热交换元件(60)的两侧端利用尼龙粘扣粘贴在罩体(160)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全热交换元件(60)和罩体(160)具有采用相互对应的形状相互结合的安装部件(62)和安装槽(166),安装部件(62)和安装槽(166)相接触的表面上具有可以相互粘贴的尼龙粘扣。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安装部件(62)在全热交换元件(60)的侧端拐角向侧方突出,安装槽(166)在罩体(160)的内侧凹陷而成,收容安装部件(62)的一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气系统,其特征在于,在罩体(160)上向一侧突出设置了支撑全热交换元件(60)的两端的侧面支撑台(180)。
5.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换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尼龙粘扣相互对应的设置在罩体(160)的侧面支撑台(180)和全热交换元件(60)的侧端拐角处,并相互结合。
6.一种换气系统,包括有具有引导空气出入的吸入口以及排出口构成外观的本体壳体(50);设置在本体壳体(50)内部,与室内外的空气进行热交换的全热交换元件(60);设置在所述全热交换元件(60)的侧面,将室内的空气排出到室外的排气风扇(100)设置在全热交换元件(60)的侧面,将室外的空气吸入室内的给气风扇(110);贯穿设置在本体壳体(50)的一面上,可以使全热元件(60)出入的检修口(140);选择性的遮蔽检修(140)的检修门(150)设置在全热交换元件(60)的侧面,清除空气中的异物的预滤器(80)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预滤器(80)利用永久磁铁的磁力设置在全热交换元件(60)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换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预滤器(80)包括有清除空气中的异物的过滤部(80′);设置在过滤部(80′)的外围形成外壳的过滤器框架(80″)构成,在过滤器框架(80″)上设置有多数个永久磁铁(N)。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换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全热交换元件(60)的外框上形成了可以粘贴永久磁铁(N)的金属材料的元件框架(74)。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换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过滤器框架(80″)采用布料做成。
全文摘要
一种换气系统,包括设置在本体壳体内部,与室内外的空气进行热交换的全热交换元件;将室内的空气排出到室外的排气风扇;将室外的空气吸入到室内的给气风扇;还包括有引导排气风扇和给气风扇产生的气流的罩体构成,所述的全热交换元件的两侧端利用尼龙粘扣粘贴在罩体上。本发明,在本体壳体的底面设置了可以取放全热交换元件的检修口,并在检修口上设置了检修门,开闭检修口,不会受到换气系统的制约使热交换元件的拆装将更加方便。罩体和全热交换元件的侧端拐角上设置了尼龙粘扣,由此固定全热交换元件。由此,防止了全热交换元件的移动,并且拆装更加方便。而且,在检修门开放时,防止了全热交换元件的掉落,由此防止了全热交换元件的破损以及由此引发的安全事故。
文档编号F24F7/08GK1888631SQ20051001422
公开日2007年1月3日 申请日期2005年6月30日 优先权日2005年6月30日
发明者方基硕, 宋昌铉, 李浩范, 姜光玉, 柳敏永, 金原奭 申请人:乐金电子(天津)电器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