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道式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711502阅读:29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管道式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管道式空调器,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送风装置可以活动的管道式空调器。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管道式空调器的送风装置以及电源控制装置均固定在管道式空调器的内部空间内。图1是现有技术的管道式空调器的示意图。如图所示,现有技术的管道式空调器的壳体01内设置有隔离板2,将管道式空调器的壳体01的内部空间分隔开,其中隔离板一侧的壳体空间A内设置热交换器(图中未示出),另一侧壳体空间B内设置有送风装置4和电源控制装置5,其中送风装置4通过固定装置6固定在隔离板上,而电源控制装置5则固定在壳体空间B的侧壁上。此外,壳体01的底部用底板3封闭,从而将送风装置4以及电源控制装置5封闭在壳体01内。
现有技术的这种管道式空调器的结构,当其壳体内部的送风装置或者电源控制装置发生故障而需要对该管道式空调器进行维修保养时,工作人员必须首先将管道式空调器的壳体底部的底板拆除,然后将手伸进壳体空间内部,才有可能接触到这些需要维修或者保养的装置。
但是,现有的管道式空调器通常都安装在比较高的位置,例如墙壁的上部或者镶嵌在天花板内,因此,当需要维修或者保养时,工作人员必须踩在很高的梯子上,对底板进行拆除,然后将手伸进管道式空调器的壳体空间内进行操作,不但增加了工作的危险性,而且还增强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因此,需要一种管道式空调器,能够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不但方便了工作人员对于管道式空调器的维修保养,减轻了劳动强度,而且降低了工作的危险性。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管道式空调器,所述管道式空调器的壳体内设置有隔离板,其中所述隔离板一侧的壳体空间内设置有热交换器,另一侧壳体空间内设置有送风装置,所述设置送风装置的壳体空间的下方设置有开口部和可以活动的底板,所述底板上设置有将底板固定于所述开口部的固定装置,以及使所述送风装置与所述底板一起活动的活动装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管道式空调器中,所述活动装置为铰链,设置在开口部的一端,将底板的一端与之相连,并且所述送风装置设置在所述底板上,当所述底板绕所述铰链转动时,带动所述送风装置与所述底板一起活动。
在本实用新型的管道式空调器中,所述活动装置为导轨,其设置在所述隔离板以及与之相对的设置送风装置的壳体空间的侧壁上,所述底板的两端设有可沿着所述导轨上下滑动的可滑动部,所述送风装置设置在所述底板或所述可滑动部上,当所述底板及所述可滑动部沿着所述导轨上下滑动时,所述送风装置与所述底板及所述可滑动部一起上升或者下降。
在本实用新型的管道式空调器,所述设置有送风装置的壳体空间内还设置有与所述送风装置共同活动的电源控制装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管道式空调器中,所述电源控制装置固定在所述送风装置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管道式空调器,由于所述送风装置和电源控制装置能够与所述底板一起活动,因此当需要对管道式空调器内部的这些装置进行维修和保养时,打开底板上的固定装置,底板在活动装置的作用下带动所述送风装置和电源控制装置一起运动至管道式空调器的壳体空间的下方,从而方便了管道式空调器维修和保养时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而且提高了工作的安全性。


图1是现有技术的管道式空调器的示意图;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案的管道式空调器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方案的管道式空调器的示意图;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方案的管道式空调器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详细的说明。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案的管道式空调器的示意图,如图所示,管道式空调器的壳体01内设置了隔离板2,将壳体01内部分隔开,其中隔离板2的一侧的壳体空间A内设置热交换器(图中未示出),隔离板的另一侧的壳体空间B内设置有送风装置4和电源控制装置5,所述空间B的底部设置有开口部c和可以活动的底板3,其中所述电源控制装置5设置在所述送风装置4之上,并且送风装置4设置在底板3上。开口部c的一端上设置有铰链7,并且底板3的一端通过铰链7与所述开口部c相连,底板3可以绕铰链7转动,并且所述底板3上还设置有将底板固定于所述开口部c的固定装置6。当所述固定装置6松开,底板3绕铰链7转动将开口部c打开,带动送风装置4以及电源控制装置5随之转动而共同下降,当底板3绕铰链7按照打开的相反方向转动,则带动送风装置4以及电源控制装置5随之转动而共同上升,然后通过固定装置6将底板3固定在开口部c,从而将其封闭。
如图所示,当需要对送风装置以及电源控制装置进行操作时,首先将固定装置松开,底板3绕铰链7转动,从而带动送风装置4以及电源控制装置5随之转动,因此送风装置4以及电源控制装置5从管道式空调器的壳体1的空间B内下降,经过开口部c,而下降至管道式空调器的下方,使得工作人员能够很方便轻松地对其进行维修和保养,避免了工作人员将手伸进管道式空调器的壳体内可能造成的危险,提高了工作的安全性。当需要将送风装置以及电源控制装置放回原空间时,则按照原来转动底板3的方向的相反方向转动该底板,底板3绕铰链7转动,从而带动送风装置4以及电源控制装置5随之转动而上升,经过开口部c,回到管道式空调器的壳体空间B内,然后通过固定装置6将底板3固定在开口部处,从而轻松地完成了整个工作过程,减轻了工作强度,降低了危险性。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方案的管道式空调器的示意图,如图所示,管道式空调器的壳体01内设置了隔离板2,将壳体01内部分隔开,其中隔离板2的一侧的壳体空间A内设置热交换器(图中未示出),隔离板的另一侧的壳体空间B内设置有送风装置4和电源控制装置5,所述空间B的底部设置有开口部c和可以活动的底板3,其中所述电源控制装置5设置在所述送风装置4之上,并且送风装置4设置在底板3上。并且,所述空间B的隔离板2以及隔离板2相对的壳体的侧壁上分别设置有导轨8,并且所述底板3的两端还设置有可以沿导轨8上下滑动的可滑动部9,底板3通过可滑动部9的滑动而沿导轨8上下滑动,从而带动送风装置4以及电源控制装置5的上下滑动,此外底板3上还设置有将底板3固定在开口部c处的固定装置6,通过固定装置6将底板3固定在开口部c处。当固定装置6松开,开口部c打开,则底板3和可滑动部9沿着导轨8下降,带动送风装置4以及电源控制装置5共同下降;当底板3和可滑动部9沿着导轨8上升,则带动送风装置4以及电源控制装置5共同上升,然后通过固定装置6将底板3固定在开口部c处,则开口部c封闭。
如图所示,当需要对管道式空调器内部的送风装置4以及电源控制装置5进行维修保养时,首先打开固定装置6,随后底板3和可滑动部9沿着导轨8下降,同时送风装置4以及电源控制装置5也随之离开管道式空调器壳体的空间B而下降,经过开口部c后,下降至管道式空调器壳体的下方,从而使得工作人员能够很方便轻松地对其进行维修和保养,避免了工作人员将手伸进管道式空调器的壳体内可能造成的危险,提高了工作安全性。当维修保养结束后,则使得底板3和可滑动部9沿着导轨8上升,同时送风装置4以及电源控制装置5也随之上升,经过开口部c后,回到原来的管道式空调器壳体空间B内,随后通过固定装置6将底板3固定在开口部处,从而轻松地完成了整个工作过程,减轻了工作强度,降低了危险性。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方案的管道式空调器的示意图,如图所示,管道式空调器的壳体01内设置了隔离板2,将壳体01内部分隔开,其中隔离板2的一侧的壳体空间A内设置热交换器(图中未示出),隔离板的另一侧的壳体空间B内设置有送风装置4和电源控制装置5,所述空间B的底部设置有开口部c和可以活动的底板3,并且,所述空间B的隔离板2以及隔离板2相对的壳体的侧壁上分别设置有导轨8,并且所述底板3的两端还设置有可以沿导轨8上下滑动的可滑动部9,其中所述送风装置4设置在底板3上,而电源控制装置5则设置在可滑动部9上,底板3通过可滑动部9的滑动而能够沿着导轨8上下滑动,从而带动送风装置4以及电源控制装置5的上下滑动。此外底板3上还设置有将底板3固定在开口部c处的固定装置6,通过固定装置6将底板3固定在开口部c处。当固定装置6松开,开口部c打开,则底板3和可滑动部9沿着导轨8下降,带动送风装置4以及电源控制装置5共同下降;当底板3和可滑动部9沿着导轨8上升,则带动送风装置4以及电源控制装置5共同上升,然后通过固定装置6将底板3固定在开口部c处,则开口部c封闭。
如图所示,当需要对管道式空调器内部的送风装置4以及电源控制装置5进行维修保养时,首先打开固定装置6,随后底板3和可滑动部9沿着导轨8下降,同时送风装置4以及电源控制装置5也随之离开管道式空调器壳体的空间B而下降,经过开口部c后,下降至管道式空调器壳体的下方,从而使得工作人员能够很方便轻松地对其进行维修和保养,避免了工作人员将手伸进管道式空调器的壳体内可能造成的危险,提高了工作安全性。当维修保养结束后,则使得底板3和可滑动部9沿着导轨8上升,同时送风装置4以及电源控制装置5也随之上升,经过开口部c后,回到原来的管道式空调器壳体空间B内,随后通过固定装置6将底板3固定在开口部处,从而轻松地完成了整个工作过程,减轻了工作强度,降低了危险性。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送风装置4包括风扇、风扇外壳、驱动马达等与管道式空调器送风相关的部件。并且,可以理解,在本实用新型中,对于固定装置6没有特别限制,可以为卡钩、插销等,并且其在底板3上的设置位置以及数量也没有特别限制。
虽然以上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具体说明,但是可以理解,上述说明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实用新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实质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变形和变化,这些变形和变化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管道式空调器,所述管道式空调器的壳体内设置有隔离板,其中所述隔离板一侧的壳体空间内设置有热交换器,另一侧壳体空间内设置有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设置送风装置的壳体空间的下方设置有开口部和可以活动的底板,所述底板上设置有将底板固定于所述开口部的固定装置,以及使所述送风装置与所述底板一起活动的活动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道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装置为铰链,设置在开口部的一端,将底板的一端与之相连,并且所述送风装置设置在所述底板上,当所述底板绕所述铰链转动时,带动所述送风装置与所述底板一起活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道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装置为导轨,其设置在所述隔离板以及与之相对的设置送风装置的壳体空间的侧壁上,所述底板的两端设有可沿着所述导轨上下滑动的可滑动部,所述送风装置设置在所述底板或所述可滑动部上,当所述底板及所述可滑动部沿着所述导轨上下滑动时,所述送风装置与所述底板及所述可滑动部一起上升或者下降。
4.根据权利要求1到3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管道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设置有送风装置的壳体空间内还设置有与所述送风装置共同活动的电源控制装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管道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控制装置固定在所述送风装置上。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管道式空调器,所述管道式空调器的壳体内设置有隔离板,其中所述隔离板一侧的壳体空间内设置有热交换器,另一侧壳体空间内设置有送风装置,所述设置送风装置的壳体空间的下方设置有开口部和可以活动的底板,所述底板上设置有将底板固定于所述开口部的固定装置,以及使所述送风装置与所述底板一起活动的活动装置。本实用新型的管道式空调器不但减轻了管道式空调器维修和保养时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而且提高了维修保养等工作的安全性。
文档编号F24F3/00GK2884000SQ20062000102
公开日2007年3月28日 申请日期2006年1月16日 优先权日2006年1月16日
发明者宋滔滔 申请人: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