挥发式燃油加热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711494阅读:17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挥发式燃油加热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热流量为3KW的挥发式燃油加热器,用于安装在工程机械、客货两用车、客车、军用车等车上,将加热器内燃油燃烧产生的热量,为车室内取暖及风挡玻璃除霜。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燃油加热器主要由耐热钢板焊接而成的换热器、装在联接体上的电机、塑料大风扇、金属小风扇、离心雾化装置,及外筒、安装固定支架、点火传感器、控制器组成。其缺点是其换热器热效率低,制作周期长,加工成本高;其燃油雾化装置的雾化效果差,导致点火性能差;其点火传感器直接接触火焰,降低了其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挥发式燃油加热器,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换热器热效率低,制作周期长,加工成本高;燃油雾化装置的雾化效果差,导致点火性能差;点火传感器直接接触火焰,使用寿命短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包括进风口、出风口、上罩、下罩、供热风扇、主电机、助燃风扇、联接体、换热体、燃烧室组合和控制组件,上罩与下罩扣合组成筒形外壳,其两端分别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在该外壳的一侧设有安装固定平台,在该外壳内的进风口与出风口之间依次装有供热风扇、主电机、联接体、助燃风扇和换热体,燃烧室组合安装在换热体内,换热体为筒形结构并罩在燃烧室组合外围;从所述的燃烧室组合引出燃油管并与置于外壳外面的电磁泵连接,在该燃烧室组合上装有电热塞,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燃烧室组合为挥发式燃烧室组合;所述的换热体为铸铝件,它的内外壁均铸有散热翅片;在换热体上装有过热保护继电器和点火传感器,所述的电热塞、点火传感器、过热保护传感器和电磁泵均与控制组件联接,该控制组件采用常规的可编程电子控制器对各控制对象进行自动控制。点火传感器不直接接触火焰,从而提高了点火传感器使用寿命。
所述的安装固定平台为一长圆型平台,并装配在所述的下罩的长圆翻边孔中,该安装固定平台由安装平台A和安装平台B两部分组成,其中安装平台A设在所述的联接体上,并且助燃风进口管及两个固定螺栓设在联接体处平台上,安装平台B设在所述的换热体上,排烟管及两个固定螺栓设在换热体处平台上;自该安装固定平台处引出燃油管。
所述的挥发式燃烧室组合包括进气导流筒A、后进气导流筒B、燃油吸附饼、盖本体、主燃烧筒、后燃烧筒和电热塞,两个进气导流筒的前端相互连接,在该进气导流筒A的后侧依次连接盖本体的底部和主燃烧筒,在该主燃烧筒后端与所述的进气导流筒B的后端及后燃烧筒的前端连接,在盖本体的底部前侧与所述的燃油管连接,盖本体的后侧装有燃油吸附饼;在所述的盖本体的一侧设置有安装电热塞的径向孔,在该径向孔内安装电热塞。
在所述的盖本体与燃油吸附饼之间装入一种阻燃的絮状填充物—隔热垫;所述的燃油吸附饼是一种充满微孔的盘形金属烧结体。
所述的进气导流筒B、主燃烧筒和后燃烧筒使用同一种材质制成,厚度相同,并且此三件设计为同一内径的火焰过孔,并且焊为一体。这三件采用同一材质、同一壁厚制造,方便了焊接与管理,防止了此部分的过早腐蚀。助燃空气进入后进气导流筒后,环绕主燃烧筒,从而降低了主燃烧筒的表面温度,提高了主燃烧筒使用寿命。
所述的换热体内壁与所述的燃烧室组合之间形成环形空腔,并且该内散热翅片基本上延伸在环形空腔的全部轴向长度上;该内壁散热翅片顶部所形成的圆周中心与换热体内壁圆周中心有一个向所述的排烟管方向的偏量e;该内散热翅片的高度在排烟管处为最小值,在所述的排气管的对面为最大值,并且这种变化是均匀的。
所述的换热体中内散热翅片从它在换热体内壁上的底部到其顶部是逐渐变尖的;内散热翅片从排烟管端至另一端的宽度逐渐增大,并且这种变化是均匀并连续的。
所述的换热体中内散热翅片在轴向形成自排烟管向远离排烟管方向圆周尺寸逐渐变小的锥形。
所述的换热体中内散热翅片,自排烟管处最小高度的散热翅片开始,每隔两个散热翅片的第三个散热翅片都具有在轴向走向上向里急剧弯曲的结构。
所述的换热体外散热翅片形成方形的腔件。
本实用新型通过电磁泵提供的定量燃油,采用挥发式燃烧器,从而提高燃油加热器的点火性能、燃烧性能及使用寿命。燃烧后产生的热量来进行取暖和除霜,通过全自动程序控制,简化了操作过程。本实用新型热效率高、重量轻、安装方便。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2A为本实用新型的固定平台的剖视图;图2B是图2A的A向视图(不含密封垫18);图3为本实用新型燃烧室组合的剖视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换热体的剖视图(图1的B-B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1进风口;2供热风扇;3主电机;4控制器;5联接体;6助燃风扇;7上罩;8换热体;9电热塞;10过热保护继电器;11燃烧室组合;12点火传感器;13出风口;14下罩组合;15电磁泵固定夹;16电磁泵;17排烟管;18密封垫;19固定螺栓;20助燃风进口管;21进气导流筒A;22燃油吸附饼;23盖本体;24后燃烧筒;25进气导流筒B;26主燃烧筒;27燃油管;28隔热垫;29安装平台A;30安装平台B;31外散热翅片;32内散热翅片;33换热体内壁;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图4,本实用新型包括进风口1、出风口13、上罩7、下罩14、供热风扇2、主电机3、联接体5、助燃风扇6、换热体8、燃烧室组合11和控制组件4,上罩7与下罩14扣合组成筒形外壳,其两端分别装有进风口1和出风口13,在该外壳的下侧设有由安装平台A 29与安装平台B 30组成的安装固定平台,在该外壳内的进风口1与出风口13之间依次装有供热风扇2、主电机3、联接体5、助燃风扇6和换热体8,供热风扇2和助燃风扇6分别安装在主电机3的两端。换热体8内部为筒形结构并罩在燃烧室组合11外围。从所述的燃烧室组合11引出燃油管27并与置于外壳外面的电磁泵16连接。该实用新型还有一个载热介质通道,这个通道由进风口1、供热风扇2、出风口13、上罩7、下罩14、换热体8构成。
参见图2A和图2B,所述加热器的安装固定平台为一长圆型平台,并装配在加热器下罩14的长圆翻边孔中,起到定位作用,并便于用密封垫18密封,避免排烟管排出的废气等从此处吸入,而污染换热空气。此长圆形平台由安装平台A 29与安装平台B 30两部分组成,其中安装平台A为自联接体5上铸出的半圆形平台,并且助燃风进口管及两个固定螺栓19设在联接体5处平台上,安装平台B为自换热体8上铸出半圆形平台,排烟管17及两个固定螺栓19设在换热体处平台上;这样既方便制作,又便于燃油管27的装配。
参见附图3,所述的挥发式燃烧室组合11,其中的平板形挥发装置是由燃油吸附饼22、盖本体23、燃油管27组成。并通过盖本体23固定在进气导流筒A 21上,同时盖本体23的右端装入主燃烧筒26的左端内。燃油管27焊接在盖本体23中间的孔上,在盖本体23内侧与燃油吸附饼22之间装入一种阻燃的絮状填充物—隔热垫28,然后将燃油吸附饼22自盖本体的锥孔推入其内槽,与隔热垫28靠紧,燃油吸附饼22是一种充满微孔的盘形金属烧结体,自燃油管吸进的燃油在这两种燃油吸附体内储存和分布。在盖本体23的圆周上有一系列与径向偏转一定角度的燃烧用空气进孔,并且在此圆周上设置有安装电热塞9的径向孔,电热塞9装入后,正好位于燃油吸附饼22的后端。
所述的加热器挥发式燃烧室组合11的另一部分是燃烧室部分,它是一个以圆筒形式包围着主燃烧筒26的进气导流筒B 25、主燃烧筒26、后燃烧筒24组成,并且此三件设计为同一内径D的火焰过孔,并且以D孔定位焊为一体,这三件采用同一材质、同一壁厚制造,方便了焊接与管理,防止了此部分的过早腐蚀。并且三件均为拉伸制成,形成在圆周方向由大至小的锥形结构,与换热体8的内壁的锥形相符。助燃空气进入进气导流筒B 25后,环绕主燃烧筒26,从而降低了主燃烧筒26的表面温度,提高了其使用寿命。
所述的加热器挥发式燃烧室组合11的工作,是燃油自燃油管27进入燃油吸油饼22,助燃空气经进气导流筒进入盖本体23的小孔、进入主燃烧筒26,燃烧用空气与燃油在燃烧室组合11中形成可燃混合气,并在主燃烧筒26中燃烧,燃烧气体经后燃烧筒24向燃烧室的后端流出,然后通过一个环绕着燃烧室的环形空腔,沿着与燃烧室中流动方向相反的方向排入排烟管。
参见附图4,所述的换热体8的材质为铸铝件,在它的内壁铸出有均布的内散热翅片32,内散热翅片32顶部在圆周方向上围成一个圆形,在轴向形成自排烟管向远离排烟管方向圆周尺寸逐渐变小的锥形。外部铸出外散热翅片31形成方形的型腔件。因换热体作为铸件制造时,铸造工艺的拔模斜度,所以换热体内壁33自排烟管向后呈锥形结构,且内壁33的圆周中心与内散热翅片的圆周中心有一个向排烟管方向的偏量e,使内散热翅片在排烟管处具有最小的通流截面,而在排气管的对面具有最大的通流截面,这样导致燃烧气体能够优先选取具有比较大的流通截面的区域流动,从而避免了燃烧气体在换热体的废气排烟管处过快的排出。换热体的内壁33与燃烧室组件11的外围形成一个环形空腔;换热体外部铸出的外散热翅片31形成方形。
参见附图1,所述的电热塞、点火传感器、过热保护传感器和电磁泵均与控制组件联接。控制组件采用常规的可编程电子控制器对各控制对象进行自动控制。过热保护继电器与点火传感器均固定在换热体上,并且点火传感器不直接接触火焰,从而提高了点火传感器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燃烧时使用的燃油是通过电磁泵16提供的定量燃油,燃油进入燃烧室后,与助燃风扇6吸进的助燃空气在燃烧室内混合后,被电热塞9点燃,燃烧的气体自后燃烧筒24流出后,燃烧气体经后燃烧筒向燃烧室的后端流出,然后经过一个环绕着燃烧室与换热体内壁形成的环形空腔,沿着与燃烧室中流动方向相反的方向排入排烟管。吸自车外的冷空气自进风口进入后,流经换热体8的外散热翅片31后被加热,然后被加热的热风自出风口13流出。
权利要求1.一种挥发式燃油加热器,包括进风口、出风口、上罩、下罩、供热风扇、主电机、助燃风扇、联接体、换热体、燃烧室组合和控制组件,上罩与下罩扣合组成筒形外壳,其两端分别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在该外壳的一侧设有安装固定平台,在该外壳内的进风口与出风口之间依次装有供热风扇、主电机、联接体、助燃风扇和换热体,燃烧室组合安装在换热体内,换热体为筒形结构并罩在燃烧室组合外围;从所述的燃烧室组合引出燃油管并与置于外壳外面的电磁泵连接,在该燃烧室组合上装有电热塞,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燃烧室组合为挥发式燃烧室组合;所述的换热体为铸铝件,它的内外壁均铸有散热翅片;在换热体上装有过热保护继电器和点火传感器,所述的电热塞、点火传感器、过热保护传感器和电磁泵均与控制组件联接,该控制组件采用常规的可编程电子控制器对各控制对象进行自动控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挥发式燃油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安装固定平台为一长圆型平台,并装配在所述的下罩的长圆翻边孔中,该安装固定平台由安装平台A和安装平台B两部分组成,其中安装平台A设在所述的联接体上,并且助燃风进口管及两个固定螺栓设在联接体处平台上,安装平台B设在所述的换热体上,排烟管及两个固定螺栓设在换热体处平台上;自该安装固定平台处引出燃油管。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挥发式燃油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挥发式燃烧室组合包括进气导流筒A、进气导流筒B、燃油吸附饼、盖本体、主燃烧筒、后燃烧筒和电热塞,两个进气导流筒的前端相互连接,在该进气导流筒A的后侧依次连接盖本体的底部和主燃烧筒,在该主燃烧筒后端与所述的进气导流筒B的后端及后燃烧筒的前端连接,在盖本体的底部前侧与所述的燃油管连接,盖本体的后侧装有燃油吸附饼;在所述的盖本体的一侧设置有安装电热塞的径向孔,在该径向孔内安装电热塞。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挥发式燃油加热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盖本体与燃油吸附饼之间装入一种阻燃的絮状隔热垫;所述的燃油吸附饼是一种充满微孔的盘形金属烧结体。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挥发式燃油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进气导流筒B、主燃烧筒和后燃烧筒使用同一种材质制成,厚度相同,三者的相互连接端的开孔孔径相同。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挥发式燃油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换热体内壁与所述的燃烧室组合之间形成环形空腔,并且该内散热翅片基本上延伸在环形空腔的全部轴向长度上;该内壁散热翅片顶部所形成的圆周中心与换热体内壁圆周中心有一个向所述的排烟管方向的偏量e;该内散热翅片的高度在排烟管处为最小值,在所述的排气管的对面为最大值,并且这种变化是均匀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挥发式燃油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换热体中内散热翅片从它在换热体内壁上的底部到其顶部是逐渐变尖的;内散热翅片从排烟管端至另一端的宽度逐渐增大,并且这种变化是均匀并连续的。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挥发式燃油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换热体中内散热翅片在轴向形成自排烟管向远离排烟管方向圆周尺寸逐渐变小的锥形。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挥发式燃油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换热体中内散热翅片,自排烟管处最小高度的散热翅片开始,每隔两个散热翅片的第三个散热翅片都具有在轴向走向上向里急剧弯曲的结构。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挥发式燃油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换热体外散热翅片形成方形的腔件。
专利摘要一种挥发式燃油加热器,其上罩与下罩扣合组成筒形外壳,其两端分别装有进风口和出风口,在该外壳的一侧设有安装固定平台,在该外壳内的进风口与出风口之间依次装有供热风扇、风扇电机、联接体、助燃空气风扇和换热体,燃烧室组合安装在换热体内,换热体为筒形结构并罩在燃烧室组合外围;从所述的燃烧室组合引出燃油管并与置于外壳外面的电磁泵连接。所述的燃烧室组合为挥发式燃烧室组合;所述的换热体为铸铝件,它的内外壁均铸有散热翅片。本实用新型采用挥发式燃烧器,从而提高燃油加热器的点火性能、燃烧性能及使用寿命。燃烧后产生的热量来进行取暖和除霜,通过全自动程序控制,简化了操作过程。本实用新型热效率高、重量轻、安装方便。
文档编号F24H3/06GK2872200SQ20062000053
公开日2007年2月21日 申请日期2006年1月9日 优先权日2006年1月9日
发明者陈蕾, 丁金增, 王伟, 赵书明 申请人:河北宏业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