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湿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671730阅读:16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除湿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除湿器。更具体地,本发明涉及一种沿多个热交换 器循环的空气的流动路径在其中形成封闭回路的除湿器。
背景技术
总体而言,除湿器是一种将潮湿空气^il^外壳中、使^^的潮湿空气 穿过热交换器而从吸入空气中除去湿气、然后将除去湿气的空气排放到室 内空间以降低室内空间湿度的器具。
现有技术的除湿器用于在空调中执行除湿操作,该空调具有压缩机 和其他部件从而形成制冷/制热循环。因此,该除湿器的除湿效率相对 较低并且导致空调重量增大。
此外,现有技术的除湿器中装有水箱。因此,为了将水箱中的水倒 出,使用者不得不在停止除湿器操作并移开除湿器外壳之后将水箱从除 湿器中分离出来。这对使用者来说非常麻烦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除湿器,该除湿器不但具有用于吸附 空气中所含的湿气的吸附构件、多个热交换器以及用于加热循环空气的 加热器组件,而且重量很轻且非常紧凑。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构造成易于清除冷凝水的除湿器。
为了实现这些目的并获得其他优点,并且根据本发明的目的,如本
文中宽泛描述并具体说明的,本发明提供一种除湿器,其包括主体外 壳,其限定内部空间并在侧部设置有外部空气的进气口;分隔内部空间 的隔板;主体底座,其形成在隔板的下端以限定主体下部的外观;多个 热交换器,其设置在隔板一侧以使得在内部空间循环的循环空气能够与从外部导入的外部空气进行热交换;排水盘,其用于暂时存储热交换器 产生的冷凝水;以及水箱,当被插入主体底座中时该水箱存储来自排水 盘的冷凝水。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一种除湿器,该除湿器包括主体外壳, 其设置有用于导入外部空气的进气口;侧部热交换器,外部空气在该侧 部热交换器处进行热交换;隔板,其用于引导穿过侧部热交换器的外部 空气向前流动;前部热交换器,自隔板向前引导的外部空气在该前部热 交换器处进行热交换;内部热交换器,穿过前部热交换器的外部空气在 该内部热交换器处进行热交换;以及排7jc盘,其用于暂时存储外部空气 与在主体外壳中循环的循环空气进行热交换时产生的冷凝水,其中,储 存在排水盘中的冷凝水在水箱插入主体中时流入水箱。形。排水帽254a安装在排7JC杆 254b的后端(见

图13)的左表面上,而接触凸起254d形成为自排7jc杆 254的右端的下部向下延伸。铰链轴254c —体地形成在形成为Q]形的排水杆254b的中心部 分,其作用是作为排水杆254b的旋转轴。铰链轴254c的上端和下端可上。接触凸起254d形成为圆柱形并与水箱300的上边缘选择性地接 触。更确切地,接触凸起254d在接触水箱300的边缘的前端时移动从 而当俯视观察时沿顺时针方向转动。复位弹簧254e是用于使接触凸起254d复位的弹簧。更确切地,从支撑件310上取出之后,复位弹簧对接触凸起施加转矩,使得接触凸 起254d逆时针(俯视观察时)旋转,从而回复到图13所示的状态。图15是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除湿器的隔板后部的空气流动状 态的示意图,图16是示出图2中的循环空气流动路径的视图,以及图 11是示出图2中的循环空气流动路径的视图。下文将参照图15至图18介绍本发明的上述除湿器的操作。首先参照图15,外部空气通过除湿器的侧表面(右表面)导入除湿 器。除湿器中经过除湿的空气通过除湿器上端排放到外部(室内空间)。 更确切地说,除湿空气通过顶板120和其他面板之间的间隙排放。更详细地,当驱动鼓风机马达240时,鼓风机246在鼓风机马达240的转矩的作用下旋转。当驱动吸附马达176时,吸附组件180在吸附马达176的转矩的作 用下旋转,因此设置在回流组件160中的回流风机(未图示)也旋转以产 生循环空气流。此时,吸附马达176产生的转矩比回流马达或鼓风机马达 240产生的转矩小。因此,吸附组件180以相对较低的转速旋转。与此同时,设置在加热器组件中的加热器(未图示)由外部电源驱 动以加热空气。同时,当鼓风机246旋转时,除湿器中产生吸力,从而通过右面板 116上的进气口 128将外部空气(室内空间中的空气)导入主体外壳110 (见图15中的①)。导入主体外壳110的外部空气如图15中的②所示地穿过侧部热交换 器220。更确切地,所述空气连续地穿过以狭缝形式设置在第一、第二和 第三热交换单元222、 224和226上的空气穿过孔。此时,侧部热交换器220外部的空气与侧部热交换器220内部的空 气进行热交换。相应地,侧部热交换器220外部的空气的温度在侧部热交 换器220内的热循环空气的作用下上升。穿过侧部热交换器220的空气如图15所示穿过前部热交换器210。 更确切地,外部空气自前部热交换器210的右侧和前侧流向前部热交换器 210的后侧。此时,前部热交换器210内部和外部的空气彼此进行热交换。穿过前部热交换器210的空气如图15中的④所示穿过吸附构件182。 因此,空气中所含的湿气被吸附在吸附构件182的表面。因此,所述空气 变成较为干燥的空气。穿过吸附组件180的外部空气如图15中的⑤所示穿过内部热交换器 200。同样地,内部热交换器200内部和外部的空气彼此进行热交换,从而 使所述空气的温度进一步上升。穿过内部热交换器200的空气通过隔板130的中央通孔134流向隔 板130的后侧,如图15中的⑥所示。被导向到隔板后侧的空气在鼓风机 246的作用下沿径向排出并被气流导引件148导引。气流导引件148包围鼓风机246的外侧并具有向上延伸的左端。因 此,由鼓风机246排出的空气朝隔板130的左上部流动,如图15中的⑦所 示。参照图16,更详细地描述由气流导引件148导引的气流状态。由鼓 风机246沿圆周方向排出的空气被圆形导引部分148'导引并如(7a)所 示向左(在图16中是向右)流动。随后,空气在向上导引部分148〃的作用下向上流动。并且如(7b) 所示,空气穿过向上导引部分148〃的上端与左面板118之间的间隙。穿过向上导引部分148''的上端与左面板118之间间隙的空气中的即,如(7c)所示,由于顶板120与隔板130的上端之间形成有间隙,因 此隔板130后侧的空气流向隔板130的前侧。如上所述,在气流导引件148的作用下上升的空气流向隔板130的 前侧。此时,隔板130前面的遮挡板230阻挡空气向下流动,使得被气流 导引件148向上导引的空气不能再次i^V吸附组件180。更确切地,由气 流导引件148向上导引的空气流向遮挡板230的上侧,从而不会与从外侧 导入的空气混合。被向上导引的空气朝顶板120的边缘散开并通过排气口 122排出。 更确切地,如图15中的⑧所示,空气通过由顶板与主体外壳IIO之间的间 隙限定的排气口 122排放到外部。通过由设置成狭缝形式的间隙限定的排 气口 122排放空气的方法称作线性扩散方法(line diffuser method )。现在将参照图17和图18描述热交换器200、 210和220中的循环空 气的流动。沿热交换器200、 210和220形成的循环空气路形成为封闭回路。即, 与上述空气(即自室内空间导入除湿器中的空气)不同,热交换器200、 210和220中的循环空气不被更换,而是沿闭合的流体路径连续循环以便 与外部空气进行热交换。更详细地描述,如③所示,自回流组件160导出的循环空气通过连 接到回流出口 164的加热器入口 174导入加热器组件170。导入加热器组件170的循环空气,皮加热器(未图示)加热并如⑤所 示通过加热器出口 172向前导出。通#热器出口 172向前导出的循环空 气穿过吸附构件182。此时,通#热器出口 172排出的高温循环空气蒸 发了吸附在吸附构件182中的湿气。更确切地,当吸附构件182在吸附马达176的作用下以低转速旋转23时,穿过吸附构件182的空气中所含的湿气被吸附在吸附构件182中。此 时,如上所述,当高温循环空气穿过吸附构件182时,吸附构件182中吸 附的湿气被蒸发掉,从而将湿气从吸附构件182中除去。另外,由于加热器出口 172形成为扇形,因此受通过加热器出口 172 排出的高温循环空气影响的吸附构件182变为对应于加热器出口 172的区 域(扇形区域)。但是,由于吸附构件182在吸附马达176的作用下以低转 速持续旋转,因此当经过预定时间时,整个吸附构件182都与通过加热器 出口 172排出的高温循环空气接触。穿过吸附构件182的循环空气导入吸附框190的热空气导引件192, 并随后通过前部热交换器210的前部进气口 212导入前部热交换器210, 如 所示。导入前部热交换器210的循环空气与外部空气进行热交换。即,如 上所述,循环空气与通过进气口 128导入并沿前部热交换器210的外侧流 动的外部空气进行热交换。更详细地,由于前部热交换器210中循环空气的温度高于外部空气, 沿前部热交换器210外侧流动的外部空气吸收前部热交换器210中的循环 空气的热量。因此,前部热交换器210中的循环空气的温度降低从而使循 环空气中所包含的湿气冷凝并向下流动。如@所示,穿过前部热交换器210的循环空气导入侧部热交换器 220。更确切地,前部热交换器210中的循环空气通过前部出口 214导入第 三热交换单元226并随后通过第三入口 226b导入第三热交换器226。接着, 循环空气穿过第二热交换器224然后到达第一热交换单元。此时,侧部热 交换器220外侧的外部空气吸收循环空气的热量从而冷凝循环空气中所包 含的湿气。穿过侧部热交换器220的空气导入内部热交换器200。更详细地, 如 所示,通过第一热交换器222的第一出口 222a排出的循环空气通过 贯穿隔板130形成的进气口 146'导入隔板。如①所示,循环空气通过排 气口 146和内部入口 202导入内部热交换器200。如同侧部热交换器220和前部热交换器210,导入内部热交换器200 的循环空气与外部空气进行热交换。更确切地,穿过吸附构件182之后,相应地,内部热交换器200中的循环空气得以冷却,从而循环空气中所包含的湿气得以冷凝和向下排出。如③所示,穿过内部热交换器200的循环空气导入回流组件160。 更确切地,由于内部热交换器200的内部出口 204与回流组件160的回流 入口 162联接,因此内部热交换器200中的循环空气导入回流组件160。导入回流组件160的循环空气在回流风机(未图示)的作用下经回 流出口 164强制导入加热器组件170,如③所示。通过上述过程,循环空气沿热交换器200、 210和220设置在其中的 闭合流动路径循环,从而完成一个周期的循环。^^用者必须经常清除由外部空气与循环空气之间的热交换产生的冷凝水。更详细地描述上述过程由热交换器200、 210和220中的温差产生 的冷凝水沿热交换器200、 210和220的内壁流下并被收集在排7jC盘250 中。更确切地,由于向下突出的导7jC构件206、 216、 222'、 224'和226' 形成在热交换器200、 210和220的下端并通过插入排水盘接收部分152 的插孔154、 156和158而与朝一水盘250内部连通,因此热交换器200、 210 和220中产生的冷凝7JC通过导7JC构件206、 216、 222'、 224'和226'收集 在排水盘250中。收集在排水盘250中的冷凝水流入水箱300。更确切地,临时性地 收集在排水盘250中的冷凝水通过贯穿排水盘250 —侧形成的孔流入水箱 300。当水箱300通过上述过程收集了一定量的冷凝水时,使用者沿侧 向取出水箱并将水箱清空。图19示出了设置在排水盘250中的排水单元254的操作状态。更 确切地,图19示出了当水箱300插入支撑件310时排水管252被打开 的状态。更详细地,当水箱300与支撑件310分离时,如图13所示,排水 管252被闭合帽254a关闭。因此,通过热交换器200、 210和220的导 水构件206、 216、 222'、 224'和226'流下的冷凝水收集在排水盘250 中。此外,水箱300从支撑件310左侧插入支撑件310的状态示出在图19中。更确切地,由图13所示的状态可知,水箱300的右端与接触 凸起254d接触。在此,由于水箱300的右端的角部分是圆的,因此接 触凸起254d沿水箱300的边缘滑动从而被定位在水箱的前端边缘上, 如图19所示。然后,排水杆254b顺时针(俯视观察时)旋转,如图19所示, 从而^f吏闭合帽254a从排水管252的后端移开以打开排水管252。相应地, 收集在排水盘250中的冷凝水通过排水管252流入水箱300。接着,当水箱300从支撑件310向左分离时,排水杆254b在复位 弹簧254e的旋转力的作用下逆时针旋转,从而使闭合帽254a封闭排水 管252的后端。因此,收集在排水盘250中的水不能通过排水管252排 出。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显而易见的是,本发明能够进行各种 改型和变型。因此,本发明旨在涵盖本发明的各种改型和变型,假设它 们落入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体的范围内。[工业实用性]在提高除湿效率并使得易于排出冷凝水的同时,上述除湿器的重量 还非常轻。因此,本发明的工业实用性非常高。
权利要求
1.一种除湿器,包括主体外壳,其限定内部空间并在侧部设置有外部空气的进气口;分隔所述内部空间的隔板;主体底座,其形成在所述隔板的下端以限定主体下部的外观;多个热交换器,其设置在所述隔板的一侧以使得在所述内部空间中循环的循环空气能够与从外部导入的外部空气进行热交换;排水盘,其用于暂时存储所述热交换器产生的冷凝水;以及水箱,当被插入所述主体底座中时所述水箱存储来自所述排水盘的冷凝水。
2.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除湿器,其中,所述热交换器包括安装在所述隔板侧部的侧部热交换器; 安装在所述隔板的表面上的内部热交换器;以及 安装在所述内部热交换器前面的前部热交换器。
3.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除湿器,进一步包括吸附构件,其设置在 所述热交换器中的一个的一侧以便通过吸附除去所述外部空气中的湿 气。
4.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除湿器,进一步包括加热器组件,其设置 在所述内部空间中以加热所述循环空气。
5.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除湿器,进一步包括回流组件,其设置在 所述内部空间中以^t强制性地使所述循环空气流动。
6.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除湿器,其中,所述热交换器中的一个设 置成与所述进气口对应,使得从外部导入的空气能够进行首次热交换。
7.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除湿器,其中,所述热交换器中的一个设 置成与所述进气口对应并且包括第一、第二和第三热交换单元,所述外部空气穿过所述第一、第二和第三热交换单元进行循环。
8.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除湿器,进一步包括排水盘接收部分,其 形成在所述主体底座上以接收所述排水盘。
9.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除湿器,其中,每个所述热交换器都包括 导水构件,所述导水构件对应地联接到形成在所述隔板一侧的排水盘接收孔,并且排水盘接收部分设置有所述导水构件插入其中的插孔。
10.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除湿器,其中,用于引导冷凝水排出的排 水管形成在所述排水盘上并且所述排水管通过排水单元选择性地关闭。
11. 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除湿器,其中,所述排水单元包括 闭合帽;排水軒,其控制所述闭合帽的移动; 铰链轴,其用作所述排水杆的旋转中心;接触凸起,其形成在所述排水杆的端部并与所述水箱选择性地接 触;以及复位弹簧,其安装在所述铰链轴的一侧以便沿一个方向施加旋转力。
12. —种除湿器,包括主体外壳,其设置有用于导入外部空气的进气口;侧部热交换器,所述外部空气在所述侧部热交换器处进行热交换;隔板,其用于引导穿过所述侧部热交换器的所述外部空气向前流动;前部热交换器,自所述隔板向前引导的所述外部空气在所述前部热 交换器处进行热交换;内部热交换器,穿过所述前部热交换器的所述外部空气在所述内部 热交换器处进行热交换;以及排水盘,其用于暂时存储外部空气与在所述主体外壳内循环的循环 空气进行热交换时产生的冷凝水,其中,存储在所述排水盘中的冷凝水在水箱插入主体中时流入所述 水箱。
13. 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除湿器,其中,穿过所述前部热交换器 的外部空气中所含的湿气通过吸附组件除去,所述吸附组件设置在所述 前部热交换器和所述内部热交换器之间。
14. 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除湿器,其中,所述侧部热交换器设置 成与所述进气口对应并且包括第一、第二和第三热交换单元,所述外部 空气穿过所述第一、第二和第三热交换单元进4于循环。
15. 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除湿器,进一步包括排水盘接收部分, 其形成在所述隔板上以接收所述排水盘。
16. 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除湿器,其中,所述热交换器中至少一 个包括导水构件,所述导水构件对应地联接到形成在所述隔板一侧的排 水盘接收孔,并且所述排水盘接收部分设置有所述导水构件插入其中的 插孔。
17. 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除湿器,其中,用于引导冷凝水排出的 排水管形成在所述排水盘上并且所述排水管通过排水单元选择性地关 闭。
18. 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除湿器,其中,所述排水单元包括 闭合帽;排水杆,其控制所述闭合帽的移动; 铰链轴,其用作所述排7JC杆的旋转中心;接触凸起,其形成在所述排7jC杆的一端并与所述水箱选择性地接 触;以及复位弹簧,其安装在所述铰链轴的一侧以便沿一个方向施加旋转力。
全文摘要
一种除湿器,包括主体外壳,其限定内部空间并且在侧部设置有外部空气的进气口;分隔内部空间的隔板;主体底座,其形成在隔板下端以限定主体下部的外观;多个热交换器,其设置在隔板一侧从而使得在内部空间循环的循环空气能够与自外部导入的外部空气进行热交换;排水盘,其用于暂时存储热交换器产生的冷凝水;以及水箱,当被插入主体底座中时水箱存储来自排水盘的冷凝水。
文档编号F24F3/14GK101578486SQ200780014773
公开日2009年11月11日 申请日期2007年4月26日 优先权日2006年5月2日
发明者金致完 申请人:Lg电子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