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机房用换热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677230阅读:21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机房用换热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换热系统技术领域,特指一种机房用换热系统。
技术背景
现在很多的大型企业、政府部门都有各自的机房,机房所用的 电力、通讯、网络等设备越来越多,体积也越来越大。众所周知, 这些电力、通讯或网络设备的发热量比较高,机房内都安装有通风、 降温设备。目前,比较常用的方法是利用空调向这些设备吹出冷风 进行降温。具体做法是,在原有的楼层地板面上方再架设一层高架 地板面,将设备放置在高架地板面上,其中,高架地板面的一部分 由地板架铺设而成,地板架开设有多个通气孔,空调通过管道将冷 风送入高架地板面与楼层地板面之间的通道,然后,冷风由地板架 的通气孔涌出,对设备进行降温,但是,由于高架地板面与楼层地 板面之间没有设置专门的冷风通道,冷风的走向混乱,对机房内设 备的降温效果不佳。而且,通气孔涌出的冷风压力太小,冷风上升 到高架地板面上的高度有限,不能对设备的上部进行冷却降温。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机 房用换热系统,它的冷空气和热空气的通道走向分开更加合理,可 以提高机房内设备的冷却效果。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实用新 型包括架设在楼层地板面上的高架地板面、放置在高架地板面上若 干个设备组成的设备组、空调,高架地板面与楼层地板面之间设有 至少一条的冷风通道,冷风通道中每隔两个设备之间安装有高架地 板本体,高架地板本体的上方开设有至少一个通风孔,冷风通道通 过管道与空调连通。
所述的高架地板本体的表面与通风孔之间安装有送风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由于在高架地板面与楼层地板面之 间设有至少一条的冷风通道,冷风通道中每隔两个设备之间安装有 高架地板本体,高架地板本体的上方开设有至少一个通风孔,冷风 通道通过管道与空调连通,空调的冷风通过管道进入冷风通道内, 对机房内的设备进行冷却降温,在设备的一侧形成冷空气输入,另 一侧排出热空气,使冷空气和热空气的通道走向分开更加合理,机 房内设备的冷却效果更加理想。进一步,因为高架地板本体的表面 与通风孔之间安装有送风装置,可以提升冷风上升的高度,使设备 的上部获得更好的冷却效果。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2是本实用新型隐去设备和部分高架地板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空气走向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
见图1、 2、 3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架设在楼层地板面1上的
高架地板面2、放置在高架地板面2上若干个设备31组成的设备组 3、空调4,高架地板面2与楼层地板面1之间设有至少一条的冷风 通道5,冷风通道5中每隔两个设备31之间安装有高架地板本体6, 高架地板本体6的上方开设有至少一个通风孔7,冷风通道5通过管 道与空调4连通。
所述的高架地板本体6的表面与通风孔7之间安装有送风装置 61,可以将冷风通道5中送出的冷风提升得更高,使设备31的上部 获得更好的冷却效果。
本实用新型是在原有的楼层地板面1上方再架设一层高架地板 面2,将设备组3放置在高架地板面2上,高架地板面2与楼层地板 面1之间形成冷风通道5,空调4通过管道与冷风通道5连通,空调 4的冷风通过管道进入冷风通道5内,冷风再由高架地板本体6上方 的通风孔7涌出,在设备31的一侧形成冷风输入,对设备31进行 冷却降温,然后,由设备31的另一侧输出热风,其中,冷风、热风 的走向分开,使设备31的冷却降温效果更加理想。当然,本实用新 型也适用于有多组设备组的机房的冷却降温,其冷风、热风的走向 与单组设备组的走向相同。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故凡依本实用新型专 利申请范围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包 括于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机房用换热系统,它包括架设在楼层地板面上的高架地板面、放置在高架地板面上若干个设备组成的设备组、空调,其特征在于高架地板面与楼层地板面之间设有至少一条的冷风通道,冷风通道中每隔两个设备之间安装有高架地板本体,高架地板本体的上方开设有至少一个通风孔,冷风通道通过管道与空调连通。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机房用换热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高架地板本体的表面与通风孔之间安装有送风装置。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换热系统技术领域,特指一种机房用换热系统,其包括架设在楼层地板面上的高架地板面、放置在高架地板面上若干个设备组成的设备组、空调,高架地板面与楼层地板面之间设有至少一条的冷风通道,冷风通道中每隔两个设备之间安装有高架地板本体,高架地板本体的上方开设有至少一个通风孔,冷风通道通过管道与空调连通,空调的冷风通过管道进入冷风通道内,对机房内的设备进行冷却降温,在设备的一侧形成冷空气输入,另一侧排出热空气,使冷空气和热空气的通道走向分开更加合理,机房内设备的冷却效果更加理想。
文档编号F24F3/052GK201193859SQ200820044358
公开日2009年2月11日 申请日期2008年2月29日 优先权日2008年2月29日
发明者刘国城 申请人:东莞市新亚电脑科技工程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