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分质供水系统的厨房水槽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683271阅读:20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带分质供水系统的厨房水槽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饮用水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带分质供水系统的厨房水
槽,该水槽是普通居民厨房中的水槽。
背景技术
厨房水槽一般设置在台板上,水槽的底部设有止水泄水装置,在水槽的面板上或
水槽旁设有自来水龙头。厨房水槽通常主要用于清洗碗筷、蔬菜、炊具和锅台。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健康意识的提高,人们不仅希望直接饮用的水是优质饮用
水,还希望烧菜、烧汤和烧饭等用水也是经过深度处理的优质饮用水。
因厨房水槽一般都设置在锅台附近,所以将分质供水系统和厨房水槽有机地结合 成一体,能够给使用者带来便利;此外,分质供水系统和厨房水槽结合后,尺寸紧凑,不占用 额外空间,使厨房简洁、赏心悦目;还有,与自成一体的台式净水器、立式净水器和壁挂式净 水器相比,可以省去净水器的外壳和净水器出水龙头下的积水盒,节约资源。 所以,设计和制造带分质供水系统的厨房水槽很有意义。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带分质供水系统的厨房水槽,该水槽主要用于普通
居民厨房中,其将厨房水槽和分质供水系统合而为一,既有普通厨房水槽的功能,又有分质
供水系统的功能_能提供普通自来水、可直接生饮的优质饮用水或/和饮用开水。
本实用新型为实现上述目的而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带分质供水系统的厨房水
槽,水槽的面板上或水槽旁设有自来水龙头和直饮水龙头;自来水龙头的进水口接自来水
源,水槽的下方或水槽面板的下方设有净水装置,净水装置的进水口接自来水源,净水装置
的出水口通过直饮水管联接直饮水龙头的进水口 ,直饮水管上设有蓄能蓄水器。 所述净水装置采用包括壳体、微孔陶瓷和粉末状水处理材料的净水装置,所述壳
体的底部设有进水口 ,壳体的顶部或上部设有出水口 ,微孔陶瓷设置在壳体内的上部,粉末
状水处理材料设置在微孔陶瓷的下方,粉末状水处理材料的下方设有阻挡粉末状水处理材
料向下泄漏的结构(例如设有孔径小于粉末状水处理材料粒径的丝网、由粒状材料组成的
过滤层或者纤维滤料等等);所述粉末状水处理材料经表面改性处理,粒度为80目 200
目。净水装置过滤时原水以自下而上的方式流动,原水先经粉末状水处理材料处理再经微
孔陶瓷过滤;所述微孔陶瓷的过滤精度不大于0. 4微米,优选不大于0. 2微米,以便能够可
靠地滤除水中的细菌和粉末状水处理材料。 所述净水装置也可以采用其它类型的净水装置,例如包括PP棉、中空纤维、无纺 布或粒状活性炭等的净水装置,也可以采用RO纯水机。本实用新型技术优选采用包括壳 体、微孔陶瓷和粉末状水处理材料的净水装置。其好处在于粉末状水处理材料的粒度小, 比表面积大,能够与原水充分接触,原水中的异色、异臭、异味和有机物能够被吸附、黏附得 比较彻底,原水最后再经高精度微孔陶瓷过滤,滤除水中的细菌和粉末状水处理材料,使出水达到优质饮用水标准;因粉末状水处理材料经表面改性处理,有很强的吸附和黏附水中 堵塞微孔陶瓷物质的功能,因而具有延缓微孔陶瓷堵塞的功能;粉末水处理材料利用率高。 所述蓄能蓄水器必须竖直安装,蓄能蓄水器顶部封闭,其进水口和出水口设置在 下部或底部,蓄能蓄水器的内部是空腔;所述进水口和出水口可以分别单独设置,也可以将 两者合而为一成为进出水口。所以蓄能蓄水器安装后,其内部的空气不能从其顶部排出。当 蓄能蓄水器所在管路中水压较大时,蓄能蓄水器内部的空气被压縮在其上部空腔中,这就 是说,蓄能蓄水器的上部空腔起蓄能作用,其下部空腔起蓄水作用。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技术措施是所述净水装置的顶部设有排气口 ,该排气口通 过排气管连通到所述自来水龙头的进水口 ,排气管上设有排气阻水装置和单向阀;本文所 述的排气管上也包括在排气管与净水装置的连接处,即上述排气阻水装置和单向阀的设置 位置还包括在排气管与净水装置的连接处(即净水装置的顶部)。 所述排气阻水装置的作用是允许净水装置内部的气体能够从中向外排出,而不 允许净水装置内部的水从中向外排出。排气阻水装置可以采用浮子阀结构,当净水装置内 部的气体较多时,浮子阀中的浮子下沉,浮子阀开启;当净水装置内部的气体较少时,水位 上升带动浮子上升,从而将浮子阀关闭。 所述单向阀的作用是允许净水装置内部的气体经排气管向自来水龙头的进水口 方向流动,而不允许自来水经排气管流向净水装置内部。这样能够确保从净水装置的出水 口流出的水全部先经过粉末状水处理材料处理,再经微孔陶瓷过滤,从而保证净水装置的 出水能够全部达到优质饮用水标准。
当用户需要自来水时,用户可以开启自来水龙头,自来水的一路(即原水)就从自
来水龙头直接流出,便于用户在水槽中洗菜、洗碗、淘米、洗餐具、洗炊具等作业。
当用户需要优质饮用水时,用户可以开启直饮水龙头,自来水的另一路经净水装
置净化后流向蓄能蓄水器,再流向直饮水龙头的进水口并从直饮水龙的出水口流出;直饮
水龙头一旦打开,则直饮水管内的压力就得到释放,蓄能蓄水器下部空腔中的水将被其上
部空腔中的压縮气体向下压出,并从直饮水龙头的出水口流出。这就是说,用户从直饮水龙
头取到的优质饮用水是经净水装置即时净化的水和蓄能蓄水器中所储存的水的混合水。蓄
能蓄水器在此起到了储水箱的作用,其能够弥补净水装置的出水流量不足问题。因蓄能蓄
水器的内部是与外界空气彻底隔离的,所以蓄能蓄水器内的水不会受到空气中的尘埃和细
菌的污染,即本实用新型技术中从直饮水龙头流出的优质饮用水没有二次污染问题。 用户关闭直饮水龙头后,因直饮水管中的压力仍处于低压状态,净水装置在其进
水管路和出水管路两侧存在较大压差,所以净水装置继续过滤;过滤后的水将向蓄能蓄水
器中补充,蓄能蓄水器内部的空气随之又被压縮在其上部空腔内;当蓄能蓄水器内的压力
等于净水装置进水管路中的压力时,过滤过程停止,这又为下次直饮水龙头出水做好了准备。 在用户打开自来水龙头时,自来水管中的压力得到一定释放(自来水的压力势能 转换为动能),即净水装置进水管路中的水压下降,而蓄能蓄水器内部的压縮气体此时却保 持高压状态,所以蓄能蓄水器内部的水会压回净水装置,由于排气管中设有排气阻水装置, 净水装置内部的含有粉末状水处理材料的浑浊水不会从排气管向外排出,水流只能从净水 装置的进水口流出再流向自来水龙头,而净水装置的底部设有阻挡粉末状水处理材料向下泄漏的结构,所以粉末状水处理材料不会从自来水龙头流出。在此过程中,净水装置中的微 孔陶瓷以反向方式过滤,换句话说,该微孔陶瓷是在进行反冲洗,将正常过滤时堵在微孔陶 瓷过滤表面的污染物和粉末状水处理材料(称为滤饼)从过滤表面剥离,使微孔陶瓷的过 滤性能得到恢复。当用户关闭自来水龙头后,微孔陶瓷将进行正向过滤(与正常过滤时相 同)并将过滤后的水储存在蓄能蓄水器内部,为下次反冲洗或直饮水龙头出水做准备。 由于微孔陶瓷的反向承压能力一般均比正向承压能力差,为了防止微孔陶瓷在反 向加压时破裂,本实用新型技术的进一步技术措施是在联接所述净水装置的出水口和蓄 能蓄水器之间的直饮水管上设有节流装置或降压单向阀,以便降低微孔陶瓷的反向压差, 保护微孔陶瓷。所述降压单向阀是指水流正向流动时阻力很小而反向流动时密封性较差的 单向阀,保留反向流动时有较小流量就是保留微孔陶瓷有反冲洗功能。 本实用新型带分质供水系统的厨房水槽由于设置了蓄能蓄水器,用户每次从自来 水龙头放水,都能够给微孔陶瓷进行反冲洗,所以微孔陶瓷不易堵塞,这一特性很有价值。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技术措施是所述水槽的面板上或水槽旁还设有热水龙头, 水槽的下方设有热水加热器,该热水加热器的顶部设有热水出水口 ,其内部设有发热元件, 其底部设有常温水进水口,热水加热器上设有温控器和过热保护器;所述热水出水口连通 热水龙头的热水进水口 ,所述常温水进水口通过管道联接到所述直饮水管上。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技术措施是在热水出水管路上或热水龙头上设有消能器, 所述消能器是一种阻尼装置,其作用是吸收部分热水动能,防止热水出水时出现太大的流 速或飞溅,即防止烫伤操作者。所述消能器可以包括丝网或孔板等阻尼零件。在自来水龙 头和直饮水龙头的出水口也可设置消能器,以便使出水比较柔和。 为了防止热水加热器内部压力过大,提高热水加热器的安全性,本实用新型带分 质供水系统的厨房水槽可以采用下述4种技术措施中的任何一种对热水系统作进一步的 改进 第一种技术措施所述常温水进水口通过管路联接到电磁阀或电动阀的出水口, 该电磁阀或电动阀的进水口再通过管路联接到所述直饮水管上;所述热水龙头带电气开 关,操作热水龙头上的手柄能够控制该电气开关的通断,热水龙头中的水路常开;所述电磁 阀或电动阀为常闭阀门。待机状态时,所述常闭阀门处于关闭状态,热水加热器不承受自来 水压力;当用户需要热水时,操作热水龙头手柄使电气开关闭合,于是常闭电磁阀或常闭电 动阀得电开启,在自来水压力和蓄能蓄水器内部压縮气体产生的压力共同作用下,常温优 质饮用水从热水加热器的底部进入,迫使热水加热器中的热水向上流向热水龙头并从热水 龙头的出水口流出;当用户不取热水时,常闭电磁阀或常闭电动阀失电关闭。所以,热水加 热器不承受自来水压力。 第二种技术措施所述常温水进水口通过管路联接到减压阀的出水口 ,该减压阀 的进水口再通过管路联接到所述直饮水管上。由于设置了减压阀,热水加热器中的压力总 是处于低压状态。 第三种技术措施所述热水龙头是复式热水龙头,该复式热水龙头还设有常温水 进水口和常温水出水口 ,操作复式热水龙头的操作手柄能够控制常温水管路通断,热水管 路处于常开状态;所述热水加热器的热水出水口连通复式热水龙头的热水进水口,所述热 水加热器的常温水进水口连通复式热水龙头的常温水出水口,复式热水龙头的常温水进水口通过管路联接到所述直饮水管上。待机状态时,复式热水龙头将常温水管路关闭,即隔断 了来自自来水源的压力,使热水加热器不承受自来水压力;用户需要热水时,操作复式热水 龙头的操作手柄,将常温水管路开启,于是,在自来水压力和蓄能蓄水器内部的压縮气体所 产生的压力共同作用下,常温优质饮用水从热水加热器的底部进入,迫使热水加热器中的 热水向上流向热水龙头并从热水龙头的出水口流出;当用户不取热水时,复式热水龙头又 将常温水管路关闭,隔断来自自来水源的压力。 第四种技术措施所述发热元件设置在热水加热器内的中部,热水加热器的上部 为加热区,其下部为非加热区;所述温控器和过热保护器设置在热水加热器的上部;热水 加热器的下部还设有常温水出水口,该常温水出水口通过直饮水管联接到所述直饮水龙头 的进水口 ;在联接所述净水装置的出水口和热水加热器下部的常温水进水口之间的直饮水 管上依次设有蓄能蓄水器和电磁阀或电动阀;所述热水龙头和直饮水龙头均带电气开关, 操作热水龙头上的手柄或操作直饮水龙头上的手柄均能够控制相应电气开关的通断,热水 龙头中的水路常开;所述电磁阀或电动阀为常闭阀门。由于所述电磁阀或电动阀为常闭阀 门且热水龙头中的水路常开,所以热水加热器不承受自来水压力。此外,对于硬度较高的水 质,由于温度升高后水中的结垢物质(如钙镁离子等)在水中的溶解度下降,会析出微小固 体向下沉淀;而热水加热器的下部为非加热区,且水是不良导体,因而热水加热器下部的水 温即使在很长时间后其温度上升的幅度也不会太高,即能够在较长时间内保持低温状态, 水中的结垢物质在低温状态的水中具有较高的溶解度,所以从高温水中析出的微小固体物 质在沉降到低温水中后有相当部分又会溶解回低温水中。如果用户经常取用低温优质饮用 水,相当于热水加热器下部的低温水经常被用户置换,这就起到了降低低温水中结构物质 浓度的作用(实际上就是结垢物质经常被用户从直饮水龙头排出)。所以,本技术措施还具 有显著延缓器壁结垢的功能。 为进一步提高热水加热器的安全性,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技术措施是在热水加 热器的顶部设置安全阀,以便万一在其它安全措施失灵时,安全阀起跳泄放热水加热器中 的压力。 本实用新型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厨房水槽和分质供水系统结合后能给使用者带来 便利;分质供水系统中的微孔陶瓷不易堵塞;分质供水系统所提供的常温直饮水没有二次 污染问题;厨房水槽和分质供水系统结合后的集成度高,制造成本较低;分质供水系统中 的净水装置内采用了粉末状水处理材料,出水口感好,水处理材料的利用率高。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五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六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所采用的净水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所采用的净水装置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但应当理解这里的详细描述并不 构成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 实施例一 结合图1所示,本实施例带分质供水系统的厨房水槽,包括水槽12、净 水装置3、自来水龙头8、直饮水龙头16和复式热水龙头18 ;水槽12的面板7上设有自来水 龙头8,水槽12的底部设有止水泄水装置11,自来水龙头8的进水口通过水管4和进水阀1 接自来水源,自来水龙头8设有操作手柄9,自来水龙头8的出水口处设有消能器10 ;水槽 12的面板7上还设有直饮水龙头16,直饮水龙头16设有操作手柄15,直饮水龙头16的出 水口处设有消能器13,水槽12的下方设有净水装置3,净水装置3底部的进水口通过水管 2接到水管4上,净水装置3顶部的出水口通过直饮水管26联接直饮水龙头16的进水口 , 直饮水管26上设有蓄能蓄水器27,在联接净水装置3的出水口和蓄能蓄水器27之间的直 饮水管26上设有节流装置28 ;蓄能蓄水器27上设有一个进出水口 ;净水装置3的顶部设 有排气口 ,该排气口处设有排气阻水装置5,排气阻水装置5通过排气管连通到自来水龙头 8的进水口,排气管上设有单向阀6 ;水槽12的面板7上还设有复式热水龙头18,复式热水 龙头18设有热水进水口、热水出水口、常温水进水口和常温水出水口,复式热水龙头18的 热水出水口处设有消能器14,操作复式热水龙头18的操作手柄17能够控制常温水管路通 断;面板7的下方设有热水加热器,该热水加热器的顶部设有热水出水口和安全阀21,其内 部设有加热用的电热管24,其底部设有常温水进水口 ,热水加热器的上部外侧设有温控器 22和过热保护器23 ;热水加热器顶部的热水出水口通过热水出水管20连通复式热水龙头 18的热水进水口 ,复式热水龙头18的常温水进水口通过管路19联接到联接蓄水蓄能器27 和直饮水龙头16的进水口之间的直饮水管26上;热水加热器的常温水进水口通过管道25 联接复式热水龙头18的常温水出水口。 实施例二 结合图2所示,本实施例带分质供水系统的厨房水槽,包括水槽、净水 装置50、自来水龙头、直饮水龙头29和热水龙头32 ;水槽面板的下方设有热水加热器,热水 加热器的顶部设有热水出水口和安全阀21,电热管24设置在热水加热器内的中部,热水加 热器的上部为加热区,其下部为非加热区,上部和下部的壳体通过密封圈35和紧固件36进 行密封固定联接;热水加热器的上部外侧设有温控器22和过热保护器23 ;热水加热器的下 部设有常温水进水口和常温水出水口 ;热水加热器下部的常温水出水口通过直饮水管37 联接到直饮水龙头29的进水口,直饮水龙头29带电气开关30,操作直饮水龙头29上的手 柄均能够控制电气开关30的通断;在联接所述净水装置的出水口和热水加热器下部的常 温水进水口之间的直饮水管39上依次设有降压单向阀40、蓄能蓄水器27和电磁阀38 ;热 水加热器顶部的热水出水口通过热水出水管20连通热水龙头32的热水进水口,热水龙头 32带电气开关31,操作热水龙头32上的手柄能够控制电气开关31的通断;电磁阀38与电 气开关31 、电气开关30分别用导线33电联接;净水装置50的顶部设有排气口 ,该排气口 处设有排气阻水装置;净水装置50的出水口设置在其上部的侧壁。 本实施例的其它要求与实施例一相同。 实施例三结合图3所示,本实施例带分质供水系统的厨房水槽,包括水槽、净水 装置、自来水龙头、直饮水龙头16和热水龙头32 ;水槽面板的下方设有热水加热器44,热水加热器44的顶部设有热水出水口和安全阀21,热水加热器44的内部设有加热用的电热管 24,其底部设有常温水进水口 ,热水加热器44的上部外侧设有温控器22和过热保护器23 ; 热水加热器44顶部的热水出水口通过热水出水管20连通热水龙头32的进水口 ;热水加热 器44底部的常温水进水口通过管路42联接到电磁阀38的出水口,电磁阀38的进水口再 通过管路联接到联接蓄能蓄水器27和直饮水龙头16的进水口之间的直饮水管26上;所述 热水龙头32带电气开关31,操作热水龙头32上的手柄能够控制电气开关31的通断;电磁 阀38与电气开关31用导线41电联接。 本实施例的其它要求与实施例一相同。 实施例四结合图4所示,本实施例带分质供水系统的厨房水槽,包括水槽、净水 装置、自来水龙头、直饮水龙头16和热水龙头43 ;水槽的面板上设有自来水龙头、直饮水龙 头16和热水龙头43 ;水槽面板的下方设有与实施例三相同的热水加热器44,热水加热器 44顶部的热水出水口通过热水出水管连通热水龙头43的进水口 ;热水加热器44底部的常 温水进水口通过管路45联接到减压阀46的出水口,减压阀46的进水口再通过管路联接到 联接蓄能蓄水器47的出水口和直饮水龙头16的进水口之间的直饮水管26上;蓄能蓄水器 47的进水口通过直饮水管联接到所述净水装置的出水口 。 本实施例的其它要求与实施例三相同。 实施例五结合图5所示,本实施例带分质供水系统的厨房水槽,包括水槽、净水 装置、自来水龙头和直饮水龙头16 ;水槽的面板上设有自来水龙头和直饮水龙头16 ;水槽 的下方设有净水装置;与实施例四相比,取消实施例四中的饮用水加热功能,取消减压阀, 其它要求与实施例四相同。 实施例六结合图6所示,本实施例是实施例五的简化结构,与实施例五相比,取 消净水装置顶部的排气口和排气口处的排气阻水装置,由于没有排气口 ,所以排气管和排 气管上的单向阀也一同取消,采用无排气口的净水装置51,其它要求与实施例五相同。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所采用的净水装置结构示意图,其包括壳体52、双 面过滤微孔陶瓷56和粉末状水处理材料60 ;净水装置的底部设有进水口 61,净水装置的上 部侧壁设有出水口 77,净水装置的顶部设有排气口,排气口处设有浮子阀式排气阻水装置; 所述浮子阀包括浮子53和具有阀体功能的排气接管55,排气接管55的内部设有周边与管 壁密封联接的圆板,该圆板的中心设有排气孔54,浮子53的顶部设有凸锥,该凸锥向上运 动时能够封闭排气孔54 ;双面过滤微孔陶瓷56设置在壳体52内的上部,粉末状水处理材 料60设置在双面过滤微孔陶瓷56的下方,粉末状水处理材料60中包括粉末活性炭;双面 过滤微孔陶瓷56通过螺母58、密封圈57与出水管78密封固定联接,然后再通过螺母58、 密封圈57密封固定在壳体52的上部侧壁;双面过滤微孔陶瓷56的下方设有支撑孔板59。 净水装置运行时,原水以自下而上的方式流动,原水先经粉末状水处理材料60处理再经双 面过滤微孔陶瓷56过滤。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所采用的净水装置结构示意图,其包括壳体62、双 面过滤微孔陶瓷61和粉末状水处理材料72 ;净水装置的底部设有进水口 76,净水装置的顶 部设有出水口 69和排气口,排气口处设有浮子阀式排气阻水装置;所述浮子阀包括浮子64 和具有阀体功能的排气接管66,排气接管66的内部设有周边与管壁密封联接的圆板,该圆 板的中心设有排气孔67,浮子64的顶部密封固定联接锥形密封垫68,锥形密封垫68向上运动时能够封闭排气孔67,排气接管66与壳体62顶部向上延伸的短管63采用螺纹联接并 通过密封圈65使两者实现密封联接;双面过滤微孔陶瓷61设置在壳体62内的上部,粉末 状水处理材料72设置在双面过滤微孔陶瓷61的下方,粉末状水处理材料72中包括粉末活 性炭;双面过滤微孔陶瓷61通过螺母70、密封圈71与出水管80密封固定联接,然后再通 过螺母70、密封圈71密封固定在壳体61的顶部;壳体62内的底部设有第一孔板73和第 二孔板75,在第一孔板73和第二孔板75之间设有能够阻挡粉末状水处理材料72向下泄漏 的纤维滤料74。净水装置运行时,原水以自下而上的方式流动,原水先经粉末状水处理材料 72处理再经双面过滤微孔陶瓷61过滤。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而并非限制本实用新型所描 述的技术方案;因此,尽管本说明书参照上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是, 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仍然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修改或等同替换;而一切不 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技术方案及其改进,均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 中。
权利要求一种带分质供水系统的厨房水槽,包括水槽和自来水龙头,水槽的面板上或水槽旁设有自来水龙头,自来水龙头的进水口接自来水源,其特征是所述水槽的面板上或水槽旁还设有直饮水龙头,水槽的下方或水槽面板的下方设有净水装置,净水装置的进水口接自来水源,净水装置的出水口通过直饮水管联接直饮水龙头的进水口,直饮水管上设有蓄能蓄水器。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分质供水系统的厨房水槽,其特征是所述净水装置的顶 部设有排气口 ,该排气口通过排气管连通到所述自来水龙头的进水口 ,排气管上设有排气 阻水装置和单向阀。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分质供水系统的厨房水槽,其特征是所述水槽的面板上 或水槽旁还设有热水龙头,水槽的下方或水槽面板的下方设有热水加热器,该热水加热器 的顶部设有热水出水口 ,其内部设有发热元件,其底部设有常温水进水口 ,热水加热器上设 有温控器和过热保护器;所述热水出水口连通热水龙头的热水进水口 ,所述常温水进水口 通过管道联接到所述直饮水管上。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带分质供水系统的厨房水槽,其特征是所述常温水进水口 通过管路联接到电磁阀或电动阀的出水口,该电磁阀或电动阀的进水口再通过管路联接到 所述直饮水管上;所述热水龙头带电气开关,操作热水龙头上的手柄能够控制该电气开关 的通断。
5.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带分质供水系统的厨房水槽,其特征是所述常温水进水口 通过管路联接到减压阀的出水口 ,该减压阀的进水口再通过管路联接到所述直饮水管上。
6.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带分质供水系统的厨房水槽,其特征是所述热水龙头是复 式热水龙头,该复式热水龙头还设有常温水进水口和常温水出水口 ,操作复式热水龙头的 操作手柄能够控制常温水管路通断;所述热水加热器的热水出水口连通复式热水龙头的热 水进水口 ,所述热水加热器的常温水进水口连通复式热水龙头的常温水出水口 ,复式热水 龙头的常温水进水口通过管路联接到所述直饮水管上。
7.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带分质供水系统的厨房水槽,其特征是所述发热元件设置 在热水加热器内的中部,热水加热器的上部为加热区,其下部为非加热区;所述温控器和过 热保护器设置在热水加热器的上部;热水加热器的下部还设有常温水出水口,该常温水出 水口通过直饮水管联接到所述直饮水龙头的进水口 ;在联接所述净水装置的出水口和热水 加热器下部的常温水进水口之间的直饮水管上依次设有蓄能蓄水器和电磁阀或电动阀;所 述热水龙头和直饮水龙头均带电气开关,操作热水龙头上的手柄或操作直饮水龙头上的手 柄均能够控制相应电气开关的通断。
8. 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任一带分质供水系统的厨房水槽,其特征是所述蓄能蓄 水器竖直安装,蓄能蓄水器顶部封闭,其进水口和出水口设置在下部或底部。
9. 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任一带分质供水系统的厨房水槽,其特征是所述净水装 置包括壳体、微孔陶瓷和粉末状水处理材料,壳体的底部设有进水口 ,壳体的顶部或中上部 设有出水口 ,微孔陶瓷设置在壳体内的上部,粉末状水处理材料设置在微孔陶瓷的下方,原 水以自下而上的方式流动,原水先经粉末状水处理材料处理再经微孔陶瓷过滤。
10. 根据权利要求l-3所述的任一带分质供水系统的厨房水槽,其特征是在联接所述 净水装置的出水口和蓄能蓄水器之间的直饮水管上设有节流装置或单向阀。
专利摘要一种带分质供水系统的厨房水槽,水槽的面板上或水槽旁设有自来水龙头、直饮水龙头和热水龙头;自来水龙头的进水口接自来水源,水槽的下方或水槽面板的下方设有净水装置,净水装置的进水口接自来水源,净水装置的出水口通过直饮水管联接到直饮水龙头的进水口,直饮水管上设有蓄能蓄水器;水槽的下方还设有热水加热器,该热水加热器的顶部设有热水出水口,其内部设有发热元件,其底部设有常温水进水口,热水加热器上设有温控器和过热保护器;所述热水出水口连通热水龙头的热水进水口,所述常温水进水口通过管道联接到所述直饮水管上。
文档编号F24H1/20GK201495582SQ20092015912
公开日2010年6月2日 申请日期2009年7月1日 优先权日2009年7月1日
发明者黄樟焱 申请人:黄樟焱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