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度可调的节能燃气灶锅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690241阅读:14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高度可调的节能燃气灶锅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度可调的节能燃气灶锅架。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物质燃烧形成的火焰可以分为三层,依次为焰心、内焰、外焰。焰心主要 为物质蒸气,温度最低;内焰物质燃烧不充分,温度比焰心高;外焰与空气充分接触,燃烧 充分,温度最高。有关资料表明普通燃气火焰从中心(或起始平面)至外焰边界的范围 内,其温度分布约呈600-1800°C的连续梯度。燃气灶阀门的开启状态,它不仅决定了火焰的大小,也决定了焰心、内焰、外焰的 相对高度。因此,为了达到高效使用燃气的目的,根据烹调食物的不同及其所需火力的大 小,不仅应该调节燃气供给量,也必须调节锅底与炉头的间距。研究资料表明与锅架高度 固定式的灶具相比,在大火、中火和小火的不同状态下,通过调节锅底与火焰的间距,其燃 气热效率可相应提高约12% -26%。毫无疑问,作为一种重要清洁能源的燃气,如何提高其 使用效率,在提倡节约型社会的今天,推广和使用本技术具有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现有大多数的家用燃气灶具,其锅架结构均为高度固定式的形式,即火焰与锅底 的间距无法调节。这种锅架在使用过程中,锅底与火焰间距无法随燃气火力大小进行合理 调整,在大火状态下,锅底受热面处在火焰焰心或内焰位置,燃气燃烧不充分,火焰温度低; 相反,在小火的状态下,锅底又远离火焰的外焰(俗称吊火),空气过量,火焰温度下降,传 热效率降低。这种锅架燃气热利用率低下,在一定程度上造成能源的极大浪费。中国专利号为92235353.0公开的一种可调锅架,其通过支锅片在锅架上前后移 动和向上翻转来控制锅底与火焰之间的高度,虽然结构简单,但由于几个支锅片不能同步 调节,使用户操作上带来了不方便。中国专利号为200620126486. 4公开的一种可调式家用 燃气锅架,其机构中包括锅架座、锅底支撑件、调节环以及支撑片座,通过调节环的简单动 作,可使锅架中的几个锅底支撑件和几个防风叶片能在锅架径向位置同时产生位移,进而 达到控制锅底支撑件和防风叶片位置的效果,但就整体构件的数量和形状而言,其制造成 本相对较高。中国专利号为95224755. 0公开的一种家用燃气灶用可调锅架,其结构中设有 多组不同高度的凸台,锅架可通过锅耳放于调节筒内的各组凸台上进行调节,但这种调节 装置由于锅架构件处于高热温度下,而且每次调节必须对准凸台,因此在实际使用时,调节 过程的操作较为困难。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度可调的节能燃气灶锅架,该装置不仅能调节锅底与火焰之间的高度距离、提高热效率,而且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本发明的高度可调节能燃气灶锅架,包括安装在炉头周部的中部具有火焰通口的 固定基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基座上设有可相对固定基座旋转的可旋转动环和用以支 撑锅具的升降套杆,所述可旋转动环上侧部对应设有用以使升降套杆相对固定基座进行升 降滑移的楔形斜面。本发明的可旋转动环在旋转位移时,其上的楔形斜面驱动升降套杆进行升降位 移,从而可调节升降套杆上锅具锅底与火焰之间的高度距离,达到提高热效率的目的,本发 明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图1是实施例一的立体图。图2是图1的立体分解图。图3是图1的部分立体分解图。图4是图1的部分立体分解图。图5是图1中固定基座101的侧面仰视立体6是实施例二的立体图。图7是图6的立体分解图。图8是图6的部分立体分解图。图9是实施例三的立体图。图10是图9的立体分解图。图11是图9的部分立体分解图。图12是实施例四的立体图。图13是图12的立体分解图。图14是图12的部分立体图。图15是图12的部分立体图。图16是实施例五的立体图。图17是图16的立体分解图。图18是图16的部分立体分解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1)本发明的实施例一中,包括安装在炉头周部的中部具有火焰通口的固定基座 101,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基座101上设有可相对固定基座101旋转的可旋转动环102和 用以支撑锅具的升降套杆103,所述可旋转动环102上侧部对应设有用以使升降套杆103相 对固定基座101进行升降滑移的楔形斜面104,所述固定基座101连接有位于可旋转动环 102—旁侧部上的可调转动螺杆105,所述可调转动螺杆105上套设有由螺杆驱动的往复螺 套106,所述往复螺套106经连接在可旋转动环102相应侧部上的从动件107驱动可旋转动 环102旋转运行。上述升降套杆103下部插置于固定基座周部的升降导向孔108中,并经中部下侧的滑动槽109骑在可旋转动环的楔形斜面上。
图1、图2和图5中的固定基座101可以被考虑成是灶具面板的一个部分。固定基 座101上开有5个孔,每个孔的作用是保证升降套杆103工作时在其孔中能稳定升降。固 定基座101上开有一段窄形的弧状中空轨道,该轨道用于容置从动件107的位移空间。图1和图2中的可旋转动环102上设有相对应的5个锲形斜面104,可旋转动环 102还连接着从动件107,其连接方式可以采用铆接、插接、铰接或焊接。可旋转动环102上 相对应的5个锲形斜面可以是一体的形式,也可以是采用型材独立加工成形后通过焊接形 式连成一体的。图1、图2和图4中的升降套杆103,其上部与锅底支撑件1010连接,升降套杆103 与锅底支撑件1010可以是一体成型的,也可以是经过铆接、插接、铰接或焊接后形成一体 的。升降套杆103下部开有对应于可旋转动环102厚度稍大的滑动槽109,该滑动槽顶部与 可旋转动环102的锲形斜面104相接触,在可旋转动环102进行旋转位移过程中,其锲形斜 面104将驱动升降套杆103进行相应的升降位移作用,并对可旋转动环102起到定轨迹位 移的限位作用。图1和图2中的从动件107,其上端与可旋转动环102固定连接。从件107穿过固 定基座101的窄形的弧状中空轨道,其下端容置于往复螺套106的凹槽中。图1、图2和图3显示了由调节旋钮1011、螺杆105和往复螺套106构成的一个集 成件,该集成件用于控制和驱动从动件107的位移。实施例一的工作过程是这样的如图1、图2、图3、图4和图5所示,操作者在旋转 调节旋钮1011时,该动作将驱动螺杆105旋转、驱动往复螺套106沿螺杆105在其带牙纹的 区间进行位移、驱动从动件107在往复螺套106的凹槽中位移、驱动可旋转动环102位移、 驱动可旋转动环102相对应的锲形斜面104位移、驱动升降套杆103进行升降位移,从而最 终达到调节锅底与火焰之间的距离。(2)本发明的实施例二中,包括固定基座201、可旋转动环202、立柱203、升降套 杆204、调节手柄205、锅底支撑件206,所述固定基座201周部上布设有至少三个的上侧中 部开设有滑动槽207的立柱203,所述可旋转动环容置于各立柱的滑动槽内,所述升降套杆 204的下部套在立柱203外围,并经中部下侧的滑动槽208骑在可旋转动环的楔形斜面209 上。图6和图7中的固定基座201是一种具有承液圈形式的构件,固定基座201上均 布着5个立柱203,立柱203与固定基座201的连接方式可以采用铆接、插接、铰接或焊接。图6和图7中的可旋转动环202上相对应的5个锲形斜面209可以是一体的形式, 也可以是采用型材独立加工成形后通过焊接形式连成一体的。本发明的升降套杆204的高度调节也可由受控于其上的调节手柄205调节,图6 和图7中的可旋转动环202上连接着调节手柄205,其连接方式可以采用铆接、插接、铰接或 焊接。图6和图7中的5个立柱203中部开有滑动槽207,该滑动槽用于容置可旋转动环202,并对可旋转动环202起到限位旋转位移的作用。图6、图7和图8中的升降套杆204,其上部与锅底支撑件206连接,升降套杆204 与锅底支撑件206可以是一体成型的,也可以是经过铆接、插接、铰接或焊接后形成一体 的。升降套杆204的中部开有比立柱203外形稍大的孔,其上还开有比可旋转动环202厚度稍大的滑动槽208,该滑动槽208上部与可旋转动环202的锲形斜面209相接触,在可旋 转动环202进行旋转位移过程中,其锲形斜面对升降套杆204起到施以升降位移的作用。实施例二的工作过程是这样的如图6、图7和图8所示,操作者在摆动调节手柄 205时,该动作将驱动可旋转动环202进行旋转位移、驱动锲形斜面209对升降套杆204进 行升降位移,从而最终达到调节锅底与火焰之间的距离。(3)本发明的实施例三中,包括固定基座301、可旋转动环302、升降导向立柱303、 升降套杆304、调节手柄305、锅底支撑件306,所述固定基座301上布设有至少三个位于可 旋转动环内周部或外周部上的升降导向立柱303,所述升降套 杆304的下部套在导向立柱 303上,并设有与可旋转动环楔形斜面配合的工作面307。图9和图10中的固定基座301是一种与普通燃气灶具面板类似的结构,其上连接 有5个固定升降导向立柱303,固定基座301与升降导向柱303的连接方式可以采用铆接、 插接、铰接或焊接。图9和图10中的可旋转动环302上设有相对应的5个锲形斜面,可旋转动环302 上连接着调节手柄305,其连接方式可以采用铆接、插接、铰接或焊接。图9和图10中的升降导向立柱303容置于比可旋转动环302外径稍大的位置,其 作用是对可旋转动环302施以旋转位移的限位作用。图9、图10和图11中升降套杆304,其上部与锅底支撑件306连接,升降套杆304 与锅底支撑件306可以是一体成型的,也可以是经过铆接、插接、铰接或焊接后形成一体 的。升降套杆304中部开有对应与升降导向立柱303外形稍大的孔,升降套杆304还开有 对应与可旋转动环302厚度稍大的工作面307,该工作面307与可旋转动环302的锲形斜面 相接触,在可旋转动环302进行旋转位移过程中,其锲形斜面对升降套杆304起到进行升降 位移的作用。实施例三的工作过程是这样的如图9、图10和图11所示,操作者在摆动调节手 柄305时,该动作将驱动驱动可旋转动环302进行旋转位移、驱动锲形斜面对升降套杆304 进行升降位移,从而最终达到调节锅底与火焰之间的距离。(4)本发明的实施例四中,包括固定基座401、可旋转动环402、升降导向立杆403、 升降套杆404、调节旋钮405、锅底支撑件406、螺杆407、往复螺套408和从动件409,所述固 定基座401上布设有位于可旋转动环内外周部上的至少三组升降导向立杆403,所述升降 套杆404下部对应设有一组套设于升降导向立杆403的升降孔道4010。图12和图13中的固定基座401是一种与普通燃气灶具面板类似的结构,固定基 座401上对应分布着5对共10个升降导向立杆403,每个升降导向立杆403与固定基座401 相连接,其连接方式可以采用铆接、插接、铰接或焊接。固定基座401上开有一段窄形的弧 状中空轨道,该轨道用于容置从动件409的位移空间。图12和图13中的可旋转动环402上设有相对应的5个锲形斜面,可旋转动环402 还连接着从件409,其连接方式可以采用铆接、插接、铰接或焊接。可旋转动环402上相对应 的5个锲形斜面可以是一体的形式,也可以是采用型材独立加工成型后通过焊接形式连成 一体的。图12和图13中的升降导向立杆403共计5对10个,每对立柱之间的空间用于容 置可旋转动环402,并对可旋转动环402施以旋转位移的限位作用,升降导向立柱403还具有保证升降套杆404工作时能沿其轴线稳定升降。图12、图13和15中的升降套杆404,其上部与锅底支撑件406连接,升降套杆404 与锅底支撑件606可以是一体成型的,也可以是经过铆接、插接、铰接或焊接后形成一体 的。每个升降套杆404开有对应与立柱403外形稍大的2个孔4010,升降套杆404底部与 可旋转动环402的锲形斜面相接触,在可旋转动环402进行旋转位移过程中,其锲形斜面对 升降套杆404起到进行升降位移的作用。图12和图13中的从动件409,其上端与可旋转动环402固定连接,从动件409穿 过固定基座401的窄形的弧状中空轨道,其下端容置于往复螺套408的凹槽中。图12、图13和图14显示了由调节旋钮405、螺杆407和往复螺套408构成的一个 集成件,该集成件用于控制和驱动从动件409的位移。实施例四的工作过程是这样的如图12、图13、图14和图15所示,操作者在旋转 调节旋钮405时,该动作将驱动螺杆407旋转、驱动往复螺套408沿螺杆407在其带牙纹的 区间进行位移、驱动从动件409在往复螺套408的凹槽中位移、驱动可旋转动环402位移、 驱动可旋转动环402相对应的锲形斜面位移、驱动升降套杆404进行升降位移,从而最终达 到调节锅底与火焰之间距离的目的。
(5)本发明的实施例五中,包括固定基座501、可旋转动环502、立柱503、升降套杆 504、调节手柄505、锅底支撑件506,所述固定基座501周部联结有调节手柄505,所述可旋 转动环502的外周环上连接有另一调节手柄505。图16和图17中的固定基座501是圆圈状的结构形式,其上连接有对应的立柱 503,其连接方式可以采用铆接、插接、铰接或焊接。鉴于实施例五的固定基座501的重量比 较轻,因此在固定基座501上还设置连接了一个调节手柄505。图16和图17中的可旋转动环502上设有相对应的5个锲形斜面,可旋转动环502 上连接着另外一个调节手柄505,其连接方式可以采用铆接、插接、铰接或焊接。图16和图17中的5个立柱503中部开有滑动槽,该滑动槽用于容置可旋转动环 502,并对可旋转动环502施以旋转位移的限位作用。图16、图17和图18中升降套杆504,其上部与锅底支撑件506连接,升降套杆504 与锅底支撑件506可以是一体成型的,也可以是经过铆接、插接、铰接或焊接后形成一体 的。升降套杆504中部开有对应与立柱503外形稍大的孔,其上还开有对应与可旋转动环 502厚度稍大的滑动槽,该滑动槽上部与可旋转动环502的锲形斜面相接触,在可旋转动环 502进行旋转位移过程中,其锲形斜面对升降套杆504起到进行升降位移的作用。实施例五的工作过程是这样的如图16、图17和图18所示,操作者在对二个调节 手柄505进行相对的摆动时,该动作将驱动可旋转动环502进行旋转位移、驱动锲形斜面对 升降套杆504进行升降位移,从而最终达到调节锅底与火焰之间的距离。以上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各实施例不是对本发明所述权利要求的 限制。本发明通过调节锅底与火焰之间的高度距离,提高了燃气燃烧热效率,不仅节约 了大量能源,而且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权利要求
一种高度可调的节能燃气灶锅架,包括安装在炉头周部的中部具有火焰通口的固定基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基座上设有可相对固定基座旋转的可旋转动环和用以支撑锅具的升降套杆,所述可旋转动环上侧部对应设有用以使升降套杆相对固定基座进行升降滑移的楔形斜面,所述固定基座连接有位于可旋转动环一旁侧部上的可调转动螺杆,所述可调转动螺杆上套设有由螺杆驱动的往复螺套,所述往复螺套经连接在可旋转动环相应侧部上的从动件驱动可旋转动环旋转运行,所述固定基座周部上布设有至少三个的上侧中部开设有滑动槽的立柱,所述可旋转动环嵌置于各立柱的滑动槽内,所述升降套杆的下部套在立柱外围,并经中部下侧的滑动槽骑在可旋转动环的楔形斜面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度可调的节能燃气灶锅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基座上 布设有至少 三个位于可旋转动环内周部或外周部上的升降导向立柱,所述升降套杆的下部 套在导向立柱上,并设有与可旋转动环楔形斜面配合的工作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度可调的节能燃气灶锅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基座周 部联结有调节手柄,所述可旋转动环的外周环上连接有另一调节手柄。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度可调的节能燃气灶锅架,包括安装在炉头周部的中部具有火焰通口的固定基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基座上设有可相对固定基座旋转的可旋转动环和用以支撑锅具的升降套杆,所述可旋转动环上侧部对应设有用以使升降套杆相对固定基座进行升降滑移的楔形斜面,该装置不仅能调节锅底与火焰之间的高度距离、提高热效率,而且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文档编号F24C15/10GK101839514SQ20101019463
公开日2010年9月22日 申请日期2008年12月15日 优先权日2008年12月15日
发明者林一施 申请人:林一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