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风道及具有该通风道的逆变器移动房的排风散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618530阅读:20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通风道及具有该通风道的逆变器移动房的排风散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逆变器领域,尤其是一种通风道及具有该通风道的逆变器移动房的通风散热装置。
背景技术
光伏/风力并网发电技术是可再生能源技术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几年也获得了长足发展,部分技术实现了商业化,但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特别是在大功率并网发电的应用中,由于电器设备均较大,一般的电源机柜难以满足存放的要求,于是就使用户外房房体来放置这些电器部件。目前的逆变器移动房的散热主要是通过排风扇散热,如图1所示,将排风扇8安装在房顶,只通过房顶内部狭小的空间来排出逆变房内的热量,出风口 9 设置在房顶的两侧,排风不通畅,风阻比较大。此外,如图2所示,现有逆变器移动房内逆变器的通风道10结构复杂,通风效果没有达到最佳水平。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首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提高逆变器的通风散热效率的通风道。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通风道,通风道上设置用于导流的斜面,斜面与通风道的进口端相对布置,且通风道的进口端所流入的气流处于斜面所能引导的气流范围内。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有效增加逆变器移动房内的通风量的逆变器移动房的排风散热装置。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具有通风道的逆变器移动房的排风散热装置,移动房房体的一侧墙壁上开设排风口,排风扇安装在排风口处,房体的另一侧墙壁上开设出风口,通风道安装在逆变器的上端,通风道与出风口相通。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对通风道进行改进,使通风道上导流斜面的长度加长,减小了空气在逆变器内部的涡流,逆变器内部风阻减小,逆变器内部风扇压头损失相应变小,从而增强逆变器内部主电路的散热效果。同时,改变了排风扇的安装位置,将排风扇安装于房体的一侧墙壁上,减小了排风扇的风阻,能有效地增加通风量。

图1是现有逆变器移动房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现有通风道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通风道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通风道,通风道3上设置用于导流的斜面3a,斜面3a与通风道3的进口端相对布置,且通风道3的进口端所流入的气流处于斜面3a所能引导的气流范围内。如图3所示,优化通风道3结构,使通风道3上用于导流的斜面3a的长度加长,提高通风散热效率, 并可以有效地降低安装高度,节约制造成本。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具有上述通风道的逆变器移动房的排风散热装置,移动房房体1的一侧墙壁上开设排风口 5,排风扇4安装在排风口 5处,房体1的另一侧墙壁上开设出风口 6,通风道3安装在逆变器2的上端,通风道3与出风口 6相通。所述房体1上部的一侧墙壁上开设排风口 5,房体1上部的另一侧墙壁上开设出风口 6,房体1下部的两侧墙壁上对称开设进风口 7,所述的排风扇4位于房体1内,且安装在排风口 5处。改变排风扇 4的安装位置,将排风扇4安装在房体1的墙壁上,能有效地增加通风量。所述的通风道3的进口端与逆变器2的顶部开设的出风口相连通,所述的通风道 3的出口端与出风口 6相连通,通风道3出口端端口的尺寸与出风口 6的尺寸大小a—致。 所述的通风道3为中空的罩体,罩体的左上角设置用于导流的斜面3a,斜面3a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45°。本实用新型对斜面3a进行改进,使其长度变长,提高逆变器2的通风散热效率,并可以有效地降低安装高度,节约制造成本。如图2、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通风道3与现有的通风道相比,由于优化了斜面3a 的结构,使得热空气速度矢量垂直于出风口 6,减小了空气在逆变器2内部的涡流,逆变器2 内部的风阻减小,逆变器2内部的风扇压头损失相应变小,逆变器2内部的风扇风量相对增大,从而增强逆变器2内部主电路的散热效果。此外,在保证出风口面积不变的情况下,通风道3的整体高度由原有的H (H > a),降低为a,可见,本实用新型降低了通风道3的整体高度,更方便制造与安装,节约了制造成本。
权利要求1.一种通风道,其特征在于通风道(3)上设置用于导流的斜面(3a),斜面(3a)与通风道(3)的进口端相对布置,且通风道(3)的进口端所流入的气流处于斜面(3a)所能引导的气流范围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风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通风道(3)为中空的罩体,罩体的左上角设置用于导流的斜面(3a),斜面(3a)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45°。
3.具有权利要求1至2的任意一项所述的通风道的逆变器移动房的排风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移动房房体(1)的一侧墙壁上开设排风口(5),排风扇(4)安装在排风口(5)处, 房体(1)的另一侧墙壁上开设出风口(6),通风道(3)安装在逆变器(2)的上端,通风道(3) 与出风口(6)相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逆变器移动房的排风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通风道 (3)的进口端与逆变器(2)的顶部开设的出风口相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逆变器移动房的排风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通风道(3)的出口端与出风口(6)相连通,通风道(3)出口端端口的尺寸与出风口(6)的尺寸大小a—致。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逆变器移动房的排风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房体(1)上部的一侧墙壁上开设排风口(5),房体(1)上部的另一侧墙壁上开设出风口(6),房体(1)下部的两侧墙壁上对称开设进风口(7)。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逆变器移动房的排风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排风扇(4)位于房体(1)内,且安装在排风口(5)处。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通风道,通风道上设置用于导流的斜面,斜面与通风道的进口端相对布置,且通风道的进口端所流入的气流处于斜面所能引导的气流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能够有效增加逆变器移动房内的通风量的逆变器移动房的排风散热装置,移动房房体的一侧墙壁上开设排风口,排风扇安装在排风口处,房体的另一侧墙壁上开设出风口,通风道安装在逆变器的上端,通风道与出风口相通。对通风道进行改进,使其上导流斜面的长度加长,减小空气在逆变器内部的涡流,逆变器内部风阻减小,逆变器内部风扇压头损失相应变小,从而增强逆变器内部主电路的散热效果。同时,将排风扇安装于房体的一侧墙壁上,减小了排风扇的风阻,能有效地增加通风量。
文档编号F24F7/00GK202303750SQ201120427788
公开日2012年7月4日 申请日期2011年11月2日 优先权日2011年11月2日
发明者李磊, 牛孝先, 袁孝海, 陶高周, 魏庆森 申请人:阳光电源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