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效能导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711272阅读:26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热效能导流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灶具领域,尤其是一种热效能导流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的灶具主要包括由锅支架底和支脚组成的锅支架,燃烧器,提高热效率均是从提高燃烧器的热效率来考虑,从没有人来考虑改进锅支架来提高热效率。燃烧时二次空气与排烟没有被有效分隔,而且排烟中的余热也没有很好的利用。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正是要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热效能导流装置。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这种热效能导流装置,包括锅支架底座和支脚,在支脚上设置有导流圈,与锅具底面接触的支脚上表面和导流圈的上表面保持一定的距离,并在导流圈与支架底座之间的空间形成二次空气进风通道,在导流圈与锅具底面的空间形成排烟通道。所述的支脚上设置有缺口,导流圈放置在缺口中,导流圈的高度小于缺口的深度。所述的导流圈整体呈圆形,其截面为长方形或正方形。所述支脚上表面和导流圈的上表面之间的距离为8-10mm,如果距离过小,则CO的浓度会超标,如果距离过大,则会起不到导流或者说是拨风的效果。本实用新型有益的效果是在燃烧器与锅具中间设置导流圈,热效能导流装置解决了燃烧时二次空气与排烟有效分隔,二次空气进入燃烧器更顺畅,使排烟延着锅壁有效利用排烟中的余热,达到提升热效率目的。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锅支架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锅支架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锅支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锅支架底座1,支脚2,缺口 2-1,导流圈3,锅具4,燃烧器5,二次空气进风通道6,排烟通道7。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如图所示,这种热效能导流装置,包括锅支架底座I和支脚2,燃烧器5设置在锅支架底座I中间,所述的支脚2上设置有缺口 2-1,导流圈3放置在缺口 2-1中,导流圈3的高度小于缺口 2-1的深度,导流圈3整体呈圆形,其截面为长方形或正方形,本实施例采用10*10mm。与锅具4底面接触的支脚2上表面和导流圈3的上表面保持8_10mm的距离,即导流圈3的上表面与锅具4的距离A为8-10mm。在导流圈3与支架底座I之间的空间形成二次空气进风通道6,在导流圈3与锅具4底面的空间形成排烟通道7。热效能导流装置使得燃烧时二次空气与排烟能有效分隔,二次空气进入燃烧器更顺畅(由于导流和拨风的原因),使排烟延着锅壁有效利用排烟中的余热,达到提升热效率目的。按旧国标测试热效率,采用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其热效率比不加导流圈的热效率增加2-4%,具体测试结果如下表
权利要求1.一种热效能导流装置,包括锅支架底座(I)和支脚(2),其特征在于在支脚(2)上设置有导流圈(3),与锅具(4)底面接触的支脚(2)上表面和导流圈(3)的上表面保持一定的距离,并在导流圈(3)与支架底座(I)之间的空间形成二次空气进风通道(6),在导流圈(3) 与锅具(4 )底面的空间形成排烟通道(7 )。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效能导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脚(2)上设置有缺口 (2-1),导流圈(3)放置在缺口(2-1)中,导流圈(3)的高度小于缺口(2-1)的深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热效能导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流圈(3)整体呈圆形,其截面为长方形或正方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效能导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脚(2)上表面和导流圈(3)的上表面之间的距离为8-10mm。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热效能导流装置,包括锅支架底座和支脚,在支脚上设置有导流圈,与锅具底面接触的支脚上表面和导流圈的上表面保持一定的距离,并在导流圈与支架底座之间的空间形成二次空气进风通道,在导流圈与锅具底面的空间形成排烟通道。本实用新型有益的效果是在燃烧器与锅具中间设置导流圈,热效能导流装置解决了燃烧时二次空气与排烟有效分隔,二次空气进入燃烧器更顺畅,使排烟延着锅壁有效利用排烟中的余热,达到提升热效率目的。
文档编号F24C15/10GK202835496SQ20122050980
公开日2013年3月27日 申请日期2012年9月29日 优先权日2012年9月29日
发明者任富佳, 吴伟良 申请人:杭州老板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