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太阳能集热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715497阅读:10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太阳能集热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一种太阳能集热器技术领域[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太阳能设备技术领域,涉及一种集热器,特别是一种太阳能集热器。
背景技术
[0002]随着全球能源危机的逐渐蔓延,利用太阳能作为能源在探索研究中不断发展,因为太阳能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而且太阳能无污染,是理想的能源。在生活中非常普及的利用是通过集热器将太阳光能转化为热能,将集热器内的水或者其他液体介质从低温度加热到高温度,以满足人们在生活、生产中的热量使用。[0003]目前市场上常见的集热器主要由外壳、透明盖板、吸热板、集热管、隔热层等几部分组成,当太阳能集热器在工作时,太阳能辐射穿过透明盖板投射到吸热板上,吸热板吸收太阳能辐射并将其转化为热能,同时经由传热介质将热能传递至集热管。通过集热管与外设的蓄水池或者外部设备相连,将传递到集热管的热能储存或者使用。[0004]如中国专利文献资料公开提出的一种平板太阳能集热器[申请号:201020191477.X ;授权公告号:CN 201740255 U],包括一集热板芯,集热板芯包括由两块铝板压合为一体构成的集热板芯基体,集热板芯基体设有一进液口和一出液口,进液口和出液口之间设有由集热板芯基体内部隆起形成的集热管路,进液口和出液口通过所述集热管路联通。但由于该集热器的集热板芯基体是由两块铝板压合为一体构成的,因此在安装时较为不便,且质量较重,一般不适用安装在温室的棚顶。[0005]如中国专利文献资料公开提出的一种平板太阳能集热器[申请号:201210017900.8 ;授权公告号:CN 102538235 A],包括透明面板、吸热板、底板、边框、设置在吸热板与底板之间的进液管和出液管及与进液管和出液管相连通的吸热管,底板为双层真空金属板,底板包括内底板、外底板及由内底板和外底板之间构成的真空腔室,内底板与外底板的周边之间密封焊接。由于该平板太阳能集热器的底板采用双层金属板通过焊接的方式相连,因此使整个太阳能集热器的质量较重且不适于安装在温室的棚顶。发明内容[000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质量较轻便于安装在温室或者其他棚顶上的太阳能集热器。[0007]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太阳能集热器,包括呈板状的底座,所述的底座上具有沿纵向展开的凹腔,所述的底座上盖有透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座的凹腔内设有保温层,所述的保温层的上侧面上设有吸热板,所述的吸热板与所述的保温层之间设有集热管,所述的底座采用蜂窝板制成。[0008]在工作时,太阳光透过透光板照射到集热器的吸热板上,通过吸热板将热量传递到集热管上,对集热管内的流体介质进行加热,由于底座的凹腔内设有保温层,集热管设置在保温层与吸热板之间,因此能够使吸热板所吸收的热量较好的传递到集热管上,具有传热效果较好的优点。由于底座采用蜂窝板制成,因此使本太阳能集热器的重量较轻,强度较高以及制造成本较低,使本太阳能集热器适用于安装在温室的棚顶上。在上述的太阳能集热器中,所述的底座的凹腔底部的两侧设有沿纵向设置的条形槽,所述的保温层呈板状其两侧边沿嵌于所述的条形槽内且所述的保温层的底面贴靠在所述的底座的凹腔底面上。在装配时,将保温层沿着其两侧边沿与底座的凹腔底部的两侧的条形槽内的配合,将保温层插入到底座的凹腔内,具有连接较为方便且连接效果较好的优点。在上述的太阳能集热器中,所述的条形槽的截面呈圆弧面,所述的保温层的两侧边缘为与条形槽的截面相匹配的圆弧面。条形槽的截面与保温层的两侧边缘为相匹配的圆弧面,能够较为方便的装配,且在装配时不容易划伤。在上述的太阳能集热器中,所述的吸热板为铝片,所述的集热管采用铜管制成,所述的吸热板与所述的集热管之间通过焊接相固连。集热管采用铜管制成,具有强度较好、热导率较大、不容易腐蚀,且具有较长的使用寿命;采用铝片作为吸热板,具有吸收热量、传递热量的效率高,且具有质量较轻的优点。在上述的太阳能集热器中,所述的保温层的上端面的两侧对称设有条形凹槽一,所述的条形凹槽一与所述的条形槽呈同向分布,所述的吸热板的两侧嵌于所述的条形凹槽一内且所述的吸热板的下端面贴靠在所述的保温层的上端面上。将吸热板与保温层相连时,将吸热板沿着其两侧与保温层的条形凹槽配合插入到保温层的上端部,具有装配较为方便且装配较为牢固的优点。在上述的太阳能集热器中,所述的保温层的下端面贴靠在所述的凹腔的底面,且所述的保温层的下端面与所述凹腔的底面通过胶水相固连。保温层的下端面与凹腔的底面通过胶水相固连,使保温层与凹腔的底面固连为一体,增加了本太阳能集热器的强度,相对采用铝材等金属制作成的底座的强度,增加了采用蜂窝板制成的底座的强度,达到使用要求,增加了本太阳能集热器的使用寿命。在上述的太阳能集热器中,所述的底座的上端面设有条形凹槽二,所述的条形凹槽二沿着所述的壳体的纵向分布,所述的透光板的下侧面设有与所述的条形凹槽二相匹配的条形凸体,所述的条形凸体嵌于所述的条形凹槽二内。当将透光板与底座相连时,将条形凸体嵌入到条形凹槽二内,使透光板与底座相连接,具有安装较为方便的优点。在上述的太阳能集热器中,所述的条形凹槽二的开口宽度小于所述的条形凸体的宽度。由于条形凹槽二的开口宽度小于条形凸体的宽度,而条形凸体与条形凹槽二的形状相匹配,因此当条形凸体嵌入到条形凹槽二内时,透光板与底座相卡接,使透光板不容易从底座上脱离,具有连接效果较好的优点。在上述的太阳能集热器中,所述的透光板的下侧面上设有条状的抵压块,所述的抵压块与所述的条形凸体呈平行设置且所述的抵压块的下端抵靠在所述的吸热板上。透光板与底座相连时,且抵靠板的下端与集热管正对,且抵压块抵靠在吸热板上,对吸热板具有定位的作用,防止吸热板的脱落。可根据实际需要抵压块的端部与吸热板之间设有呈条状的石棉线,石棉线的下端抵压在吸热板上,起到缓冲的作用,且防止吸热板划伤。在上述的太阳能集热器中,所述的底座的凹腔内还设有干燥剂,所述的干燥剂位于所述的保温层下侧。底座的凹腔内设有干燥剂,使底座的凹腔保持干燥,使吸热板能够更好的吸收太阳光能。[0018]在上述的太阳能集热器中,所述的透光板与所述的凹腔形成集热腔,所述的集热器包括若干个集热腔,所述的底座的两侧部均设有集热总管,所述的集热管的两端均与对应的集热总管相连通。通过设置集热总管将集热管的热量集中收集,具有能够储存或者转好的热量总量较大,能够满足使用要求。根据实际需要,可在集热总管的外侧壁上包裹一层保温层。[0019]在上述的太阳能集热器中,所述的底座的侧部设有能够将集热总管连接在所述的底座上的固定架。[0020]在上述的太阳能集热器中,所述的固定架采用截面呈工字的型材,且固定架的槽口宽度与所述的底座的侧部宽度相匹配。固定架采用截面呈工字的型材,使底座能够较为方便的安装在固定架上,且一个固定架的两侧的槽口均可安装底座,便于组装成大型的太阳能集热器。[0021]在上述的太阳能集热器中,所述的底座呈平板型。[0022]在上述的太阳能集热器中,所述的底座呈穹顶型。底座呈穹顶型,具有吸收太阳光的面积较大,且具有外形美观的优点。[0023]在上述的太阳能集热器中,所述的底座采用PP蜂窝板制成。PP蜂窝板具有质轻、保温、耐潮、耐腐蚀、无毒无害、易加工、的优点。[0024]在上述的太阳能集热器中,所述的保温层采用玻璃棉制成。根据实际需要,保温层也可采用聚氨酯发泡材料制成。[002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太阳能集热器具有以下优点:[0026]1、通过底座采用蜂窝板材料制成,使本太阳能集热器的强度较好、重量较轻,以及制造成本较低,使本太阳能集热器适用于安装在温室的棚顶上;[0027]2、透光板与底座相连时,将条形凸体嵌入到条形凹槽二内,使透光板与底座相连接,具有安装较为方便的优点;[0028]3、吸热板与保温层相连时,将吸热板沿着其两侧与保温层的条形凹槽配合插入到保温层的上端部,具有装配较为方便且装配较为牢固的优点;[0029]4、固定架采用截面呈工字的型材,使底座能够较为方便的安装在固定架上,且一个固定架的两侧的槽口均可安装底座,便于组装成大型的太阳能集热器;[0030]5、当底座采用穹顶型时,具有吸收太阳光的面积较大,且具有外形美观的优点。


[0031]图1是本太阳能集热器的主视结构示意图。[0032]图2是本太阳能集热器的俯视结构示意图。[0033]图3是本太阳能集热器的左视结构示意图。[0034]图4是本太阳能集热器的A局部剖视示意图。[0035]图5是本太阳能集热器的B局部剖视示意图。[0036]图6是本太阳能集热器的固定架的结构示意图。[0037]图7是本太阳能集热器的固定架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0038]图中,1、底座;la、凹腔;lb、条形槽;lc、条形凹槽二 ;2、透光板;2a、条形凸体;2b、抵压块;3、保温层;3a、条形凹槽一 ;4、吸热板;5、集热管;6、干燥剂;7、集热总管;8、固定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如图1至6所示,一种太阳能集热器,包括采用PP蜂窝板制成的底座1,底座I上具有沿纵向展开的凹腔la,底座I的上表面设有透光板2,底座I的上端面设有条形凹槽二lc,条形凹槽二 Ic沿着壳体的纵向分布,透光板2的下侧面设有与条形凹槽二 Ic相匹配的条形凸体2a,条形凸体2a嵌于条形凹槽二 Ic内,条形凹槽二 Ic的开口宽度小于所述的条形凸体2a的宽度。透光板2的下侧面上设有条状的抵压块2b,抵压块2b与条形凸体2a呈平行设置。底座I的凹腔Ia的上表面设有保温层3,底座I的凹腔Ia底部的两侧设有沿纵向设置的条形槽lb,保温层3呈板状其两侧边沿嵌于条形槽Ib内,保温层3的底面贴靠在底座I的凹腔Ia底面上,条形槽Ib的截面呈圆弧面,保温层3的两侧边缘为与条形槽Ib的截面相匹配的圆弧面。保温层3的上侧面上设有吸热板4,保温层3的上端面的两侧对称设有条形凹槽一 3a,条形凹槽一 3a与条形槽Ib呈同向分布,吸热板4的两侧嵌于条形凹槽一 3a内,吸热板4的下端面贴靠在保温层3的上端面上,吸热板4与保温层3之间设有集热管5。吸热板4为铝片,集热管5采用铜管制成,吸热板4与集热管5之间通过焊接相固连。底座I的凹腔Ia内还设有干燥剂6,干燥剂6位于保温层3下侧。集热管5采用铜管制成,具有强度较好、热导率较大、不容易腐蚀,且具有较长的使用寿命;采用铝片作为吸热板4,具有吸收热量、传递热量的效率高,且具有质量较轻的优点。作为另一种方案,保温层的下端面贴靠在所述的凹腔的底面,且所述的保温层3的下端面与凹腔Ia的底面通过胶水相固连,使保温层3与凹腔Ia的底面固连为一体,相对采用铝材等金属制作成的底座的强度,增加了采用蜂窝板制成的底座的强度,达到使用要求,增加了本太阳能集热器的使用寿命。底座I的侧部设有固定架8,固定架8采用截面呈工字的铝型材,且固定架8的槽口宽度与底座I的侧部宽度相匹配,固定架8内设有集热总管7,集热总管7分别对应的集热管5的端部相连通。在装配时,先将焊接有集热管5的吸热板4沿着其两侧与保温层3的条形凹槽配合插入到保温层3的上端部将吸热板4连接在保温层3上,再将保温层3沿着其两侧边沿与底座I的凹腔Ia底部的两侧的条形槽Ib内的配合,将保温层3插入到底座I的凹腔Ia内,使保温层3连接在底座I的凹腔Ia内,具有连接较为方便且连接效果较好的优点,条形槽Ib的截面与保温层3的两侧边缘为相匹配的圆弧面,能够较为方便的装配,且在装配时不容易划伤。再将固定架8采用截面呈工字的铝型材,使底座I能够较为方便的安装在固定架8上,且一个固定架8的两侧的槽口均可安装底座1,便于组装成大型的太阳能集热器。再将透光板2与底座I相连,通过将条形凸体2a嵌入到条形凹槽二 Ic内,同时抵压块2b的下端抵靠在吸热板4上且抵压块2b的下端与集热管正对,对吸热板4具有定位的作用,防止吸热板4的脱落,同时,增加了底座I的强度,使底座I采用蜂窝板制成的太阳能集热器的强度大,满足了使用的要求。[0044]由于条形凹槽二 Ic的开口宽度小于条形凸体2a的宽度,而条形凸体2a与条形凹槽二 Ic的形状相匹配,因此当条形凸体2a嵌入到条形凹槽二 Ic内时,透光板2与底座I相卡接,使透光板2不容易从底座I上脱离,具有连接效果较好的优点。[0045]在工作时,太阳光透过透光板2照射到集热器的吸热板4上,通过吸热板4将热量传递到集热管5上,对集热管5内的流体介质进行加热,由于底座I的凹腔Ia内设有保温层3,集热管5设置在保温层3与吸热板4之间,因此能够使吸热板4所吸收的热量较好的传递到集热管5上,具有传热效果较好的优点。再通过集热总管7将集热管5的热量集中收集,具有能够储存或者转好的热量总量较大,能够满足使用要求。由于底座I采用PP蜂窝板制成,因此使本太阳能集热器的重量较轻,强度较高以及制造成本较低,使本太阳能集热器适用于安装在温室的棚顶上。底座I的凹腔Ia内设有干燥剂6,使底座I的凹腔Ia保持干燥,使吸热板4能够更好的吸收太阳光能。[0046]底座I呈穹顶型,具有吸收太阳光的面积较大,且具有外形美观的优点。根据实际情况,底座I也可采用平板型。保温层3采用玻璃棉制成,根据实际需要,保温层3也可采用聚氨酯发泡材料制成。[0047]如图7所示,根据实际需要,固定架8可采用槽口的方向呈垂直的型材,便于使本集热器在直角转弯处的拼接,具有安装较为方便的优点。[0048]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0049]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壳体1、本体la、把手lb、指示标记方向lc、定位芯2、插孔2a、定位方向2b、定位座3、凹腔3a、阻挡片4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实用新型精神相违背的。
权利要求1.一种太阳能集热器,包括呈板状的底座(I),所述的底座(I)上具有沿纵向展开的凹腔(Ia),所述的底座⑴上盖有透光板(2),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座⑴的凹腔(Ia)内设有保温层(3),所述的保温层(3)的上侧面上设有吸热板(4),所述的吸热板(4)与所述的保温层(3)之间设有集热管(5),所述的底座(I)采用蜂窝板制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集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座(I)的凹腔(Ia)底部的两侧设有沿纵向设置的条形槽(Ib),所述的保温层(3)呈板状其两侧边沿嵌于所述的条形槽(Ib)内且所述的保温层(3)的底面贴靠在所述的底座(I)的凹腔(Ia)底面上,所述的条形槽(Ib)的截面呈圆弧面,所述的保温层(3)的两侧边缘为与条形槽(Ib)的截面相匹配的圆弧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集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吸热板(4)为铝片,所述的集热管(5)采用铜管制成,所述的吸热板⑷与所述的集热管(5)之间通过焊接相固连。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太阳能集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保温层(3)的上端面的两侧对称设有条形凹槽一(3a),所述的条形凹槽一(3a)与所述的条形槽(Ib)呈同向分布,所述的吸热板(4)的两侧嵌于所述的条形凹槽一(3a)内且所述的吸热板(4)的下端面贴靠在所述的保温层(3)的上端面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太阳能集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保温层(3)的下端面贴靠在所述的凹腔(Ia)的底面,且所述的保温层(3)的下端面与所述凹腔(Ia)的底面通过胶水相固连。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的太阳能集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座(I)的上端面设有条形凹槽二(Ic),所述的条形凹槽二(Ic)沿着所述的壳体的纵向分布,所述的透光板(2)的下侧面设有与所述的条形凹槽二(Ic)相匹配的条形凸体(2a),所述的条形凸体(2a)嵌于所述的条形凹槽二(Ic)内。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的太阳能集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座(I)的凹腔(Ia)内还设有干燥剂(6),所述的干燥剂(6)位于所述的保温层(3)下侧。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的太阳能集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透光板(2)与所述的凹腔(Ia)形成集热腔,所述的集热器包括若干个集热腔,所述的底座(I)的两侧部均设有集热总管(7),所述的集热管(5)的两端均与对应的集热总管(7)相连通,所述的底座(I)的侧部设有能够将集热总管(7)连接在所述的底座(I)上的固定架(8),所述的固定架(8)采用截面呈工字的型材,且固定架(8)的槽口宽度与所述的底座(I)的侧部宽度相匹配。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的太阳能集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座(I)呈平板型或者呈穹顶型。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的太阳能集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座(I)采用PP蜂窝板制成。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太阳能集热器,属于太阳能设备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的太阳能集热器的底板采用双层金属板通过焊接的方式相连,因此使整个太阳能集热器的质量较重且不适于安装在温室的棚顶的问题。本太阳能集热器,包括呈板状的底座,底座上具有沿纵向展开的凹腔,底座上盖有透光板,底座的凹腔内设有保温层,保温层的上侧面上设有吸热板,吸热板与保温层之间设有集热管,底座采用蜂窝板制成。本太阳能集热器具有质量较轻便于安装在温室或者其他棚顶上的优点。
文档编号F24J2/52GK202993594SQ201220663179
公开日2013年6月12日 申请日期2012年12月5日 优先权日2012年12月5日
发明者刘至国 申请人:伯恩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