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平板集热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4635608阅读:277来源:国知局
新型平板集热器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平板集热器,在边框的前框口处设置透光盖板,后框口处设置背板,并在边框内设有保温层,从保温层到透光盖板之间依次设有导热管和金属吸热膜,该金属吸热膜与透光盖板之间形成一个空腔,多根导热管均穿过边框,该导热管位于边框内的管身一部分嵌入保温层中,另一部分被金属吸热膜包覆。本实用新型将金属吸热膜覆盖在导热管上,并使集流管外置于边框外,这样增加了导热管与吸热膜之间的热交换面积,有效提高了热传递效能,集热效果得到了大大提升;同时,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安装方便,导热管不使用较贵的铜管,工艺也大量简化,连接件也大量减少,大幅降低了生产和安装成本。
【专利说明】新型平板集热器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太阳能热水器【技术领域】,具体地说,特别涉及一种新型平板集热器。
【背景技术】
[0002]目前,常规的平板集热器一般采用内置集流管设计,因此难以对吸热膜进行形状处理,吸热膜与导热管之间只能采用线接触,其接触面积较小,从而导致二者的热交换面积也较小,热传递的效率较低,所以集流管和导热管必须采用热阻较小的铜质材料,这样对铜金属的消耗较严重,从而增加了生产成本。另外,内置集流管结构还存在安装不方便、安装的连接件使用严重、易发生漏液故障、不能实现无缝铺装等一系列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能有效提高热传递效率的新型平板集热器。
[0004]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新型平板集热器,包括边框(I)、透光盖板(2)、表面涂有选择性吸收涂层的金属吸热膜(3)、导热管(5)、保温层(6)和背板(7),在所述边框(I)的前框口处设置透光盖板(2 ),后框口处设置背板(7 ),并在所述边框(I)内设有保温层(6),从所述保温层(6)到所述透光盖板(2)之间依次设有导热管(5)和金属吸热膜(3),该金属吸热膜(3)与透光盖板(2)之间形成一个空腔(4),其关键在于:多根导热管(5)均穿过边框(I),该导热管(5 )位于边框(I)内的管身一部分嵌入保温层(6 )中,另一部分被金属吸热膜(3)包覆。
[0005]采用以上技术方案,导热管穿过边框后,其两头与对应的集流管相通。本实用新型将集流管布置在边框的外面,边框内的导热管布置规则,所以可以方便地对金属吸热膜进行形状处理,使金属吸热膜覆盖在导热管上,两者之间为面接触,因此金属吸热膜与导热管之间的热交换面积大大增加,能有效提高热传递的效率,传热效果大大提升。除此之外,因本实用新型的集流管外置,当遇到大面积铺装该平板集热器的情况时,多个平板集热器可以共享同一集流管,可以达到无缝(或缝隙极小)的效果,并且大量减少了连接端口和安装工作量,同时节约了大量的安装面积,降低了故障率。不仅如此,本实用新型的应用环境还十分广泛,经过简单的导热管预安装就可以将本实用新型应用到幕墙、屋顶等环境中,还可以作为单机太阳能热水器的集热功能件。
[0006]为了达到更佳的集热效果,作为优选,所述导热管(5)位于边框(I)内的管身一半嵌入保温层(6 )中,另一半被金属吸热膜(3 )包覆。
[0007]为了便于加工制造、方便安装,所述边框(I)为矩形框结构,由两组框条组成,导热管(5)垂直穿过其中一组框条,并与另一组框条相平行。
[0008]由于金属吸热膜与导热管之间的热传递效率高,因此所述导热管(5)可以采用热阻稍高的钢材,这样一方面选材方便,易于加工制作;另一方面,避免了铜材料的使用,既节约了资源,又有效降低了材料成本。
[0009]为了便于管路布置,两相邻所述导热管(5)之间的间距相等。
[0010]为了取材方便、增加使用的安全性,所述透光盖板(2)由钢化玻璃制成。
[0011]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将金属吸热膜覆盖在导热管上,并使集流管外置于边框外,这样增加了导热管与吸热膜之间的热交换面积,有效提高了热传递效能,集热效果得到了大大提升;同时,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安装方便,导热管不使用较贵的铜管,工艺也大量简化,连接件也大量减少,大幅降低了生产和安装成本。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0013]图2为图1的俯视图。
[0014]图3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0016]实施例1
[0017]如图1、图2所示,本实施例由边框1、透光盖板2、表面涂有选择性吸收涂层的金属吸热膜3、导热管5、保温层6和背板7等构成。其中,边框I为矩形框结构,由两组框条组成,每组框条分为相互平行的两根。在所述边框I的前框口处设置与之形状大小相适应的透光盖板2,透光盖板2由钢化玻璃制成;边框I的后框口处设置与之形状大小相适应的背板7,背板7与透光盖板2相平行。在所述边框I内固定设置有保温层6,该保温层6与背板7相邻,且保温层6与透光盖板2之间形成有空腔4。
[0018]如图1、图2所示,在所述保温层6朝向透光盖板2的表面上覆盖有金属吸热膜3,金属吸热膜3采用现有结构,在此不作赘述。多根相互平行的导热管5垂直穿过其中一组框条的边框,并与另一组框条相平行。导热管5为钢管,可以根据需要选择不锈钢管或镀锌钢管,也可以采用其它适合的钢质结构。导热管5的数目根据实际需要确定,两相邻导热管5之间的间距相等。每根导热管5的端部位于边框I外,并与对应设置的集流管(图中未画出)相连通。所述导热管5位于边框I内的管身一部分嵌入在保温层6中,另一部分被金属吸热膜3包覆;作为优选,导热管5位于边框I内的管身一半嵌入在保温层6中,另一半被金属吸热膜3包覆。
[0019]实施例2
[0020]如图3并参见图1,本实施例具有两个上下并排设置的边框1,这两个边框I相对的一端紧贴并固定在一起,多根相互平行的导热管5穿过这两个边框1,各导热管5的上端位于上面一个边框I的外面,导热管5的下端位于下面一个边框I的外面,导热管5的两端与对应设置的集流管相连通,这样实现了两个平板集热器共用集流管。本实施例的其余结构与现有技术相同,在此不作赘述。
[0021]当然,以此类推,多个平板集热器可以参照实施例2的方式共用集流管。
[0022]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
[0023]平板集热器置于太阳辐射的环境下,光线通过透光盖板2后,再通过空腔4投射在金属吸热膜3上,金属吸热膜3上面的选择性吸收涂层将光能转化成热能,由于金属吸热膜3与导热管5为面接触,使二者之间具有较大的热交换面积,促使导热管5的热势能迅速升高,此时在导热管5内的热交换介质的流动将金属吸热膜3转化来的大部分热量带走,这就实现了本实用新型在太阳辐射环境下输出热能的功能。
[0024]尽管以上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定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宗旨及权利要求的前提下,可以作出多种类似的表示,如更改边框的形状,或者将导热管改为其它金属材质,或者改变导热管的数目及形状,或者改变导热管被金属吸热膜包覆的区域大小等,这样的变换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新型平板集热器,包括边框(I)、透光盖板(2)、表面涂有选择性吸收涂层的金属吸热膜(3)、导热管(5)、保温层(6)和背板(7),在所述边框(I)的前框口处设置透光盖板(2 ),后框口处设置背板(7 ),并在所述边框(I)内设有保温层(6 ),从所述保温层(6 )到所述透光盖板(2)之间依次设有导热管(5)和金属吸热膜(3),该金属吸热膜(3)与透光盖板(2)之间形成一个空腔(4),其特征在于:多根导热管(5)均穿过边框(1),该导热管(5)位于边框(I)内的管身一部分嵌入保温层(6)中,另一部分被金属吸热膜(3)包覆。
2.根据权利要求书I所述的新型平板集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管(5)位于边框(O内的管身一半嵌入保温层(6)中,另一半被金属吸热膜(3)包覆。
3.根据权利要求书I所述的新型平板集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边框(I)为矩形框结构,由两组框条组成,导热管(5)垂直穿过其中一组框条,并与另一组框条相平行。
4.根据权利要求书I或2或3所述的新型平板集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管(5)为钢管。
5.根据权利要求书4所述的新型平板集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透光盖板(2)由钢化玻璃制成。
【文档编号】F24J2/46GK203375737SQ201320445639
【公开日】2014年1月1日 申请日期:2013年7月25日 优先权日:2013年7月25日
【发明者】倪代维 申请人:倪代维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