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通道对流式墙暖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4635907阅读:295来源:国知局
双通道对流式墙暖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双通道对流式墙暖装置,涉及散热器【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壁挂式散热器的表面温度过高的问题。壁挂式散热器壁挂式散热器的框架内侧带有台肩,支撑框的形状与框架的形状相同,支撑框夹在框架内侧的台肩和背板之间,背板与框架固定连接,支撑框的背面固定有反射膜,散热板固定在支撑框架正面,加热部件为片状物,该加热部件固定在支撑框的正面,且位于散热板和反射膜之间,所述散热板的覆盖所述加热部件,反射膜和加热部件之间留有均匀间隙,加热部件和散热板之间留有间隙。本实用新型降低了表面温度,保证了安全性,有效防止由于温度过高导致装饰画变性的问题。本实用新型适用于现有电加热系统。
【专利说明】双通道对流式墙暖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散热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到建筑物供暖用壁挂式散热器【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现有北方需要供暖的地区的建筑物供暖的供暖系统,大部分是采用水循环实现热传递的,该种供暖系统的造价高、且在建筑物施工完成之后不宜改动、维护不方便,且对于现有高层建筑,由于水压问题导致供暖系统的造价提高、且控制系统复杂。
[0003]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采用电采暖的供暖系统越来越得到普遍的应用,该种供暖系统安装方便、改造和维护方便、温度易调控,并且该种供暖系统的散热器的形式多种多样、占用空间小。
[0004]现有电采暖的供暖系统的散热器中,壁挂式散热器由于其体积小、安装方便,且其表面能够安装装饰画的优点,越来越受到用户的认可。该种壁挂式散热器的结构一般都是由框架、散热板和散热板组成,其中,散热板夹在散热板和框架之间,有些还在框架一侧增加保温层,这种散热器的厚度小,与相框厚度相仿,在安装时,可挂在墙壁上,然后在散热板的表面粘贴装饰画,既能起到散热作用还能起到装饰作用。
[0005]上述壁挂式散热器存在的缺点有:由于散热板夹在散热板和框架之间、并且框架一侧有保温层,这样,该种散热器的散热区为散热板,即:散热板是散热的主要部件,该种散热器一般功率在450W以下,在使用中,散热板的温度很高,能够达到100度以上,该种温度会导致装饰画变性、画面损坏,而且由于该种散热器是挂在墙壁中间,又是也会伤及市内的人,存在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0006]为了解决现有壁挂式散热器的表面温度过高的问题,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一种双通道对流式墙暖装置。
[0007]所述的双通道对流式墙暖装置包括加热部件和装饰板它还包括反射膜、框架、支撑框和背板,所述框架为多边形框架结构,所述框架内侧带有台肩,支撑框的形状与框架的形状相同,背板固定在框架的背面,支撑框位于框架内侧,所述支撑框夹在背板和框架内侧的台肩之间,支撑框的正面或背面固定有反射膜,装饰板固定在支撑框架正面,加热部件为片状物,该加热部件固定在支撑框的正面,且位于装饰板和反射膜之间,所述装饰板的覆盖所述加热部件,反射膜和加热部件之间留有均匀间隙,该间隙厚度为IOmm至35_之间,力口热部件和装饰板之间留有间隙,该间隙的厚度在IOmm至35_之间。
[0008]所述反射膜和加热部件之间的间隙的厚度最佳值为15_至20_之间;加热部件和装饰板之间的间隙的厚度最佳值为15_至20_之间。
[0009]装饰板的背面可以涂有反射涂层,或者设置反射膜。
[0010]所述装饰板上还可以设置有若干个通孔。所述若干个通孔能够起到增加空气流通通道,提高散热率的效果。
[0011]所述加热部件的西周还可以设置有固定框,所述固定框与支撑框固定连接。
[0012]上述固定框的上表框和下边框上还可以分别设置有固定钩,位于上边框的固定钩与位于下边框的固定钩对称设置,所有固定钩用于固定装饰板。
[0013]所述加热部件为电热膜或电热板。
[0014]所述框架为四边形、五边形或六边形。
[0015]本实用新型的双通道对流式墙暖装置,利用空气流动的原理,在框架散热板之间设置了间隙,形成对流区域,进而实现良好的散热效果,也达到了降低散热板温度的效果。在500W的加热功率下,本实用新型的散热板的表面温度仅有60度,甚至更低,由于本实用新型的良好散热,使得本实用新型的双通道对流式墙暖装置的功率能够设置在600W,且散热板表面温度不超过70度,散热板的温度降低,保证了安全性,也能够避免与散热板紧密接触的装饰画的环境温度过高,有效防止由于温度过高导致装饰画变性的问题。
[0016]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双通道对流式墙暖装置适用于作为现有电供热的供暖系统的散热终端,在使用时,采用壁挂的方式挂在墙壁上既可,安装位置灵活,且可以起到装饰空间的作用。
[0017]由于本实用新型采用空气对流实现散热,进而使得装饰板的温度降低,进而使得装饰板的选材更广泛,不但能够采用金属板实现,还能够采用玻璃材质的板材实现,例如采用带有装饰图案的玻璃,或者采用镜子均可!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8]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双通道对流式墙暖装置的外形示意图,图2是图1的右视图。图3是图2的A-A剖视图。图4是图2局部剖视图。图5是图1的局部放大剖视图。图6是【具体实施方式】七所述的双通道对流式墙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图6的I部放大图。图8是【具体实施方式】七所述的一种挂钩部分的结构示意图。图9当框架I为六边形时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双通道对流式墙暖装置的正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9]【具体实施方式】一、参见图1-4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所述的双通道对流式墙暖装置包括加热部件5和装饰板2,它还包括反射膜4、框架1、支撑框3和背板10,所述框架I为多边形框架结构,所述框架I内侧带有台肩,支撑框3的形状与框架I的形状相同,背板10固定在框架I的背面,支撑框3位于框架I内侧,所述支撑板3夹在背板10和框架I内侧的台肩之间,支撑框3的正面或背面固定有反射膜4,装饰板2固定在支撑框架正面,加热部件5为片状物,该加热部件5固定在支撑框3的正面,且位于装饰板2和反射膜4之间,所述装饰板2的覆盖所述加热部件5,反射膜4和加热部件5之间留有均匀间隙,该间隙厚度为IOmm至35mm之间,加热部件5和装饰板2之间留有间隙,该间隙的厚度在IOmm至35mm之间。
[0020]现有的该种双通道对流式墙暖装置都是将散热板和加热部件之间密封或者紧密接触,该种主要是为了防止热量从非散热区域发散、以及热量的良好传递的目的。
[0021]本实施方式克服了现有这种双通道对流式墙暖装置设计的固有思维,而是将加热部件5嵌入在框架内之后,在加热部件5的非散热侧设置了反射膜4,该反射膜4能够将加热部件5散发并辐射到其表面的热量反射,即:起到保温防止热量散失的目的。另外,本实用新型还在加热部件5和反射膜4之间设置了均匀的间隙,在使用过程中,该间隙内为空气,在加热过程中,加热部件5的温度升高,热量从其表面散发出去,散发至反射膜的热量又被反射回去,这样使得加热部件2和散热板之间的空气开始流动,进而带动热量的传递,实现良好的散热效果,进而实现对周边环境加热的效果。该种设计思想,防止了加热部件5非散热面的热量聚集无法发散而导致整个散热装置温度的升高的问题。
[0022]本实施方式充分利用了空气流动的原理实现热传递,不但增加了热传递的效果,还减低了散热板的表面温度,保证了散热器的安全性,也能够避免与散热板紧密接触的装饰画的环境温度过高,有效防止由于温度过高导致固定在装饰板2上的装饰画变性的问题。
[0023]本实施方式中的加热装置和装饰板均固定在支撑框3上,组装完成的组合部件,放在框架I内,通过背板10夹固既可,安装调试方便。
[0024]【具体实施方式】二、参见图1-4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是对【具体实施方式】一所述的双通道对流式墙暖装置的结构的进一步限定,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反射膜4和加热部件5之间的间隙的厚度为15_至20_之间;加热部件5和装饰板2之间的间隙的厚度为15mm至20mm之间。
[0025]本实施方式所限定的两个间隙的距离,在能够保证良好的散热效果的同时,还能够保证双通道对流式墙暖装置外表美观,实现装饰的作用。
[0026]【具体实施方式】三、参见图1-4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是对【具体实施方式】一所述的双通道对流式墙暖装置的结构的进一步限定,本实施方式中装饰板2的背面带有反射涂层。
[0027]本实施方式中,在散热板的背面,即:与加热部件相对的一面设置有反射涂层,该反射涂层能够反射来自加热部件的热量,进而使得加热部件2发出的热量在散热板和加热部件之间的间隙内被反复折射,加速空气传递热量的效果,也能够有效降低散热板的表面温度。
[0028]【具体实施方式】四、参见图1-4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是对【具体实施方式】一所述的双通道对流式墙暖装置的结构的进一步限定,本实施方式中装饰板2的背面固定有反射膜。
[0029]本实施方式所述的技术方案与实施方式三的原理相同,而米用反射膜实现对热量的反射,能够便于安装和维护,例如:在加热时间过长而导致反射膜的反射效果下降之后,可以通过更换反射膜的方式对双通道对流式墙暖装置进行维护,进而保证其散热的性能。而反射图层就不便于维护。
[0030]【具体实施方式】五、参见图2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是对【具体实施方式】四所述的双通道对流式墙暖装置的结构的进一步限定,本实施方式中所述装饰板2上带有若干个通孔7。
[0031]本实施方式在装饰板2上设置了若干个通孔,增加了装饰板2和加热板5之间的空气流通路径,提高了散热效果。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将若干个通孔设计成富有美感的图案,进而在实现提高散热效果的同时,还起到美观、装饰的效果[0032]【具体实施方式】六、参见图1-4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是对【具体实施方式】一所述的双通道对流式墙暖装置的结构的进一步限定,加热部件5的西周设置有固定框,所述固定框与支撑框3固定连接。
[0033]本实施方式在加热部件5的四周增加了固定框,增加了加热部件5的强度,也方便固定连接。
[0034]【具体实施方式】七、参见图6、7和8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是对【具体实施方式】一所述的双通道对流式墙暖装置的结构的进一步限定,加热部件5的西周设置有固定框,所述固定框与支撑框3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框的上表框和下边框上分别设置有固定钩6,位于上边框的固定钩6与位于下边框的固定钩6对称设置,所有固定钩6用于固定装饰板2。
[0035]本实施方式在加热部件5的四周增加了固定框,便于固定连接。
[0036]另外,本实施方式采用固定钩固定装饰板2。
[0037]图7所示的是一种固定钩6的具体结构,每个固定挂钩的固定端为卡槽结构。该种适用于对各种装饰板2的结构。可以在上部和下部分别设置一个或多个固定钩6,在安装时,现将框架I固定在墙壁上,然后将装饰板2的边缘插在每个固定挂钩的卡槽内既可。该种固定钩6适用于装饰板为玻璃板、塑料板、金属板等各种板。
[0038]图8所示的是另一种固定钩6的具体结构,该种结构使用的装饰板2的结构是:装饰板2的背面边缘带有凹槽的结构,一般该种装饰板是采用金属制作,其边缘处为了增加强度和美观,向背面折弯形成凹槽。图7所示的固定钩6的末端延伸至装饰板边缘处得凹槽内,若干个固定钩6撑住装饰板2。该种固定钩的结构,使得在装饰板的正面看不到任何固定结构,是一种隐形的固定装置。
[0039]本实施方式采用固定钩6固定装饰板,该种固定方式是支撑的固定方式,能够给装饰板预留出形变空间,进而使得在装饰板受热膨胀时,不会影响整个装置的结构,也防止由于采用固定螺栓或铆接的连接方式产生的装饰板长时间使用后变形的问题。另外,该种固定方式,也便于装饰板2的拆卸和更换。
[0040]【具体实施方式】八、本实施方式是对【具体实施方式】一至七任意一个实施方式所述的双通道对流式墙暖装置的结构的进一步限定,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加热部件为电热膜。
[0041]所述电热膜为现有常用的电加热部件,电热膜的厚度薄、质地软,固定在框架内不占用空间,使得壁挂散热器的厚度能够缩小的最小。
[0042]【具体实施方式】九、本实施方式是对【具体实施方式】一至七任意一个实施方式所述的双通道对流式墙暖装置的结构的进一步限定,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加热部件为电热板。
[0043]所述电热板为现有常用的电加热部件,电热板的厚度比电热膜厚,但是电热板的形状可以加工成多种形状,便于制作各种形状的双通道对流式墙暖装置。
[0044]例如,本实施方式中的框架I可以制作成四边形框架结构、五边形框架结构或六边形框架结构等等各种形状,此时,对应的加热部件5的形状可根据框架I的形状而制作,适应于各种场合的需求。图1至4所示为框架I为四边形时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框架I为六边形时的结构示意图。
[0045]【具体实施方式】十、本实施方式是对【具体实施方式】一至七任意一个实施方式所述的双通道对流式墙暖装置的结构的进一步限定,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散热板的长和宽分别为900cm 和 600cm.。[0046]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双通道对流式墙暖装置的具体结构不局限于上述各实施方式所阐述的具体结构,还可以是上述各实施方式所记载的具体技术特征的合理组合。
【权利要求】
1.双通道对流式墙暖装置,包括加热部件(5)和装饰板(2),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反射膜(4)、框架(I)、支撑框(3)和背板(10),所述框架(I)为多边形框架结构,所述框架(I)内侧带有台肩,支撑框(3)的形状与框架(I)的形状相同,背板(10)固定在框架(I)的背面,支撑框(3)位于框架(I)内侧,所述支撑框(3)夹在背板(10)和框架(I)内侧的台肩之间,支撑框(3)的正面或背面固定有反射膜(4),装饰板(2)固定在支撑框架正面,加热部件(5)为片状物,该加热部件(5)固定在支撑框(3)的正面,且位于装饰板(2)和反射膜(4)之间,所述装饰板(2)的覆盖所述加热部件(5),反射膜(4)和加热部件(5)之间留有均匀间隙,该间隙厚度为IOmm至35mm之间,加热部件(5 )和装饰板(2 )之间留有间隙,该间隙的厚度在10mm至35mm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通道对流式墙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膜(4)和加热部件(5)之间的间隙的厚度为15mm至20mm之间;加热部件(5)和装饰板(2)之间的间隙的厚度为15mm至20mm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通道对流式墙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饰板(2)的背面带有反射涂层。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通道对流式墙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饰板(2)的背面固定有反射膜所述装饰板(2)和反射膜之间留一个均匀的间隙,所述间隙为5_至15_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通道对流式墙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饰板(2)上带有若干个通孔(7)。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通道对流式墙暖装置,其特征在于,加热部件(5)的西周设置有固定框,所述固定框与支撑框(3)固定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通道对流式墙暖装置,其特征在于,加热部件(5)的西周设置有固定框,所述固定框与支撑框(3)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框的上表框和下边框上分别设置有固定钩(6),位于上边框的固定钩(6)与位于下边框的固定钩(6)对称设置,所有固定钩(6)用于固定装饰板(2)。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任意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双通道对流式墙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部件为电热膜或电热板。
9.根据权利要求1至7任意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双通道对流式墙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所述框架(I)为四边形框架结构、五边形框架结构或六边形框架结构。
【文档编号】F24D13/02GK203478410SQ201320458052
【公开日】2014年3月12日 申请日期:2013年7月29日 优先权日:2013年7月29日
【发明者】曹剑平, 陈天博, 崔伟 申请人:曹剑平, 陈天博, 崔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