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暖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4637167阅读:171来源:国知局
电暖器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暖器,包括:外壳,外壳具有散热孔;发热部,发热部设置在外壳内;散热组件,散热组件设置在外壳上。当电暖器运行时,发热部对外壳内部的空气加热,使空气升温,此时散热组件运行,加快热空气的流动速度,从而促使热空气从散热孔内吹出,进而提高了电暖器的散热速度,并增大了散热面积。同时,本实用新型中的电暖器具有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的特点。
【专利说明】电暖器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制暖机【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电暖器。
【背景技术】
[0002]现有技术中的电暖器(例如:对流式或片式电暖器)的外壳具有散热孔,发热部设置在外壳的内部,发热部温度升高,使外壳内部的空气升温,而后通过自然对流的方式使外壳内部的热空气通过散热孔向外散发,从而达到提高室内温度的效果。
[0003]现有技术仅靠自然对流进行散热的方法存在散热速度慢、散热面积小的缺点。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电暖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电暖器散热速度慢的问题。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暖器,包括:外壳,外壳具有散热孔;发热部,发热部设置在外壳内;散热组件,散热组件设置在外壳上。
[0006]进一步地,散热组件包括风扇,风扇设置在外壳的内部,且风扇位于发热部的下方。
[0007]进一步地,外壳的底部具有进风孔,风扇设置在外壳的底部具有进风孔的位置处,且风扇的出风方向朝向发热部。
[0008]进一步地,散热组件还包括用于导流热空气的导流部,导流部设置在外壳内。
[0009]进一步地,导流部包括至少两个相对设置的隔热导流板,并在相对设置的隔热导流板之间形成导流通道,发热部位于导流通道内,风扇位于导流通道的下方。
[0010]进一步地,散热组件还包括固定条,隔热导流板通过固定条与外壳连接。
[0011]进一步地,固定条具有卡扣,隔热导流板具有与卡扣配合的卡接孔。
[0012]进一步地,隔热导流板为云母板。
[0013]进一步地,散热组件还包括风扇座,风扇通过风扇座与外壳可拆卸地连接。
[0014]进一步地,风扇座包括:本体,本体具有透风孔,风扇与透风孔连通;卡接凸起,卡接凸起为多个,多个卡接凸起间隔设置在本体上,卡接凸起与风扇卡接;定位凸起,定位凸起设置在本体上,外壳具有与定位凸起配合的定位孔。
[0015]进一步地,风扇为多个,多个风扇沿发热部的设置方向间隔排列。
[0016]本实用新型中的发热部设置在外壳的内部,散热组件设置在外壳上,外壳具有散热孔。当电暖器运行时,发热部对外壳内部的空气加热,使空气升温,此时散热组件运行,力口快热空气的流动速度,从而促使热空气从散热孔内吹出,进而提高了电暖器的散热速度,并增大了散热面积。同时,本实用新型中的电暖器具有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的特点。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7]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18]图1示意性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中的电暖器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9]图2示意性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中的电暖器的剖视图;
[0020]图3示意性示出了图1中P处的局部放大图;以及
[0021]图4示意性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中外壳中的侧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中附图标记:10、外壳;11、散热孔;12、进风孔;13、定位孔;14、侧面板;15、顶盖;20、发热部;30、散热组件;31、风扇;32、隔热导流板;33、固定条;33a、卡扣;34、风扇座;34a、本体;34b、卡接凸起;34c、定位凸起。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由权利要求限定和覆盖的多种不同方式实施。
[0024]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暖器。如图1至图4所示,电暖器包括:外壳10,外壳10具有散热孔11 ;发热部20,发热部20设置在外壳10内;散热组件30,散热组件30设置在外壳10上。当电暖器运行时,发热部20对外壳10内部的空气加热,使空气升温,此时散热组件30运行,加快热空气的流动速度,从而促使热空气从散热孔11内吹出,进而提高了电暖器的散热速度,并增大了散热面积。同时,本实用新型中的电暖器具有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的特点。
[0025]如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外壳10包括周向连续设置的四个侧面板14,其中,相对设置的两个侧面板14上具有多个散热孔11,多个散热孔11分别设置在两个侧面板14的上、下两侧(请参考图4)。其中,上述两个侧面板14中的一个侧面板14的下端具有折弯部,该折弯部作为外壳10的底盖。在该实施例中,外壳10还包括顶盖15,顶盖15与四个侧面板14的上端连接,且顶盖15上设置有多个散热孔11。当风扇31运转时,外壳10内部的热空气通过散热孔11向外散发,由于散热孔11分布在顶盖15和侧面板14上,因而热空气可以同时吹向多个方向,从而扩大了电暖器的散热面积。
[0026]本实用新型中的散热组件30包括风扇31,风扇31设置在外壳10的内部,且风扇31位于发热部20的下方。如图1和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风扇31的出风方向朝向发热部20。由于热空气本身具有向上运动的特点,因而外壳10内部底部的温度要低于外壳10内部顶部的温度,因此将风扇31设置在发热部20的下方,可以保证风扇31正常工作,提高了风扇31的运行稳定性。同时,由于风扇31设置在发热部20的下方,因而正好将发热部20加热后的热空气向上吹,从而加速热空气从顶盖15的散热孔11内向外吹出,进而进一步提高了电暖器的散热速度。
[0027]优选地,风扇31为电子风扇。由于电子风扇具有运行稳定、使用可靠性高的特点,因而保证了电暖器的散热效果。
[0028]本实用新型中的发热部20为发热板。发热板具有加热面积大、散热效果好、占用体积小的特点,从而保证了本实用新型中的电暖器的加热效果。
[0029]本实用新型中的外壳10的底部具有进风孔12,风扇31设置在外壳10的底部具有进风孔12的位置处,且风扇31的出风方向朝向发热部20。如图1和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进风孔12设置在外壳10的底部的底盖上,且风扇31设置在进风孔12的位置处,这样,当风扇31运转时,外部的冷空气通过进风孔12经风扇31被吹入外壳10内部参与加热反应,从而增大了热空气的反应量,进而提高了电暖器的散热效率。
[0030]优选地,本实用新型中的散热组件30还包括用于导流热空气的导流部,导流部设置在外壳10内。由于设置有导流部,因而工作人员可以根据情况对导流部的位置进行设置,从而使热空气在导流部的导流作用下从外壳10内顺利排出,进而提高了电暖器的使用
可靠性。
[0031]如图1和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导流部包括至少两个相对设置的隔热导流板32,并在相对设置的隔热导流板32之间形成导流通道,发热部20位于导流通道内,风扇31位于导流通道的下方。在该实施例中,隔热导流板32设置在侧面板14与发热部20之间,且由发热部20加热后的热空气被隔热导流板32阻隔,使其不会直接吹向侧面板14,从而降低了侧面板14的温度,进而避免侧面板14过热而烫伤使用者。热空气在隔热导流板32和风扇31的作用下,会被吹向外壳10的顶部,而后从顶盖15的散热孔11处吹出,从而加速了热空气的散热速度,并使热空气的流动方向可控。
[0032]如图1和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散热组件30还包括固定条33,隔热导流板32通过固定条33与外壳10连接。优选地,固定条33的两端分别与没有散热孔11的相对设置的两个侧面板14连接。在该实施例中,固定条33通过螺钉与侧面板14连接,保证了固定条33与侧面板14之间的连接可靠性。
[0033]本实用新型中的固定条33具有卡扣33a,隔热导流板32具有与卡扣33a配合的卡接孔(请参考图1和图2)。由于固定条33与隔热导流板32卡接,因而不仅保证了二者的连接可靠性,还使二者具有拆装方便的特点,从而便于工作人员对隔热导流板32内侧的发热部20进行检修,使电暖器具有便于维修的特点。当然,固定条33与隔热导流板32还可以通过螺钉连接。
[0034]本实用新型中的隔热导流板32为云母板。由于云母板具有耐高温的特点,因而完全可以满足电暖器的使用要求,保证了电暖器的使用可靠性、延长了电暖器的使用寿命。
[0035]本实用新型中的散热组件30还包括风扇座34,风扇31通过风扇座34与外壳10可拆卸地连接。由于风扇31通过风扇座34与外壳10可拆卸地连接,因而便于工作人员对风扇31进行检修和更换,从而提高了电暖器的使用可靠性。当然,风扇31还可以通过螺钉固定在外壳10上。
[0036]如图1和图3所示的实施例中,风扇座34包括:本体34a,本体34a具有透风孔,风扇31与透风孔连通;卡接凸起34b,卡接凸起34b为多个,多个卡接凸起34b间隔设置在本体34a上,卡接凸起34b与风扇31卡接;定位凸起34c,定位凸起34c设置在本体34a上,外壳10具有与定位凸起34c配合的定位孔13。优选地,本体34a为方形。在该实施例中,风扇31与风扇座34卡接,使风扇31具有便于拆卸的特点。由于风扇座34具有透风孔,因而使得由外壳10的进风孔12进入的冷空气可以经由透风孔顺利进入风扇31,而后被吹向发热部20。由于风扇座34的定位凸起34c与外壳10的定位孔13配合设置,因而安装风扇座34时,首先应将风扇座34的定位凸起34c卡在相应的定位孔13内后,再将风扇座34的本体34a与外壳10通过螺钉连接,这样不仅保证了风扇座34的定位准确性,还提高了风扇座34的连接可靠性,从而提高了电暖器的使用可靠性。
[0037]如图1和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风扇31为多个,多个风扇31沿发热部20的设置方向间隔排列。风扇座34也为多个,多个风扇座34与风扇31 对应设置。由于设置有多个风扇31,因而加快了外壳10内的热空气的流动速度,提高了冷热气体的交换强度,从而提高了电暖器的散热速度。在该实施例中,发热部20为两个,两个发热部20并排间隔设置,隔热导流板32应为两对,两对隔热导流板32与两个发热部20对应设置。由于设置有多个发热部20,因而增加了电暖器的加热效率,从而促使电暖器快速升温,使室内温度得到快速提升,散热面积更广。
[0038]当然,在一未图示的实施例中,风扇31还可以设置在与散热孔11对应设置的位置处。此时,风扇31应为排风扇,风扇31的出风口朝向散热孔11设置。风扇31运转时会将外壳10内的热空气向外抽出,从而加速冷热空气的交换,进而提高了电暖器的散热效率。
[0039]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电暖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外壳(10),所述外壳(10)具有散热孔(11); 发热部(20),所述发热部(20)设置在所述外壳(10)内; 散热组件(30 ),所述散热组件(30 )设置在所述外壳(10 )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组件(30)包括风扇(31),所述风扇(31)设置在所述外壳(10 )的内部,且所述风扇(31)位于所述发热部(20 )的下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0)的底部具有进风孔(12),所述风扇(31)设置在所述外壳(10)的底部具有所述进风孔(12)的位置处,且所述风扇(31)的出风方向朝向所述发热部(2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组件(30)还包括用于导流热空气的导流部,所述导流部设置在所述外壳(10)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部包括至少两个相对设置的隔热导流板(32),并在相对设置的所述隔热导流板(32)之间形成导流通道,所述发热部(20)位于所述导流通道内,所述风扇(31)位于所述导流通道的下方。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组件(30)还包括固定条(33),所述隔热导流板(32)通过所述固定条(33)与所述外壳(10)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条(33)具有卡扣(33a),所述隔热导流板(32)具有与所述卡扣(33a)配合的卡接孔。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导流板(32)为云母板。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组件(30)还包括风扇座(34),所述风扇(31)通过所述风扇座(34)与所述外壳(10)可拆卸地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扇座(34)包括: 本体(34a),所述本体(34a)具有透风孔,所述风扇(31)与所述透风孔连通; 卡接凸起(34b),所述卡接凸起(34b)为多个,多个所述卡接凸起(34b)间隔设置在所述本体(34a)上,所述卡接凸起(34b)与所述风扇(31)卡接; 定位凸起(34c),所述定位凸起(34c)设置在所述本体(34a)上,所述外壳(10)具有与所述定位凸起(34c)配合的定位孔(13)。
11.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扇(31)为多个,多个所述风扇(31)沿所述发热部(20)的设置方向间隔排列。
【文档编号】F24D13/04GK203413708SQ201320516664
【公开日】2014年1月29日 申请日期:2013年8月22日 优先权日:2013年8月22日
【发明者】陈春明, 李智光, 潘泽勇, 廖泓斌, 王红兵 申请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