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暖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743490阅读:32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暖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取暖设备领域技术,尤其是指一种加热效果好且结构简单的电暖器。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电暖器乃人们在冬天用于取暖的一种家用电器产品,目前电暖器已走进千家万户,成为人们在冬天为追求舒适生活所必备之电器产品之一。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电暖器已从各种形式之普通电暖器进化为对流式电暖器,对流式电暖器的工作原理主要系利用风扇将外界的冷空气抽入箱体内,然后利用箱体内之发热元件将空气加热,最后将加热后的热风送出以实现取暖。然而,上述现有之电暖器产品虽可实现对流加热取暖之基本功能,但是在实际使用时却发现其自身结构和使用性能上仍存在有诸多不足,未能达到最佳的使用效果和工作效能。其不足之处尤其体现在现有技术中的电暖器,其外壳内的风道、发热元件及风扇布局不合理,不能充分利用热源对气流进行加热,导致外壳温度过高,并且气流路径短,对气流加热不均匀,从而使得出风温度时高时低或者热风出口处的出风温度一侧高一侧低,加热效果较差,不能满足用户的使用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电暖器,其能有效解决现有之电暖器其外壳内的风道、发热元件及风扇布局不合理导致加热效果差的问题,且其结构极其简单。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种电暖器,包括有一外壳以及设置于外壳中的发热兀件和风扇,该外壳的后侧面设置有冷风进口,并其前侧面设置有热风出口 ;该外壳内悬设有风道,前述风扇位于风道的进风口处,前述发热元件设置于风道中;该风道的外壁面与外壳的内壁面之间保持有间隙而形成有预热风道,该风道的进风口连通预热风道,该风道的出风口连通前述热风出口。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风道的进风口位于外壳内的底部位置,前述预热风道包括有第一预热风道和第二预热风道,该第一预热风道位于冷风进口与风道的进风口之间,该第二预热风道位于外壳前侧面内壁与风道的进风口之间。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风道具有多处弯折结构。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风道包括有依次相通的第一风道段、第二风道段和第三风道段,该第一风道段系朝前斜向上设置,该第二风道段系水平设置,以及,该第三风道段连接于第一风道段和第二风道段之间。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风道呈S形结构。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发热元件为加热丝制成的加热管或可产生远红外线的石英管。作为一种优选方案,进一步包括有设置于外壳前侧面的控制面板。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而言,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其主要系风道及预热风道的布局合理,有效避免外壳温度过高现象的出现,并该S形风道结构的设计,使得气流的路径得到延长,加热时间更长,气流经预热风道的预热后再进入风道中加热,充分利用了热源,使得出风温度保持高温均匀,加热效果更佳,充分满足用户的使用要求;同时,该种电暖器的结构极其简单。为更清楚地阐述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和功效,
以下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图I是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截面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主视图。附图标识说明10、外壳11、冷风进口12、热风出口20、发热元件30、风扇40、控制面板50、风道51、第一风道段52、第二风道段53、第三风道段501、进风口61、第一预热风道62、第二预热风道 70、活性碳过滤网。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照图I至图2所示,其显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具体结构,包括有一外壳10及设置于外壳10中的发热兀件20、风扇30。其中,该外壳10的后侧面设置有冷风进口 11,并其前侧面设置有热风出口 12 ;该外壳10内悬设有风道50,前述风扇30固设于风道50的进风口 501处;于本实施例中,该风道50具有多处弯折结构,其近似S形结构,具体而言,该风道50包括有依次相通的第一风道段51、第二风道段52和第三风道段53,该第一风道段51系朝前斜向上设置,该第二风道段52系水平设置,以及,该第三风道段53连接于第一风道段51和第二风道段52之间。该风道50的进风口 501位于外壳10内的底部位置,该风道50的外壁面与外壳10的内壁面之间保持有间隙而形成有预热风道,该风道50的进风口 501连通预热风道,该风道50的出风口连通前述热风出口 12。于该风道50前、后侧均形成有预热风道,分别为第一预热风道61和第二预热风道62,该第一预热风道61位于冷风进口 11与风道50的进风口501之间,该第二预热风道62位于外壳10前侧面内壁与风道50的进风口 501之间。该发热元件20设置于风道50中,其用于对经过风道50的气流进行直接加热而形成热风,在本实施例中,该发热元件20为四个,该多个发热元件20的数量及分布形式不限;以及,该发热元件20为加热丝制成的加热管或可产生远红外线的石英管,当采用石英管作为发热元件20时,利用石英管具有发热速度快、使用寿命长的特点,并且其产生的远红外线还可经由风道50的出风口射出,提供远处取暖功能。以及,进一步包括有设置于外壳10前侧面的控制面板40,前述第二预热风道62实际上也相当于在外壳10的前侧面内壁与风道50外壁面之间形成的隔热空间,其有效避免了风道50上的热量直接传递到控制面板40上,有效保护控制面板40正常工作。另外,最好于前述冷风进口 11处设置有活性碳过滤网70,该活性碳过滤网70用于将进入外壳10的空气进行过滤净化处理,以有效避免灰尘、水分等进入电暖器中,有利于延长电暖器的使用寿命。详述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如下如图I所示,首先通过控制面板40启动发热元件20及风扇30,此时,空气从冷风进口 11进入到外壳10内部,接着,利用设置于风道50进风口 501处的风扇30使空气形成 连续气流而进入到预热风道中,风道50外壁面上的热量可对气流进行充分地预热,气流再从风道进风口 501流入到风道50中,沿风道50的轨迹流动,并经过了发热元件20的充分加热后,形成了热风,热风最终热风出口 12输出。如此,不断循环,最终以将室内或电暖器周围的空气加热,达到取暖的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设计重点在于,其主要系风道及预热风道的布局合理,有效避免外壳温度过高现象的出现,并该S形风道结构的设计,使得气流的路径得到延长,加热时间更长,气流经预热风道的预热后再进入风道中加热,充分利用了热源,使得出风温度保持高温均匀,加热效果更佳,充分满足用户的使用要求;同时,该种电暖器的结构极其简单。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故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细微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电暖器,包括有一外壳以及设置于外壳中的发热兀件和风扇,其特征在于该外壳的后侧面设置有冷风进口,并其前侧面设置有热风出口 ;该外壳内悬设有风道,前述风扇位于风道的进风口处,前述发热元件设置于风道中;该风道的外壁面与外壳的内壁面之间保持有间隙而形成有预热风道,该风道的进风口连通预热风道,该风道的出风口连通前述热风出口。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电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的进风口位于外壳内的底部位置,前述预热风道包括有第一预热风道和第二预热风道,该第一预热风道位于冷风进口与风道的进风口之间,该第二预热风道位于外壳前侧面内壁与风道的进风口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电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具有多处弯折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包括有依次相通的第一风道段、第二风道段和第三风道段,该第一风道段系朝前斜向上设置,该第二风道段系水平设置,以及,该第三风道段连接于第一风道段和第二风道段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电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呈S形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电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元件为加热丝制成的加热管或可产生远红外线的石英管。
7.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电暖器,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有设置于外壳前侧面的控制面板。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电暖器,包括有一外壳以及设置于外壳中的发热元件和风扇,该外壳的后侧面设置有冷风进口,并其前侧面设置有热风出口;该外壳内悬设有风道,前述风扇位于风道的进风口处,前述发热元件设置于风道中;该风道的外壁面与外壳的内壁面之间保持有间隙而形成有预热风道,该风道的进风口连通预热风道,该风道的出风口连通前述热风出口;藉此,风道及预热风道的布局合理,有效避免外壳温度过高现象的出现,并该风道结构的设计,使得气流的路径得到延长,加热时间更长,气流经预热风道的预热后再进入风道中加热,充分利用了热源,使得出风温度保持高温均匀,加热效果更佳,充分满足用户的使用要求。
文档编号F24D19/00GK202630204SQ20122012229
公开日2012年12月26日 申请日期2012年3月28日 优先权日2012年3月28日
发明者陈建国, 谢维清 申请人:东莞市新格电器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