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外机及制冷循环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4654752阅读:109来源:国知局
室外机及制冷循环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室外机和制冷循环装置。该室外机具有:热交换器(20),使传热翅片(21)相对于传热管(22)以任意的间隔插入并固定,进行通过传热管(22)内的制冷剂与通过传热翅片(21)之间的空气的热交换;控制设备的电配件(31);以及冷却部件(32),设置于通过了热交换器(20)的空气的流路上,使电配件(31)的热向空气散热;与冷却部件(32)的设置位置相对应,以使作为通过冷却部件(32)的空气的通风路径的部分的传热翅片(21)之间的间隔比其它部分宽的方式插入。
【专利说明】室外机及制冷循环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采用了翅片管型热交换器的空气调节装置用的室外机。尤其涉及搭载于室外机的电配件的冷却结构。
【背景技术】
[0002]在空气调节装置用的室外机中搭载有例如使压缩机、风扇等的转速可变地被驱动的变频电路等多个电配件(电气系零件)。根据电配件的不同,存在因大电流流过等而发热的部件。若热成为高温,则会因电配件损伤、驱动不稳定等而成为室外机的可靠性降低的主要原因。因此,要冷却电配件来防止电配件成为高温。
[0003]作为空气调节装置用的室外机的电配件中的冷却结构,例如有将冷却部件设置于热交换器的通风路径、利用冷却部件夺取电配件的热来冷却电配件的结构(例如参照专利文献I)。为了增加流过冷却部件的空气的风量,在热交换器和冷却部件接近的部分,将热交换器所具有的传热翅片的间隔设定得比其它部分稀疏地构成热交换器。
[0004]在先技术文献
[0005]专利文献
[0006]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5-331141号公报实用新型内容
[0007]如上述专利文献I那样,在空气调节装置用的室外机中,为了使热交换器的传热翅片的间隔变化,需要多个翅片的模具。为此,存在增加制造成本的课题。
[0008]因此,在本实用新型中,其目的在于得到能够在进一步抑制成本的同时维持电配件的冷却效果的室外机等。
[0009]本实用新型的室外机具有:热交换器,使传热翅片相对于传热管以任意的间隔插入并固定,进行通过传热管内的制冷剂与通过传热翅片之间的空气的热交换;电配件,由进行设备的控制的电气系统的零件构成;以及冷却部件,设置于通过了热交换器的空气的流路上,使电配件的热向空气散热;与设置冷却部件的位置相对应,将传热翅片以使作为通过冷却部件的空气的通风路径的部分的传热翅片之间的间隔比其它部分宽的方式插入传热管。
[0010]在本实用新型的室外机中,优选的是,上述传热翅片具有与上述传热管的形状对应形成的插入孔,上述传热翅片被从上述插入孔以插入的方式插到上述传热管。
[0011]在本实用新型的室外机中,优选的是,上述传热管为扁平管。
[0012]此外,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制冷循环装置,将压缩制冷剂并将其排出的压缩机、通过热交换而使上述制冷剂冷凝的冷凝器、用于使冷凝所涉及的制冷剂减压的节流装置、以及对减压所涉及的制冷剂与空气进行热交换而使上述制冷剂蒸发的蒸发器通过配管连接,从而构成制冷剂回路,作为上述蒸发器、上述冷凝器的至少一方的热交换器是上述室外机所具有的热交换器。[0013]在本实用新型中,在通过了热交换器的空气的流路上设置冷却部件来冷却电配件,所以,能够高效地冷却电配件。此时,与冷却部件的设置位置相对应地增大间隔地将传热翅片插入到传热管中,所以,能够以低成本来提供具有热交换器的室外机,该热交换器能够减少传热翅片所带来的空气阻力地使大量的空气通过冷却部件来维持冷却效果。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4]图1是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I的室外机10的结构等的图(其一)。
[0015]图2是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I的室外机10的结构等的图(其二)。
[0016]图3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I的电配件室30等的配置的图(其一)。
[0017]图4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I的电配件室30等的配置的图(其二)。
[0018]图5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I的热交换器20的详细情况的图。
[0019]图6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2的空气调节装置的构成的图。【具体实施方式】
[0020]实施方式1.[0021]下面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I进行说明。
[0022]图1和图2是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I中的室外机10的结构等的图。图1是从吹出口侧看室外机10的立体图。另外,图2是用于从上面侧说明室外机10内的结构的图。
[0023]室外机10的本体11由具有两个侧面Ila和11c、前面lib、背面lid、上面Ile以及底面Ilf的框体构成。侧面Ila和背面Ild为了从外部吸入空气而具有开口部分。另外,前面Ilb具有作为向外部吹出空气的吹出口的开口部分。吹出口为了防止物体等与送风机40的接触来谋求安全而被风扇格栅所覆盖。
[0024]另外,在本体11内至少具有热交换器20、电配件室30、冷却部件32以及送风机40。送风机40具有例如在螺旋桨轴毂的周围形成有多个叶片的螺旋桨风扇等,位于螺旋桨风扇的背面侧的风扇马达旋转驱动而生成使室外的空气(外气)通过热交换器20的气流。本体I的内部被分隔板12分成设置了送风机40的送风机室13和设置了压缩机、电配件31等的机械室14。
[0025]图3和图4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I的电配件室30等的配置的图。如图3所示,机械室14还具有电配件室30,电配件室30收容电配件31。电配件31是用于进行使室外机10内的压缩机等设备(执行器)进行驱动等的控制的电路等。冷却部件32是夺取电配件室30内的电配件31所发出的热(吸热)并使之散热的、例如梳形散热器等部件。本实施方式中的冷却部件32如图4所示被配置于成为因送风机40驱动而流动的空气所通过的通风路径的位置。
[0026]热交换器20是通过弯曲加工而形成为L字形并与来自侧面Ila和背面Ild侧的两个方向的空气的流动相对应的热交换器。在适用于例如空气调节装置的情况下,热交换器20在制冷运转时作为使制冷剂冷凝的冷凝器发挥作用,在制热运转时作为使制冷剂蒸发的蒸发器发挥作用。本实施方式的热交换器20如后所述由传热翅片21和传热管22构成,进行制冷剂与室外空气(外气)的热交换。传热翅片21和传热管22采用铝或铝合金作为材料。通过采用铝等作为材料,可以实现热交换效率的提高、轻量化、小型化等。本实施方式中的传热翅片21由平板状(矩形)翅片构成。另外,传热管22由截面形状的一部分为曲线的扁平状的传热管即扁平管构成。
[0027]在此,传热翅片21对于通过热交换器20的空气来说成为阻力。因此,在为了促进冷却部件32的散热而供给空气时,传热翅片21成为障碍。为此,如图4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热交换器20中,在热交换器20的一部分(与冷却部件32接近的部分)处增大传热翅片21的间隔来确保冷却部件32的通风路径。通过将增大间隔的部分控制在一部分,能够不大幅减少整个热交换器20的传热翅片21的面积地提高冷却部件32的冷却效率。
[0028]图5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I的热交换器20的详细情况的图。如图5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热交换器20将多个传热管22隔开一定间隔地平行放置地固定于例如专用装置。在此,放置传热管22的方向是与在管内流动的制冷剂的流路方向正交的方向。
[0029]另外,如图5所示,传热翅片21在长度方向(传热管22排列的方向)具有多个插入孔23。插入孔23是使传热翅片21的长边侧端部的一部分开口而形成的(传热翅片21成为梳齿状),以使得传热管22能够以插入的方式插到传热翅片21中。各插入孔23为了与各传热管22的排列相对应,例如按与传热管22相同数量且相同间隔(除了两端之外)的方式设置。而且,将多个传热翅片21以在制冷剂的流路方向(与传热管22的排列方向正交的方向)平行排列配置的方式插入到已固定的多个传热管22。在此,虽然并未特别限定,但可以在各插入孔23之间设置通过切起传热翅片21的一部分而形成的狭缝。另外,在各插入孔23的边缘,可以设置相对于传热翅片21向垂直方向立起的翅片颈圈。 [0030]通过钎焊将传热翅片21和传热管22的接触部分(钎焊部)接合、固定,从而制造热交换器20。通过按这样的方法来制造,能够相对于传热管22以任意的间隔插入传热翅片21。因此,能够以较低的成本来实现在I台热交换器20中使传热翅片21的间隔变化的结构。
[0031]如上所述,在实施方式I的室外机10中,在通过送风机40的驱动而产生的送风机室13内的通风路径中具有用于冷却电配件31的冷却部件32,所以,能够高效地冷却电配件31。因此,能够实现可靠性的提高。而且,由于由能够通过将传热翅片21插入并固定于传热管22而制造的热交换器20构成,所以,在制造时,能够易于增大作为与冷却部件32相应的空气流路的部分的传热翅片21的间隔地插入。因此,能够以较低的成本兼顾电配件31的冷却效率的提高以及热交换器20的效率维持。
[0032]实施方式2.[0033]图6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2的空气调节装置的构成的图。在本实施方式中,对将上述室外机10作为室外机100的制冷循环装置进行说明。在此,将空气调节装置作为制冷循环装置的代表例进行说明。图6的空气调节装置具有室外机100和室内机200,通过制冷剂配管将它们连接起来而构成制冷剂回路,使制冷剂循环。在制冷剂配管中,将气体的制冷剂(气体制冷剂)流动的配管作为气体配管300,将液体的制冷剂(液体制冷剂。也包括气液二相制冷剂的情况)流动的配管作为液体配管400。
[0034]室外机100在本实施方式中,由压缩机101、四通阀102、室外侧热交换器103、室外侧送风机104、节流装置(膨胀阀)105构成。
[0035]压缩机101将吸入的制冷剂压缩并排出。在此,作为电配件31具有变频装置等,从而可以使压缩机101的运转频率任意变化,使压缩机101的容量(每单位时间的制冷剂送出量)细微地变化。四通阀102根据来自控制装置(未图示)的指示按照制冷运转时和制热运转时来切换制冷剂的流动。
[0036]另外,由上述的热交换器20构成的室外侧热交换器103进行制冷剂与空气(室外空气)的热交换。例如,在制热运转时作为蒸发器发挥作用,进行从液体配管400流入的低压制冷剂与空气的热交换,使制冷剂蒸发、气化。另外,在制冷运转时作为冷凝器发挥作用,进行从四通阀102侧流入的已在压缩机101中压缩的制冷剂与空气的热交换,使制冷剂冷凝、液化。设置有作为上述送风机40的室外侧送风机104。关于室外侧送风机104,也可以通过作为电配件31的变频装置使风扇马达的运转频率任意变化、使旋转速度细微地变化。节流装置105用于通过使开度变化来调整制冷剂的压力等。
[0037]另一方面,室内机200由负荷侧热交换器201和负荷侧送风机202构成。负荷侧热交换器201进行制冷剂与空气的热交换。例如,在制热运转时作为冷凝器发挥作用,进行从气体配管300流入的制冷剂与空气的热交换,使制冷剂冷凝、液化(或气液二相化)并向液体配管400侧流出。而在制冷运转时作为蒸发器发挥作用,进行由例如节流装置105而成为低压状态的制冷剂与空气的热交换,使制冷剂夺取空气的热而蒸发、气化并向气体配管300侧流出。另外,在室内机200中,设有用于调整进行热交换的空气的流动的负荷侧送风机202。该负荷侧送风机202的运转速度例如由利用者的设定来决定。
[0038]在此,关于上述制冷循环装置,可以采用HCFC(R22)、HFC(R116、R125、R134a、R14、R143a、R152a、R227ea、R23、R236ea、R236fa、R245ca、R245fa、R32、R41、RC318 等、这些制冷剂的多种混合制冷剂 R407A、R407B、R407C、R407D、R407E、R410A、R410B、R404A、R507A、R508A、R508B等)、HC (丁烷、异丁烷、乙烷、丙烷、丙烯等、这些制冷剂的多种混合制冷剂)、自然制冷剂(空气、二氧化碳、氨等、这些制冷剂的多种混合制冷剂)、HF01234yf等低GWP制冷齐[J、这些制冷剂的多种混合制冷剂等。
[0039]另外,矿物油系、烷基苯油系、酯油系、醚油系、氟油系等,不管制冷剂与油能否相溶,任何冷冻机油都能得到该效果。
[0040]而且,在室内机200的负荷侧热交换器201采用上述实施方式I所述的热交换器20的情况下,也能得到同样的效果。
[0041]如上所述,在实施方式2的制冷循环装置中,将实施方式I中说明的热交换器20用作室外侧热交换器103,所以,可以高效地冷却电配件31,能够实现装置可靠性的提高。
[0042]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活用例,可以广泛应用于构成制冷循环装置的室外机、例如空气调节机、热水器等的室外机、其它各种装置、设备等。
[0043]符号说明
[0044]10室外机、11本体、11a, Ilc侧面、Ilb前面、Ild背面、Ile上面、Ilf底面、12分隔板、13送风机室、14机械室、20热交换器、21传热翅片、22传热管、23插入孔、30电配件室、31电配件、32冷却部件、40送风机、100室外机、101压缩机、102四通阀、103室外侧热交换器、104室外侧送风机、105节流装置、200室内机、201负荷侧热交换器、202负荷侧送风机、300气体配管、400液体配管。
【权利要求】
1.一种室外机,具有: 热交换器,使传热翅片相对于传热管以任意的间隔插入并固定,进行通过上述传热管内的制冷剂与通过上述传热翅片之间的空气的热交换; 电配件,由进行设备的控制的电气系统的零件构成;以及 冷却部件,设置于通过了上述热交换器的空气的流路上,使上述电配件的热向上述空气散热; 与设置上述冷却部件的位置相对应,将上述传热翅片以使作为通过上述冷却部件的上述空气的通风路径的部分的上述传热翅片之间的间隔比其它部分宽的方式插入上述传热管。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室外机,其特征在于,上述传热翅片具有与上述传热管的形状对应形成的插入孔,上述传热翅片被从上述插入孔以插入的方式插到上述传热管。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室外机,其特征在于,上述传热管为扁平管。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室外机,其特征在于,上述传热管为扁平管。
5.一种制冷循环装置,将压缩制冷剂并将其排出的压缩机、通过热交换而使上述制冷剂冷凝的冷凝器、用于使冷凝所涉及的制冷剂减压的节流装置、以及对减压所涉及的制冷剂与空气进行热交换而使上述制冷剂蒸发的蒸发器通过配管连接,从而构成制冷剂回路, 作为上述蒸发器、上述冷凝器的至少一方的热交换器是权利要求1所述的室外机所具有的热交换器。
【文档编号】F24F1/16GK203757884SQ201420056402
【公开日】2014年8月6日 申请日期:2014年1月29日 优先权日:2013年2月1日
【发明者】上原伸哲 申请人: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