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式自动控温致冷空调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4667800阅读:244来源:国知局
移动式自动控温致冷空调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移动式自动控温致冷空调装置,包含一主壳体、一与主壳体相连接的次壳体、一设于主壳体的降温单元、一设于次壳体的散热单元、一设于主壳体的抽风风扇,以及一用以提供所需电力的供电单元。主要是借由该抽风风扇将外界空气抽入主壳体内,于通过主壳体内部的通道时,会受到降温单元的降温作用及致冷作用,热交换形成冷空气并由主壳体的出风口输出。借此可减少能源的消耗,符合环保需求,且结构简化能便于个人携行移动,而可有效降低环境温度,使用便利性极佳。
【专利说明】移动式自动控温致冷空调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于一种移动式自动控温致冷空调装置,特别是指一种散热效率佳的移动式自动控温致冷空调装置。

【背景技术】
[0002]随着工业的蓬勃发展,各种能源不断的消耗,不但形成严重的能源危机,也对环境产生严重的破坏,以传统的空调系统为例,无论是使用于一般建筑物或车用的空调系统,均是使用冷媒与压缩机来达成输送冷暖气的功能。由于冷媒的长期使用,不但会破坏地球的臭氧层,造成温室效应,进而改变地球气候。而压缩机则是会产生噪音且耗电量高。另外,一般空调系统构造极为复杂,不但占空间,且制造成本高,在经济效益考量下,不利于做为个人使用的设备,也无法供外出携带,难以满足个人化的需求。
[0003]因此,遂有业者提出一种改良设计,如图1所示,为中国台湾公告第M438612号“个人化空调系统”新型专利案,该案主要是具有一本体10,该本体10 —侧形成有一可供个人使用的封闭空间11,如车体、房间等内部空间。该本体10内并设置有一面板12、至少一出风口 13及至少一回风口 14,该面板12上间隔设置有多个致冷芯片15,这些致冷芯片15具有一朝向该封闭空间11的冷面151,以及一相反于该冷面151的热面152。另外,该本体10内部于面板12对应内部空间一侧设有一第一风扇16,该第一风扇16并对应这些致冷芯片15的冷面151。而该本体10外部并设有一冷凝器17及一第二风扇18,该冷凝器17利用两个导管21、22与这些致冷芯片15的热面152形成回路。借此利用该第一风扇16的旋转,将冷空气经由出风口 13送入封闭空间11内,再经由回风口 14形成该封闭空间11内的气流循环。当这些致冷芯片15使用电能产生冷能后,可由第一风扇16将冷气送入封闭空间11内,至于这些致冷芯片15的热面152所产生的热能,则通过导管21、22与冷凝器17形成散热回路,以保持这些致冷芯片15的致冷效能,从而使得该封闭空间11内获得冷气。
[0004]借此利用这些致冷芯片15以电能方式产生致冷效果,且通过该本体10轻质化及可拆装的设计,而达到便于携行的效果。然而因该案所使用的冷凝器17仍需充填冷媒,因此对于环保需求的改善相当有限。
实用新型内容
[0005]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在提供一种可减少能源的消耗而符合环保需求,并能方便个人携行移动,从而可有效降低环境温度,使用便利性极佳的移动式自动控温致冷空调装置。
[0006]本实用新型移动式自动控温致冷空调装置,包含一主壳体、一次壳体、一降温单元、一散热单元、一抽风风扇,以及一供电单元。
[0007]该主壳体具有至少一个进风口部、一个出风口、一个通道,以及一个开口,该进风口部是设置于该主壳体一端,该出风口是设置于该主壳体另一端,该通道形成于该主壳体内部且连通该进风口部与该出风口,该开口则位于该进风口部邻近位置处。
[0008]该次壳体与该主壳体相连接,该次壳体具有一个气道,以及至少一个用以使该气道与外界相通的排风口部。
[0009]该降温单元是由金属材所制成且设于该主壳体内,该降温单元包括一个中空本体,以及一个致冷芯片,该中空本体一端形成有一个入口,且该入口邻近该主壳体的该进风口部,该中空本体另一端形成有一个出口,且该出口与该入口相对应且朝向该主壳体的该出风口,该中空本体内倾斜伸置有两个降温片,该中空本体内部是通过该主壳体的该开口而与该次壳体的该气道相通,该致冷芯片是设置于该主壳体的该开口处,该致冷芯片具有一个朝向该中空本体内部的冷面,及一个朝向该次壳体的该气道的热面。
[0010]该散热单元包括一个设置于该次壳体内且与该致冷芯片的该热面相间隔的散热风扇。
[0011]该抽风风扇设置于该主壳体内且位于该进风口部邻侧处并用以吸引外界空气经由该进风口部输入该通道。
[0012]该供电单元电连接该致冷芯片与该散热风扇和该抽风风扇并用以供应所需电力。
[0013]本实用新型移动式自动控温致冷空调装置,该降温单元是由铜材所制成,该中空本体是呈管体状且内部倾斜凸设有多个降温片,这些降温片的设置形态为所列其中的一个或相组合:由该入口以倾斜下降且朝该出口方向延伸一段距离、由该出口以倾斜上扬且朝该入口方向延伸一段距离。
[0014]本实用新型移动式自动控温致冷空调装置,该主壳体的该通道的口径是由该进风口部朝向该出风口渐形缩小,另外,该进风口部与该排风口部都为多个相邻并置的孔洞。
[0015]本实用新型移动式自动控温致冷空调装置,该主壳体还具有一个位于该通道上方的扰流区,该扰流区与该通道和该出风口相通。
[0016]本实用新型移动式自动控温致冷空调装置,该主壳体还具有一个呈连续弯折的弯折壁,该弯折壁一端与该出风口相连接且朝向该进风口部方向延伸,该弯折壁的高度是由该出风口朝该进风口部方向渐形缩短,且该扰流区是由该弯折壁界定而成。
[0017]本实用新型移动式自动控温致冷空调装置,还包含一个控制单元,该控制单元包括一个用以控制该抽风风扇与该致冷芯片和该散热风扇动作的微处理器,以及一个用以供操控该微处理器启闭动作的人机操作元件。
[0018]本实用新型移动式自动控温致冷空调装置,还包含一个设置于该通道内且邻近该入口的第一温度传感器,以及一个设置于该通道内且邻近该出口的第二温度传感器,该微处理器与该第一温度传感器和该第二温度传感器电连接且会根据该第一温度传感器与该第二温度传感器所感测的温度值的温差而控制该抽风风扇与该散热风扇的转速。
[0019]本实用新型移动式自动控温致冷空调装置,该散热单元还包括一个设置于该致冷芯片的该热面与该散热风扇间的散热鳍片座。
[0020]本实用新型移动式自动控温致冷空调装置,该供电单元为电池或可重复充电的行动电源。
[0021]本实用新型移动式自动控温致冷空调装置,该散热风扇与该抽风风扇都为直流风扇。
[0022]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借由该降温单元的设置,使得通过该通道的外界空气的热能可传导至该降温单元,以进行降温作用及致冷作用,热交换形成冷空气后再输出。如此,不但可减少能源的消耗,确实符合环保需求,且结构简化,能有效解决传统空调系统大而笨重的问题,并方便个人携行移动,从而可有效降低环境温度,使用便利性极佳。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3]图1是一示意图,说明一种中国台湾公告第M438612号“个人化空调系统”新型专利案;
[0024]图2是一立体示意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移动式自动控温致冷空调装置的一实施例;
[0025]图3是一前视图,辅助说明图2 ;
[0026]图4是一俯视图,辅助说明图2 ;
[0027]图5是图2的右视图;
[0028]图6是一剖视示意图,说明该实施例的组合剖视状态;以及
[0029]图7是一方块示意图,说明该实施例的元件连接关系。

【具体实施方式】
[0030]有关本实用新型的前述及其他技术内容、特点与功效,在以下配合参考附图的一个较佳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将可清楚的呈现。
[0031]参阅图2、6,本实用新型移动式自动控温致冷空调装置的一实施例,包含一主壳体31、一次壳体32、一降温单兀33、一散热单兀34,以及一抽风风扇35。
[0032]参阅图2、6,该主壳体31具有多个进风口部311、一出风口 312、一通道313,以及一开口 314。在本实施例中,这些进风口部311如图2、3、6所示设于两相对侧面,但不以此为限,例如这些进风口部311也可以设置于该主壳体31—端的各表面或端面(如图5所示)等。另外,每一进风口部311是以多个相邻并置的孔洞形态做说明,但不以此为限,例如也可以是单一孔洞等形态。而该出风口 312是设置于该主壳体31另一端。该通道313形成于该主壳体31内部且连通这些进风口部311与该出风口 312,且该通道313的口径是由这些进风口部311朝向该出风口 312渐形缩小。另外,该开口 314并邻近这些进风口部311。此外,参阅图2、4、6,该主壳体31还具有一呈连续弯折的弯折壁315,以及一由弯折壁315界定而成且位于该通道313上方的扰流区316。该弯折壁315 —端与该出风口 312相连接且朝向该进风口部311方向延伸,该弯折壁315的高度是由该出风口 312朝这些进风口部311方向渐形缩短。而该扰流区316与该通道313和该出风口 312相通。
[0033]参阅图6,该次壳体32与该主壳体31相连接,该次壳体32具有一气道321,以及多个用以使该气道321与外界相通的排风口部322。这些排风口部322分别设置于该次壳体32下端的各侧面上(参见图2、3、5、6)。另外,每一排风口部322也是以多个相邻并置的孔洞形态做说明,但不以此为限,例如也可以是单一孔洞等形态。
[0034]参阅图6,该降温单元33是由金属材所制成,所述金属材在本实施例中是以导热性佳的铜材做说明,但不以此为限,可依使用需求而做其它金属材的选择。该降温单元33设于该主壳体31的通道313内,且该降温单元33包括一中空本体331,以及一致冷芯片332。该中空本体331—端形成有一入口 333,且该入口 333邻近该主壳体31的进风口部311,该中空本体331另一端形成有一出口 334,且该出口 334与该入口 333相对应并朝向该主壳体31的出风口 312,该中空本体331内倾斜伸置有两个降温片335。这些降温片335的设置形态为所列其中的一个或相组合:由该入口 333以倾斜下降朝该出口 334方向延伸一段距离、由该出口 334以倾斜上扬朝该入口 333方向延伸一段距离。在本实施例中是采二者相组合的形态做说明。另外,该中空本体331内部是通过该主壳体31的开口 314而与该次壳体32的气道321相通,该致冷芯片332是设置于该主壳体31的开口 314处,该致冷芯片332具有一朝向该中空本体331内部的冷面336,及一朝向该次壳体32的气道321的热面337。
[0035]该散热单兀34包括一设置于该次壳体32的气道321内的散热风扇341,以及一设置于该次壳体32的气道321内的散热鳍片座342。该散热鳍片座342并位于该致冷芯片332的热面337与该散热风扇341间。使得该致冷芯片332的热面337的热能可传导至该散热鳍片座342,进而通过该散热风扇341的运转,由该次壳体32的这些排风口部322进行排风散热。
[0036]该抽风风扇35设置于该主壳体31的通道313内且位于这些进风口部311邻侧处。借此该抽风风扇35运转时,能吸引外界空气经由这些进风口部311输入该主壳体31的通道313,受到该降温单元33的中空本体331及这些降温片335的降温作用,及该致冷芯片332的致冷作用,热交换形成冷空气,并由该主壳体31的出风口 312输出。
[0037]参阅图6、7,本实用新型移动式自动控温致冷空调装置还包含一供电单元36、一控制单元37、一第一温度传感器38,以及一第二温度传感器39。该供电单元36电连接该致冷芯片332、该散热风扇341与该抽风风扇35,用以供应所需电力。在本实施例中,该供电单元36是以电池做说明,但不以此为限,例如该供电单元36也可以是具有一 USB端口,用以电连接一行动电源。而该控制单元37包括一微处理器371,以及一用以供操控该微处理器371的启闭动作的人机操作元件372。该微处理器371与该供电单元36、该抽风风扇35、该致冷芯片332、该散热风扇341电连接,用以控制该抽风风扇35、该致冷芯片332、该散热风扇341的启闭。该第一温度传感器38设置于该主壳体31的通道313内且邻近该降温单元33的入口 333。该第二温度传感器39设置于该主壳体31的通道313内且邻近该降温单元33的出口 334。该第一温度传感器38、该第二温度传感器39与该微处理器371电连接,该微处理器371会根据该第一温度传感器38与该第二温度传感器39所感测的温度值的温差而控制该抽风风扇35与该散热风扇341的转速。
[0038]参阅图3、6、7,在使用时,使用者可通过操作该人机操作元件372控制该微处理器371启动,该微处理器371随即控制该抽风风扇35、该散热单元34、该第一温度传感器38与该第二温度传感器39开始运作。借由该抽风风扇35的运转,吸引外界空气经由这些进风口部311输入该主壳体31的通道313,此时部分气流会由该入口 333进入该降温单元33,并由该出口 334再流入该通道313,此部分气流的热能可传导至该降温单元33的中空本体331及这些降温片335,以进行热交换而达到降温作用,同时接受该致冷芯片332的致冷作用,由于空气与该降温单元33接触的时间长短会决定空气降温的效率,空气流速愈快,效率愈差,因此借由在该降温单元33的中空本体331的入口 333与出口 334间设置这些降温片335,可降低通过的气流的流速,使得降温效率提升;而另一部分气流则沿着该降温单元33外周通过该通道313,此部分气流的热能也可传导至该降温单元33,以进行降温作用,搭配该通道313的直径是由该进风口部311朝向该出风口 312渐形缩小的设计,使得沿着该降温单元33外周流动的这些气流会受到推挤压缩作用,而与自该出口 334输出的这些气流相混合,如此,可使冷空气的冷度更加均匀。同时再经该扰流区316的扰流作用,以延迟该通道313内的气流的留滞时间及相混合的时间,让气流可以更加地降温,最后再由该出风口 312输出冷空气,提供个人所需的冷气空调。
[0039]而该致冷芯片332的热面337的热能则可传导至该散热鳍片座342,进而通过该散热风扇341的运转,由该次壳体32的这些排风口部322进行排风散热。同时该微处理器371会根据该第一温度传感器38与该第二温度传感器39所感测的温度值的温差而控制该抽风风扇35与该散热风扇341的转速。例如,当该第一温度传感器38与该第二温度传感器39所感测到的温度相差在2度以内时,即表示需要降温,此时该微处理器371会控制该抽风风扇35与该散热风扇341以最高转速进行运转。另外,当该第一温度传感器38与该第二温度传感器39所感测到的温度相差5度以上时,即表示温度已逐渐拉开,此时该微处理器371会控制该抽风风扇35与该散热风扇341以第二段中转速进行运转。再者,当该第一温度传感器38与该第二温度传感器39所感测到的温度相差7度以上时,即表示温度已经达到工作温度,此时该微处理器371会控制该抽风风扇35与该散热风扇341以最低转速进行运转。借此不但可维持舒适温度,也可以节省电能,该抽风风扇35与该散热风扇341的转速控制对行动电源形态的供电单元36的电力节省也会有显著的影响。
[0040]特别说明的是,使用者也可将该可移动式自动控温致冷空调装置放置于已打开的窗户(图未示)旁,且使这些进风口部311朝向窗户,如此可使室外更为低温的外界空气经由这些进风口部311输入该主壳体31的通道313中,进而经降温、致冷作用而产生更加低温的冷空气输出,让使用者感觉更为凉爽。
[0041]当然该可移动式自动控温致冷空调装置的放置地点不以此为限,只要能使这些进风口部311朝向相对低温的环境皆可。
[0042]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移动式自动控温致冷空调装置借由上述构造设计,不但结构简化,能有效解决传统空调系统大而笨重的问题,且能方便个人携行移动,使用便利性极佳。另外,在使用上,借由该抽风风扇35的运转而吸引外界空气输入该主壳体31的通道313中,热能可传导至该降温单元33的中空本体331及这些降温片335以进行降温作用,同时接受该致冷芯片332的致冷作用,搭配该通道313的口径是由该进风口部311朝向该出风口 312渐形缩小的设计,以及该扰流区316的扰流作用,而能延迟该通道313内的气流的留滞时间与相混合的时间,使得该通道313内的气流可以更加地降温形成冷度均匀的冷空气后输出,以有效降低环境温度并供个人所需。由于整体构造设计不需要使用如冷媒等有害环境的物质,因此能确实符合环保需求,相较于传统所使用的冷凝器或压缩机需使用甚多电能,本实用新型还具有减少能源的消耗的优点。此外,借由该微处理器371会根据该第一温度传感器38与该第二温度传感器39所感测的温度值的温差而控制该抽风风扇35与该散热风扇341的转速,还可维持舒适温度,以及节省电能。
【权利要求】
1.一种移动式自动控温致冷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个主壳体,该主壳体具有至少一个进风口部、一个出风口、一个通道,以及一个开口,该进风口部是设置于该主壳体一端,该出风口是设置于该主壳体另一端,该通道形成于该主壳体内部且连通该进风口部与该出风口,该开口则位于该进风口部邻近位置处; 一个次壳体,与该主壳体相连接,该次壳体具有一个气道,以及至少一个用以使该气道与外界相通的排风口部; 一个降温单元,由金属材所制成且设于该主壳体内,该降温单元包括一个中空本体,以及一个致冷芯片,该中空本体一端形成有一个入口,且该入口邻近该主壳体的该进风口部,该中空本体另一端形成有一个出口,且该出口与该入口相对应且朝向该主壳体的该出风口,该中空本体内倾斜伸置有两个降温片,该中空本体内部是通过该主壳体的该开口而与该次壳体的该气道相通,该致冷芯片是设置于该主壳体的该开口处,该致冷芯片具有一个朝向该中空本体内部的冷面,及一个朝向该次壳体的该气道的热面; 一个散热单兀,包括一个设置于该次壳体内且与该致冷芯片的该热面相间隔的散热风扇; 一个抽风风扇,设置于该主壳体内且位于该进风口部邻侧处并用以吸引外界空气经由该进风口部输入该通道;以及 一个供电单元,电连接该致冷芯片与该散热风扇和该抽风风扇并用以供应所需电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式自动控温致冷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降温单元是由铜材所制成,该中空本体是呈管体状且内部倾斜凸设有多个降温片,这些降温片的设置形态为所列其中的一个或相组合:由该入口以倾斜下降且朝该出口方向延伸一段距离、由该出口以倾斜上扬且朝该入口方向延伸一段距离。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移动式自动控温致冷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主壳体的该通道的口径是由该进风口部朝向该出风口渐形缩小,另外,该进风口部与该排风口部都为多个相邻并置的孔洞。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移动式自动控温致冷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主壳体还具有一个位于该通道上方的扰流区,该扰流区与该通道和该出风口相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移动式自动控温致冷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主壳体还具有一个呈连续弯折的弯折壁,该弯折壁一端与该出风口相连接且朝向该进风口部方向延伸,该弯折壁的高度是由该出风口朝该进风口部方向渐形缩短,且该扰流区是由该弯折壁界定而成。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移动式自动控温致冷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含一个控制单元,该控制单元包括一个用以控制该抽风风扇与该致冷芯片和该散热风扇动作的微处理器,以及一个用以供操控该微处理器启闭动作的人机操作元件。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移动式自动控温致冷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含一个设置于该通道内且邻近该入口的第一温度传感器,以及一个设置于该通道内且邻近该出口的第二温度传感器,该微处理器与该第一温度传感器和该第二温度传感器电连接且会根据该第一温度传感器与该第二温度传感器所感测的温度值的温差而控制该抽风风扇与该散热风扇的转速。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移动式自动控温致冷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散热单元还包括一个设置于该致冷芯片的该热面与该散热风扇间的散热鳍片座。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移动式自动控温致冷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供电单元为电池或可重复充电的行动电源。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移动式自动控温致冷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散热风扇与该抽风风扇都为直流风扇。
【文档编号】F24F1/04GK204128084SQ201420562320
【公开日】2015年1月28日 申请日期:2014年9月26日 优先权日:2014年9月26日
【发明者】陈忠兴, 许志原 申请人:吉秀国际开发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