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交换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89450阅读:257来源:国知局
热交换设备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热交换设备、尤其是流体-空气热交换器,其具有引导流体的单独的集流室,这些集流室分别具有用于流体流入或流体流出的入口或出口,并且这些集流室经由通道状的流体引导装置相互连接,这些流体引导装置在设备运行中借助空气流对流体流进行调温、尤其是冷却,所述空气流在通道状的空气引导装置中流动,这些空气引导装置与流体引导装置介质密封地分开。



背景技术:

这种类型的也称为片式冷却器的热交换设备是现有技术。以空气作为冷却介质,这样的热交换器被广泛用于冷却机械设施如工程机械或类似机械的工作液压系统的液压液、用于静液压的移动驱动器的液压液,或者用作为用于高负荷的传动装置、即在风力设施中的油冷器。文献DE102010056567A1示出下述示例:在液体-空气冷却系统中使用这种热交换器,以在附属的机械单元的液压工作循环中生成用于液压液的冷却功率。在运行这种设施时,热交换器不仅受到机械负荷,而且由于在运行时在系统组件上会出现的温度的大差别尤其也受到热负荷。这种负荷基于所参与的介质如空气和流体的运行温度、也基于在热交换器的使用地点处的环境温度例如由于在使用地点处的气候条件的影响而产生。

通常情况下形式为片式冷却器的热交换器如在DE102010046913A1中示出的那样由一组叠置的板构成,在所述板之间交替地形成通道状的空气引导装置和流体引导装置,在这种热交换器中,在流体具有高的运行温度的情况下,例如会由于温度突变、如其在间歇式运行中出现的那样,由于长度延展而引起在组件组中的应力。可能的结果是:在通过钎焊连接成刚性块状物的组中、尤其在焊缝区域中的应力裂纹,以及热交换器失效进而损坏附属的系统的风险。为了避免上述内容,从已提及的DE102010046913A1中已知:为在形成板的板条上的钎焊面给出特定的轮廓形状,其引起轮廓部的支腿的抗弯强度的近似线性的变化,从而实现支腿的最佳弯曲特性并且将在钎焊区域处的应力裂纹的风险最小化。

在高温度范围上的温度突变的情况下有效地避免运行干扰期间,会由于在热交换器处出现的较低的温度产生问题。这特别是下述情况:相应的系统在恶劣的气候带使用,例如在美国北部、在加拿大、在中国北方或类似地区中,并且系统在此直接遭受环境影响,例如在风力设施的情况下。流体的粘度变化,如其在冬季运行中在低的温度下产生的那样,引起压力损失。由于在低温下在流体中可能出现的石蜡形成,会引起热交换器的“结冻”。为了使流体-空气冷却系统适合冬季,相关的热交换器通常以较大的材料厚度构成和/或例如借助控制系统通过附属风扇的转速方差来减小冷却空气量,如在已经提及的文献DE10201056 567A1中描述的那样。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所述问题,本发明所基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所考虑类型的热交换设备,所述热交换设备的特征在于在低温范围中的改进的运行特性。

根据本发明,该目的通过热交换设备得以实现,所述热交换设备具有权利要求1的全部特征。

因此,本发明的主要特别指出在于,引导需调温的流体的集流室分别具有流体入口或流体出口,其中设有三个或更多个集流室,这些集流室相对在入口和出口之间延伸的流动方向彼此平行地设置。与常见的热交换器经由在两个末端侧的集流室之间延伸的流体通道在整个长度上穿流的结构类型相比,在本发明中至少一个设置在末端侧的集流室之间的另外的集流室在流程长度和在每个集流室的体积流方面减半。运行压力损失由此减小到常规值的四分之一,在低温伴随在此出现的粘度变化的情况下实现运行特性的相应改善。所致力的冬季适宜性由此能够在没有较大壁厚并且即使在空气通过量高的情况下也得以实现,从而能够使用较简单的风扇驱动器并且由此得到整体明显降低的制造成本。

所述设备的构造可以有利地构成为:具有用于流体的入口或出口的集流室居中地设置在两个经由该集流室彼此分开的通道状的流体引导装置组之间,所述流体引导装置在它们的彼此背离的自由端部上分别通到外置的集流室中,该外置的集流室具有出口或入口。

同样地,热交换设备能够由至少两个流体-空气热交换器构建而成,所述流体-空气热交换器优选设置在一个平面中,与所述流体-空气热交换器相邻的集流室指向共同的流体流动方向,所述流体-空气热交换器具有入口或出口,其中,经由通道状的流体引导装置分别连接的集流室形成用于流体的入口或出口。

在这样设计的具有至少两个流体-空气热交换器的实施方式中,其中一个热交换器的一个集流室在对置的末端区域上具有入口和出口,其能够以依次设置的方式连接到另一热交换器的下一集流室的入口上。

在此,以依次设置的方式彼此连接的集流室能够在设备运行中具有彼此相反的穿流方向,其中,以依次设置的方式连接在一个热交换器上的第二热交换器的另外的集流室以其出口连接到一个热交换器的集流室的入口上,该集流室在其其它相对置的端部上具有出口。由此,流体通道的流程长度和在集流室内的体积流再次减半。在具有两个或更多个流体-空气热交换器的实施例中,所述流体-空气热交换器能够以期望的空间配置方式相对彼此设置,使得整个设备能够容易地匹配于给定的安装情况。

对于在低温范围中的特别有利的运行特性,在每个热交换器中,所有相应使用的集流室在体积方面可以选择得同样大,以便在全部集流室中实现同样的最佳的流动条件。

此外,该设置方式能够有利地构成为,在以集流箱类型构成的集流室的整个结构高度或结构长度上,通道状的流体引导装置通入该集流室中,其空气流动在设备运行中基本上横向于流体引导装置在所连接的集流室中进行。

为了为有效的热交换、尤其冷却提高空气通过量,所配置的风扇装置能够优选设置在通道状的流体引导装置的端侧。

附图说明

下面借助在附图中示出的实施例详细阐述本发明。附图中:

图1以极度示意性简化的功能草图的类型示出根据现有技术的热交换设备,所述功能草图仅标明流体流动的路线;

图2以对应于图1的视图示出根据现有技术的变动的热交换设备;

图3以对应于图1和2的示意图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热交换设备;

图4至7以相应的示出方式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或第三或第四或第五实施例的热交换设备的热交换器。

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示出形式为板式冷却器、也称为片式冷却器的空气-流体热交换器,仅示出具有流体入口和/或流体出口的集流室以及仅用流动箭头标明的在各集流室之间的流体流动路线。在简化草图中省去用于在各集流室之间的流体流的流体引导装置的结构细节和横向于流体引导装置延伸的空气引导装置的细节。作为具有在板之间延伸的通道状的流体引导装置和空气引导装置的相应板组的与此相关的特定结构的示例参考已经提及的文献DE102010046913A1。

图1示出根据现有技术的热交换设备2,其具有带流体入口8的流体集流室6以及带流体出口12的集流室10。集流室6和10箱状地构造有优选矩形的横截面并且设置在热交换器的两个对置的外侧。在此,集流室6、10在板组的整个高度上延伸以及在垂直于绘图面的尺寸上延伸,使得全部流体引导装置14以没有标号的流动箭头通入到集流室6和10中,其中,流动的方向从具有入口8的集流室6向具有出口12的集流室10延伸。

图2示出现有技术的另一实施例,其中流体引导装置14又在位于外侧的集流室之间的间距的整个长度上延伸,然而与图1不同,处于左侧的集流室6仅在组的一半高度上延伸,而另一集流室16连接在这个集流室16上,在所述另一集流室16上设有流体出口12。因此,在运行时,所述热交换设备2在左侧外置的集流室6和16与对置的外置的集流室10之间沿第一流动方向并且沿第二流动方向穿流。

图3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热交换设备2的热交换器的第一实施例。在纵向对置的外侧延伸的集流室6和10之间设有第三集流室18,所述第三集流室平行于外部的集流室6、10居中地延伸。所述集流室18具有流体入口8,并且在每个外部的集流室6、10上设有流体出口12。入口8和出口12分别处于相同的端侧、意即在横截面为矩形的集流室6、10、18的窄侧上。在这种设置方案中,在中间的集流室18的每侧上在流体引导装置14中获得经由入口8进入的流体流的一半体积流。在流程长度减半时,压力损失减少到在整个流程长度和完整体积流情况下设定的值的四分之一。由此也能够以能够高效率地进行热交换的薄壁的结构元件实现热交换设备,所述热交换设备即使在低温情况下给定的粘度范围中也通过良好的运行特性来表征。平行于外部的集流室6、10设置的中间的集流室18具有与外部的集流室6、10相同的形状和相同的体积。

在图4示出的第二实施例对应于图3的实施例,除了下述内容:外部的集流室6、10各以一个流体入口8形成入口侧,而中间的集流室18具有流体出口12。在运行时在流体引导装置14中又产生关于流程长度、体积流和压力损失的相同的关系,如这在图3的示例中的情况那样。

在附图5、6、和7的实施例中,代替一个单独的、居中地设置在外部的集流室6和10之间的集流室18,整个热交换设备2具有两个中间的集流室20和22。由此,整个热交换设备2被分为两个热交换器24和26。全部集流室6、10、20和22具有与横截面为矩形的箱相同的形状并且具有相同的体积。两个外置的集流室6和10作为入口侧分别具有一个流体入口8,并且置于中间的集流室2和22分别具有一个流体出口12。入口8和出口12分别设置在集流室6、10、20、22的相同的端侧上。对于流体流而言产生如在图3和4的两个第一实施例中一样的相应的流动关系,即在流体引导装置14中体积流减半的情况下缩短的流程长度,并且借此获得用于冬季运行的由此获得的优点。

图6的实施例对应于图5的实施例,除了下述内容:中间的集流室20和22以入口8形成入口侧,而外置的集流室6和10具有出口12。整个热交换设备2分为热交换器24和26通过选择热交换器24和26的相反的方位设置也能够实现对特殊安装情况的适配。

图7的实施例中关于集流室6、10、20和22的设置结构相应于图5和6的实施例。然而与此不同,仅处于图7左侧的热交换器24具有流体入口8和流体出口12。具有入口8的集流室20在反向于入口8的端部经由管路28与其它热交换器26的集流室22的相邻的端侧端部相连。此外,两个外部的集流室6和10经由管路30相连,该管路在集流室6的反向于出口12的端部上通到该集流室中。在这种设置结构中,图7所示的实施例尽管如图5和6所示实施例那样由两个热交换器24、26构建而成、但是仅具有两个接口,即一个入口8和一个出口12。管路28、30可以构造成管道和软管道。在所有实施例中,在入口侧与出口侧之间可以设置有被加压操作的旁通阀装置。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