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冷剂流路切换机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81123阅读:285来源:国知局
制冷剂流路切换机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制冷剂流路切换机组,在该制冷剂流路切换机组的机组壳体内收纳有流路切换阀,对空调装置的制冷剂回路中制冷剂的流路进行切换。特别涉及一种机组壳体是通过将电气部件盒安装到壳体上而构成的制冷剂流路切换机组。



背景技术:

到目前为止,在空调装置的制冷剂回路中设置有利用电气控制对制冷剂的流路进行切换的流路切换阀(电动调节阀、电磁开关阀)。例如,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空调装置包括:具有热源侧热交换器的室外机组和具有利用侧热交换器的多个室内机组。在室外机组和各室内机组之间连接有将多个流路切换阀收纳在机组壳体内而构成的制冷剂流路切换机组。机组壳体一般包括壳体和电气部件盒(控制器盒)且将电气部件盒安装到壳体上。其中,该电气部件盒中收纳有通过布线连接在流路切换阀上的电气部件,将电气部件盒安装到壳体上。

所述制冷剂流路切换机组设置在具有室外机组和多个室内机组的制冷剂回路中,在机组壳体内收纳有制冷剂管道、设置在该制冷剂管道上的多个电磁阀、电动阀等流路切换阀。该制冷剂流路切换机组构成为:通过流路切换阀的切换在以下两种状态之间进行切换。第一种状态是:在室内机组蒸发的制冷剂流入后朝着室外机组的压缩机流出的状态;第二种状态是:从室外机组的压缩机喷出的制冷剂流入后朝着室内机组流出的状态。这样一来,就会按照每一台室内机组亦即每一台利用侧热交换器分别切换制冷和制热。

专利文献1:日本公开专利公报特开2008-039276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在对流路切换阀进行保修的情况下,现有技术的一般做法如下:先将连接在流路切换阀和电气部件盒上的电气布线(内部布线)取下来,再从机组壳体的壳体上将电气部件盒、壳体的盖子卸下来并将卸下来的这些部件放在机组壳体附近不碍事的地方,来进行保修作业的。

但是,先将电气布线取下来后,再将电气部件盒、壳体的盖子卸下来,然后再对机组壳体中的流路切换阀进行保修的话,工时数较多,作业也不容易。故较理想的是作业易于进行。

本发明正是为解决上述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针对在将电气部件盒安装到壳体上而构成的机组壳体中收纳有流路切换阀的制冷剂流路切换机组,让流路切换阀的保修作业易于进行。

-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第一方面以制冷剂流路切换机组为前提。其包括利用电气控制来切换空调装置10的制冷剂回路5中的制冷剂的流路的流路切换阀EV1、EV2、EV3和收纳该流路切换阀EV1、EV2、EV3的机组壳体33。所述机组壳体33包括壳体34和电气部件盒35,该壳体34的一个面敞开,该电气部件盒35以可拆卸的方式安装到该壳体34的一个面上,且在该电气部件盒35内收纳有电气部件36,由该电气部件36对所述流路切换阀EV1、EV2、EV3进行控制。

就该制冷剂流路切换机组而言,所述电气部件盒35能够在将所述壳体34的一个面全部封闭起来的第一位置和在所述机组壳体33的一个面的一部分形成保修用开口39的第二位置安装到所述壳体34上。所述电气部件盒35具有紧固部件53和暂时固定机构54。该紧固部件53用于在第一位置将该电气部件盒35安装到所述壳体34上,该暂时固定机构54用于在第二位置将该电气部件盒35暂时固定到该壳体34上。

在该第一方面中,如果在第一位置将电气部件盒35安装到壳体34上,就会成为以下状态:壳体34的一个面全部被封闭起来,收纳在机组壳体33内部的流路切换阀EV1、EV2、EV3在机组壳体33内全部被覆盖起来。另一方面,如果在第二位置将电气部件盒35安装到壳体34上,就会在机组壳体33的一个面的一部分上形成保修用开口39。

本发明的第二方面的特征在于:在第一方面中,所述电气部件盒35的第二位置在所述第一位置的下方。所述流路切换阀EV1、EV2、EV3是包括线圈60的电动调节阀EV1、EV2、EV3或电磁开关阀,该线圈60布置在该机组壳体33内的上部,以便当在第二位置将所述电气部件盒35暂时固定在所述壳体34上时,让该线圈60与形成在所述机组壳体33上部的保修开口39相对应。

在该第二方面中,通过在第一位置下方的第二位置将电气部件盒35暂时固定在壳体34上,就会在机组壳体33的上部形成保修用开口39。而且,在机组壳体33内的上部布置有流路切换阀EV1、EV2、EV3的线圈60,让该线圈60与保修用开口39相对应。

本发明的第三方面的特征在于:在第二方面中,在所述电气部件盒35上设置有布线悬挂部38,该布线悬挂部38用于将内部布线16挂在所述流路切换阀EV1、EV2、EV3的上方,该内部布线16连接在所述电气部件盒35的电气部件36和所述流路切换阀EV1、EV2、EV3上。位于所述流路切换阀EV1、EV2、EV3和所述布线悬挂部38之间的所述内部布线16的实际尺寸比该流路切换阀EV1、EV2、EV3和该布线悬挂部38之间的直线距离长,所述内部布线16以长度有一定富余的状态挂在布线悬挂部38上。

在该第三方面中,如图3所示,连接在电气部件盒35的电气部件36和所述流路切换阀EV1、EV2、EV3上的内部布线16呈现出一种耷拉在流路切换阀EV1、EV2、EV3和所述布线悬挂部38之间的状态。故当已让电气部件盒35位于第二位置时,如图4所示,所述内部布线16呈现出一种长度有一定富余的状态。因此,很容易地就能够将电气部件盒35从第一位置变更为第二位置或者从第二位置变更为第一位置,无需将电气部件36和流路切换阀EV1、EV2、EV3之间的内部布线16取下来。

本发明的第四方面的特征在于:在第一方面中,所述电气部件盒35的第二位置位于所述第一位置的下方。在所述电气部件盒35设置有布线悬挂部38,该布线悬挂部38用于将内部布线16挂在所述流路切换阀EV1、EV2、EV3的上方,该内部布线16连接在所述电气部件盒35的电气部件36和所述流路切换阀EV1、EV2、EV3上。

在该第四方面中,如果让电气部件盒35从第一位置朝着下方的第二位置移动,将内部布线16挂在上部的布线悬挂部38也会朝着下方移动。这样一来,内部布线16的弯曲就会比第一位置大,因此,很容易地就能够将电气部件盒35从第一位置变更为第二位置或者从第二位置变更为第一位置,无需将电气部件36和流路切换阀EV1、EV2、EV3之间的内部布线16取下来。

本发明的第五方面的特征在于:在第一到第四方面任一方面中,所述暂时固定机构54包括爪部55和孔部或者缺口部56,该爪部55设置在所述电气部件盒35上,该孔部或者缺口部56形成在构成所述机组壳体33的所述一个面的部件上,以便供该爪部55扣合。

在该第五方面中,让设置在电气部件盒35上的爪部55钩挂在形成在机组壳体33侧的部件34a上的孔部或者缺口部56而扣合,由此而能够在第二位置将电气部件盒35暂时固定在机组壳体33上。

本发明的第六方面的特征在于:在第一到第五方面任一方面中,所述机组壳体33包括:排水开口57和排水盘58。该排水开口57形成在所述壳体34的底面上,该排水盘58以可拆卸的方式安装到该壳体34的底面上且在已安装到该壳体34上的状态下将该排水开口57盖住。

这里,如果在设置在流路切换机组中的管道上出现结露现象,该结露水就会流下来并会在机组壳体33内作为排泄水积存起来。相对于此,在该第六方面中,通过将机组壳体33底面的排水盘58取下来,就能够对排泄水进行处理。

本发明的第七方面的特征在于:在第一到第六方面任一方面中,在所述机组壳体33中收纳有多个流路切换阀EV1、EV2、EV3。多个所述流路切换阀EV1、EV2、EV3是包括以下制冷剂回路5的空调装置10的多个制冷剂流路切换阀EV1、EV2、EV3,在所述制冷剂回路5中制冷/制热运转能够同时进行,即在多个室内热交换器中的一部分室内热交换器中进行制冷运转,同时在多个室内热交换器中的另一部分室内热交换器中进行制热运转。

在该第七方面中,通过使机组壳体33内的电气部件盒35位于第二位置,很容易地就能够在收纳有包括制冷/制热运转能够同时进行的制冷剂回路5的空调装置10的多个制冷剂流路切换阀EV1、EV2、EV3的制冷剂流路切换机组内形成保修用开口39。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通过在第二位置将电气部件盒35安装到壳体34上,就能够在机组壳体33上且一个面的一部分形成保修用开口39,故作业者就能够从该保修用开口39下手对流路切换阀EV1、EV2、EV3进行保修。而且,因为所述第二位置是利用暂时固定机构54将电气部件盒35暂时固定在壳体34上的位置,所以可以不用紧固部件53等在该位置进行固定,从而很容易地就能够进行位置设定。因为可以不从壳体34上将电气部件盒35卸下来,所以很容易地就能够进行设定在形成保修用开口39的第二位置上的作业,无需将连接在流路切换阀EV1、EV2、EV3和电气部件36上的内部布线16取下来。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在第一位置下方的第二位置将电气部件盒35暂时固定在壳体34上,由此在机组壳体33上部形成保修用开口39。因为该保修用开口39与布置在机组壳体33内的上部的流路切换阀EV1、EV2、EV3的线圈60的高度相对应,所以流路切换阀EV1、EV2、EV3的保修就容易了。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如图3所示,让连接在电气部件盒35的电气部件36和所述流路切换阀EV1、EV2、EV3上的内部布线16处于耷拉在流路切换阀EV1、EV2、EV3和所述布线悬挂部38之间的状态,所以在已让电气部件盒35处于第二位置时,内部布线16能够呈现出一种其长度有一定富余的状态,如图4所示。因此,很容易地就能够将电气部件盒35从第一位置变更为第二位置或者从第二位置变更为第一位置,无需将电气部件36和流路切换阀EV1、EV2、EV3之间的内部布线16取下来。从而很容易地就能够进行保修作业。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面,当让电气部件盒35从第一位置朝着下方的第二位置移动时,将内部布线16挂在上部的布线悬挂部38也会朝着下方移动,故内部布线16弯曲得比第一位置大。因此,很容易地就能够将电气部件盒35从第一位置变更为第二位置或者从第二位置变更为第一位置,无需将电气部件36和流路切换阀EV1、EV2、EV3之间的内部布线16取下来。

根据本发明的第五方面,让设置在电气部件盒35上的爪部55钩挂在形成在机组壳体33侧的部件上的孔部或者缺口部56而扣合,由此很容易地就能够在第二位置将电气部件盒35暂时固定在机组壳体33上。从而易于在机组壳体33上形成保修开口39,也能够防止保修作业复杂化。

根据本发明的第六方面,将机组壳体33底面的排水盘58取下来,很容易地就能够对排泄水进行处理。

根据本发明的第七方面,针对收纳有包括制冷/制热运转能够同时进行的制冷剂回路5的空调装置10的多个制冷剂流路切换阀EV1、EV2、EV3的制冷剂流路切换机组中,通过使机组壳体33中的电气部件盒35位于第二位置,很容易地就能够形成保修用开口39。故很容易地就能够进行多个流路切换阀EV1、EV2、EV3的保修作业。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空调装置的系统结构图。

图2是图1中的空调装置的制冷剂回路图。

图3是外形用双点划线示出、内部部件用实线示出的制冷剂流路切换机组的第一侧视图。

图4是外形用双点划线示出、内部部件用实线示出的制冷剂流路切换机组的第二侧视图。

图5是制冷剂流路切换机组的立体图。

图6是已将制冷剂流路切换机组的前板取下后之状态下的立体图。

图7是已将制冷剂流路切换机组的前板和顶板取下后之状态下的立体图。

图8是已将制冷剂流路切换机组的前板和顶板取下且让电气部件盒位于暂时固定位置处之状态下的立体图。

图9是从下方看到的制冷剂流路切换机组的立体图。

图10是从下方看到的已将制冷剂流路切换机组的前板取下后之状态下的立体图。

图11是在已将制冷剂流路切换机组的前板取下且让电气部件盒位于暂时固定位置之状态下,从下方看到的立体图。

图12是示出用于将电气部件盒暂时固定在制冷剂流路切换机组的壳体上的暂时固定机构的构造的立体图。

图13是示出全部进行制冷运转时,制冷剂在制冷剂回路中的流动情况的运转状态图。

图14是示出全部进行制热运转时,制冷剂在制冷剂回路中的流动情况的运转状态图。

图15是示出进行第一制冷/制热同时运转时,制冷剂在制冷剂回路中的流动情况的运转状态图。

图16示出进行第二制冷/制热同时运转时,制冷剂在制冷剂回路中的流动情况的运转状态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详细地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第一实施方式的空调装置10设置在大楼等里,对各室内进行制冷和制热。该空调装置10包括室外机组20、制冷剂流路切换机组30和多台室内机组40(40a……40n)。而且,如图2所示,用制冷剂管道11-15将室外机组20、制冷剂流路切换机组30以及室内机组40连接起来,而构成制冷剂回路5。需要说明的是,图1中,室内机组40示出了n台中的三台;图2中,室内机组40仅示出了两台。需要说明的是,制冷剂流路切换机组30是悬吊式机组,在设置状态下会在下方形成空间。

在制冷剂回路5中,制冷剂循环而进行蒸汽压缩式制冷循环,因此能够进行在具有多台室内机组40a……40n的系统内进行制冷的室内机组和进行制热的室内机组同时存在的运转(制冷/制热同时运转)。所述制冷剂流路切换机组30中设置有n条流路切换回路30a……30n,流路切换回路30a……30n的条数n和室内机组40a……40n的台数n相等。

所述室外机组20构成本实施方式的热源侧机组。室外机组20包括制冷剂管道即主管2c、第一支管2d和第二支管2e。所述室外机组20包括压缩机21、热源侧热交换器即室外热交换器23、室外膨胀阀24以及两个电磁阀26、27。

所述主管2c的一端连接在设置于室外机组20外的连络管道即液态制冷剂管道13上,所述主管2c的另一端连接在第一支管2d和第二支管2e的一端上。该第一支管2d的另一端连接在设置于室外机组20外的连络管道即低压气态制冷剂管道11上。第二支管2e的另一端连接在设置于室外机组20外的连络管道即高低压气态制冷剂管道12上。低压气态制冷剂管道11、高低压气态制冷剂管道12以及液态制冷剂管道13分别由相当于流路切换回路30a……30n的条数n的分支低压气态制冷剂管道11a……11n、分支高低压气态制冷剂管道12a……12n以及分支液态制冷剂管道13a……13n构成。

所述压缩机21是用于对制冷剂进行压缩的流体机械,例如由高压拱顶型涡旋式压缩机构成。所述压缩机21的喷出管2a连接在第二支管2e的中间位置处,所述压缩机21的吸入管2b连接在第一支管2d的中间位置处。需要说明的是,在所述吸入管2b上设置有贮液器22。

所述室外热交换器23是横肋式管片型热交换器,设置在主管2c的中间位置处。在该室外热交换器23附近设置有室外风扇25,让由室外风扇25抽入的空气和制冷剂在该室外热交换器23中进行热交换。所述室外膨胀阀24由电子膨胀阀构成,且被设置在主管2c上以室外热交换器23为基准看去液态制冷剂管道13一侧。

所述两个电磁阀26、27是第一电磁阀26和第二电磁阀27。第一电磁阀26设置在第一支管2d上以其与吸入管2b的连接点为基准看去室外热交换器23一侧。第二电磁阀27设置在第二支管2e上以其与喷出管2a的连接点为基准看去室外热交换器23一侧。上述电磁阀26、27构成允许和切断制冷剂流动的控制阀。

各所述室内机组40构成本实施方式中的利用侧机组。各室内机组40通过液态制冷剂连络管道14和气态制冷剂连络管道15与所述制冷剂流路切换机组30相连接。具体而言,第一室内机组40a和第一制冷剂流路切换回路30a通过第一液态制冷剂连络管道14a和第一气态制冷剂连络管道15a连接成对;第n室内机组40n和第n制冷剂流路切换回路30n通过第n液态制冷剂连络管道14n和第n气态制冷剂连络管道15n连接成对。

各所述室内机组40a……40n分别包括通过制冷剂管道彼此连接起来的室内热交换器41和室内膨胀阀42。各所述室内热交换器41是利用侧热交换器,连接在气态制冷剂连络管道15a……15n上,各室内膨胀阀42连接在液态制冷剂连络管道14a……14n上。

所述室内热交换器41是横肋式管片型热交换器。在该室内热交换器41附近设置有室内风扇43,由室内风扇43抽入的空气和制冷剂在该室内热交换器41中进行热交换。所述室内膨胀阀42由电子膨胀阀构成。

各所述制冷剂流路切换回路30a……30n包括制冷剂管道即主管3c、第一支管3a和第二支管3b,且包括两个电动调节阀31、32。电动调节阀31、32是开度能够通过马达的驱动来调节的阀,也是利用电气控制切换制冷剂回路5中的制冷剂的流路的流路切换阀。

所述主管3c的一端连接在气态制冷剂连络管道15a……15n上,所述主管3c的另一端连接在第一支管3a和第二支管3b的一端上。在各制冷剂流路切换回路30a……30n中,第一支管3a的另一端连接在分支低压气态制冷剂管道11a……11n上,第二支管3b的另一端连接在分支高低压气态制冷剂管道12a……12n上。

所述电动调节阀31、32中的第一电动调节阀31设置在第一支管3a上;所述电动调节阀31、32中的第二电动调节阀32设置在第二支管3b上。上述电动调节阀31、32构成允许制冷剂在各制冷剂流路切换回路30a……30n流动或者切断制冷剂在各制冷剂流路切换回路30a……30n的流动的控制阀。通过切换上述电动调节阀30a……30n的开关状态来控制制冷剂的流动,而在各室内机组40a……40n中对制冷运转和制热运转分别进行切换。需要说明的是,可以使用电磁开关阀作为所述流路切换阀来取代电动调节阀30a……30n。在使用电磁开关阀的情况下,因为在切换开关状态时,容易由于制冷剂的压力差而产生异音,故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电动调节阀30a……30n。

在各所述制冷剂流路切换回路30a……30n中设置有用于构成过冷却回路的过冷却用热交换器51和过冷却用管道52。该过冷却用管道52的一端连接在分支液态制冷剂管道13a……13n上,通过所述过冷却用热交换器51内以后,该过冷却用管道52的另一端连接在第一支管3a上的第一电动调节阀31和分支低压气态制冷剂管道11a……11n的连接点之间。

所述过冷却用管道52的一端和过冷却用热交换器51之间设置有第三电动调节阀53。通过调节该第三电动调节阀53的开度来调节流入过冷却回路的制冷剂的量。

接下来,对具有多条制冷剂流路切换回路30a……30n的制冷剂流路切换机组30的具体结构做说明。

如侧视图即图3、图4所示,制冷剂流路切换机组30在用双点划线示出的机组壳体33内收纳有用实线示出的管道、电动调节阀EV1、EV2、EV3等。如图5到图8所示,制冷剂流路切换机组30能够进行部件的拆卸和安装。

机组壳体33包括长方体的一个面(图中右侧的面)敞开的壳体34、和以可拆卸的方式安装到该壳体34的敞开面上的电气部件盒35。安装有电子部件的印刷电路板36作为控制电动调节阀工作的电气部件收纳在电气部件盒35中。机组壳体33的上表面上以可拆卸的方式安装有上盖37,将壳体34和电气部件盒35都覆盖起来。

如图3、图4所示,电气布线(内部布线)16连接在电动调节阀EV1、EV2、EV3和印刷电路板36上。在电气部件盒35设置有凹部布线悬挂部38(参照图7、图8),将连接在该电气部件盒35的印刷电路板36和电动调节阀EV1、EV2、EV3上的内部布线16挂在电动调节阀EV1、EV2、EV3的上方。位于电动调节阀EV1、EV2、EV3和布线悬挂部38之间的内部布线16的实际尺寸比电动调节阀EV1、EV2、EV3和布线悬挂部38之间的直线距离长,该内部布线16以长度有一定富余的状态挂在布线悬挂部38上。

图5是以部件全部组装好以后的状态示出的制冷剂流路切换机组30的外观形状图。图6是将制冷剂流路切换机组的前板35a取下来,而能够看到电气部件盒35的内部之状态下的立体图。在电气部件盒35中印刷电路板36的一侧设置有DIP开关50。DIP开关50是这样的一种开关:利用未图示的布线与印刷电路板37连接,根据操作部50a的位置切换室内机组40所进行的动作。图7是将机组壳体33的上盖37也取下后之状态下的立体图。在本实施方式中,为防止DIP开关50与外部接触而引起误动作,将DIP开关50设置在机组壳体33内。需要说明的是,图示的DIP开关50的位置为一例,可以适当地改变其设置位置。

在本实施方式中,DIP开关50作为强制设置在各室内机组40内的室内风扇43(工作部件)工作的强制工作开关使用。需要说明的是,作为DIP开关50的强制工作的对象,只要是设置在室内机组40内的工作部件的机械工作部即可,例如可以是百叶窗板(louver)等,却可以不是室内风扇43。例如,可以将发光元件设置在室内机组40内,根据发光元件的闪烁情况等进行判断。可以使用DIP开关以外的开关作为强制对象物工作的开关。

如图6到图8所示,在所述机组壳体33上且印刷电路板36的下方,设置有电气部件的一部分即端子座51。印刷电路板36和端子座51用中继布线17连接起来。在机组壳体33上且端子座51附近形成有布线取出孔52。连接在端子座51上的多条引出布线18以捆扎好的状态穿过布线取出孔52。

如上所述,在壳体34的敞开面上以可拆卸的方式安装有电气部件盒35,即构成机组壳体33。电气部件盒35能够在以下两个位置安装到所述壳体上。第一位置是将壳体34的一个面全部封闭起来的图3、图7所示的位置;第二位置是在机组壳体33的一个面的一部分形成有保修用开口39的图4、图8所示的位置。所述机组壳体30具有用来在第一位置将电气部件盒35安装到壳体34上的紧固部件53和用来在第二位置将电气部件盒35暂时固定在壳体34上的暂时固定机构54。

图9到图11示出从前面下方侧看到的机组壳体33的立体图。图9是以所有部件都组装好了的状态示出制冷剂流路切换机组30的立体图;图10是已将前板35a取下后之状态下的立体图;图11是让电气部件盒35位于暂时固定位置之状态下的立体图。图11,为明确示出在第二位置形成有保修用开口39而以已将上盖37安装到机组壳体33上之状态示出了制冷剂流路切换机组30。

所述电气部件盒35的第二位置在所述第一位置的下方,让电气部件盒35位于第二位置时所形成的保修用开口39形成在机组壳体33的上部。设置在所述电动调节阀EV1、EV2、EV3上的线圈60以与该保修开口39相对应的方式布置在机组壳体33内的上部。这样一来,在电气部件盒35安装到机组壳体33上的状态下就能够对电动调节阀EV1、EV2、EV3进行保修。

需要说明的是,该实施方式中的制冷剂流路切换机组收纳有四条制冷剂流路切换回路30a……30n。如图3、图7所示,设置在一个制冷剂流路切换回路30a……30n中且三个为一组的电动调节阀EV1、EV2、EV3,如图7、图8以及图11等所示,设置有四组(四排)。上述多个电动调节阀EV1、EV2、EV3是所述空调装置10的多个制冷剂流路切换阀,所述空调装置10包括在多个室内热交换器41中的一部分室内热交换器41进行制冷运转,同时在另一部分室内热交换器41进行制热运转即制冷/制热运转能够同时进行的制冷剂回路5。

如果在第二位置暂时将电气部件盒35固定在机组壳体33上,电气部件盒35就会从第一位置下移一段距离,故比较一下图3和图4可知,印刷电路板36和电动调节阀EV1、EV2、EV3之间的内部布线16呈现以下状态:位于电动调节阀EV1、EV2、EV3和布线悬挂部38之间的内部布线16比让电气部件盒35位于第一位置时弯曲得更厉害。

所述紧固部件53使用的是小螺钉。如图12所示,作为所述暂时固定机构54其具体情况如下:在电气部件盒35上设置有爪部55,在构成机组壳体33的所述一个面的部件即壳体34的纵向框34a上形成有缺口部56,以便所述爪部55与该缺口部56扣合。需要说明的是,还可以在壳体34上形成孔部57来取代缺口部56,该孔部57呈图12中用假想线示出的部分连接在一起之形状。

另一方面,如图9所示,机组壳体33包括开口57和排水盘58。该开口57形成在所述壳体35的底面上;该排水盘58以可拆卸的方式安装到该壳体35的底面上且在已安装到该壳体35上的状态下将该开口57盖住。制冷剂流路切换机组30存在管道的结露水滴下来而生成排泄水的情况。在该实施方式中,不仅让排泄水积存在排水盘58内,还从机组壳体33上将积存有排泄水的排水盘58拆下来,由此很容易地就能够对排泄水进行处理。

-制冷剂流路切换机组的保修作业-

对制冷剂流路切换机组30的保修作业的顺序进行说明。

首先,当空调装置10正常运转时,如图3、图5所示,制冷剂流路切换机组30处于电气部件盒35安装到壳体34上、上盖37也安装到壳体34上的状态,不从外部进行作业。

在对制冷剂流路切换机组30进行保修作业的情况下,让空调装置10停止运转。而且,如图6所示,取下前板35a后,再如图7所示,也取下上盖37。在该状态下,用紧固部件即小螺钉53将电气部件盒35安装到壳体34上。

接下来,将小螺钉53取下来,使机组壳体33变成一种能够从壳体34将电气部件盒35卸下来的状态。在该状态下,爪部54扣在壳体34的上端,电气部件盒35不会掉下来。作业者接下来从壳体34的上端将爪部54取下来而让电气部件盒35与壳体34分离,接着再将爪部54扣在缺口部56上而扣合。这样做以后,电气部件盒35就会位于图4、图8所示的第二位置。

让电气部件盒35位于第二位置以后,就会在机组壳体33的上部形成保修用开口39。这样做以后,之前一直被机组壳体33覆盖着的电动调节阀EV1、EV2、EV3就会由于保修用开口39的存在而暴露出来,故作业者不用取下内部布线,就能够进行电动调节阀EV1、EV2、EV3的保修作业。而且,保修作业结束以后,再用小螺钉53在第一位置将电气部件盒35安装到壳体34上,并将上盖37安上即可。

-排泄水的处理-

在空调装置10的运转过程中,会在制冷剂流路切换机组30中的管道上结露,该结露水滴下来以后就变成排泄水而积存在制冷剂流路切换机组30内部。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让排泄水积存在图9所示的排水盘58中,且通过朝着下方将排水盘58从机组壳体33上取下来,很容易地就能够对排泄水进行处理。

处理完排泄水以后,能够将排水盘58安装到机组壳体33上,让空调装置10重新开始运转。

―误布线的检测―

在本实施方式中,制冷剂流路切换机组30通过将整个系统内所有的室内机组40的流路切换阀EV1、EV2、EV3全部收纳在一个机组壳体33内而构成为集合型流路切换机组。

这里,集合型制冷剂流路切换机组在一个机组壳体33内设置有数量与室内机组40相对应的流路切换阀EV1、EV2、EV3,事先决定好了各自的流路切换阀EV1、EV2、EV3和印刷电路板36的连接器的对应关系。如果流路切换阀EV1、EV2、EV3被连接在错误的连接器上,或者引出布线16被连接在错误的室内机组40上(布线由于与端子座51的连接错误等而出错),则有可能出现以下不良现象:正常运转时应该受到控制的室内机组40不正确工作,不同的室内机组40工作。

在本实施方式中,将DIP开关50设置在制冷剂流路切换机组30中,作为强制设置在室内机组40内的每台室内风扇43工作的强制工作开关使用,故通过操作该DIP开关50,事先就能够确认出各制冷剂流路切换回路30a……30n和通过管道与该各制冷剂流路切换回路30a……30n相连接的室内机组40a……40n的布线正确不正确。

也就是说,如果由DIP开关50强制工作的风扇即室内机组40的风扇(工作对象)正确,就不会产生误布线;如果由DIP开关50强制工作的风扇即室内机组40的风扇(工作对象)不正确,则能够做出已产生误布线的判断。当产生误布线时重新正确连接电气部件盒35内的布线,就能够防止正常运转时出现误动作。

-空调装置的运转情况-

接下来,参照附图,说明具有上述结构的空调装置10的运转情况。该空调装置10具有:两个室内机组40A、40B都制冷或者都制热的运转和一部分制冷、另一部分制热的运转。

〈全部制冷运转〉

首先,说明各室内机组40a……40n全部进行制冷的情况。在该全部制冷运转的情况下,如图13所示,在室外机组20中,将第一电磁阀26设定为关闭状态,将第二电磁阀27设定为打开状态,将室外膨胀阀24设定为完全打开状态。在各制冷剂流路切换回路30a……30n中,将第一电动调节阀31设定为打开状态,将第二电动调节阀32设定为关闭状态。在各室内机组40a……40n中,将室内膨胀阀42设定在适当的开度上。

在上述状态下,一驱动压缩机21,从该压缩机21喷出的高压气态制冷剂就会通过第二支管2e流入室外热交换器23。在室外热交换器23中,制冷剂与由室外风扇25抽入的空气进行热交换而冷凝。已冷凝的制冷剂通过主管2c流向室外机组20外,流入液态制冷剂管道13中。液态制冷剂管道13中的制冷剂分流到分支液态制冷剂管道13a……13n中,流入各室内机组40a……40n。

在各所述室内机组40a……40n中,制冷剂由室内膨胀阀42减压后,流入室内热交换器41中。在该室内热交换器41中,制冷剂与由室内风扇43抽入的空气进行热交换而蒸发。这样一来,空气被冷却而将室内制冷。在室内热交换器41中已蒸发的气态制冷剂流向各室内机组40a……40n外,通过气态制冷剂连络管道15流入各制冷剂流路切换机组30a……30n。

在制冷剂流路切换机组30中,气态制冷剂通过各制冷剂流路切换回路30a……30n的主管3c和第一支管3a流向机组外,合流后流入低压气态制冷剂管道11中。低压气态制冷剂管道11中的气态制冷剂流入室外机组20,通过吸入管2b后再次返回压缩机21,重复进行该循环。

〈全部制暖运转〉

接下来,说明各室内机组40a……40n全部进行制热的情况。在该制热运转的情况下,如图14所示,在室外机组20中,将第一电磁阀26设定为打开状态,将第二电磁阀27设定为关闭状态,将室外膨胀阀24设定在适当的开度上。在各制冷剂流路切换回路30a……30n中,将第一电动调节阀31设定为关闭状态,将第二电动调节阀32设定为打开状态。在各室内机组40a……40n中,将室内膨胀阀42设定为完全打开状态。

在上述状态下,一驱动压缩机21,从该压缩机21喷出的高压气态制冷剂就会流向室外机组20外,流入高低压气态制冷剂管道12中。高低压气态制冷剂管道12中的制冷剂由分支高低压气态制冷剂管道12a……12n分流,流入各制冷剂流路切换回路30a……30n中。流入各制冷剂流路切换回路30a……30n的制冷剂流过第二支管3b和主管3c后,通过气态制冷剂连络管道15,流入各室内机组40a……40n。

在各所述室内机组40a……40n中,制冷剂与空气进行热交换而冷凝。这样一来,空气被加热而将室内制热。已在各室内机组40a……40n冷凝了的制冷剂合流,流入液态制冷剂管道13中。液态制冷剂管道13中的制冷剂流入室外机组20后,流入主管2c。该主管2c中的制冷剂由室外膨胀阀24减压后,流入室外热交换器23。在室外热交换器23中,制冷剂与空气进行热交换而蒸发。已蒸发的气态制冷剂通过第一支管2d和吸入管2b后再次返回压缩机21,重复进行该循环。

〈制冷/制热同时运转〉

接下来,说明一部分室内机组40a……40n制冷、另一部分室内机组40a……40n制热的情况。首先,说明在进行所述全部制冷运转时仅将第n室内机组40n切换为进行制热运转的情况。需要说明的是,这里,对与所述全部制冷运转不同之处做说明。

在该制冷/制热同时运转的情况下,如图15所示,在所述全部制冷运转的状态下,将第n制冷剂流路切换回路30n中的第一电动调节阀31切换为关闭状态,将第n制冷剂流路切换回路30n中的第二电动调节阀32切换为打开状态。而且,将第n室内机组40n中的室内膨胀阀42设定为完全打开状态。于是,从压缩机21喷出的高压气态制冷剂有一部分流向第二支管2e,剩下的部分流向高低压气态制冷剂管道12。已流入高低压气态制冷剂管道12的制冷剂通过分支高低压气态制冷剂管道12n,流入第n制冷剂流路切换回路30n的第二支管3b中。第二支管3b中的制冷剂通过主管3c和气态制冷剂连络管道15n,流向第n室内机组40n中的室内热交换器41。

在所述第n室内机组40n中的室内热交换器41中,制冷剂与空气进行热交换而冷凝。这样一来,空气被加热而将室内制热。已在第n室内机组40n冷凝了的制冷剂通过分支液态制冷剂管道13n流入液态制冷剂管道13,与来自室外机组20的制冷剂合流。合流后的制冷剂流入第一室内机组40a由室内膨胀阀42减压,在室内热交换器41中蒸发。这样而将室内制冷。已蒸发的制冷剂通过低压气态制冷剂管道11返回室外机组20,被吸入压缩机21。

接下来,对在进行所述全部制暖运转时仅将第n室内机组40n切换为制冷运转的情况做说明。需要说明的是,这里,对与所述全部制暖运转不同之处做说明。

在该制冷/制热同时运转的情况下,如图16所示,在所述全部制暖运转的状态下,将第n制冷剂流路切换回路30n中的第一电动调节阀31切换为打开状态,将第n制冷剂流路切换回路30n中的第二电动调节阀32切换为关闭状态。而且,将第n室内机组40n中的室内膨胀阀42设定在适当的开度上。于是,从压缩机21流向高低压气态制冷剂管道12的制冷剂全部分流到第n制冷剂流路切换回路30n以外的制冷剂流路切换回路30a……30n-1中。在这些制冷剂流路切换回路30a……30n-1中流动的制冷剂流入第n室内机组40n以外的室内机组40a……40n-1中,在室内热交换器41冷凝而将室内制热。

已冷凝的制冷剂有一部分通过分支液态制冷剂管道13n流入第n室内机组40n,剩余的部分流向室外机组20。在第n室内机组40n中,制冷剂由室内膨胀阀42减压后,在室内热交换器41中蒸发。这样一来,就由第n室内机组40n进行制冷。已在第n室内机组40n中蒸发的气态制冷剂通过气态制冷剂连络管道15n流入第n制冷剂流路切换回路30n中。流过第n制冷剂流路切换回路30n的制冷剂通过分支低压气态制冷剂管道11n流入低压气态制冷剂管道11中。低压气态制冷剂管道11中的制冷剂与来自室外热交换器23的制冷剂合流后流入吸入管2b中。在吸入管2b中合流后的制冷剂再次被压缩机21吸入。

-第一实施方式的效果-

根据本实施方式,当在第二位置往壳体34上安装电气部件盒35时,因为在机组壳体33上且一个面的一部分上形成有保修用开口39,所以作业者能够从该保修用开口39对多个流路切换阀EV1、EV2、EV3进行保修。而且,因为所述第二位置是用暂时固定机构54将电气部件盒35暂时固定在壳体34上的位置,可以不用紧固部件53等对位置进行固定,所以很容易地就能够进行位置设定。因为在形成保修用开口39的第二位置,可以不从壳体34上将电气部件盒35卸下来,所以很容易地就能够进行作业,无需将连接在流路切换阀EV1、EV2、EV3和电气部件36上的内部布线16取下来。

特别是,根据本实施方式,如图3所示,因为让连接在电气部件盒35的电气部件36和所述流路切换阀EV1、EV2、EV3上的内部布线16呈现出一种耷拉在流路切换阀EV1、EV2、EV3和所述布线悬挂部38之间的状态,所以当让电气部件盒35位于第二位置时,就能够如图4所示,使呈现出一种内部布线16的长度在流路切换阀EV1、EV2、EV3和所述布线悬挂部38之间有一定富余的状态。也就是说,如果让电气部件盒35从第一位置朝着下方的第二位置移动,在上部将内部布线16挂起来的布线悬挂部38也会朝着下方移动,故内部布线16就比第一位置弯曲得更厉害。因此,很容易地就能够将电气部件盒35从第一位置变更为第二位置或者从第二位置变更为第一位置,无需将电气部件36和流路切换阀EV1、EV2、EV3之间的内部布线16取下来。

根据本实施方式,通过在第一位置下方的第二位置将电气部件盒35暂时固定在壳体34上,而在机组壳体33的上部形成保修用开口39。该保修用开口39与布置在机组壳体33内的上部的流路切换阀EV1、EV2、EV3的线圈60的高度相对应,故易于对流路切换阀EV1、EV2、EV3进行保修。

根据本实施方式,让设置在电气部件盒35上的爪部55钩挂在形成在机组壳体33侧的部件上的孔部或者缺口部56而扣合,由此很容易地就能够在第二位置将电气部件盒35暂时固定在机组壳体33上。从而易于在机组壳体33上形成保修开口39,也能够防止保修作业复杂化。

根据本实施方式,通过将机组壳体33底面的排水盘58取下来,也就很容易对排泄水进行处理。特别是,在本实施方式中结构为:在上部有线圈,在下部有排水盘58,各保修位置上下不同,故能够在彼此互不干涉的情况下进行保修。

(其它实施方式)

上述实施方式可以采用以下结构。

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的是,制冷剂流路切换机组30内收纳有四个系统的制冷剂流路切换回路30a……30n的电动调节阀EV1、EV2、EV3的结构。但是,收纳的制冷剂流路切换回路30a……30n的电动调节阀EV1、EV2、EV3,可以是一个系统到三个系统,或者五个系统以上。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的是制冷剂流路切换机组30为悬吊式的结构。但是,还可以不是悬吊式。当让电气部件盒35位于第二位置时,该第二位置并非一定要在第一位置的下方。也就是说,只要让电动调节阀EV1、EV2、EV3、电磁开关阀等流路切换阀的线圈位于与让电气部件盒35位于第二位置时所形成的保修用开口相对应的位置处即可。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实施方式仅仅是本质上优选的示例而已,并没有限制本发明、其应用对象或其用途范围的意图。

-产业实用性-

综上所述,本发明对于结构如下的制冷剂流路切换机组有用:对制冷剂在空调装置的制冷剂回路中的流路进行切换的流路切换阀收纳在机组壳体内,机组壳体是通过将电气部件盒安装到壳体上而构成的。

-符号说明-

5 制冷剂回路

10 空调装置

16 内部布线

30 制冷剂流路切换机组

33 机组壳体

34 壳体

35 电气部件盒

36 电气部件

38 布线悬挂部

39 保修用开口

53 紧固部件

54 暂时固定机构

55 爪部

56 缺口部

57 排水开口

58 排水盘

60 线圈

EV1 流路切换阀

EV2 流路切换阀

EV3 流路切换阀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