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媒地热平衡器及高低温一体式水媒地热平衡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757986阅读:151来源:国知局
水媒地热平衡器及高低温一体式水媒地热平衡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节能环保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水媒地热平衡器及高低温一体式水媒地热平衡器。



背景技术:

煤、石油、天然气被称为化石能原,随着人们长期不断地且开采利用,化石能源资源不断消耗频临沽竭,并且这些化石能源燃烧所产生的废气严重污染大气,所以,能够替代化石能源的新能源的开发已成为全世界迫在眉睫的任务。

地热资源是一种清洁、廉价、可再生、可直接利用的新能源,开发利用地热资源,有利于改善现有的能源结构,有利于降低能源消耗和成本,有利于最大限度地减少废气、粉尘和噪声污染等。但是,目前相关地能利用技术装置如地源热水泵等,均是以开采地下水或温泉为主,大量抽取地下水会使地下水位下降、地面沉降,有造成地下水污染,使人类可利用水资原沽竭的风险,同时电能消耗量相对较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媒地热平衡器及高低温一体式水媒地热平衡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地热利用装置必须抽出地下水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提供一种水媒地热平衡器,包括:热交换段和输出段;

所述热交换段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热交换段内部具有水媒输入地热平衡管和与所述水媒输入地热平衡管连通的水媒输出地热平衡管,所述水媒输入地热平衡管的进口和所述水媒输出地热平衡管的出口均设置在所述热交换段的第一端;

所述输出段与所述热交换段的第一端连接,所述输出段为环形;所述水媒输入地热平衡管和所述水媒输出地热平衡管延伸至所述输出段内,所述水媒输入地热平衡管的延伸部分为水媒输入总管,所述水媒输出地热平衡管延伸部分为水媒输出总管;所述的水媒输入地热平衡管和所述的水媒输出地热平衡管为一至多组,多组水媒输入地热平衡管和水媒输出地热平衡管通过中间连接管或集淤器进行串联连通。

进一步地,还包括水媒输入过滤器和水媒输出过滤器,沿水的流动方向,所述水媒输入过滤器位于所述水媒输入总管的进口的上游,所述水媒输出过滤器位于所述水媒输出总管的出口的下游。

进一步地,还包括基段,所述基段与所述热交换段的第二端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基段包括积淤器,所述水媒输入地热平衡管和所述水媒输出地热平衡管平行设置,并且所述水媒输入地热平衡管和所述水媒输出地热平衡管通过所述积淤器或中间连接管进行串联连通。

进一步地,还包括保养通道,所述保养通道包括保养通道基段和保养通道热交换段,所述保养通道基段穿设于所述基段内,所述保养通道热交换段穿设于所述热交换段内。

进一步地,所述水媒输出地热平衡管上设有排淤口,沿水的流动方向,所述排淤口设置在所述水媒输出总管的出口的下游。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高低温一体式水媒地热平衡器,包括高温水媒地热平衡器和连接在所述高温水媒地热平衡器上方的低温水媒地热平衡器,所述高温水媒地热平衡器和所述低温水媒地热平衡器均为根据本发明所述的水媒地热平衡器。

进一步地,所述高低温一体式水媒地热平衡器还包括高低温水媒转换器,所述高低温水媒转换器包括第一开关、第二开关、第三开关和第四开关,其中,所述第四开关设置在所述高温水媒地热平衡器的水媒输出总管的水媒输出通道上,所述第二开关设置在所述高温水媒地热平衡器的水媒输入总管的水媒输入通道上,所述第三开关设置在所述低温水媒地热平衡器的水媒输出总管的水媒输出通道上,所述第一开关设置在所述低温水媒地热平衡器的水媒输出总管的水媒输入通道上。

进一步地,所述的集淤器和所述的排淤口,为二选一进行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的水媒输入过滤器与集淤器或为并存关系。

本发明提供的水媒地热平衡器,通过水媒输入总管的进口向水媒输入地热平衡管内注入水,水在水媒输入地热平衡管和水媒输出地热平衡管内流动,水媒地热平衡器外的地质层与水之间通过水媒地热平衡器进行热交换,水在吸热后温度升高,散热后降温,变温后的水通过水媒输出总管的出口输出,再与用户终端进行热交换实现环境的升温或降温,本发明提供的水媒地热平衡器没有环境污染,并且不需开采地下水和温泉即可利用地热资源,有效避免了抽取地下水破坏地质生态的危害。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水媒地热平衡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高低温一体式水媒地热平衡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山体水平埋设式水媒地热平衡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高低温水媒转换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过滤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01、基段,102、热交换段,103、输出段,104、水媒输出总管,105、水媒输入总管,106、保温管套,107、保养通道热交换段,108、中间连接管,109、最后一组水媒输出地热平衡管,110、集淤器最后一组水媒输出地热平衡管对接口,111、集淤器最后一组水媒输入地热平衡管对接口,112、集淤器第一组水媒输入地热平衡管对接口,113、集淤器第一组水媒输出地热平衡管对接口,114、保养通道基段,115、集淤器,116、吊装托盘,117、吊装滑轮,201、高温基段,202、高温热交换段,203、第一组高温水媒输出地热平衡管,204、最后一组高温水媒输入地热平衡管,205、连接第一组低温水媒地热平衡管的集淤器,206、低温热交换段,207、最后一组低温水媒输出地热平衡管,208、第一组低温水媒输入地热平衡管,209、输出段,210、低温水媒输入总管,211、低温水媒输出总管,212、保养通道低温段,213、高温水媒输入总管,214、高温水媒输出总管,215、低温水媒地热平衡管中间连接管,216、最后一组低温水媒输入地热平衡管,217、第一组低温水媒输出地热平衡管,218、连接最后一组低温水媒地热平衡管的集淤器,219、高温水媒地热平衡管中间连接管,220、第一组高温水媒输入地热平衡管,221、保养通道高温段,222、最后一组高温水媒输出地热平衡管,223、连接第一组高温水媒地热平衡管的集淤器,224、连接最后一组高温水媒地热平衡管的集淤器,225、吊装托盘,226、吊装滑轮,301、水媒输入总管,302、水媒输出总管,303、保养通道,304、中间连接管,305、第二组水媒输出地热平衡管,306、最后一组水媒输出地热平衡管,307、最后一组水媒输入地热平衡管,308、第二组水媒输入地热平衡管,309、第一组水媒输出地热平衡管,310、第一组水媒输入地热平衡管,311、封口塞,312、排淤口,401、输入端,402、输出端,403、第一端口,404、第三端口,405、第四端口,406、第二端口,407、第二开关,408、第四开关,409、第三开关,410、第一开关,501、封口塞,502、排淤口,503、输入端,504、输入侧腹部,505、过滤网筛固定盘,506、输出侧腹部,507、输出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下游”、“上游”、“水平”、“坚直”、“上方”、“入口”、“出口”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单体高温水媒地热平衡器或低温水媒地热平衡器的建造方案

单体低温水媒地热平衡器建造于地表以下200米的有效地质恒温层内水平至垂直的任意角度,主要生产15—20℃或20—25℃的水媒,可用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环境温度的恒定,或寒带地区夏季的环境降温。

单体高温水媒地热平衡器建造于地表以下200—1000米的有效地热地质层内水平至垂直的任意角度,用于生产20—90℃的水媒,可用于寒带或亚热带地区冬季的供暖和人工温泉。

在寒带或亚热带地区,单体低温水媒地热平衡器和单体高温水媒地热平衡器通过高低温水媒转换器连接进行组合利用,可实现夏季的环境降温和冬季的供暖。

下面介绍单体低温水媒地热平衡器和单体高温水媒地热平衡器的具体实施方案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单体低温或高温水媒地热平衡器,该水媒地热平衡器包括:输出段103、热交换段102和基段101。

基段101,包括吊装托盘116、集淤器115,吊装托盘116四周设置有吊装滑轮117,吊装托盘116盘面之上设置有集淤器115,集淤器115的对称轴上设置有保养通道基段114。

热交换段102,包括多组水媒输入地热平衡管和多组水媒输出地热平衡管,在多组水媒输出地热平衡管和多组水媒输入地热平衡管的对称轴上,设置有保养通道热交换段107。

输出段103,包括水媒输入总管105、水媒输出总管104和保温管套106。

水媒输入总管105的输出端与第一组水媒输入地热平衡管的输入端相连通,第一组水媒输入地热平衡管的输出端与集淤器第一组水媒输入地热平衡管对接口112相连通,第一组水媒输出地热平衡管的输入端与集淤器第一组水媒输出地热平衡管对接口113相连通,第一组水媒输出地热平衡管的输出端通过中间连接管108与第二组水媒输入地热平衡管输入端相连通,第二组水媒输入地热平衡管输出端与集淤器第二组水媒输入地热平衡管对接口相连通,第二组水媒输出地热平衡管输入端与集淤器第二组水媒输出地热平衡管对接口相连通,如此可有一至多组地热平衡管串联连接成迂回状,直至最后一组水媒输入地热平衡管的输出端与集淤器最后一组水媒输入地热平衡管对接口111相连通,最后一组水媒输出地热平衡管109的输入端与集淤器最后一组水媒输出地热平衡管对接口110相连通,最后一组水媒输出地热平衡管109的输出端与水媒输出总管104的输入端相连通。

水媒地热平衡器的热交换段102和基段101;可以由耐高温、耐腐蚀、防湿的分段陶瓷标件通过对接建造,标件与地质层间隙和段与段之间的间隙通过强度为C10-C50的耐高温、耐腐蚀、防湿、防漏的材料浇封使两者紧密结合形成一个整体;也可由耐腐蚀的钢质或塑胶定型支架定型,由强度为C10-C50的耐高温、耐腐蚀、防湿的防漏的离子通透性材料分段整体浇铸建造。

输出段103、可由耐腐蚀的钢质或塑胶定型支架定型,由强度为C10-C50的耐高温、耐腐蚀、防湿、防漏的材料分段整体浇铸建造。

一至多组水媒输入地热平衡管、一至多组水媒输入地热平衡管、水媒输入总管105、水媒输出总管104和中间连接管108的横截面积均为0.001-0.3m2。中间连接管108的外长度为50—150cm。

基段101的总高度为10—750米,热交换段102的总高度为150—750米,输出段103的总高度为20—200米。

单体高温水媒地热平衡器和单体低温水媒地热平衡器的水媒输入总管105的输入端与水媒输入过滤器的输出端507相连通,水媒输入过滤器的输入端503与连接用户终端的水媒回流管相连通;单体高温水媒地热平衡器和单体低温水媒地热平衡器的水媒输出总管104的输出端与水媒输出过滤器的输入端503相连通,水媒输出过滤器的输出端507与连接用户终端的水媒输入管相连通。

当单体高温水媒地热平衡器和单体低温水媒地热平衡器组合利用时,单体高温水媒地热平衡器的水媒输出总管104的输出端与高低温水媒转换器的第四端口405相连通,单体高温水媒地热平衡器的水媒输入总管105的输入端与高低温水媒转换器的第二端口406相连通,单体低温水媒地热平衡器的水媒输出总管104的输出端与高低温水媒转换器的第三端口404相连通,单体低温水媒地热平衡器的水媒输入总管105的输入端与高低温水媒转换器的第一端口403相连通,水媒输入过滤器的输出端507与高低温水媒转换器的输入端401相连通,水媒输入过滤器的输入端503与连接用户终端的水媒回流管相连通,水媒输出过滤器的输入端503与高低温水媒转换器的输出端402相连通,水媒输出过滤器的输出端507与连接用户终端的水媒输入管相连通。

用户终端可为一至多个进行串联或并联连接。

单体高温水媒地热平衡器的水媒输出总管104的输出端可分设一至多个输出分支,每个输出分支可分配一种不同的用途,如供应人工温泉和供暖可由不同的分支进行功能分配。

单体高温水媒地热平衡器的工作原理

当用户终端需要20-90℃的水媒时,将水媒从水媒输入过滤器的输入端503输入水媒输入过滤器的输入侧腹部504,经由固定于过滤网筛固定盘505上的30—300目过滤网筛过滤降低可能造成高温水媒地热平衡器热交换段102淤堵的异物后进入水媒输入过滤器的输出侧腹部506,再通过水媒输入过滤器的输出端507和高温水媒地热平衡器的水媒输入总管105将外源性水媒注入高温水媒地热平衡器的热交换段102内进行热交换,水媒中残存的淤积物沉降收集于集淤器内,水媒温度升高至20-90℃后,再由高温水媒地热平衡器的水媒输出总管104和水媒输出过滤器的输入端503输入水媒输出过滤器的输入侧腹部504,经由固定于过滤网筛固定盘505上的30—300目过滤网筛过滤除去可能造成用户终端淤堵的异物后进入水媒输出过滤器的输出侧腹部506,然后通过水媒输出过滤器的输出端507向用户终端供应20-90℃的水媒。

如图5所示,当水媒输入过滤器的输入侧腹部504内发生异物堆集时,可移除安放在排淤口502上的封口塞501进行排淤,然后放回封口塞501;当过滤网筛发生堵塞时,可拆下过滤网筛固定盘505,对固定在过滤网筛固定盘505上的过滤网筛进行清理或替换。

当水媒输出过滤器的输入侧腹部504内发生异物堆集时,可移除安放在排淤口502上的封口塞501进行排淤,然后放回封口塞501;当过滤网筛发生堵塞时,可拆下过滤网筛固定盘505,对固定在过滤网筛固定盘505上的过滤网筛进行清理或替换。

单体低温水媒地热平衡器的工作原理

当用户终端需要15—20℃或20—25℃的水媒时,将水媒从水媒输入过滤器的输入端503输入水媒输入过滤器的输入侧腹部504,经由固定于过滤网筛固定盘505上的30—300目过滤网筛过滤降低可能造成低温水媒地热平衡器热交换段102淤堵的异物后进入水媒输入过滤器的输出侧腹部506,再通过水媒输入过滤器的输出端507和低温水媒地热平衡器的水媒输入总管105将外源性水媒注入低温水媒地热平衡器的热交换段102内进行热交换,水媒中残存的淤积物沉降收集于集淤器内,水媒温度降低至15-20℃或升高至20-25℃后,再由低温水媒地热平衡器的水媒输出总管104和水媒输出过滤器的输入端503输入水媒输出过滤器的输入侧腹部504,经由固定于过滤网筛固定盘505上的30—300目过滤网筛过滤除去可能造成用户终端淤堵的异物后进入水媒输出过滤器输出侧腹部506,然后通过水媒输出过滤器的输出端507向用户终端供应15—20℃或20—25℃的水媒。

当水媒输入过滤器的输入侧腹部504内发生异物堆集时,可移除安放在排淤口502上的封口塞501进行排淤,然后放回封口塞501;当过滤网筛发生堵塞时,可拆下过滤网筛固定盘505,对固定在过滤网筛固定盘505上的过滤网筛进行清理或替换。

当水媒输出过滤器的输入侧腹部504内发生异物堆集时,可移除安放在排淤口502上的封口塞501进行排淤,然后放回封口塞501;当过滤网筛发生堵塞时,可拆下过滤网筛固定盘505,对固定在过滤网筛固定盘505上的过滤网筛进行清理或替换。

单体高温水媒地热平衡器和单体低温水媒地热平衡器组合利用时的工作原理

当用户终端需要供应15—20℃的水媒时,连接在单体高温水媒地热平衡器和单体低温水媒地热平衡器的高低温水媒转换器上,参见图4,位于第一端口403和第三端口404通道上的第一开关410和第三开关409开启,位于第二端口406和第四端口405通道上的第二开关407和第四开关408关闭,高温水媒地热平衡器处于休息状态,低温水媒地热平衡器处于工作状态;将水媒从水媒输入过滤器的输入端503输入水媒输入过滤器的输入侧腹部504,经由固定于过滤网筛固定盘505上的30—300目过滤网筛过滤降低可能造成低温水媒地热平衡器热交换段102淤堵的异物后进入水媒输入过滤器的输出侧腹部506,再通过水媒输入过滤器的输出端507和高低温水媒转换器的第一端口403和低温水媒地热平衡器的水媒输入总管105将外源性水媒注入低温水媒地热平衡器的热交换段102内进行热交换,水媒中残存的淤积物沉降收集于集淤器内,水媒温度降低至20—25℃后,再由低温水媒地热平衡器水媒输出总管104、高低温水媒转换器的第三端口404和水媒输出过滤器的输入端503输入水媒输出过滤器的输入侧腹部504,经由固定于过滤网筛固定盘505上的30—300目过滤网筛过滤除去可能造成用户终端淤堵的异物后进入水媒输出过滤器的输出侧腹部506,然后通过水媒输出过滤器的输出端507向用户终端供应20—25℃的水媒。

当用户终端需要供应20—90℃的水媒时,连接单体高温水媒地热平衡器和单体低水媒温地热平衡器的高低温水媒转换器上,位于第一端口403和第三端口404通道上的第一开关410和第三开关409关闭,位于第二端口406和第四端口405通道上的第二开关407和第四开关408开启,高温水媒地热平衡器处于工作状态,低温水媒地热平衡器处于休息状态;将水媒从水媒输入过滤器的输入端503输入水媒输入过滤器的输入侧腹部504,经由固定于过滤网筛固定盘505上的30—300目过滤网筛过滤降低可能造成高温水媒地热平衡器热交换段102淤堵的异物后进入水媒输入过滤器的输出侧腹部506,再通过水媒输入过滤器的输出端507、高低温水媒转换器的第二端口406和高温水媒地热平衡器的水媒输入总管105将外源性水媒注入高温水媒地热平衡器的热交换段102内进行热交换,水媒中残存的淤积物沉降收集于集淤器内,水媒温度升高至20-90℃后,再由高温水媒地热平衡器的水媒输出总管104、高低温水媒转换器的第四端口405和水媒输出过滤器的输入端503输入水媒输出过滤器的输入侧腹部504,经由固定于过滤网筛固定盘505上的30—300目过滤网筛过滤除去可能造成用户终端淤堵的异物后进入水媒输出过滤器的输出侧腹部506,然后通过水媒输出过滤器输出端507向用户终端供应20-90℃的水媒。

当水媒输入过滤器的输入侧腹部504内发生异物堆集时,可移除安放在排淤口502上的封口塞501进行排淤,然后放回封口塞501;当过滤网筛发生堵塞时,可拆下过滤网筛固定盘505,对固定在过滤网筛固定盘505上的过滤网筛进行清理或替换。

当水媒输出过滤器的输入侧腹部504内发生异物堆集时,可移除安放在排淤口502上的封口塞501进行排淤,然后放回封口塞501;当过滤网筛发生堵塞时,可拆下过滤网筛固定盘505,对固定在过滤网筛固定盘505上的过滤网筛进行清理或替换。

实施例二

高低温一体式水媒地热平衡器的建造方案

高低温一体式水媒地热平衡器建造于地表以下1000米的有效地质层内水平至垂直的任意角度,生产15—25℃和20—90℃的水媒,可用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环境温度的恒定和人工温泉。

下面介绍高低温一体式水媒地热平衡器的具体实施方案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高低温一体式水媒地热平衡器,该水媒地热平衡器包括:输出段209、低温热交换段206、高温热交换段202、高温基段201、高低温水媒转换器、水媒输入过滤器和水媒输出过滤器。

高温基段201,位于地表以下250—1000米的有效地热地质层内,包括连接第一组高温水媒地热平衡管的集淤器223、连接最后一组高温水媒地热平衡管的集淤器224、支架吊装托盘225和分布于支架外围的多个吊装滑轮226。

高温热交换段202,位于地表以下200—1000米的有效地热地质层内,包括第一组高温水媒输出地热平衡管203、最后一组高温水媒输入地热平衡管204、高温水媒地热平衡管中间连接管219、第一组高温水媒输入地热平衡管220、保养通道高温段221和最后一组高温水媒输出地热平衡管222。

低温热交换段206,位于地表以下20—200米的有效地质恒温层内,包括连接第一组低温水媒地热平衡管的集淤器205、最后一组低温水媒输出地热平衡管207、第一组低温水媒输入地热平衡管208、低温水媒地热平衡管中间连接管215、最后一组低温水媒输入地热平衡管216、第一组低温水媒输出地热平衡管217和连接最后一组低温水媒地热平衡管的集淤器218。

输出段209,位于地表以下20—200米的有效地质层内,包括低温水媒输入总管210、低温水媒输出总管211、保养通道低温段212、高温水媒输入总管213和高温水媒输出总管214。

高低温水媒转换器包括,输入端401、输出端402、第一端口403、第三端口404、第四端口405、第二端口406、第二开关407、第四开关408、第三开关409和第一开关410。

水媒输入过滤器和水媒输出过滤器包括,封口塞501、排淤口502、输入端503、输入侧腹部504、过滤网筛固定盘505、输出侧腹部506和输出端507。

高温水媒输入总管213的输出端与第一组高温水媒输入地热平衡管220的输入端相连通,第一组高温水媒输入地热平衡管220的输出端和第一组高温水媒输出地热平衡管203的输入端,通过连接第一组高温水媒地热平衡管的集淤器223进行串联连通,第一组高温水媒输出地热平衡管203的输出端通过高温水媒地热平衡管中间连接管219与第二组高温水媒输入地热平衡管的输入端进行串联连通,最后一组高温水媒输入地热平衡管204的输出端和最后一组高温水媒输出地热平衡管222的输入端,通过连接最后一组高温水媒地热平衡管的集淤器224进行串联连通,如此可有一至多组高温水媒地热平衡管串连连接成迂回状,最后一组高温水媒输出地热平衡管222的输出端与高温水媒输出总管214的输入端相连通。

高温水媒输入总管213的输入端与高低温水媒转换器的第二端口406相连通,高温水媒输出总管214的输出端与高低温水媒转换器的第四端口405相连通,高温水媒输出总管214的输出端可连接一个至多个输出分支,每个输出分支可分配一种不同的用途,如供应人工温泉和供暖可由不同的分支进行功能分配。

低温水媒输入总管210的输出端与第一组低温水媒输入地热平衡管208的输入端相连通,第一组低温水媒输入地热平衡管208的输出端和第一组低温水媒输出地热平衡管217的输入端,通过连接第一组低温水媒地热平衡管的集淤器205进行串联连通,第一组低温水媒输出地热平衡管217的输出端通过低温水媒地热平衡管中间连接管215与第二组低温水媒输入地热平衡管的输入端进行串联连通,最后一组低温水媒输入地热平衡管216的输出端和最后一组低温水媒输出地热平衡管207的输入端,通过连接最后一组低温水媒地热平衡管的集淤器218进行串联连通,如此可有一至多组低温水媒地热平衡管串联连接成迂回状,最后一组低温水媒输出地热平衡管207的输出端与低温水媒输出总管211的输入端相连通。

高低温一体式水媒地热平衡器的保养通道高温段221位于多组高温水媒地热平衡管和高温集淤器的对称轴上,高低温一体式水媒地热平衡器的保养通道低温段212位于多组低温水媒地热平衡管、低温集淤器、高温水媒输出总管214和高温水媒输入总管213的低温热交换段的对称轴上,高低温一体式水媒地热平衡器的保养通道高温段221和高低温一体式水媒地热平衡器的保养通道低温段212串联连通。

低温水媒输入总管210的输入端与高低温水媒转换器的第一端口403相连通,低温水媒输出总管211的输出端与高低温水媒转换器的第三端口404相连通。

水媒输入过滤器的输出端507与高低温水媒转换器的输入端401相连通,水媒输入过滤器的输入端503与连接用户终端的水媒回流管相连通,水媒输出过滤器的输入端503与高低温水媒转换器的输出端402相连通,水媒输出过滤器的输出端507与连接用户终端的水媒输入管相连通。

高低温一体式水媒地热平衡器的高温基段201、高温热交换段202、低温热交换段206,可以由耐高温、耐腐蚀、防湿的分段陶瓷标件通过对接建造,标件与地质层间隙和段与段之间的间隙通过强度为C10-C50的耐高温、耐腐蚀、防湿、防漏的材料浇封使两者紧密结合形成一个整体;也可由耐腐蚀的钢质或塑胶定型支架定型,由强度为C10-C50的耐高温、耐腐蚀、防湿、防漏的离子通透性材料分段整体浇铸建造。

输出段209,可由耐腐蚀的钢质或塑胶定型支架定型,由强度为C10-C50的耐高温、耐腐蚀、防湿、防漏的材料分段整体浇铸建造。

一至多组高温和低温水媒输入地热平衡管、一至多组高温和低温水媒输入地热平衡管、高低温水媒输入总管、高低温水媒输出总管和组间连接管的横截面积均为0.001-0.3m2。中间连接管的外长度为50—150cm。

用户终端可为一至多个进行串连联或并联连接。

高低温一体式水媒地热平衡器的工作原理

当用户终端需要供应15—25℃的水媒时,位于第一端口403和第三端口404通道上的第一开关410和第三开关409开启,位于第二端口406和第四端口405通道上的第二开关407和第四开关408关闭,高低温一体式水媒地热平衡器的高温段或处于休息状态,高低温一体式水媒地热平衡器的低温段处于工作状态;将水媒从水媒输入过滤器的输入端503输入水媒输入过滤器的输入侧腹部504,经由固定于过滤网筛固定盘505上的30—300目过滤网筛过滤降低可能造成高低温一体式水媒地热平衡器低温热交换段206淤堵的异物后进入水媒输入过滤器的输出侧腹部506,再通过水媒输入过滤器的输出端507和高低温水媒转换器的第一端口403和高低温一体式水媒地热平衡器的低温水媒输入总管210将外源性水媒注入高低温一体式水媒地热平衡的低温热交换段206内进行热交换,水媒中残存的淤积物沉降收集于集淤器内,水媒温度降低至15-25℃后,再经低温水媒输出总管211、高低温水媒转换器的第三端口404和水媒输出过滤器的输入端503输入水媒输出过滤器的输入侧腹部504,经由固定于过滤网筛固定盘505上的30—300目过滤网筛过滤除去可能造成用户终端淤堵的异物后进入水媒输出过滤器的输出侧腹部506,然后通过水媒输出过滤器的输出端507向用户终端供应15—25℃的水媒。

当用户终端需要供应20—90℃的水媒时,位于第一端口403和第三端口404通道上的第一开关410和第三开关409关闭,位于第二端口406和第四端口405通道上的第二开关407和第四开关408开启,高低温一体式水媒地热平衡器高温段处于工作状态,高低温一体式水媒地热平衡器低温段处于休息状态;将水媒从水媒输入过滤器的输入端503输入水媒输入过滤器的输入侧腹部504,经由固定于过滤网筛固定盘505上的30—300目过滤网筛过滤降低可能造成高低温一体式水媒地热平衡器的高温热交换段202淤堵的异物后进入水媒输入过滤器的输出侧腹部506,再通过水媒输入过滤器输出端507、高低温水媒转换器的第二端口406和高低温一体式水媒地热平衡器的高温水媒输入总管213将外源性水媒注入高低温一体式水媒地热平衡器的高温热交换段202内进行热交换,水媒中残存的淤积物沉降收集于集淤器内,水媒温度升高至20-90℃后,再由高低温一体式水媒地热平衡器的高温水媒输出总管214、高低温水媒转换器的第四端口405和水媒输出过滤器的输入端503输入水媒输出过滤器的输入侧腹部504,经由固定于过滤网筛固定盘505上的30—300目过滤网筛过滤除去可能造成用户终端淤堵的异物后进入水媒输出过滤器的输出侧腹部506,然后通过水媒输出过滤器的输出端507向用户终端供应20-90℃的水媒。

当水媒输入过滤器的输入侧腹部504内发生异物堆集时,可移除安放在排淤口502上的封口塞501进行排淤,然后放回封口塞501;当过滤网筛发生堵塞时,可拆下过滤网筛固定盘505,对固定在过滤网筛固定盘505上的过滤网筛进行清理或替换。

当水媒输出过滤器的输入侧腹部504内发生异物堆集时,可移除安放在排淤口502上的封口塞501进行排淤,然后放回封口塞501;当过滤网筛发生堵塞时,可拆下过滤网筛固定盘505,对固定在过滤网筛固定盘505上的过滤网筛进行清理或替换。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提供的是一种山体水平埋设式地热平衡器的建造方案

山体埋设式水媒地热平衡器,水平埋设于山体厚度大于300-1500米的山体内,没有地热资源的山体内建造山体水平埋设式恒温地热平衡器,建造方案和基本组件同移除基段外的单体高温水媒地热平衡器或单体低温水媒地热平衡器;有地热资源的山体内建造高低温一体山体水平埋设式地热平衡器,建造方案和基本组件同移除基段外的高低温一体式水媒地热平衡器。

下面介绍山体水平埋设式水媒地热平衡器的建造方案

如图3所示,山体水平埋设式水媒地热平衡器包括热交换段、输出段、水媒输出过滤器、或高低温水媒转换器。

山体水平埋设式水媒地热平衡器的热交换段,位于山体水平埋设式水媒地热平衡器的山体迎面以内30—1300米的地质层内,热交换段包括中间连接管304、第二组水媒输出地热平衡管305、最后一组水媒输出地热平衡管306、最后一组水媒输入地热平衡管307、第二组水媒输入地热平衡管308、第一组水媒输出地热平衡管309和第一组水媒输入地热平衡管310。

山体水平埋设式水媒地热平衡器的输出段,位于山体水平埋设式水媒地热平衡器的山体迎面以内30米的地质层内,输出段包括水媒输入总管301、水媒输出总管302、保养通道303、封口塞311和排淤口312。

水媒输入总管301的输入端与外接水媒用户终端回流管相连通,水媒输入总管301的输出端与第一组水媒输入地热平衡管310的输入端相连通,第一组水媒输入地热平衡管310的输出端与第一组水媒输出地热平衡管309的输入端通过中间连接管304进行串联连通,第一组水媒输出地热平衡管309的输出端通过中间连接管304与第二组水媒输入地热平衡管308的输入端进行串联连通,第二组水媒输入地热平衡管308的输出端通过中间连接管304与第二组水媒输出地热平衡管305的输入端进行串联连通,如此多组地热平衡管串连成迂回状,并与最后一组水媒输入地热平衡管307的输入端进行串联连通,最后一组水媒输入地热平衡管307的输出端通过中间连接管304与最后一组水媒输出地热平衡管306的输入端进行串联连通,最后一组水媒输出地热平衡管306的输出端与水媒输出总管302的输入端相连通,水媒输出总管302的输出端的下游设置有排淤口312,排淤口312上有可拆封口塞311,水媒输出总管302的输出端与水媒输出过滤器的输入端503相连通,水媒输出过滤器的输出端507与外接水媒利用终端相连通。

山体水平埋设式水媒地热平衡器的热交换段和输出段,由耐腐蚀、防湿、防漏的钢质材料或由塑料定型支架定型,用强度为C10-C30的耐腐蚀、防湿、防漏的材料分段浇铸建造,保养通道303位于多组水媒输入地热平衡管和多组水媒输出地热平衡管的对称轴上。

水媒输入地热平衡管、水媒输出地热平衡管、中间连接管304、水媒输出总管302和水媒输入总管301的横截面积均为0.001-0.3m2

水平式山体埋设式水媒地热平衡器的工作原理:

当用户终端需要15—20℃的水媒实现升温或20—25℃的水媒实现降温时,从水媒输入总管301将外源性水媒注入水平式山体埋设式水媒地热平衡器的热交换段内进行热交换,水媒温度降低至20-25℃或升高至15-20℃后,再由水平式山体埋设式水媒地热平衡器的水媒输出总管302和水媒输出过滤器的输入端503输入水媒输出过滤器的输入侧腹部504,经由固定于过滤网筛固定盘505上的30—300目过滤网筛过滤除去可能造成用户终端淤堵的异物后进入水媒输出过滤器的输出侧腹部506,然后通过水媒输出过滤器的输出端507向用户终端供应15—20℃或20—25℃的水媒。

当水媒输过出滤器的输入侧腹部504内发生异物堆集时,可移除安放在排淤口502上的封口塞501进行排淤,然后放回封口塞501;当过滤网筛发生堵塞时,可拆下过滤网筛固定盘505,对固定在过滤网筛固定盘505上的过滤网筛进行清理或替换。

当水媒输出总管302输出的水媒中异物较多时,可直接移除排淤口312上的封口塞311进行排淤,排淤完成后再将封口塞311安放至排淤口312上并实现密封。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