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能水循环系统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文档序号:13084374阅读:260来源:国知局
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水蒸汽推动水循环流动传热的热能水循环系统,特别涉及水热毯、垫、被褥、箱、袋、服装、鞋帽、披肩、护腰、护颈、护肘、护腕、护腿、护膝、护脚踝,水热疗箱、水热疗袋、水热疗毯、垫,水热取暖器、水热床、水热床板、水热炕、水暖炕板、水热地暖、水热地板、水热地面、水热墙等热能水循环系统。

背景技术:
中国专利号:200810093136.6,授权公告号:CN101558946B,授权公告日:2011.05.25,发明创造名称:取暖用热水循环垫。该专利工作状态下,加热容器加热水产生水蒸汽,并推动其内的水流动,水蒸汽进入蒸汽管内,当加热容器内的水排干,没有蒸汽支持,蒸汽管向外散热,使其内的水蒸汽液化,体积变小,产生回吸力,将水向加热容器内吸入,并与其内的水蒸汽混合,使加热容器内的水蒸汽液化,将水吸入加热容器内,如此循环传热。在上述循环过程中,在启动回水时(蒸汽管散热其内的水蒸汽液化,产生回吸力将水向加热容器内吸入时),蒸汽管的散热速度较慢,水蒸汽的液化速度慢,不能产生较大的持续不断的回吸力,因没有较大的持续不断的回吸力,吸入到加热容器内的少量水不能将加热容器内的水蒸汽全部液化,其自身也很快变为水蒸汽膨胀,使加热容器不能完全回水或只回少量的水,这样,不能良好回水,水循环效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良好回水、水循环效率高的水热毯、垫、被褥、箱、袋、服装、鞋帽、披肩、护腰、护颈、护肘、护腕、护腿、护膝、护脚踝,水热疗箱、水热疗袋、水热疗毯、垫,水热取暖器、水热床、水热床板、水热炕、水暖炕板、水热地暖、水热地板、水热地面、水热墙等热能水循环系统。本发明技术方案,包括:储水箱、加热容器、电热元件、回水单向阀、出水连接管、进水连接管、散热体、散热管;散热体与散热管相结合;电热元件与加热容器相结合;加热容器与出水连接管相通,出水连接管又与散热管相通,散热管又与进水连接管相通,进水连接管又与储水箱相通,储水箱通过回水单向阀与加热容器相通;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热元件设于加热容器侧壁;还包括蓄能换热器,其内设有换热通道;所述加热容器下部与蓄能换热器内的换热通道相连通,来自于加热容器内的水和水蒸汽通过蓄能换热器内的换热通道进行热交换;该换热通道又与所述出水连接管一端相连通,使所述加热容器通过换热通道与出水连接管相连通;所述蓄能换热器为金属块,内设换热通道形成。工作时,电热元件将加热容器侧壁加热,使加热容器内的水体侧面少部分水快速沸腾产生水蒸汽并沿着侧壁上升(此时加热容器内水体温度较低)、膨胀,同时回水单向阀关闭,水蒸汽迅速推动加热容器内的水向下运动并进入蓄能换热器内的换热通道(加热容器内较低温度的水进入蓄能换热器内进行热交换,使蓄能换热器温度与出水温度相一致),水再经出水连接管、散热管、进水连接管向储水箱内流动,当加热容器内的水排空后,加热容器内加热壁上沾有的少量水也变为水蒸汽并随后也进入蓄能换热器内的换热通道,并与蓄能换热器进行热交换,蓄能换热器吸收水蒸汽的热量,使水蒸汽迅速液化,产生回吸力,由于出水连接管、散热管、进水连接管的阻力作用,回水单向阀开启,将储水箱内的水通过回水单向阀吸入加热容器内并与加热容器的水蒸汽混合,使其液化,实现回水,如此循环传热。在上述循环过程中,电热元件将加热容器侧壁加热,使加热容器内的水体侧面少部分水快速沸腾产生水蒸汽并沿着侧壁上升(此时加热容器内水体温度较低),水蒸汽迅速推动加热容器内的水向下运动并进入蓄能换热器内的换热通道(加热容器内较低温度的水进入蓄能换热器内进行热交换,使蓄能换热器温度与出水温度相一致),当加热容器内的水排空后,加热容器内加热壁上沾有的少量水也变为水蒸汽并随后也进入蓄能换热器内的换热通道,并与蓄能换热器进行热交换,水蒸汽释放出热量,与此同时,蓄能换热器吸入该热量并存储,当下次回水时,回入到换热通道内的水又使蓄能换热器温度降低(蓄能换热器将热能向水中释放),当下次再出水时,来自加热容器内的较低温度的水经过蓄能换热器,蓄能换热器再次将热能向水中释放,将蓄能换热器温度进一步降低,随后来自加热容器内的蒸汽进入蓄能换热器,再与蓄能换热器进行热交换,水蒸汽释放热量,蓄能换热器吸收水蒸汽的热量,使水蒸汽液化。这样,蓄能换热器内的水蒸汽直接被液化,并且通过蓄能换热器将来自加热容器内的水蒸汽、水,进行热交换,同时蓄能换热器向外界散热,从而保持长时间持续不断的回吸力,吸入大量的凉水进入加热容器内并与加热容器内的水蒸汽混合,使加热容器内的水蒸汽全部液化,产生巨大吸力,实现完全回水,这样,使其能够良好回水,水循环效率高。在上述循环过程中,进入到蓄能换热器内的水蒸汽与之进行热交换,同时蓄能换热器向外界散热,并且蓄能换热器不断的吸收大量的热,水蒸汽不断的释放出大量的热,使水蒸汽不断的液化,体积变小,长时间不断产生较大的回吸力,使水长时间不断吸入加热容器内,并与其内的水蒸汽混合,使水蒸汽全部液化,实现完全回水,使其能够良好回水。这样,回水量大,出水量也大,使水循环量变大,效率更高。为进一步完善本发明,所述换热通道横截面积小于28平方毫米。这样,回水时,进入到换热通道内的凉水不会将其内的水蒸汽同时液化,而是沿着换热通道依次液化,从而避免剧烈震动,产生噪音。为进一步完善本发明,所述加热容器为管状或筒状并倾斜或竖直设置;该管状或筒状加热容器下端与蓄能换热器内的换热通道相连通。这样,工作时,水蒸汽迅速推动加热容器内的水倾斜向下或竖直向下运动,并进入蓄能换热器内的换热通道,进行热交换,使蓄能换热器温度与出水温度相一致,随后水蒸汽也进入蓄能换热器内的换热通道,并与蓄能换热器进行热交换,水蒸汽释放出热量,与此同时,蓄能换热器吸入该热量并存储,当下次回水时,回入到换热通道内的水又使蓄能换热器温度降低(蓄能换热器将热能向水中释放),当下次再出水时,来自加热容器内的较低温度的水经过蓄能换热器,蓄能换热器再次将热能向水中释放,将蓄能换热器温度进一步降低,随后来自加热容器内的水蒸汽进入蓄能换热器,再与蓄能换热器进行热交换,水蒸汽释放热量,蓄能换热器吸收水蒸汽的热量,使水蒸汽液化。这样,蓄能换热器内的水蒸汽直接被液化,并且通过蓄能换热器将来自加热容器内的水蒸汽、水,进行热交换,同时蓄能换热器向外界散热,从而保持长时间持续不断的回吸力,吸入大量的凉水进入加热容器内,并与加热容器内的水蒸汽混合,使加热容器内的水蒸汽全部液化,产生巨大吸力,实现完全回水,这样,使其能够良好回水,水循环效率高;由于加热容器为管状或筒状并倾斜或竖直设置,这样,可将加热容器制作体积较小,盛装少量水,易于快速加热、快速出水,工作时,水蒸汽与水面之间形成绝热面,并且水蒸汽与水的接触面积很小,水蒸汽很难向水中导热,水蒸汽的体积不易损失,所以,出水量大,出水温度低,速度快,更易回水,回水量也大,快速大量的循环,使其工作效率进一步提高。为进一步完善本发明,增设供水室,通过该供水室、所述回水单向阀将所述储水箱与加热容器相连通;所述供水室高于加热容器;所述供水室与加热容器相通处设有供水通道,该供水通道横截面积为28平方毫米以下。这样,当加热容器工作一段时间,停止工作,再经过一段时间,加热容器内产生的不能还原为水的气体沿着供水通道缓慢进入到供水室内并存留在供水室内上方;当加热容器再次启动工作时,其内产生的水蒸汽散热、液化,体积变小,产生回吸力,将供水室内上方存留的气体随同水流或由水流冲击形成气泡通过供水通道一同吸入加热容器内,与此同时,供水室下方存留的水,通过供水通道向加热容器内吸入,并且还将储水箱内的水向供水室内吸入,吸入加热容器内的水再次被加热产生水蒸汽,并推动其内的水及其内不能还原为水的气体经出水连接管、散热管、进水连接管进入储水箱内,进入储水箱内的不能还原为水的气体向大气排出,保证供水室可以时时通过供水通道向加热容器内供水;由于供水通道横截面积为28平方毫米以下,当加热容器内的水蒸汽推动水流动时,供水通道内的水在表面张力作用下,供水室内的水此时(由于时间较短)不能通过供水通道流入加热容器内,当加热容器内产生吸力时,供水室内的水再通过该供水通道吸入加热容器内,这样,保证供水室可以时时通过供水通道向加热容器内供水。为进一步完善本发明,增设供水管,该供水管一端伸入所述供水室内,另一端与所述供水通道相连通;在伸入所述供水室内的供水管的这段管壁上设有供水孔。这样,当加热容器工作一段时间,停止工作时,加热容器内产生的不能还原为水的气体沿着供水管进入到供水室内并存留在供水室内上方;当加热容器再次启动工作时,其内产生的水蒸汽散热、液化,体积变小,产生回吸力,将供水室内上方存留的气体通过供水管吸入加热容器内,与此同时,供水室下方存留的水,通过供水孔、供水管向加热容器内吸入,并且还将储水箱内的水向供水室内吸入,吸入加热容器内的水再次被加热产生水蒸汽,并推动其内的水及其内不能还原为水的气体经出水连接管、散热管、进水连接管进入储水箱内,进入储水箱内的不能还原为水的气体向大气排出。这样,保证供水室可以时时通过供水孔、供水管向加热容器内供水。为进一步完善本发明,所述供水管内径为2mm-6mm。这样,当加热容器内的水蒸汽推动水流动时,供水管内的水在表面张力作用下,供水室内的水此时(由于时间较短)不能通过供水管流入加热容器内,当加热容器内产生吸力时,供水室内的水再通过供水管吸入加热容器内。为进一步完善本发明,增设回水连接管,通过该回水连接管、所述回水单向阀将储水箱与加热容器相连通。这样,更易安装、制造。为进一步完善本发明,在所述换热通道与出水连接管之间设蒸汽管,通过该蒸汽管将所述换热通道与出水连接管相连通。这样,当蒸汽量较大时,还可以进入蒸汽管内,并通过该蒸汽管向外散热,使水蒸汽液化,回水效果更好。为进一步完善本发明,在所述加热容器与储水箱之间由换热通道、出水连接管、散热管、进水连接管相连形成的通路上任意位置增设出水单向阀。这样,当回水时,出水单向阀关闭,避免出水回流,从而实现更好的回水。为进一步完善本发明,所述供水管壁上的供水孔,其孔径为2.5mm-4mm。这样,使水很容易通过供水孔、供水管进入加热容器内,并且不易被杂质堵塞。本发明因采用电热元件设于加热容器侧壁;还包括蓄能换热器,其内设有换热通道;加热容器下部与蓄能换热器内的换热通道相连通,来自于加热容器内的水和水蒸汽通过蓄能换热器内的换热通道进行热交换;该换热通道又与出水连接管一端相连通,使加热容器通过换热通道与出水连接管相连通;蓄能换热器为金属块,内设换热通道形成。这样,使本发明加热速度快、出水速度快、出水温度低、更易于回水、水循环效率高,使其工作效率进一步提高,消费者更能接受该产品,更易推广普及。附图说明图1-5为本发明实施方式结构示意图。其中:图5本发明散热体为毯、垫、被褥体时,散热管一种排布结构图。图1-5中箭头所示为水流运动及单向阀方向。具体实施方式图1-5所示,储水箱1与大气相通;散热管10设于散热体8内或表面;电热元件5与加热容器6相结合;加热容器6与出水连接管9相通,出水连接管9又与散热管10相通,散热管10又与进水连接管11相通,进水连接管11又与储水箱1相通,储水箱1通过回水单向阀2与加热容器6相通;电热元件5设于加热容器6侧壁;还包括蓄能换热器18,其内设有换热通道22;加热容器6下部与蓄能换热器18内的换热通道22相连通,来自于加热容器6内的水和水蒸汽通过蓄能换热器18内的换热通道22进行热交换;该换热通道22又与出水连接管9一端相连通,使加热容器6通过换热通道22与出水连接管9相连通;蓄能换热器18为金属块,内设换热通道22形成。工作时,电热元件5将加热容器6侧壁加热,使加热容器6内的水体侧面少部分水快速沸腾产生水蒸汽并沿着侧壁上升(此时加热容器6内水体温度较低)、膨胀,同时回水单向阀2关闭,水蒸汽迅速推动加热容器6内的水向下运动并进入蓄能换热器18内的换热通道22(加热容器6内较低温度的水进入蓄能换热器18内进行热交换,使蓄能换热器18温度与出水温度相一致),水再经出水连接管9、散热管10、进水连接管11向储水箱1内流动,当加热容器6内的水排空后,加热容器6内加热壁上沾有的少量水也变为水蒸汽并随后也进入蓄能换热器18内的换热通道22,并与蓄能换热器18进行热交换,蓄能换热器18吸收水蒸汽的热量,使水蒸汽迅速液化,产生回吸力,由于出水连接管9、散热管10、进水连接管11的阻力作用,回水单向阀2开启,将储水箱1内的水通过回水单向阀2吸入加热容器6内并与加热容器6的水蒸汽混合,使其液化,实现回水,如此循环传热。在上述循环过程中,电热元件5将加热容器6侧壁加热,使加热容器6内的水体侧面少部分水快速沸腾产生水蒸汽并沿着侧壁上升(此时加热容器6内水体温度较低),水蒸汽迅速推动加热容器6内的水向下运动并进入蓄能换热器18内的换热通道22(加热容器6内较低温度的水进入蓄能换热器18内进行热交换,使蓄能换热器18温度与出水温度相一致),当加热容器6内的水排空后,加热容器6内加热壁上沾有的少量水也变为水蒸汽并随后也进入蓄能换热器18内的换热通道22,并与蓄能换热器18进行热交换,水蒸汽释放出热量,与此同时,蓄能换热器18吸入该热量并存储,当下次回水时,回入到换热通道22内的水又使蓄能换热器18温度降低(蓄能换热器18将热能向水中释放),当下次再出水时,来自加热容器6内的较低温度的水经过蓄能换热器18,蓄能换热器18再次将热能向水中释放,将蓄能换热器18温度进一步降低,随后来自加热容器6内的蒸汽进入蓄能换热器18,再与蓄能换热器18进行热交换,水蒸汽释放热量,蓄能换热器18吸收水蒸汽的热量,使水蒸汽液化。这样,蓄能换热器18内的水蒸汽直接被液化,并且通过蓄能换热器18将来自加热容器6内的水蒸汽、水,进行热交换,同时蓄能换热器18向外界散热,从而保持长时间持续不断的回吸力,吸入大量的凉水进入加热容器6内并与加热容器6内的水蒸汽混合,使加热容器6内的水蒸汽全部液化,产生巨大吸力,实现完全回水,这样,使其能够良好回水,水循环效率高。在上述循环过程中,进入到蓄能换热器18内的水蒸汽与之进行热交换,同时蓄能换热器18向外界散热,并且蓄能换热器18不断的吸收大量的热,水蒸汽不断的释放出大量的热,使水蒸汽不断的液化,体积变小,长时间不断产生较大的回吸力,使水长时间不断吸入加热容器6内,并与其内的水蒸汽混合,使水蒸汽全部液化,实现完全回水,使其能够良好回水。这样,回水量大,出水量也大,使水循环量变大,效率更高。图1-4所示,换热通道22横截面积小于28平方毫米。这样,回水时,进入到换热通道22内的凉水不会将其内的水蒸汽同时液化,而是沿着换热通道22依次液化,从而避免剧烈震动,产生噪音。图1-4所示,加热容器6为管状或筒状并倾斜或竖直设置;该管状或筒状加热容器6下端与蓄能换热器18内的换热通道22相连通。这样,工作时,水蒸汽迅速推动加热容器6内的水倾斜向下或竖直向下运动,并进入蓄能换热器18内的换热通道22,进行热交换,使蓄能换热器18温度与出水温度相一致,随后水蒸汽也进入蓄能换热器18内的换热通道22,并与蓄能换热器18进行热交换,水蒸汽释放出热量,与此同时,蓄能换热器18吸入该热量并存储,当下次回水时,回入到换热通道22内的水又使蓄能换热器18温度降低(蓄能换热器18将热能向水中释放),当下次再出水时,来自加热容器6内的较低温度的水经过蓄能换热器18,蓄能换热器18再次将热能向水中释放,将蓄能换热器18温度进一步降低,随后来自加热容器6内的水蒸汽进入蓄能换热器18,再与蓄能换热器18进行热交换,水蒸汽释放热量,蓄能换热器18吸收水蒸汽的热量,使水蒸汽液化。这样,蓄能换热器18内的水蒸汽直接被液化,并且通过蓄能换热器18将来自加热容器6内的水蒸汽、水,进行热交换,同时蓄能换热器18向外界散热,从而保持长时间持续不断的回吸力,吸入大量的凉水进入加热容器6内,并与加热容器6内的水蒸汽混合,使加热容器6内的水蒸汽全部液化,产生巨大吸力,实现完全回水,这样,使其能够良好回水,水循环效率高;由于加热容器6为管状或筒状并倾斜或竖直设置,这样,可将加热容器6制作体积较小,盛装少量水,易于快速加热、快速出水,工作时,水蒸汽与水面之间形成绝热面,并且水蒸汽与水的接触面积很小,水蒸汽很难向水中导热,水蒸汽的体积不易损失,所以,出水量大,出水温度低,速度快,更易回水,回水量也大,快速大量的循环,使其工作效率进一步提高。图1-4所示,增设供水室16,通过该供水室16、回水连接管15、回水单向阀2将储水箱1与加热容器6相连通;供水室16高于加热容器6;供水室16与加热容器6相通处设有供水通道23,该供水通道23横截面积为28平方毫米以下。这样,当加热容器6工作一段时间,停止工作,再经过一段时间,加热容器6内产生的不能还原为水的气体沿着供水通道23缓慢进入到供水室16内并存留在供水室16内上方;当加热容器6再次启动工作时,其内产生的水蒸汽散热、液化,体积变小,产生回吸力,将供水室16内上方存留的气体随同水流或由水流冲击形成气泡通过供水通道23一同吸入加热容器6内,与此同时,供水室16下方存留的水,通过供水通道23向加热容器6内吸入,并且还将储水箱1内的水向供水室16内吸入,吸入加热容器6内的水再次被加热产生水蒸汽,并推动其内的水及其内不能还原为水的气体经出水连接管9、散热管10、进水连接管11进入储水箱1内,进入储水箱1内的不能还原为水的气体向大气排出,保证供水室16可以时时通过供水通道23向加热容器6内供水;由于供水通道23横截面积为28平方毫米以下,当加热容器6内的水蒸汽推动水流动时,供水通道23内的水在表面张力作用下,供水室16内的水此时(由于时间较短)不能通过供水通道23流入加热容器6内,当加热容器6内产生吸力时,供水室16内的水再通过该供水通道23吸入加热容器6内,这样,保证供水室16可以时时通过供水通道23向加热容器6内供水。图1、4所示,增设供水管20,该供水管20一端伸入供水室16内,另一端与供水通道23相连通;在伸入供水室16内的供水管20的这段管壁上设有供水孔19。这样,当加热容器6工作一段时间,停止工作时,加热容器6内产生的不能还原为水的气体沿着供水管20进入到供水室16内并存留在供水室16内上方;当加热容器6再次启动工作时,其内产生的水蒸汽散热、液化,体积变小,产生回吸力,将供水室16内上方存留的气体通过供水管20吸入加热容器6内,与此同时,供水室16下方存留的水,通过供水孔19、供水管20向加热容器6内吸入,并且还将储水箱1内的水向供水室16内吸入,吸入加热容器6内的水再次被加热产生水蒸汽,并推动其内的水及其内不能还原为水的气体经出水连接管9、散热管10、进水连接管11进入储水箱1内,进入储水箱1内的不能还原为水的气体向大气排出。这样,保证供水室16可以时时通过供水孔19、供水管20向加热容器6内供水。图1、4所示,供水管20内径为2mm-6mm。这样,当加热容器6内的水蒸汽推动水流动时,供水管20内的水在表面张力作用下,供水室16内的水此时(由于时间较短)不能通过供水管20流入加热容器6内,当加热容器6内产生吸力时,供水室16内的水再通过供水管20吸入加热容器6内。图1-4所示,增设回水连接管15,通过该回水连接管15、回水单向阀2、供水室16、供水管20、供水通道23将储水箱1与加热容器6相连通。这样,更易安装、制造。图2-4所示,在换热通道22与出水连接管9之间设蒸汽管25,通过该蒸汽管25将换热通道22与出水连接管9相连通。这样,当蒸汽量较大时,还可以进入蒸汽管25内,并通过该蒸汽管25向外散热,使水蒸汽液化,回水效果更好。蒸汽管25材质为铝或铜材质。图3所示,在加热容器6与储水箱1之间由换热通道22、出水连接管9、散热管10、进水连接管11相连形成的通路上任意位置增设出水单向阀12。这样,当回水时,出水单向阀12关闭,避免出水回流,从而实现更好的回水。图1、4所示,供水管20壁上的供水孔19,其孔径为2.5mm-4mm。这样,使水很容易通过供水孔19、供水管20进入加热容器6内,并且不易被杂质堵塞。供水孔19可以设两个或两个以上。图1、4所示,供水管20伸入供水室16内的这段,其长度10mm-50mm。这样,易于将供水室16内上方存留的气体通过供水管20吸入加热容器6内。图2所示,在蓄能换热器18上设泄压阀26。这样,当循环系统内压力过高时,该泄压阀26启动,泄压。该泄压阀26可通过管路与储水箱1相连通,当循环系统内压力过高时,可向储水箱1内泄压,使用更安全。图1-4所示,在加热容器6上设温控装置13。这样,当各种原因引起的加热容器6温度过高时,该温控装置13可断开电源,温度下降时再接通电源。温控装置13断电温度可设定在100℃-150℃之间,具体可设为100℃、105℃、110℃、115℃、120℃、125℃、130℃、135℃、140℃、145℃、150℃,以115℃-135℃为最佳,具体可为115℃、120℃、125℃、130℃。另外该温控装置13也可实现另一项功能,当加热容器6加热水产生水蒸汽,推动水流动时或流动停止时,该温控装置13断开电源,待水蒸汽散热、液化、产生回吸力,回水时或回水后,该温控装置13再接通电源,使水如此周而复始循环传热,即,控电循环模式。图4所示,设过滤装置17,通过该过滤装置17、回水连接管15、回水单向阀2、供水室16、供水管20、供水通道23将储水箱1与加热容器6相连通。这样,防止杂质进入单向阀内,使其失灵。过滤装置17可设在储水箱1内也可设在储水箱1外。图1-4所示,加热容器6由铝或铝合金材料制成,电热元件5采用PTC电热元件加热。这样,快速升温、快速传热、使其更好循环传热,工作效率更高。加热容器6可以是圆管状也可以是方管状,一般其是内圆外方,其内径一般6mm-30mm,长度10mm-300mm;当功率在600W以下时,内径最适宜10mm-16mm最好,长度在30mm-150mm为好。本发明中,回水连接管15内径为2mm-6mm,最佳为3.5mm、3.8mm、4mm、4.5mm、5mm。进水连接管11、出水连接管9内径为3mm-8mm,最佳为4mm、4.5mm、5mm。回水单向阀2内径为2mm-6mm,3mm-5mm为最佳。本发明中,回水:是指水蒸汽进入蓄能换热器18内的换热通道22,与蓄能换热器18进行热交换,使水蒸汽液化,产生持续不断的回吸力,将储水箱1内的水通过过滤装置17、回水连接管15、回水单向阀2、供水室16、供水管20、供水孔19、供水通道23吸入加热容器6、蓄能换热器18、蒸汽管25、出水连接管9内的过程。本发明附图5中,散热管10在散热体8上的排布方式为一种并联方式,但并不限于此,可以是任何的并联或串联方式的排布。本发明中,散热管10可设在散热体8内或表面。具体散热管10为硅胶管。制造水热毯、垫、被褥、披肩、水热服等产品,散热管10内径为3mm-8mm,最佳内径为3.5mm、3.8mm、4mm、4.5mm、5mm。具体可为内径3.5mm外径5mm、内径4mm外径6mm。本发明用于水暖毯、垫、被褥、炕板,水热毯、垫、被褥、热疗垫、热疗服、护肩、护腰等,工作状态下,加热容器6工作温度在100℃时(加热容器6内的水沸腾状态下),功率为100W-600W,最佳功率为250W-400W,可以为250W、300W、350W、400W。本发明中,散热体8是指散热部分,具体可以是毯、垫、被褥、箱、袋、服装、鞋帽、披肩、护腰、护颈、护肘、护腕、护腿、护膝、护脚踝、散热器、床、床板、炕、炕板、地板、地面、墙等。图1-5中,散热体8为毯、垫、被褥体。本发明中,回水单向阀2可设在储水箱1与加热容器6相连通的水路上的任意位置,具体回水单向阀2可设于储水箱1内部或储水箱1外部;也可设于储水箱1壳壁上;也可设于加热容器6内;也可设于加热容器6外;也可设于回水连接管15上。本发明中,供水管20可由塑料或金属材质制成;供水室16可由管件构成,具体可由2-4分管件制成。这样,更易安装、制造。本发明中,储水箱1与加热容器6的位置关系不限,储水箱1可以设在加热容器6的上方,也可设在加热容器6侧面位置,都在本发明保护中。本发明中,蓄能换热器18为金属块,该金属块可为盘状、条状等,可以是方的、圆的、扁的、高的、长的、短的等,其不受形状、大小限制,只要能够储存、释放来自于加热容器6内的汽、水的热量,并使其进行热交换即可。本发明中,蓄能换热器18是指:能够储存、释放来自于加热容器6内的蒸汽、水的热量,并使其进行热交换的装置。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