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射罩体、加热装置和取暖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062575阅读:484来源:国知局
反射罩体、加热装置和取暖器的制造方法

本发明涉及家用电器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反射罩体、一种加热装置和一种取暖器。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如图1所示,现有的反射罩体为旋转对称的结构,沿着圆周方向均匀变化,如图2至5所示,现有的加热装置由壳体102形成托盘结构,在壳体106内安装有绝缘支座104,发热体106固体于绝缘支座104上,发热体106为面状结构或者环状结构,至少存在以下技术缺陷:

(1)采用旋转对称结构,由于截面曲线形状的设计直接决定反射罩面的结构,如图6所示,通常容易造成加热过于集中,并且辐射面积偏小,对墙温升容易偏高,对使用造成影响;

(2)无法实现空间散热效果的可调节性。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至少之一,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反射罩体。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加热装置。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取暖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反射罩体,包括:反射罩本体,反射罩本体包括多个扇状曲面,多个扇状曲面周向连接形成环状结构,环状结构的中心轴所在的多个轴向平面分别与环状结构形成多个相交曲线,多个相交曲线的形状不唯一。

在该技术方案中,将反射罩体设置为由多个扇状曲面周向连接而成的环状结构,环状结构有虚拟的中心轴,环状结构与通过虚拟的中心轴的轴向平面具有相交曲线,与现有的反射罩面结构相比,环状结构与不同角度的轴向平面的相交曲线的形状不唯一,即每个扇状曲面呈波浪形显示,以增加罩体的反射面积,辐射热流在空间中的周向分布呈渐变情况,在提升了辐射加热效果的同时,降低了出现局部过热的概率。

其中,形成反射罩体的多个扇状曲面,可以是相同结构的曲面,也可以是不同结构的曲面。

具体地,热源发射的能量通过反射罩体反射发散至需要加热的空间内,通过合理的光源设计和反射罩体配合,以获得较好的加热效果,与规则的面状或环状的罩体结构相比,在同一个扇状曲面内,不同角度的相交曲线结构不同,增加了罩体的反射面积,降低了出现局部过热的概率。

另外,本发明提供的上述实施例中的反射罩体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多个相交曲线为抛物线,在任意一个扇状曲面内,多个抛物线的开口大小不唯一。

在该技术方案中,扇状曲面与轴向平面的相交曲线为抛物线,在任意一个扇状曲面内,不同位置的抛物线的开口大小不同,而不同开口大小的抛物线表征不同的聚热能力,通过设置不同的抛物线的开口,一方面,与平滑的罩体曲面相比,增加了热能反射面积,另一方面,防止了反射罩体局部过热现象的产生。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多个相交曲线为圆弧,在任意一个扇状曲面内,多个圆弧的直径不唯一。

在该技术方案中,扇状曲面与轴向平面的相交曲线也可以是一段圆弧,在任意一个扇状曲面内,不同位置的圆弧的直径不同,而不同直径的圆弧同样表征不同的聚热能力,通过设置不同直径的圆弧,一方面,与平滑的罩体曲面相比,扇状曲面呈现波浪形曲面的结构,增加了热能反射面积,另一方面,也防止了反射罩体局部过热现象的产生。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扇状曲面的中部与对应的轴向平面相交形成的抛物线的开口角度小于扇状曲面的两端与对应的轴向平面相交形成的抛物线的开口角度。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将扇状曲面的中部与轴向平面相交形成的抛物线的开口角度设置为小于扇状曲面的两端与轴向平面相交形成的开口角度,从正向看,扇状曲面的中部形成一个内凸的曲面,一方面,增加了热能反射面积,另一方面,通过在中部设置开口角度最小的抛物线,使反射罩体整体呈现规则排布,提升了反射罩体的外观的美观度。

具体地,反射罩体可以被划分成六块相同的扇状曲面,在每个划分处截面的抛物线型相同,整个反射罩体额形状呈现花瓣形,在任意一个扇状曲面内,在中央位置的截面的曲线的抛物线的线形与划分处的截面的曲线的线型不同。划分处的截面的抛物线与中央位置的截面的抛物线相比较张开角度更大,抛物线(或类似弧线)不同的内凹程度代表不同的聚热效果。因此,在划分处-中央位置-划分处中反射罩体呈现起伏变化,在六个扇状曲面拼接后,辐射热流也会在圆周方向上形成不同的加热效果区域。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反射罩本体还包括:底平面,底平面连接至环状结构,以使环状结构的一端闭合,底平面为圆形。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在环状结构的一端设置底平面,使环状结构的一端闭合,即扇状曲面在径向上的一端为圆弧,一方面,反射罩体的整体结构更加规则,另一方面,将底平面与反射罩体的加热装置相对设置,使加热效果更加均衡。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扇状曲面的个数大于或等于3个,小于或等于8个。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还包括:安装部,安装部用于安装反射罩本体,安装部设置有调节转轴,反射罩本体能够绕调节转轴旋转调节。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在安装部上设置调节转轴,以通过反射罩体绕调节转轴转动,实现在加热空间上的热流分布变化。

具体地,调节转轴与上述的中心轴重合。

本发明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加热装置,包括:壳体;多个发热体,设置在壳体内,多个发热体用于对本发明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的反射罩体进行加热。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在壳体内设置用于对反射罩体进行加热的多个发热体,多个发热体可以与形成反射罩体的扇状曲面对应设置,一方面,提升了加热效率,另一方面,也防止了在反射罩体的中部产生聚过过热的情况。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绝缘支座,设置在壳体内,多个发热体设置于绝缘支座上。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在壳体与多个发热体之间设置绝缘支座,一方面,满足了多个发热体的固定需求,另一方面,也提升了加热装置的安全性。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多个发热体周向排布,并与多个扇状曲面对应设置。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将多个发热体周向排布,在多个扇状曲面均匀分布时,使每个扇状曲面加热均匀,以改善分配辐射热流的分布特征。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发热体为暗光陶瓷发热盘或黄晶发热管。

本发明第三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取暖器,包括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中任一项的反射罩体;和/或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中任一项的加热装置。

本发明第三方面的实施例提供的取暖器,因设置有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的反射罩体和/或本发明第二方面实施例的加热装置,从而具有上述反射罩体和/或加热装置的全部有益效果。

具体地,在取暖器的壳体内,反射罩体与加热装置相对设置,通过加热装置中的多个发热体对反射罩体进行加热,并且经过旋转调节反射罩体,可以实现在加热空间上的热流分布变化。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示出了相关技术中的反射罩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相关技术中的一个实施例的加热装置的结构的主视图;

图3示出了图2中的加热装置的结构的顶视图;

图4示出了相关技术中的另一个实施例的加热装置的结构的主视图;

图5示出了图4中的加热装置的结构的顶视图;

图6示出了相关技术中的反射罩体的辐射热流分布示意图;

图7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反射罩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8示出了图7中的反射罩体在不同角度进行截面后合成的侧视图;

图9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的反射罩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10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再一个实施例的反射罩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1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又一个实施例的反射罩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12示出了图7中的反射罩体的辐射热流分布示意图;

图13示出了图9中的反射罩体的辐射热流分布示意图;

图1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加热装置的结构的主视图;

图15示出了图14中的加热装置的结构的顶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参照图7至图13描述根据本发明一些实施例的反射罩体。

如图7至11所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反射罩体,包括:反射罩本体,反射罩本体包括多个扇状曲面,多个扇状曲面周向连接形成环状结构202,环状结构202的中心轴所在的多个轴向平面分别与环状结构202形成多个相交曲线,多个相交曲线的形状不唯一。

在该技术方案中,将反射罩体设置为由多个扇状曲面周向连接而成的环状结构202,环状结构202有中心轴,环状结构202与通过中心轴的轴向平面具有相交曲线,与现有的反射罩面结构相比,环状结构202与不同角度的轴向平面的相交曲线的形状不唯一,即每个扇状曲面呈波浪形显示,以增加罩体的反射面积,辐射热流在空间中的周向分布呈渐变情况,在提升了辐射加热效果的同时,降低了出现局部过热的概率。

其中,形成反射罩体的多个扇状曲面,可以是相同结构的曲面,也可以是不同结构的曲面。

如图12与图13所示,具体地,热源发射的能量通过反射罩体反射发散至需要加热的空间内,通过合理的光源设计和反射罩体配合,以获得较好的加热效果,如图6所示,与规则的面状或环状的罩体结构相比,在同一个扇状曲面内,不同角度的相交曲线结构不同,增加了罩体的反射面积,降低了出现局部过热的概率。

另外,本发明提供的上述实施例中的反射罩体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如图7和图8所示,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多个相交曲线为抛物线,在任意一个扇状曲面内,多个抛物线的开口大小不唯一。

在该技术方案中,扇状曲面与轴向平面的相交曲线为抛物线,在任意一个扇状曲面内,不同位置的抛物线的开口大小不同,而不同开口大小的抛物线表征不同的聚热能力,通过设置不同的抛物线的开口,一方面,与平滑的罩体曲面相比,增加了热能反射面积,另一方面,防止了反射罩体局部过热现象的产生。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多个相交曲线为圆弧,在任意一个扇状曲面内,多个圆弧的直径不唯一。

在该技术方案中,扇状曲面与轴向平面的相交曲线也可以是一段圆弧,在任意一个扇状曲面内,不同位置的圆弧的直径不同,而不同直径的圆弧同样表征不同的聚热能力,通过设置不同直径的圆弧,一方面,与平滑的罩体曲面相比,扇状曲面呈现波浪形曲面的结构,增加了热能反射面积,另一方面,也防止了反射罩体局部过热现象的产生。

如图7至图11所示,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扇状曲面的中部与对应的轴向平面相交形成的抛物线的开口角度小于扇状曲面的两端与对应的轴向平面相交形成的抛物线的开口角度。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将扇状曲面的中部与轴向平面相交形成的抛物线的开口角度设置为小于扇状曲面的两端与轴向平面相交形成的开口角度,从正向看,扇状曲面的中部形成一个内凸的曲面,一方面,增加了热能反射面积,另一方面,通过在中部设置开口角度最小的抛物线,使反射罩体整体呈现规则排布,提升了反射罩体的外观的美观度。

如图7和图8所示,反射罩体可以被划分成六块相同的扇状曲面,如图8所示,在每个划分处(第Ⅰ位置)截面的抛物线型相同,整个反射罩体额形状呈现花瓣形,在任意一个扇状曲面内,在中央位置(第Ⅲ位置)的截面的曲线的抛物线的线形与划分处的截面的曲线的线型不同。划分处的截面的抛物线与中央位置的截面的抛物线相比较张开角度更大,抛物线(或类似弧线)不同的内凹程度代表不同的聚热效果。因此,在划分处-中央位置-划分处中反射罩体呈现起伏变化,在六个扇状曲面拼接后,辐射热流也会在圆周方向上形成不同的加热效果区域。

如图7所示,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反射罩本体还包括:底平面204,底平面204连接至环状结构202,以使环状结构202的一端闭合,底平面204为圆形。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在环状结构202的一端设置底平面204,使环状结构202的一端闭合,即扇状曲面在径向上的一端为圆弧,一方面,反射罩体的整体结构更加规则,另一方面,将底平面204与反射罩体的加热装置相对设置,使加热效果更加均衡。

如图7至11所示,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扇状曲面的个数大于或等于3个,小于或等于8个。

图7示出了扇状曲面的个数为6的情况,图12示出了图7中的反射罩体的辐射热流的分布情况;

图9示出了扇状曲面的个数为4的情况,图13示出了图9中的反射罩体的辐射热流的分布情况;

图10示出了扇状曲面的个数为5的情况;

图11示出了扇状曲面的个数为8的情况。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还包括:安装部,安装部用于安装反射罩本体,安装部设置有调节转轴,反射罩本体能够绕调节转轴旋转调节。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在安装部上设置调节转轴,以通过反射罩体绕调节转轴转动,实现在加热空间上的热流分布变化。

具体地,调节转轴与上述的中心轴重合。

下面参照图14和图15描述根据本发明一些实施例的加热装置。

如图14和图15所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加热装置,包括:壳体302;多个发热体304,设置在壳体302内,多个发热体304用于对本发明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的反射罩体进行加热。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在壳体302内设置用于对反射罩体进行加热的多个发热体304,多个发热体304可以与形成反射罩体的扇状曲面对应设置,一方面,提升了加热效率,另一方面,也防止了在反射罩体的中部产生聚过过热的情况。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绝缘支座306,设置在壳体302内,多个发热体304设置于绝缘支座306上。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在壳体302与多个发热体304之间设置绝缘支座306,一方面,满足了多个发热体304的固定需求,另一方面,也提升了加热装置的安全性。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多个发热体304周向排布,并与多个扇状曲面对应设置。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将多个发热体304周向排布,在多个扇状曲面均匀分布时,使每个扇状曲面加热均匀,以改善分配辐射热流的分布特征。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发热体304为暗光陶瓷发热盘或黄晶发热管。

本发明第三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取暖器,包括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中任一项的反射罩体;和/或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中任一项的加热装置。

本发明第三方面的实施例提供的取暖器,因设置有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的反射罩体和/或本发明第二方面实施例的加热装置,从而具有上述反射罩体和/或加热装置的全部有益效果。

具体地,在取暖器的壳体内,反射罩体与加热装置相对设置,通过加热装置中的多个发热体对反射罩体进行加热,并且经过旋转调节反射罩体,可以实现在加热空间上的热流分布变化。

在本发明中,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术语“多个”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相连”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单元必须具有特定的方向、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