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碱回收苛化绿液预加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206929阅读:988来源:国知局
一种碱回收苛化绿液预加热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碱回收苛化绿液预加热装置,属于机械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绿液苛化是将绿液通过苛化反应转化为蒸煮生产所需要的白液,绿液苛化温度一般为为90~105℃,所以苛化前需要对绿液进行加热。

目前,使用的一种碱回收苛化绿液加热器,包括进液管、出液管、加热器、喷头、变径节、进汽管、止回阀门,该装置的工作原理是绿液经过进液管进入加热器前端、通过变径节、喇叭喷头喷射到加热器中间段,蒸汽经过进汽管进入加热器对绿液直接加热,加热完成后的绿液通过通过变径节、U型管排出。

该装置存在以下弊端:从加热器的中间段才与蒸汽的接触,加热流程短,加热效率不佳或者蒸汽需求量大;蒸汽经过中间段加热后直接流失,蒸汽热量未得到充分利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技术方案的不足,提供一种碱回收苛化绿液预加热装置,该预加热装置能够方便加热,而且蒸汽热量利用率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碱回收苛化绿液预加热装置,包括进液管,进液管连通止回阀,止回阀连通第一变径节,第一变径节连接有喷头;第一变径节连通有加热器,加热器连通进汽管,进汽管上设置有止回阀门,加热器连接第二变径节,第二变径节连通出液管,出液管为U形管。

以下是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

所述出液管与蒸汽回流管连接部设置有分流件,所述分流件包括圆锥形的分流件本体,所述分流件本体包括圆柱形的连接部和锥形部;所述锥形部的小径端朝下。

所述分流件内设置第一分流通道、第二分流通道、第三分流通道和第四分流通道,所述第一分流通道、第二分流通道、第三分流通道和第四分流通道为截面为圆形的通道,所述第一分流通道、第二分流通道、第三分流通道和第四分流通道的轴线在同一平面上,第一分流通道、第二分流通道、第三分流通道和第四分流通道的直径相等。

所述第一分流通道的轴线与水平面的夹角为65度,所述第一分流通道、第二分流通道、第三分流通道和第四分流通道由锥形部延伸到连接部的顶端。

所述分流件内设置有第五分流通道、第六分流通道、第七分流通道和第八分流通道。

所述第五分流通道、第六分流通道、第七分流通道和第八分流通道分别与与第一分流通道、第二分流通道、第三分流通道和第四分流通道相交。

所述第五分流通道、第六分流通道、第七分流通道和第八分流通道的轴线在同一平面上,第五分流通道、第六分流通道、第七分流通道和第八分流通道的轴线平行,所述第五分流通道与水平面的夹角为70度。

工作原理是绿液经过进液管进入加热器前端、通过变径节、喇叭喷头喷射到加热器中间段,蒸汽经过进汽管进入加热器对绿液直接加热,加热完成后的绿液通过通过变径节、U型管排出,剩余蒸汽通过U型管末端回流至加热器的前端对绿液进行预加热,升温后的绿液进入加热管的中间段通过新蒸汽进行二次加热。

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上技术方案,具有良好的有益效果:从加热器的前端蒸汽与绿液就开始接触,加热流程加长,提高了加热效率;利用剩余蒸汽对绿液进行预加热,提高了绿液的温度,绿液进入中间段进行加热时减少了新蒸汽的蒸汽用量,提高了蒸汽的利用率。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上述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1 为现有技术中碱回收苛化绿液加热器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一种碱回收苛化绿液预加热装置结构示意图;

附图3为实用新型实施例2中分流件的安装位置示意图;

附图4为实用新型实施例2中分流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5为附图4的仰视图。

图中,

1-进液管;2-喷头;3-加热器;4-出液管;5-第二变径节;6-进汽管;7-第一变径节;2-喷头;8-止回阀;9-止回阀;10-蒸汽回流管;11-回流阀门;12-分流件;121-第一分流通道;1211-第二分流通道;1212-第三分流通道;1213-第四分流通道;122-第五分流通道;1221-第六分流通道;1222-第七分流通道;1223-第八分流通道。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如附图2,一种碱回收苛化绿液预加热装置,包括进液管1,进液管1连通止回阀9,止回阀9连通第一变径节7,第一变径节7连接有喷头2;第一变径节7连通有加热器3,加热器3连通进汽管6,进汽管6上设置有止回阀门8,加热器3连接第二变径节5,第二变径节5连通出液管4,出液管4为U形管。

出液管4的末端安装蒸汽回流管10,所述的蒸汽回流管10上安装有回流阀门11,蒸汽回流管10与进液管1连通。

工作原理是绿液经过进液管进入加热器前端、通过变径节、喇叭喷头喷射到加热器中间段,蒸汽经过进汽管进入加热器3对绿液直接加热,加热完成后的绿液通过通过变径节、U型管排出,剩余蒸汽通过U型管末端回流至加热器的前端对绿液进行预加热,升温后的绿液进入加热器3的中间段通过新蒸汽进行二次加热。

实施例2,在实施例1的使用过程中发现由于,蒸汽的回流量较小,所以对上述技术方案作出了进一步的改进。

如附图3、附图4和附图5所示,所述出液管4与蒸汽回流管10连接部设置有分流件12,所述分流件12包括圆锥形的分流件本体123,所述分流件本体123包括圆柱形的连接部124和锥形部125;所述锥形部125的小径端朝下。

所述分流件123内设置第一分流通道121、第二分流通道1211、第三分流通道1212和第四分流通道1213,所述第一分流通道121、第二分流通道1211、第三分流通道1212和第四分流通道1213为截面为圆形的通道,所述第一分流通道121、第二分流通道1211、第三分流通道1212和第四分流通道1213的轴线在同一平面上,第一分流通道121、第二分流通道1211、第三分流通道1212和第四分流通道1213的直径相等。

所述第一分流通道121的轴线与水平面的夹角为65度,所述第一分流通道121、第二分流通道1211、第三分流通道1212和第四分流通道1213由锥形部125延伸到连接部124的顶端。

所述分流件123内设置有第五分流通道122、第六分流通道1221、第七分流通道1222和第八分流通道1223。

所述第五分流通道122、第六分流通道1221、第七分流通道1222和第八分流通道1223分别与与第一分流通道121、第二分流通道1211、第三分流通道1212和第四分流通道1213相交。

所述第五分流通道122、第六分流通道1221、第七分流通道1222和第八分流通道1223的轴线在同一平面上,第五分流通道122、第六分流通道1221、第七分流通道1222和第八分流通道1223的轴线平行,所述第五分流通道122与水平面的夹角为70度。

连接部124为圆柱形,连接部124的直径与蒸汽回流管相等。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