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远红外与太阳能组合多功能烘干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43182阅读:348来源:国知局
一种远红外与太阳能组合多功能烘干机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农业机械农产品干燥用的一种远红外与太阳能组合多功能烘干机。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农产品烘干机多使用的燃料为煤、燃油等,机型体积较大、固定式安装、燃料成本高且污染环境、烘干成本高;而自然晾晒时间长,且无法控制雨季的空气湿度、粉尘及有害细菌的污染等,干燥物料的品质达不到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缺点,提供一种远红外与太阳能组合多功能烘干机,利用清洁能源干燥,其机体结构由太阳能吸热板、横梁、托盘立柱、机架、有机玻璃板门、拱形架、远红外电加热管、远红外碳纤维电加热膜、保温彩钢板等组合而成。太阳能吸热板和有机玻璃板,吸收太阳能的热量给机内加热,使用220V交流电源,远红外电加热管对进入机内的冷风和循环风加热、远红外碳纤维电加热膜对物料加热,三种热量共同加热产生的清洁热风在机内循环对物料干燥,有效降低能源消耗,实现绿色、低碳、环保,干燥后物料能保持原有的形状、色泽、味道和营养,烘干物料质量好,解决了传统自然晾晒不能控制烘干温度和湿度问题,及普通烘干机燃料消耗大、污染环境、烘干成本高等一系列问题。该机体积小、安装使用方便,适合烘干农副产品、山野菜、药材、茶叶、枸杞子、海产品等,可广泛应用于种植、加工、经营企业及家庭使用。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轴流风机(2)转动从进风百叶窗(11)吸入冷风,通过远红外电加热管(15)产生热风,再穿过远红外碳纤维电加热膜(19),使热风温度进一步升高后,进入干燥机每层托盘(20)内的干燥物料进行加热干燥,干燥后的热风从上部返回到混风室(1)与冷风混合后,又被轴流风机(2)吸入,这样实现连续在机内循环干燥,热风温度控制在45-68℃。机体正面的朝阳面有机玻璃板门(8)和顶部太阳能吸热板(3)利用光照吸收太阳能热量,光照不足时以远红外干燥为主,机内温度过高时,温 度传感器(6)工作使远红外电加热管(15)电流减少,温度降低,当干燥机内的空气湿度超过设定值时,湿度传感器(9)工作,直流电机(14)启动使调风门(13)打开,这时排湿百叶窗(16)被机内风力吹开排湿,根据不同干燥阶段的程序和温度的设定不同,排湿百叶窗(16)多次开启排湿使物料逐渐变干,直至干燥到需要的水分。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烘干机主视图

图2是图1左视图

图3是图1右视图

图4是B局部放大图

图5是A局部放大图

图中部件号说明;

1.混风室,2.轴流风机,3.太阳能吸热板,4.横梁,5.托盘立柱,6.温度传感器,7.机架,8.有机玻璃板门,9.湿度传感器,10.电控箱,11.进风百叶窗,12.拱形架,13.调风门,14.直流电机,15.远红外电加热管,16.排湿百叶窗,17.隔板,18.钢丝网,19.远红外碳纤维电加热膜,20.托盘,21.锁紧手柄,22.底板,23.端面保温彩钢板,24.背面保温彩钢板,25.连接螺栓,26.托盘滑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最佳实施方案进行描述。干燥机图1组装时,从左到右先把角钢机架(7)、托盘立柱(5)、横梁(4)、拱形架(12)和30mm×30mm托盘滑道(26)用M6链接螺栓(25)联接成单体机架,组合成一整体机架后,安装固定两端面30mm厚保温彩钢板(23)、背面保温彩钢板(24)和2mm隔板(17),再分别安装两台每个0.75KW轴流风机(2)、5根直径φ33mm长1800mm远红外电加热管(15)、直径φ250mm调风门(13)、12V直流电机(14)、电控箱(10)等,将厚0.5mm每幅宽500mm每层4幅远红外碳纤维电加热膜(19)横向平铺在与机架(7)的钢丝网(18)上并加以固定,为保证较好的通风效果,在远红外碳纤维电加热膜(19)上,每间隔15mm的非导线 区上钻一排φ3mm小孔,间距为10mm;每间隔250mm的非导线区上,钻二排间距为15mm的φ3mm小孔,然后把1000mm×1000mm底部为编织网的托盘(20)放入托盘滑道(26)上,每个托盘滑道(26)上装入2个托盘(20),托盘(20)底部到远红外碳纤维电加热膜(19)的间距为20mm-30mm为宜,上下托盘的间距为200mm-250mm为宜,最后安装5mm厚有机玻璃板门(8),电控箱(10)上有开关按钮、电压表、温度表、湿度表等,烘干物料选择及温度设定均在显示屏上显示。装入烘干物料后,应把有机玻璃板门(8)关好,并用锁紧手柄(21)锁紧,防止漏风,根据干燥物料的不同特性,设置相应的干燥温度,取得最佳的干燥效果。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