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气装置及所适用的新风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83829阅读:359来源:国知局
换气装置及所适用的新风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机械技术,尤其涉及一种换气装置及所适用的新风机。



背景技术:

新风机具有独立的排风及送风系统,受污染的空气经排风口、排风管道及排风机排至室外,室外的新鲜空气则通过引风机、进风管道和进风口送入室内。由于区别于空调的制冷功能,在换季季节和日常的室内空气流通时,舒适、洁净的空气,让用户更佳青睐。

新风机主要安装在酒店、公寓、工厂等多种领域。针对各实地的安装方式不同,新风机需配合提供排风口和进风口的位置。这使得新风机厂家在出厂时,需针对不同安装方式提供不同型号的新风机,从而导致相同功能的设备因无法确定市场需求而造成库存积压。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换气装置及所适用的新风机,以解决新风机及同类产品无法适配不同安装方式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换气装置,包括:排风通道,包含:与室内出风管相连的出风口,用于与室外排风管相连的、至少两个排风口,以及位于所述排风通道内的排风引风机;其中,每个排风口根据换气装置的安装位置而设;新风通道,包含:与室内新风管相连的新风口,用于与室外进风管相连的、至少两个进风口,以及位于所述新风通道内的进风引风机;其中,每个进风口根据换气装置的安装位置而设。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新风机,包含如上所述的换气装置。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换气装置的多个侧面设置排风口和进风口,解决了新风机及同类产品无法适配不同安装方式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的换气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的换气装置一种可选方案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的换气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中的换气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实施例一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换气装置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可适用于新风机、和空调等包含换气装置的设备中,所述换气装置包括彼此隔离的排风通道和新风通道。

所述排风通道包括:与室内出风管相连的出风口11,用于与室外排风管相连的、至少两个排风口,以及位于所述排风通道内的排风引风机13;其中,每个排风口根据包含所述换气装置的设备的安装位置而设。

所述新风通道包含:与室内新风管相连的新风口21,用于与室外进风管相连的、至少两个进风口,以及位于所述新风通道内的进风引风机23;其中,每个进风口根据包含所述换气装置的设备的安装位置而设。

具体地,以包含所述换气装置的新风机为例,为了利用新风机来排出室内的浊气,通常在室内的顶部设有出风管和新风管,该出风管和新风管遍布各房间。在出风管和新风管的总管上,对应设有出风管口和新风管口。出风管口对接所述换气装置的出风口11,新风管口对接所述换气装置的新风口21。

为了便于适应不同房型、楼宇的新风机安装位置,所述排风通道的另一端包含多个排风口(12A、12B、和12C),所述新风通道的另一端包含多个进风口(22A、22B、和22C)。其中,排风口(12A、12B、和12C)和进风口(22A、22B、和22C)成对的配置在换气装置所在设备外壳的不同侧面。例如,所述新风通道的另一端设有三通转换头,所述三通转换头上连接各进风口(22A、22B、和22C)。本实施例中,所述排风口(12A、12B、和12C)和进风口(22A、22B、和22C)成对的设置在换气装置外壳的左侧、右侧和背部。

在一种可选方案中,每个排风口(12A、12B、或12C)设置在与所述出风管道另一端相连的排风箱14的箱壁上,所述排风箱14的至少两个箱壁与换气装置的外壳相邻。和/或,每个进风口(22A、22B、或22C)设置在与所述进风管道另一端相连的进风箱26的箱壁上,所述进风箱26的至少两个箱壁与换气装置的外壳相邻。

在此,所述排风箱14和进风箱26根据新风机的设计而摆放。例如,如图2所示,所述排风箱14和进风箱26上下的排列在新风通道内,其中排风箱14与新风通道密封,并与排风管道连接。所述排风箱14和进风箱26相邻外壳的箱壁上设有各自的排风口(12A、12B、和12C)和进风口(22A、22B、和22C)。

在实际安装时,安装人员只需根据房型需要,打开其中一侧面上的排风口和进风口([12A,22A]、[12B,22B]、[12C,22C]),并对应的将排风口(12A、12B、或12C)连接在室外排风管上,将进风口(22A、22B、或22C)连接在室外进风管上即可。

为了防止在使用时其他未使用的排风口(12A、12B、或12C)和进风口(22A、22B、或22C)对排风和进风的干扰。每对排风口和进风口([12A,22A]、[12B,22B]、[12C,22C])在出厂时由防风挡板(未予图示)密封。安装人员在安装时可根据实际安装位置,选择一对排风口和进风口([12A,22A]、[12B,22B]、[12C,22C]),并去除相应的挡板,完成安装。

在此,所述防风挡板与换气装置的外壳整体成型,所述防风挡板在相应排风口(12A、12B、和12C)和进风口(22A、22B、和22C)处设有打通标识。其中,所述打通标识可以是在外壳的排风口(12A、12B、和12C)和进风口(22A、22B、和22C)位置设置的划痕。安装人员可以根据该划痕破除对应排风口(12A、12B、或12C)和进风口(22A、22B、或22C)的外壳部分,并进行安装。

或者,所述防风挡板与换气装置的外壳借由密封结构可拆卸密封。在此,所述挡板的直径可大于应排风口(12A、12B、12C)和进风口(22A、22B、22C)的直径,并通过密封胶、密封垫圈和螺丝组合等密封结构,将挡板固定在换气装置的外壳上。安装时,安装人员根据实际安装位置,破除其中一对挡板,并继续安装。

在此,新风机、或空调等包含换气装置的设备的安装位置包括但不限于:1)左侧/右侧排风口(12A、或12B)和进风口(22A、或22B)连接各自室外管、并背面固定在墙体上;或者,2)背面排风口12C和进风口22C连接各自室外管、并背面吸附在屋顶上/外墙内侧等。

在所述排风通道内设有排风引风机13,用于将室内空气吸引至所述排风通道,并通过所述排风通道排至室外。同样,在所述新风通道内设有进风引风机23,用于将室外空气吸引至所述新风通道,并通过所述新风通道输至室内。

该换气装置的安装过程如下:

根据室外排风管、室外进风管与固定所述换气装置所在设备的墙壁之间的位置关系,打开换气装置外壳上相应侧面的挡板,并将进风口(22A、22B、或22C)和排风口(12A、12B、或12C)分别连接在室外进风管和室外排风管上。将换气装置的新风口21和出风口11分别连接室内的出风管和新风管,并开通电源,使得排风引风机13和进风引风机23工作。

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通过在换气装置的多个侧面设置排风口和进风口,解决了新风机及同类产品无法适配不同安装方式的问题。

另外,利用排风箱14和进风箱26来对应设置多个排风口和进风口,极便捷的实现了多个排风口与排风通道之间进行衔接,以及多个进风口与新风通道之间进行衔接,有效解决多个排风口和进风口与各自的通道之间管道的固定问题。

另外,在排风口和进风口上设置防风挡板,能够有效防止不使用的排风口和进风口对气流的干扰。

实施例二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换气装置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在上述各实施例的基础上,为了使得引入室内的新风更干净,在所述新风通道中还包括:位于所述进风引风机23前端的至少一个过滤单元24。

在此,所述过滤单元24包括但不限于以下至少一种:基于电荷吸附的过滤器、基于活性碳等吸附颗粒吸附的过滤器等。

当过滤单元24为多个时,每个过滤单元24按照所能够过滤的由所述引风机引入的室外空气中颗粒尺寸而排列在新风通道中。具体地,过滤大颗粒的过滤单元24设置在靠近进风口(22A、22B、和22C)一侧,逐步的过滤小颗粒的过滤单元24设置在靠近新风口21一侧。

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通过在新风管道内设置过滤单元24,能够有效过滤室外空气中的悬浮颗粒。另外,按照颗粒尺寸设置多个过滤单元24,能够更细致的过滤空气中的颗粒,使得进入室内的空气更为洁净。

实施例三

图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提供的换气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在上述各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施例为了减少进入室内的空气与室内温度的温差,所述换气装置还包括:换热单元25。

所述换热单元25包含插接在新风通道上的第一换热通路和插接在排风通道上的第二换热通路;其中,两换热通路对进风和排风换热,且两换热通路彼此隔绝。

在此,所述换热单元25可将新风通道和排风通道均分成两部分,并由所述换热单元25衔接而成。本实施例中,所述换热单元25位于新风通道中,并在所述新风通道的侧壁上设有与排风通道的衔接的通风口,所述通风口为第二换热通路的端口。所述通风口与排风通道密封,以防止室内浊气进入新风通道中。

所述换热单元25总的各换热通路由易于热传导的材料制造而成。为了防止两路气流的彼此混合,同时,提高换热效率,所述第一换热通路和第二换热通路由多个彼此隔绝、且横纵排列的热交换管构成。

例如,所述第一换热通路和第二换热通路采用横截面为矩形的管道结构来纵横排列。所述换热单元25可安装在多个过滤单元24之间。

本实施例能够有效减少进入室内的空气与室内温度的温差。

注意,上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会理解,本实用新型不限于这里所述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而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决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