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节能型柴烧窑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43441阅读:1191来源:国知局
一种节能型柴烧窑炉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柴烧窑炉,具体的涉及一种可降低薪柴燃烧量,节约能源的柴烧窑炉。



背景技术:

陶瓷器的烧制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瓷器烧制前会进行上釉的步骤,釉料为覆盖在瓷器表面的一种玻璃质层,其主要的目的在于提供陶瓷器的保护及装饰,釉料在烧制完成会均匀地包覆在陶瓷器的表面并形成独特的色泽及表面纹路。而陶器在烧制时一般不上釉,但是可通过一种独特的柴窑烧制,其利用柴窑的燃料薪柴在燃烧时所产生的灰烬覆盖在瓷器的表面以形成落灰釉,落灰釉为自然形成且富有不规则性,故利用柴窑制成的陶器成品具有色泽变化多端且为独一无二的效果。

然而,使用传统的柴窑烧制陶器时,需要大量的燃烧薪柴以维持烧制温度,故而需要消耗大量木材、产生过多的灰烬,导致生产成本高、污染空气;此外为容纳大量的薪柴,现有的柴窑需设置较大的薪柴燃烧区,如此就具有占地面过大的缺点。



技术实现要素:

为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能节约薪柴,实现落灰效果的节能型柴烧窑炉。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节能型柴烧窑炉,包括窑体和窑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柴烧系统和测温系统,所述柴烧系统包括一紧贴窑体设置的柴烧室,燃柴室包括由下至上布置、且相连通的底层炉膛和至少一个上层炉膛,该底层炉膛与窑体底部连通、上层炉膛的侧壁上开有与窑体连通的进灰孔,该底层炉膛和上层炉膛上均开有投柴口及封闭投柴口的密封门,所述测温系统包括若干根测温棒,该测温棒沿窑体不同高度布置。

进一步的,窑体包括由内至外依次布置的保温层、耐火砖层和钢结构框架。

进一步的,窑体上开有多个观察口,该观察口沿窑体不同高度布置。

进一步的,底层炉膛和上层炉膛间通过金属网隔开。

进一步的,底层炉膛和上层炉膛上开有进风口,每一进风口对应的配设有一堵头。

由上述对本实用新型的描述可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节能型柴烧窑炉,可大大降低低薪柴的燃烧量,同时获得更好的落灰釉效果,在减少薪柴的燃烧同时落灰釉的效果更佳明显,另外该种窑炉的燃烧室与窑腔分开,可向底层炉膛中投入燃烧介质,节约能源。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节能型柴烧窑炉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节能型柴烧窑炉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参照图1、图2所示,一种节能型柴烧窑炉,包括窑体1、窑门2、柴烧系统3和测温系统4;

窑体1包括由内至外依次布置的保温层11、耐火砖层12和钢结构框架13,窑体1上开有多个观察口14,该观察口14沿窑体不同高度布置以便于在烧制时观察窑腔内的变化;

窑门2枢设在烧制窑体的外侧壁面,窑门2关闭时窑体内形成一窑腔;

柴烧系统3包括一紧贴窑体设置的柴烧室,燃柴室内通过金属网31隔出底层炉膛32、中层炉膛33和上层炉膛34,底层炉膛32与窑体1内底部连通、中层炉膛33和上层炉膛34侧壁上开有与窑腔连通的进灰孔35,该底层炉膛32、中层炉膛33和上层炉膛34均开有投柴口36、封闭投柴口的密封门37、进风口38和堵头39;

测温系统4包括若干根测温棒41和显示器,该测温棒41沿窑体不同高度布置用于检测窑体1内不同高度的温度,并通过显示器显示出来。

参照图1、图2所示,上述节能型柴烧窑炉使用时,从底层炉膛32投入薪柴,通过薪柴燃烧向窑腔供热,加热到一定温度后,向中层炉膛32和上层炉膛中放入一定量的薪柴,烟灰从进灰孔35进入窑腔中,增加烟灰的进入量,根据需要增加或减少堵头39调节风量,减少薪柴的燃烧同时落灰釉的效果更佳明显,另外该种窑炉的燃烧室与窑腔分开,可向底层炉膛32中投入燃烧介质,节约能源。

上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若干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构思并不局限于此,凡利用此构思对本实用新型进行非实质性的改动,均应属于侵犯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行为。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