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气流调控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28539阅读:452来源:国知局
智能气流调控系统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智能气流调控系统。



背景技术:

无论是风扇还是空调的送风装置,当今的气流调节装置主要控制方式包括:1、摆叶——利用操控设备对其输入上下左右的指令来转动摆叶,从而改变整体气流方向;2、转向——利用与1同样的方法转动整个出风装置的方向来改变整体气流方向。

在如今智能家居流行的时代,这些方式显得太原始,不够自动化。而且,这些方式有一个共同的缺点:不能改变局部方位的气流大小,只能改变整体气流方向。很多时候,比如在办公场地,每个人所处位置不同、身体状况不同,对风力需求也不同,目前的气流调节装置显然完全不适用,使用者往往需要经过多番手动调节,并经过多方交流后,才能确定风力大小和方向,而且在使用过程中还会因为个别人的不适应而重新手动调节方向,这整个过程显得很原始非常没有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气流覆盖范围广,且可实现不同角度分别调节风力和温度的智能气流调控系统。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智能气流调控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包括智能送风装置和控制智能送风装置的遥控器;智能送风装置包括装置本体,装置本体内安装有若干个朝向装置本体前方不同区域的出风装置;所述装置本体内设有控制处理装置,该控制处理装置与出风装置电连接。

所述控制处理装置包括控制单元、摄像头和红外线信号接收模块,其中

摄像头,经数据传输线与控制单元相连,用于获取所述智能送风装置前方的图像信息,并将图像信息发送给控制单元;

红外线信号接收模块,经数据传输线与控制单元相连,接收所述遥控器发出的控制信号,并将控制信号发送给控制单元;

控制单元,接收摄像头发送的图像信息,经过二值化计算后确定所述遥控器的信号光源位置,并控制与该光源位置对应的出风装置动作;接收红外线信号接收模块发送过来的控制信号,并根据控制信号控制出风装置。

所述控制处理装置包括控制单元、光探测装置和红外线信号接收模块,其中

光探测装置,具有若干覆盖不同区域的、用于探测所述遥控器的信号光源的光探测器,光探测器经数据传输线与控制单元相连,并在探测到遥控器的光源时发送信号给控制单元;

红外线信号接收模块,经数据传输线与控制单元相连,接收所述遥控器发出的控制信号,并将控制信号发送给控制单元;

控制单元,接收光探测器发送的信号,判断该光探测器对应的区域,并控制对应该区域的出风装置动作;接收红外线信号接收模块发送过来的控制信号,并根据控制信号控制出风装置。

所述控制处理装置包括控制单元、红外线信号接收模块和红外热感探测模块,其中

红外热感探测模块,经数据传输线与控制单元相连,用于采集所述智能送风装置前方的热辐射,生成热图像信息,并将热图像信息发送给控制单元;

红外线信号接收模块,经数据传输线与控制单元相连,接收所述遥控器发出的控制信号,并将控制信号发送给控制单元;

控制单元,接收红外热感探测模块发送过来的热图像信息,判断不同位置的热量变化,并控制对应该位置的出风装置动作;接收红外线信号接收模块发送过来的控制信号,并根据控制信号控制出风装置。

所述控制处理装置还具有wifi通信模块,wifi通信模块经数据传输线与控制单元相连。

该系统还包括可穿戴控制装置,可穿戴控制装置具有温湿度传感器和wifi通信模块,可穿戴控制装置经wifi通信模块与所述智能送风装置保持通信。

所述出风装置配有制冷制热模块。

所述出风装置包括扇叶和带动扇叶的电机。

所述光探测器具有管状壳体,管状壳体内设有透镜,透镜的一侧为该光探测器的信号接收端,透镜的另一侧具有光电转换元件,且光电转换元件位于透镜的焦平面上。

若干光探测器按均匀布置于安装座的圆弧曲面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弧形面板上设置多个出风口,使气流的覆盖范围更广,且每个出风口内的出风装置可分别单独控制,从而实现不同方向的风力和温度的单独调节。本实用新型通过摄像头、光探测装置定位遥控器的位置,并可根据该位置信息实现针对该位置的风力和温度调控。本实用新型通过红外热感探测模块红外热感探测模块定位人员的位置,并根据人员位置进行风力和温度调控。本实用新型通过可穿戴控制装实时监测使用者周围的温湿度,并将温湿度信息发送给智能送风装置,智能送风装置可根据温湿度信息自动调节风力和温度。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中智能送风装置的正视图。

图2为实施例1中智能送风装置的立体图。

图3为实施例1中智能送风装置的俯视图。

图4为实施例2中智能送风装置的正视图。

图5、图6为实施例2中智能送风装置的立体图。

图7为实施例2中智能送风装置的俯视图。

图8为实施例3中控制处理装置的电路框图。

图9为实施例4中控制处理装置的电路框图。

图10为实施例4中光探测装置的立体图。

图11为实施例4中光探测装置的侧视图。

图12为实施例4中光探测装置的横剖图。

图13为实施例6中控制处理装置的电路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如图1~图3所示,本实施例为一种智能气流调控系统,该系统包括智能送风装置和控制智能送风装置的遥控器。智能送风装置包括装置本体1,装置本体前端具有圆弧面板11,在圆弧面板上均匀设有2排5列出风口12,每个出风口对应安装有一出风装置2。

本实施例中下排的出风装置2配有制冷制热模块,可送出冷热气流;上排出风装置2未配置制冷制热模块,只能送出室温气流。上下两排中上下对应的出风装置2送出的气流在智能送风装置前方混合,通过调节上下出风装置2送出的室温气流和冷热气流的比例,调节混合后气流的温度。当然本实施例也可通过直接调整制冷制热模块温度来调节气流温度。

在装置本体1内设有控制处理装置,该控制处理装置与出风装置2电连接,控制出风装置2的风力和制冷制热模块温度,控制处理装置与遥控器通信,接收遥控器的控制信号。

实施例2:如图4~图7所示,本实施例为一种智能气流调控系统,该系统包括智能送风装置和控制智能送风装置的遥控器。智能送风装置包括装置本体1,装置本体上均匀设有3个朝向前方不同区域的出风装置2(包括扇叶21和带动扇叶的电机),相邻两个出风装置2之间设有上、下两个小型的出风装置2,在送风过程中相邻出风装置2送出的气流混合,使气流更加自然。

在装置本体1内设有控制处理装置,该控制处理装置与出风装置2电连接,控制出风装置2的风力,控制处理装置与遥控器通信,接收遥控器的控制信号。

实施例3: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如图8所示,本实施例中控制处理装置包括控制单元3、摄像头4和红外线信号接收模块5。

其中摄像头4经数据传输线与控制单元3相连,用于获取所述智能送风装置前方的图像信息,并将图像信息发送给控制单元3。红外线信号接收模块经数据传输线与控制单元3相连,接收红外线遥控器发出的控制信号,并将控制信号发送给控制单元3。控制单元3接收摄像头发送过来的图像信息,经过二值化计算后确定红外线遥控器所发出红外线信号光的位置,从而根据控制信号控制与该光源位置对应的出风装置2调整风力和气流温度。控制单元3接收红外线信号接收模块发送过来的控制信号,并根据控制信号控制出风装置2调整风力和气流温度。

本实施例中控制处理装置还包括wifi通信模块8,wifi通信模块8经数据传输线与控制单元3相连。使用者可通过手机、wifi通信模块8向控制单元3发送控制信号,控制出风装置2调整风力和气流温度,也可通过手机、wifi通信模块8获取摄像头4的图像信息。

实施例4: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本例中控制处理装置包括控制单元3、光探测装置6和红外线信号接收模块5(见图9)。

其中光探测装置6具有若干覆盖智能送风装置前方不同区域的光探测器61。如图10~图12所示,光探测器61安装于光探测装置6的安装座62上,光探测器61具有三行七列,均匀布置于安装座62的圆弧曲面(横向和纵向均具有弧度,以光探测器61扩大覆盖范围)上。本例中光探测器61具有管状壳体611,管状壳体内设有透镜612,透镜的一侧为该光探测器的信号接收端,透镜的另一侧具有光电转换元件613(光敏二极管),且光电转换元件位于透镜的焦平面上。

本例中光探测器61经数据传输线与控制单元相连,并在探测到遥控器的光源时发送信号给控制单元3。红外线信号接收模块5经数据传输线与控制单元相连,接收遥控器发出的控制信号,并将控制信号发送给控制单元。控制单元3接收光探测器61发送的信号,判断该光探测器对应的区域,并控制对应该区域的出风装置2动作。控制单元3接收红外线信号接收模块发送过来的控制信号,并根据控制信号控制出风装置。

本实施例中还可将光探测装置6与红外线信号接收模块5结合,采用红外线信号接收器替代光探测器61,红外线信号接收器用于接收所述红外线遥控器发出的控制信号,红外线信号接收器经数据传输线与控制单元3相连,并将控制信号发送给控制单元3。控制单元3接收红外线信号接收器发送过来的控制信号,判断该红外线信号接收器对应的区域,并根据控制信号控制对应该区域的出风装置2调整风力和气流温度。

本实施例中控制处理装置还包括wifi通信模块8,wifi通信模块8经数据传输线与控制单元3相连。使用者可通过手机、wifi通信模块8向控制单元3发送控制信号,控制出风装置2调整风力和气流温度。

实施例5:本实施例与实施例4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在房间内设置两个光探测装置6和多个智能送风装置,两光探测装置6位于不同位置。当两个光探测装置6同时接受到信号时,可通过确定两光探测装置6上接收信号的光探测器61朝向的位置,确定信号源的二维平面坐标位置。再根据坐标,以及操作者风向需求,调节各个智能送风装置各个方向的风力大小,达到控制不同方位的风力和风向的目的。

实施例6: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本例中控制处理装置括控制单元3、红外线信号接收模块5和红外热感探测模块7(见图13)。

其中红外热感探测模块7经数据传输线与控制单元相连,用于采集所述智能送风装置前方的热辐射,生成热图像信息,并将热图像信息发送给控制单元。红外线信号接收模块经数据传输线与控制单元3相连,接收红外线遥控器发出的控制信号,并将控制信号发送给控制单元3。控制单元3接收红外热感探测模块发送过来的热图像信息,判断不同位置的热量变化,分析出人员位置和人员温度,并根据控制信号控制对应该位置的出风口的出风装置2调整风力和气流温度。控制单元3接收红外线信号接收模块发送过来的控制信号,并根据控制信号控制出风装置2调整风力和气流温度。

本实施例中控制处理装置还包括wifi通信模块8,wifi通信模块8经数据传输线与控制单元3相连。使用者可通过手机、wifi通信模块8向控制单元3发送控制信号,控制出风装置2调整风力和气流温度。

实施例7:本实施例与实施例3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智能气流调控系统还具有可穿戴控制设备,该可穿戴控制装置包括呈环形排列的多个温湿度传感器和wifi通信模块,可穿戴控制装置经wifi通信模块与智能送风装置保持通信,并且每隔若干分钟将不同姿态的佩戴者的多个温度和湿度信息发送给控制处理装置;控制处理装置将多个温度和湿度信息与上一次测量记录的一组数据进行差值计算;再将计算结果取中位数,剔除掉不正常数据,再根据这个中位数的大小来调整使用者方向的风力和气流温度。

实施例8:本实施例与实施例2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控制处理装置包括控制单元3、摄像头4和红外线信号接收模块5。

其中摄像头4经数据传输线与控制单元3相连,用于获取所述智能送风装置前方的图像信息,并将图像信息发送给控制单元3。红外线信号接收模块经数据传输线与控制单元3相连,接收红外线遥控器发出的控制信号,并将控制信号发送给控制单元3。控制单元3接收摄像头发送过来的图像信息,经过二值化计算后确定红外线遥控器所发出红外线光源的位置,从而根据控制信号控制与该光源位置对应出的出风装置2调整风力。控制单元3接收红外线信号接收模块发送过来的控制信号,并根据控制信号控制出风装置2调整风力。

本实施例中控制处理装置还包括wifi通信模块8,wifi通信模块8经数据传输线与控制单元3相连。使用者可通过手机、wifi通信模块8向控制单元3发送控制信号,控制出风装置2调整风力,也可通过手机、wifi通信模块8获取摄像头4的图像信息。

实施例9:本实施例与实施例2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本例中控制处理装置包括控制单元3和光探测装置6,其中光探测装置6具有若干覆盖盖智能送风装置前方不同区域的红外线信号接收器。红外线信号接收器用于接收所述红外线遥控器发出的控制信号,红外线信号接收器经数据传输线与控制单元3相连,并将控制信号发送给控制单元3。控制单元3接收红外线信号接收器发送过来的控制信号,判断该红外线信号接收器对应的区域,并根据控制信号控制对应该区域的出风装置2调整风力。

本实施例中控制处理装置还包括wifi通信模块8,wifi通信模块8经数据传输线与控制单元3相连。使用者可通过手机、wifi通信模块8向控制单元3发送控制信号,控制出风装置2调整风力。

实施例10:本实施例与实施例2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本例中控制处理装置包括控制单元包括控制单元3、红外线信号接收模块5和红外热感探测模块7。

其中红外热感探测模块7经数据传输线与控制单元相连,用于采集所述智能送风装置前方的热辐射,生成热图像信息,并将热图像信息发送给控制单元。红外线信号接收模块经数据传输线与控制单元3相连,接收红外线遥控器发出的控制信号,并将控制信号发送给控制单元3。控制单元3接收红外热感探测模块发送过来的热图像信息,判断不同位置的热量变化,分析人员位置和人员温度,并根据控制信号控制对应该位置的出风装置2调整风力。控制单元3接收红外线信号接收模块5发送过来的控制信号,并根据控制信号控制出风装置2调整风力。

本实施例中控制处理装置还包括wifi通信模块8,wifi通信模块8经数据传输线与控制单元3相连。使用者可通过手机、wifi通信模块8向控制单元3发送控制信号,控制出风装置2调整风力。

当然,上述说明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实用新型也并不限于上述举例,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做出的变化、添加或替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