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辐射电磁炉的吸磁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87062阅读:545来源:国知局
低辐射电磁炉的吸磁结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磁炉部件,特别是一种低辐射电磁炉的吸磁结构。



背景技术:

电磁炉在使用的时候,加热线圈中通入交变电流,线圈周围便产生一交变磁场,交变磁场的磁力线大部分通过金属锅体,在锅底中产生大量涡流,从而产生烹饪所需的热,即为金属通过吸收线盘产生的磁场来实现加热;但是电磁线盘产生的磁场由于不可能100%被锅具吸收,其中一部分的磁场从锅具周围向外泄漏,就形成电磁辐射;电磁炉的辐射频率虽然大约相当于手机信号频率的六十分之一,但是真正决定辐射大小的功率却要比手机信号大得多,这个辐射功率主要取决于电磁炉的电磁波的泄漏值,泄漏越大对使用者的伤害就越大,且电磁辐射伤害是我们看不见的,现有电磁炉有部分采用金属外壳来减少线盘辐射的泄露,但是线盘本身无屏蔽辐射的相关结构,导致空间范围内电磁炉的辐射泄露较大,使用时间较长后容易对人体产生伤害。现有的电磁炉的陶瓷面板和加热线盘之间留有一定的空隙,加热线盘产生的热量需要通过空气进行传递,由于空气的导热性能不佳,导致电磁炉内部的热传递效果较差。因此,现有的电磁炉存在着对电磁辐射的屏蔽效果差、电磁辐射泄漏量大、长时间使用后容易对人体产生伤害以及电磁炉的热传递效率差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低辐射电磁炉的吸磁结构。它具有提高电磁辐射的屏蔽效果、降低电磁辐射泄漏量、能够降低长时间使用对人体产生的伤害以及提高电磁炉的热传递效率的特点。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低辐射电磁炉的吸磁结构,包括设在陶瓷面板上围绕线盘分布的吸磁环。

前述的低辐射电磁炉的吸磁结构中,所述吸磁环上下截面之间设有形成内环的阶梯错位结构。

前述的低辐射电磁炉的吸磁结构中,所述吸磁环经硅酮胶粘结在电磁炉陶瓷面板的中心环形区域。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在陶瓷面板上设置吸磁环,把线盘包绕在电磁炉的中心位置,利用纯铁较强的吸磁能力,对电磁炉泄露的磁场的吸收,通过立体包绕线盘,实现最大面积的吸收线盘泄露的磁场,进而降低电磁炉的辐射;通过将纯铁吸磁环用硅酮胶粘结在电磁炉陶瓷面板的中心环形区域内,实现纯铁吸磁环粘结在陶瓷面板上,当吸磁环吸收磁场并转换为热能实现自身发热时,外泄的磁场得到充分利用,吸磁环的热量通过陶瓷面板的传递实现把热量传递给锅具,不仅实现了外泄磁场的再利用降低了辐射泄露,还提高了电磁炉的热传递的效率;吸磁环为上截面的面积大于下截面,上截面与陶瓷面板大面积的粘结接触实现大面积传热,下截面为小面积集中传热,上下截面之间形成的内环的阶梯错位结构,不仅有利于热量的集中传递,且对线盘磁场起到吸收导向作用,利用线盘磁场下弱上强的分布形式来实现最佳效果的吸磁,杜绝了磁场的泄露。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提高电磁辐射的屏蔽效果、降低电磁辐射泄漏量、能够降低长时间使用对人体产生的伤害以及提高电磁炉的热传递效率的特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陶瓷面板与吸磁环的安装示意图。

附图中的标记说明:1-陶瓷面板,2-线盘,3-吸磁环,4-阶梯错位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但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限制的依据。

实施例。低辐射电磁炉的吸磁结构,构成如图1至图2所示,包括设在陶瓷面板1上围绕线盘2分布的吸磁环3。

所述吸磁环3上下截面之间设有形成内环的阶梯错位结构4。

所述吸磁环3经硅酮胶粘结在电磁炉陶瓷面板1的中心环形区域。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将吸磁环3的上截面通过硅酮胶粘结在电磁炉陶瓷面板1的中心环形区域内,吸磁环3立体包绕在线盘2外环位置,吸磁环3的上截面与陶瓷面板1大面积粘结接触实现了大面积传热,吸磁环3下截面为小面积集中传热,上下截面之间形成内环的阶梯错位结构4,不仅有利于热量的集中传递,且对线盘磁场起到吸收导向作用,利用线盘磁场下弱上强的分布形式来实现最佳效果的吸磁。吸磁环3吸收磁场并转换为热能实现自身发热时,外泄的磁场得到充分利用,吸磁环3的热量通过陶瓷面板1的传递实现把热量传递给锅具,不仅实现了外泄磁场的再利用降低了辐射泄露,还提高了电磁炉的热效率的利用。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