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湿机的水箱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01644阅读:491来源:国知局
除湿机的水箱结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除湿机的部件,特别是一种除湿机的水箱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进步,除湿机在社会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对除湿机中的部件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湿机中盛水部位为除湿机水箱,当除湿机水箱内的水积攒到一定量时,需要将除湿机水箱从除湿机中取出,将箱内水倒掉然后再将水箱放回除湿机内,而且为了防止出水口进入杂质,水箱一般是一体成型的,就单单在水箱的顶部开设一个小的出水口,同时通过水箱内部的浮子检测水箱内的水位情况,一旦水箱内水位过高就进行报警提示,以供使用者将水箱内的水导出,但是这样的结构在倒水过程中由于出水口位置受限,导致倒水时,不能随意进行倒取,只能慢慢的一点一点倾斜地倒,一旦倒水幅度过大就容易将水箱内的水从出水口乱溅影响环境,而且目前的水箱结构很难将水箱内的水倒完而一旦水箱内水未到位,长时间积累后容易滋生细菌。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通过引流的方式将水箱内积水倒完,从而阻止水箱滋生细菌,同时便于拆卸的除湿机的水箱结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设计的一种除湿机的水箱结构,包括设于除湿机底座内的水箱本体,在水箱本体的一侧设有水箱壶嘴,在水箱本体的顶盖上设有出水口,所述出水口与水箱壶嘴配合,在水箱本体的顶盖两侧对称设有轴,在两侧对称的轴之间设有绕轴旋转的水箱盖,且所述水箱盖设于出水口上方,在出水口的四周对称设有用于对水箱盖限位的限位挡板, 在水箱盖上设有加强槽,在加强槽的一侧设有把手,所述把手的两侧设有能够使手伸入的让位口,在水箱本体的顶盖上还设有倾斜凹槽,所述倾斜凹槽的斜面底端与水箱本体的边缘无接触从而形成入水口。

上述结构的设计,通过在水箱本体上设置水箱壶嘴,然后在水箱壶嘴上设置水箱盖,并在水箱盖上设置倾斜凹槽,所述倾斜凹槽的斜面底端与水箱本体的边缘无接触从而形成入水口,除湿机工作时,通过水箱上方的集水盘上的出水嘴与水箱本体上的倾斜凹槽配合,水慢慢从倾斜凹槽流入入水口从而进入到水箱内,同时当浮子检测到水位过高时进行提醒,此时我们只需要将水箱从除湿机内拆卸下来,然后一只手握住水箱,另一只手通过拿起把手,当两个手指抓住把手时两个让位口起到让位的作用使手能够伸入,此时只需要旋转水箱盖,使水箱盖能够绕着轴旋转而打开水箱盖,此时通过倾斜水箱,让水箱内的水沿着壶嘴慢慢的流出水箱,在水箱壶嘴的作用下起到很好的引流作用,使得水箱内的水能够一滴不剩的从水箱内流出,防止水箱存在积水而产生细菌的问题,同时上述的加强槽的设计下,使水箱盖的强度加强,提高水箱盖的使用寿命。

为了对水箱内进行检测,实时控制水箱的水位情况,所述水箱本体内部设有第一限位槽,在第一限位槽上设有浮子架,所述浮子架内设有浮子,且浮子架的顶部伸出水箱本体的顶盖后与水箱本体的顶部齐平。

为了便于固定,在浮子架的上方一侧设有延伸段,在延伸段上设有定位孔,在水箱本体上设有与定位孔配合的限位柱,安装时,将浮子架伸入到水箱内部,然后将浮子架上的定位孔卡于限位柱上起到限位的作用。

为了便于安装和拆卸,在水箱本体的外侧设有提手和第二限位槽,且所述第二限位槽为两个,且对称设于水箱本体的两侧,且所述水箱本体通过固定架两侧的卡紧抓手卡入第二限位槽后固定在除湿机底座上,通过上述结构,当需要拆卸水箱时,只需要握住提手往外拉,此时卡于水箱两侧的卡紧抓手就会从水箱本体内的第二限位槽中脱离出来,使得水箱从固定架内脱离。

本实用新型得到的一种除湿机的水箱结构,能够在水箱倒水时起到引流的作用,能够将水箱内的积水倒完,从而防止水箱积水而产生细菌。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例所提供一种除湿机的水箱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施例中水箱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图4是本实施例中水箱在无水箱盖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施例中水箱在无水箱盖和顶盖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施例中水箱在无水箱盖、顶盖、浮子架和浮子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除湿机底座1、水箱本体2、顶盖2-1、水箱壶嘴3、出水口4、轴5、水箱盖6、限位挡板7、加强槽8、把手9、让位口10、倾斜凹槽11、入水口12、第一限位槽13、浮子架14、浮子15、定位孔16、限位柱17、提手18、第二限位槽19、固定架20、卡紧抓手21、延伸段22、集水盘24。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

如图1—图6所示,本实施例中所提供的一种除湿机的水箱结构,包括设于除湿机底座1内的水箱本体2,在水箱本体2的一侧设有水箱壶嘴3,在水箱本体2的顶盖2-1上设有出水口4,所述出水口4与水箱壶嘴3配合,在水箱本体2的顶盖2-1两侧对称设有轴5,在两侧对称的轴5之间设有绕轴5旋转的水箱盖6,且所述水箱盖6设于出水口4上方,在出水口4的四周对称设有用于对水箱盖6限位的限位挡板7, 在水箱盖6上设有加强槽8,在加强槽8的一侧设有把手9,所述把手9的两侧设有能够使手伸入的让位口10,在水箱本体2的顶盖2-1上还设有倾斜凹槽11,所述倾斜凹槽11的斜面底端与水箱本体2的边缘无接触从而形成入水口12。

如图5、图6为了对水箱内进行检测,实时控制水箱的水位情况,所述水箱本体2内部设有第一限位槽13,在第一限位槽13上设有浮子架14,所述浮子架14内设有浮子15,且浮子架14的顶部伸出水箱本体2的顶盖2-1后与水箱本体2的顶部齐平。

如图2、图3为了便于固定,在浮子架14的上方一侧设有延伸段22,在延伸段22上设有定位孔16,在水箱本体2上设有与定位孔16配合的限位柱17,安装时,将浮子架14伸入到水箱内部,然后将浮子架14上的定位孔16卡于限位柱17上起到限位的作用。

如图1所示,为了便于安装和拆卸,在水箱本体2的外侧设有提手18和第二限位槽19,且所述第二限位槽19为两个,且对称设于水箱本体2的两侧,且所述水箱本体2通过固定架20两侧的卡紧抓手21卡入第二限位槽19后固定在除湿机底座1上,通过上述结构,当需要拆卸水箱时,只需要握住提手18往外拉,此时卡于水箱两侧的卡紧抓手21就会从水箱本体2内的第二限位槽19中脱离出来,使得水箱从固定架20内脱离。

上述结构的设计,上述结构的设计,通过在水箱本体2上设置水箱壶嘴3,然后在水箱壶嘴3上设置水箱盖6,并在水箱盖6上设置倾斜凹槽11,所述倾斜凹槽11的斜面底端与水箱本体的边缘无接触从而形成入水口12,除湿机工作时,通过水箱上方的集水盘24上的出水嘴与水箱本体上的倾斜凹槽11配合,水慢慢从倾斜凹槽11流入入水口12从而进入到水箱内,同时当浮子检测到水位过高时进行提醒,此时我们只需要将水箱从除湿机内拆卸下来,然后一只手握住水箱,另一只手通过拿起把手9,当两个手指抓住把手9时两个让位口10起到让位的作用使手能够伸入,此时只需要旋转水箱盖6,使水箱盖6能够绕着轴5旋转而打开水箱盖6,此时通过倾斜水箱,让水箱内的水沿着水箱壶嘴3慢慢的流出水箱,在水箱壶嘴3的作用下起到很好的引流作用,使得水箱内的水能够一滴不剩的从水箱内流出,防止水箱存在积水而产生细菌的问题,同时上述的加强槽的设计下,使水箱盖6的强度加强,提高水箱盖6的使用寿命。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