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中央空调的冰蓄冷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87225阅读:538来源:国知局
一种适用于中央空调的冰蓄冷系统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中央空调设备的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适用于中央空调的冰蓄冷系统。



背景技术:

中央空调系统由冷热源系统和空气调节系统组成。采用液体汽化制冷的原理为空气调节系统提供所需冷量,用以抵消室内环境的热负荷;制热系统为空气调节系统提供所需热量,用以抵消室内环境冷负荷。制冷系统是中央空调系统至关重要的部分,其采用种类、运行方式、结构形式等直接影响了中央空调系统在运行中的经济性、高效性、合理性。

为了均衡用电,削峰填谷,世界各国都全面实行了峰谷电价政策,我国政府和电力部门在建设节约型社会思想的指导下,大力推广需求侧管理(DSM),以缓解电力建设和新增用电矛盾。各地区也出台了促进蓄冰空调发展的相关政策,推动了冰蓄冷空调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特别是逐步拉大峰谷电价差,多数地区峰谷电价差已达三倍以上。随着各地峰谷电价实施范围的进一步扩大和峰谷电价比的加大,为电力蓄能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了更为有利的条件。

目前的冰蓄冷系统包括制冷机组和蓄冰槽,制冷机组和蓄冰槽之间通过制冷剂管路连接,蓄冰槽内设有蓄冰元件,该蓄冰元件通过释冷管分别连通用户的释冷进口及释冷出口,在释冷管传递低温的情况下,受外界影响较大,释冷管内的温度会发生较大的变差,影响实际降温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合理简单、释冷管保温能力强的适用于中央空调的冰蓄冷系统。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适用于中央空调的冰蓄冷系统,包括制冷机组和蓄冰槽,制冷机组和蓄冰槽之间通过制冷剂管路连接,所述制冷机组包括通过管路循环连接的压缩机、冷凝器、蒸发器,所述冷凝器上分别设有冷却介质进口及出口,蓄冰槽内设有蓄冰元件,该该蓄冰元件通过释冷管分别连通用户的释冷进口及释冷出口,所述释冷管上设有释冷换热器,释冷管包括内层及置于内层外的外层,内层和外层之间设有保温层,所述保温层包括和外层内壁抵触的第一耐压层、和内层外壁抵触第二耐压层,第一耐压层和第二耐压层之间还设有减震层,减震层上分别和第一耐压层及第二耐压层贴合的外壁上均布有若干缓冲凸起,第一耐压层和第二耐压层上对应各个缓冲凸起设置有容纳缓冲凸起的容纳凹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释冷管采用内层、外层及保温层三层结构提高了释冷管的保温能力,在释冷管传递低温的过程中降低外界对其内部的影响,进而提高了对室内降温的效率,而且保温层采用橡胶合成起到了隔热及避免了内层和外层的刚性接触,起到了缓冲减震的效果。

保温层采用三层缓冲减震结构,特别是设置于第一耐压层和第二耐压层之间的减震层大大提高了保温层的耐压减震能力,减震层当中的缓冲凸起和容纳槽的配合进一步提高了其自身的抗压能力。当外层受力时,保温层能有效吸收抵消外力,避免外力对内层造成影响。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冷凝器的冷却介质进口处内设有过滤圈,过滤圈包括第一过滤层、第二过滤层及第三过滤层,第一过滤层和第二过滤层上均开设有若干过滤孔,第一过滤层上过滤孔为第一过滤孔,第二过滤层上的过滤孔为第二过滤孔,第一过滤孔和第二过滤孔相互呈锥形状且相互连通,所述第三过滤层置于第一过滤层第二过滤层之间,第三过滤层由若干涤纶线和若干丙纶线交织构成,相邻两根涤纶线和相邻两根丙纶线之间构成有机织过滤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冷却介质为低温流体,为了防止低温流体内含有杂质或者其他颗粒物对冷凝器造成损坏,进而在冷凝器的冷却介质进口处内设有过滤圈,利用过滤圈过滤低温流体。

过滤圈采用三层过滤结构,大大提高了过滤效果,特别是第一过滤孔和第二过滤孔采用的是锥形状,低温流通首先从第一过滤孔通过再经机织过滤孔,最后从第二过滤孔流出。第三过滤层采用涤纶线和若干丙纶线交织构成,其具备很强的吸附能力,防止污物通过。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过滤孔和第二过滤孔开口方向相反。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过滤孔和第二过滤孔的开口方向相反为了是低温流通从第二过滤孔通过的效率提高。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外层的厚度和内层的厚度比值为1.5-2。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外层的厚度和内层的厚度比值为1.5-2时,释冷管的结构稳定性及抗压能力最佳。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释冷管的结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过滤圈的结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至图3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做进一步说明。

本实用新型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制冷机组2和蓄冰槽1,制冷机组2和蓄冰槽1之间通过制冷剂管路连接,所述制冷机组2包括通过管路循环连接的压缩机3、冷凝器5、蒸发器4,所述冷凝器5上分别设有冷却介质进口C及出口D,蓄冰槽1内设有蓄冰元件11,该蓄冰元件通过释冷管7分别连通用户的释冷进口A及释冷出口B,所述释冷管7上设有释冷换热器6,释冷管7包括内层72及置于内层72外的外层71,内层72和外层71之间设有保温层73,所述保温层73包括和外层71内壁抵触的第一耐压层732、和内层72外壁抵触第二耐压层731,第一耐压层732和第二耐压层731之间还设有减震层733,减震层733上分别和第一耐压层732及第二耐压层731贴合的外壁上均布有若干缓冲凸起73a,第一耐压层732和第二耐压层731上对应各个缓冲凸起73a设置有容纳缓冲凸起73a的容纳凹槽。

释冷管7采用内层72、外层71及保温层73三层结构提高了释冷管7的保温能力,在释冷管7传递低温的过程中降低外界对其内部的影响,进而提高了对室内降温的效率,而且保温层73采用橡胶合成起到了隔热及避免了内层72和外层71的刚性接触,起到了缓冲减震的效果。

保温层73采用三层缓冲减震结构,特别是设置于第一耐压层732和第二耐压层731之间的减震层733大大提高了保温层73的耐压减震能力,减震层733当中的缓冲凸起73a和容纳槽的配合进一步提高了其自身的抗压能力。当外层71受力时,保温层73能有效吸收抵消外力,避免外力对内层72造成影响。

冷凝器的冷却介质进口处内设有过滤圈8,过滤圈8包括第一过滤层81、第二过滤层82及第三过滤层83,第一过滤层81和第二过滤层82上均开设有若干过滤孔,第一过滤层81上过滤孔为第一过滤孔801,第二过滤层82上的过滤孔为第二过滤孔802,第一过滤孔801和第二过滤孔802相互呈锥形状且相互连通,所述第三过滤层83置于第一过滤层81第二过滤层82之间,第三过滤层83由若干涤纶线和若干丙纶线交织构成,相邻两根涤纶线和相邻两根丙纶线之间构成有机织过滤孔。

冷却介质为低温流体,为了防止低温流体内含有杂质或者其他颗粒物对冷凝器造成损坏,进而在冷凝器的冷却介质进口处内设有过滤圈8,利用过滤圈8过滤低温流体。

过滤圈8采用三层过滤结构,大大提高了过滤效果,特别是第一过滤孔801和第二过滤孔802采用的是锥形状,低温流通首先从第一过滤孔801通过再经机织过滤孔,最后从第二过滤孔802流出。第三过滤层83采用涤纶线和若干丙纶线交织构成,其具备很强的吸附能力,防止污物通过。

第一过滤孔801和第二过滤孔802的开口方向设置为相反状,为了是低温流通从第二过滤孔802通过的效率提高。

当外层71的厚度和内层72的厚度比值为1.5-2时,释冷管7的结构稳定性及抗压能力最佳。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进行通常的变化和替换都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