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出冰装置及动态冰蓄冷设备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316477阅读:465来源:国知局
进出冰装置及动态冰蓄冷设备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进出冰装置具有该进出冰装置的动态冰蓄冷设备。
【背景技术】
[0002]随着峰平谷电价政策在国内的广泛普及,作为调节城市电网容量的一个有效措施,即夜间采用电网低负荷及电价低价阶段时的冰蓄冷技术也在近年来得到了广泛推广,特别是相比较传统的静态冰蓄冷技术有着较多的技术优点的动态冰蓄冷技术在近年进行了广泛的应用,但是其由于动态冰蓄冷技术本身一些问题,如制冰装置产冰时的冰堵,动态冰浆槽在蓄冰过程的冰晶的堆积,导致蓄放冷的不彻底进而达不到最初设计的效果,都是其存在的一些有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3]虽然相关专利(如中国专利CN201320571058:动态冰蓄冷系统的出冰结构)就其中的关于动态冰浆的蓄冰槽中的出冰结构进行了相应的设计,但是只是相对传统的蓄冰槽中管道式出冰方式有较大的改善,但未能彻底解决在蓄冰过程中蓄冰槽的冰晶堆积及出冰管道的水力平衡问题,因此,动态冰蓄冷技术在实际使用中还是会存在如放冷不足、冰浆冰堵等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实现动态冰浆均衡进出蓄冰槽的进出冰装置及具有该进出冰装置的动态冰蓄冷设备。
[0005]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进出冰装置,包括一端伸入蓄冰槽上端内的进冰主管道、于所述蓄冰槽内连接在所述进冰主管道出口端上的数个进冰支管道、一端伸入所述蓄冰槽下端内的出冰主管道、于所述蓄冰槽内连接在所述出冰主管道进口端上的数个出冰支管道、以及分别设置在所述进冰支管道和出冰支管道上的数个进冰单元和数个出冰单元;
[0006]所述进冰支管道布置在所述进冰主管道的下方,所述出冰支管道布置在所述出冰主管道的上方。
[0007]优选地,数个所述进冰支管道呈放射状或星形布置连接在所述进冰主管道下方。
[0008]优选地,数个所述进冰支管道包括上下设置的第一层进冰支管道和第二层进冰支管道,所述第一层进冰支管道连接在所述进冰主管道的出口端,所述第二层进冰支管道连接在所述第一层进冰支管道的自由末端上;所述进冰单元设置在所述第二层进冰支管道的自由末端上。
[0009]优选地,所述进冰支管道长度方向所在的平面平行所述进冰主管道长度方向所在的平面。
[0010]优选地,数个所述出冰支管道呈放射状或星形布置连接在所述出冰主管道上。
[0011]优选地,数个所述出冰支管道包括上下设置的第一层出冰支管道和第二层出冰支管道,所述第二层出冰支管道连接在所述出冰主管道的进口端,所述第一层出冰支管道连接在所述第二层出冰支管道的自由末端上;所述出冰单元设置在所述第一层出冰支管道的自由末端上。
[0012]优选地,所述出冰支管道长度方向所在的平面平行所述出冰主管道长度方向所在的平面。
[0013]优选地,所述进冰单元为形成在所述进冰支管道末端上的开口、或连通在所述进冰支管道末端上的导管或阀门。
[0014]所述出冰单元为形成在所述出冰支管道末端上的开口、或连通在所述出冰支管道末端上的导管或阀门。
[0015]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动态冰蓄冷设备,包括蓄冰槽以及以上任一项所述的进出冰装置;所述进出冰装置安装在所述蓄冰槽上。
[0016]优选地,所述蓄冰槽为圆形或方形的钢槽或混凝土槽。
[0017]本实用新型的进出冰装置,用于安装在蓄冰槽上,其位于蓄冰槽上端内内的进冰支管道通过与进冰主管道的上下分层设置,将制冰机所生产的动态冰浆均衡输送至蓄冰槽中;位于蓄冰槽下端的出冰支管道和出冰主管道的上下分层设置,实现水力均衡、均匀出冰,避免蓄冰槽中冰晶堆积所造成的放冷不足或冰堵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18]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0019]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进出冰装置在蓄冰槽上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是图1的平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为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0022]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进出冰装置,用于安装在蓄冰槽10上,其包括进冰主管道20、数个进冰支管道30、出冰主管道50、数个出冰支管道60、以及数个进冰单元40和数个出冰单元70。
[0023]进冰主管道20—端伸入蓄冰槽10上端内,数个进冰支管道30于蓄冰槽10内布置在进冰主管道20的下方并连接在进冰主管道20的出口端上,进冰单元40设置在进冰支管道30上,进冰主管道20、进冰支管道30和进冰单元40依次连通在蓄冰槽10内上端构成进冰装置,制冷剂所生产的动态冰浆通过该进冰装置均衡输送至蓄冰槽10内。
[0024]出冰主管道50—端伸入蓄冰槽10的下端内,数个出冰支管道60于蓄冰槽10内布置在出冰主管道50的上方并连接在出冰主管道50的进口端上,出冰单元70设置在出冰支管道60上,出冰主管道50、出冰支管道60和出冰单元70依次连通在蓄冰槽10内下端构成出冰装置,蓄冰槽10内存储的动态冰浆通过出冰装置均衡输出,水力均衡,避免蓄冰槽10中冰晶堆积所造成的放冷不足或冰堵的问题。
[0025]其中,进冰支管道30在进冰主管道20下方设置,两者形成上下层结构,使得动态冰浆以依次经过上下层流动方式进入蓄冰槽10。进冰主管道20、进冰支管道30和进冰单元40均可选择性地采用钢材制成或PVC制成。
[0026]优选地,数个进冰支管道30呈放射状或星形布置连接在进冰主管道20下方,如图1中所示,使得数个进冰支管道30可覆盖蓄冰槽10内上端的大部分横向面积,通过进冰主管道20的动态冰浆分成多个支路分别从进冰支管道30进入蓄冰槽10。
[0027]进冰支管道30长度方向所在的平面平行进冰主管道20长度方向所在的平面。
[0028]进一步地,数个进冰支管道30包括上下设置的第一层进冰支管道31和第二层进冰支管道32,每一层的进冰支管道均包括数个进冰支管道30。第一层进冰支管道31连接在进冰主管道20的出口端,第二层进冰支管道32连接在第一层进冰支管道31的自由末端上,进冰单元40设置在第二层进冰支管道32的自由末端上。
[0029]进冰主管道20、第一层进冰支管道31和第二层进冰支管道32在蓄冰槽10内形成三层的进冰管道。动态冰浆输送至蓄冰槽10时,通过进冰主管道20流至第一层进冰支管道31,从第一层进冰支管道31中横向流动至其自由末端,再从该自由末端流至第二层进冰支管道32,最后再通过进冰单兀40流进蓄冰槽10。
[0030]进冰单元40可为形成在进冰支管道30末端上的开口,进冰支管道30内的动态冰浆通过该开口进入蓄冰槽10;或者,进冰单元40为连通在进冰支管道30末端上的导管,进冰支管道30内的动态冰浆通过该导管进入蓄冰槽10;或者,进冰单元40为连通在进冰支管道30末端上的阀门,通过该阀门打开进冰支管道30,供动态冰浆通过进入蓄冰槽10。上述中阀门的设置,使得动态冰浆的输送量可调。
[0031]出冰支管道60在出冰主管道50上方设置,两者形成上下层结构,使得蓄冰槽10内的动态冰浆以依次经过上下层流动方式从蓄冰槽10输出。出冰主管道50、出冰支管道60和出冰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