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风结构及吊顶式空调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92270阅读:149来源:国知局
出风结构及吊顶式空调设备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气调节技术,尤其涉及一种出风结构及吊顶式空调设备。



背景技术:

吊顶式空调设备(简称吊顶机)是一种室内机嵌入在吊顶内的空调设备,能够实现吊顶位置的多方向出风。现有的吊顶机的出风口通常为四个直线出口,如图1所示,这种出口结构a1具有较大的出风死角a2,会导致室内温度不均匀,进而降低房间内的人体舒适度。

在图2、3中,现有的吊顶机的导风板为直接翻转式,在使用过程中这种形式的导风板容易导致凝露的问题,而且导风板的翻转角度较小,图2中导风板可在制冷位置a3-1、最顺位置a3-2和制热位置a3-3之间进行翻转切换,可以看到当导风板处于制冷位置a3-1时,形成导风通道A,另一侧会形成较小的漏风,而当导风板处于制热位置a3-3时,形成导风通道B,另一侧也会形成较小的漏风。如果将导风板翻转到更大角度以挡住漏风时,如图3所示,则导风通道A和B的导风面积都会大幅变窄。因此,这种直接翻转式的导风板存在风量衰减的问题,而且能够送风的范围也比较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出一种出风结构及吊顶式空调设备,能够尽量减小出风死角。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出风结构,包括:设有内部风道的外壳,在所述外壳上设有多个与所述内部风道连通的出风口,在相邻的各个所述出风口之间设有间隔件,所述间隔件两侧的轮廓线相对于所述外壳向外的延长线能够相交,以形成出风交叉区域。

进一步的,所述出风口呈扇环形,且多个所述出风口整体形成非封闭的环形出风口。

进一步的,在所述出风口内设置有滑块,能够相对于所述出风口运动,通过改变所述滑块的运动位置,以在所述出风口内形成对应于各送风工作位置的具有不同通道尺寸参数的导风通道。

进一步的,所述通道尺寸参数包括通道位置、导风角度、通道截面积和通道个数中的一个或多个尺寸参数。

进一步的,各送风工作位置中的至少制冷送风工作位置对应的所述导风通道的内轮廓与所述内部风道平滑过渡。

进一步的,各送风工作位置中的制冷送风工作位置对应的所述导风通道的水平倾角α1小于制热送风工作位置对应的导风通道的水平倾角α2。

进一步的,还包括设置在所述间隔件上的滑块驱动机构,能够驱动所述滑块在各送风工作位置之间切换。

进一步的,所述滑块驱动机构包括旋转动力输出单元和回转平移切换单元,所述回转平移切换单元可操作的连接在所述旋转动力输出单元和所述滑块之间,能够将所述旋转动力输出单元输出的回转运动切换为所述滑块的平移运动。

进一步的,所述回转平移切换单元包括曲柄和相对于所述间隔件固定的直线轨道,所述曲柄由所述旋转动力输出单元的驱动而回转,所述曲柄上远离回转中心的一端设有封闭或开放的长槽,所述滑块的端部设有凸起结构,所述凸起结构滑动设置于所述长槽中,并与所述直线轨道滑动配合。

进一步的,所述回转平移切换单元包括齿轮和与所述滑块固定的直线齿条,所述齿轮由所述旋转动力输出单元的驱动而回转,所述齿轮与所述直线齿条啮合。

进一步的,所述回转平移切换单元包括第一曲柄、第二曲柄和连杆,所述第一曲柄由所述旋转动力输出单元的驱动而回转,所述第二曲柄一端相对于所述间隔件固定,另一端通过所述连杆与所述第一曲柄上远离回转中心的一端连接,所述滑块相对于所述连杆固定,所述第一曲柄、所述第二曲柄、所述连杆和安装所述第一曲柄及所述第二曲柄的机架形成平行四连杆机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吊顶式空调设备,包括前述的出风结构。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相邻出风口设置两侧轮廓线向外方向的延长线能够相交的间隔件,使得从相邻出风口排出的气流能够交叉,从而扩大出风的覆盖范围,相比于现有的吊顶机出风口结构,本实用新型能够尽量的减少出风死角,使得出风机构排出的气流比较均匀,进而使气流流动区域内温度更加均衡,提高在该区域中人体的舒适度。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现有的吊顶机的出风口结构示意图。

图2为现有的吊顶机的导风板旋转较小角度下的三种工作位置的示意图。

图3为现有的吊顶机的导风板旋转较大角度下的另三种工作位置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出风结构的一实施例的出风示意图。

图5为应用了本实用新型出风结构实施例的吊顶式空调设备处于制冷送风工作位置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应用了本实用新型出风结构实施例的吊顶式空调设备处于制热送风工作位置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出风结构实施例中滑块在制冷送风工作位置和制热送风工作位置之间切换的示意图。

图8A、8B分别为本实用新型出风结构实施例中采用曲柄轨道机构来驱动滑块在制冷送风工作位置和制热送风工作位置运动的示意图。

图9A、9B分别为本实用新型出风结构实施例中采用齿轮齿条机构来驱动滑块在制冷送风工作位置和制热送风工作位置运动的示意图。

图10A、10B分别为本实用新型出风结构实施例中采用平行四连杆机构来驱动滑块在制冷送风工作位置和制热送风工作位置运动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如图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出风结构的一实施例的出风示意图。结合图5所示的吊顶机的出风结构,本实施例中的出风结构包括:设有内部风道的外壳4,在所述外壳4上设有多个与内部风道连通的出风口1,在相邻的各个出风口1之间设有间隔件2,间隔件2两侧的轮廓线相对于所述外壳4向外的延长线能够相交,以形成出风交叉区域。

从图4中可以看到,左侧的间隔件2的两侧的轮廓线21a和22a向外侧方向的延长线21b和22b在出风口的外侧能够相交在位置23,在相交的位置23之外的部分就形成了出风交叉区域。从各个出风口1排出的气流3会从没有完全气流覆盖的较靠近出风口位置逐步扩展到完全气流覆盖的稍远离出风口位置,相比于现有的出风结构,本实施例能够尽量的减少出风死角,使得出风机构排出的气流比较均匀,从而使气流流动区域内温度更加均衡,提高在该区域中人体的舒适度。

为了使出风口1排出的气流能够更好的覆盖更多的区域,优选使出风口1呈扇环形,且多个所述出风口1整体形成非封闭的环形出风口1。

图5和图6示出的是应用了本实用新型出风结构的吊顶机的结构,该吊顶机的壳体4中可设置能够驱动叶轮42旋转的电机41或马达,在壳体4上还可以设置叶轮42下侧的面板43。在出风口1内可以进一步设置滑块5,且该滑块5能够相对于出风口1运动。通过手动或自动改变滑块5的运动位置,能够在出风口1内形成对应于各送风工作位置的具有不同通道尺寸参数的导风通道6a,6b。

相比于现有的导风板翻转导风的结构,采用滑块改变出风的导风通道的方式由于其不涉及导风板改变角度时的漏风或者减小导风面积的问题,因此不会造成出风量的衰减,并可以获得可调整的较大的送风范围。

滑块5能够改变出风的导风通道,以便在不同的工作模式下达到更好的出风效果。举例来说,送风工作位置包括制冷送风工作位置和制热送风工作位置等,图7所示的滑块在制冷送风工作位置和制热送风工作位置之间进行切换。其中,优选制冷送风工作位置对应的所述导风通道6a的水平倾角α1小于制热送风工作位置对应的导风通道6b的水平倾角α2。当滑块5处于制冷送风工作位置时,导风通道6a更接近于水平出风,使得冷风布于气流流动区域(例如房间内)的上方,并基于重力自然下坠,使得区域内的人体最热的头部最先降温,从而迅速感觉到凉爽。而当滑块5处于制热送风工作位置时,导风通道6b的方向更倾斜向下,使得热风迅速落地,布于气流流动区域(例如房间内)的下方,使得人体四肢等温度较低部位迅速感觉温暖。因此通过以上的出风口结构及滑块的设置,能够使得人体在出风结构所排出的气流流动区域内更加舒适。

为了克服制冷时的凝露问题,优选在各送风工作位置中的至少制冷送风工作位置对应的所述导风通道6a的内轮廓与所述内部风道平滑过渡。这样就可以确保导风通道6a在引导冷风时比较顺畅,不会发生风速突变,进而避免冷风涡流与外界热气流作用后产生的凝露问题。在其他实施例中,制冷送风工作位置之外的其他送风工作位置(例如制热送风工作位置等)对应的导风通道的内轮廓也可以设置成与内部风道平滑过渡,以减少风量损失。

滑块通过运动能够形成对应于各送风工作位置的具有不同通道尺寸参数的导风通道,这里的通道尺寸参数包括通道位置、导风角度、通道截面积和通道个数中的一个或多个尺寸参数。举例来说,参考图5-图7,根据滑块的运动位置可以改变导风通道的形成位置和导风通道的导风角度。当滑块运动到两侧边缘位置之间的某个位置,则会改变其中形成的部分导风通道的通道截面积,仍以图7为例,如果该滑块移动到出风口的中间位置,则会在滑块的两侧分别与出风口的两侧内壁形成两组导风通道。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在一个出风口内可以设置多个滑块,边缘的滑块除了可以和出风口的内壁形成导风通道之外,在相邻的滑块之间也可以形成导风通道,每个滑块可以单独运动,相邻滑块之间可以相互组合后一起运动,进而使出风口获得更为灵活的导风形式。

前面提到滑块的运动可以由人手动驱动,也可以通过设置在所述间隔件2上的滑块驱动机构来驱动所述滑块5在各送风工作位置之间的切换。考虑到滑块的运动最好不要有较大的角度翻转,导致类似于现有出风结构中导风板所存在的问题,优选滑块驱动机构包括旋转动力输出单元71和回转平移切换单元,其中回转平移切换单元可操作的连接在所述旋转动力输出单元71和所述滑块5之间,能够将所述旋转动力输出单元71输出的回转运动切换为所述滑块5的平移运动。这种采用旋转动力输出单元71的滑块驱动机构所占空间较小。在其他实施例中,滑块驱动机构还可以是其它的直线驱动机构,例如直线电机、直线气缸或油缸等。而旋转动力输出单元71优选为步进电机,也可以是其它形式的电机或马达等。

图8A、8B示出了采用曲柄轨道机构来驱动滑块运动的回转平移切换单元,该单元包括曲柄73和相对于间隔件2固定的直线轨道74,该直线轨道74可以承载在安装件72上,形式可以为导轨或者图中所示的细长槽,曲柄73由旋转动力输出单元71的驱动而回转,该曲柄73上远离回转中心的一端设有封闭式的长槽或开放的长槽75(即U型槽),滑块5的端部设有凸起结构,该凸起结构滑动设置于所述长槽75中,并与所述直线轨道74滑动配合。当图8A中的曲柄73被驱动向顺时针回转时,由于凸起结构被直线轨道74和U型长槽75所约束,因此滑块5会随着凸起结构沿直线轨道74向左侧滑动,直至图8B所示的位置。同理,滑块5能够随着曲柄73的转动从图8B沿直线轨道74到图8A所示的位置。在另外的实施例中,滑块驱动机构中的回转平移切换单元能够替换为以平移为主只有较小角度转动的运动切换单元,例如将直线轨道74替换为曲率较小的曲线等。

图9A、9B示出了采用齿轮齿条机构来驱动滑块运动的回转平移切换单元,该单元包括齿轮76和与所述滑块5固定的直线齿条77,所述齿轮76由所述旋转动力输出单元71的驱动而回转,所述齿轮76与所述直线齿条77啮合。当图9A中的齿轮76被驱动向顺时针回转时,由于齿轮76和齿条77之间存在啮合关系,因此滑块5会随着齿条77沿齿条77的直线运动轨道向左侧滑动,直至图9B所示的位置。同理,滑块5能够随着齿轮76的转动从图9B随齿条77运动到图9A所示的位置。在另外的实施例中,滑块驱动机构中的回转平移切换单元能够替换为以平移为主只有较小角度转动的运动切换单元,例如将齿条77替换为齿数较大的大尺寸齿轮。

图10A、10B示出了采用平行四连杆机构来驱动滑块运动的回转平移切换单元,该单元包括第一曲柄78a、第二曲柄78b和连杆79,所述第一曲柄78a由所述旋转动力输出单元71的驱动而回转,所述第二曲柄78b一端相对于所述间隔件2固定,另一端通过所述连杆79与所述第一曲柄78a上远离回转中心的一端连接,所述滑块5相对于所述连杆79固定,所述第一曲柄78a、所述第二曲柄78b、所述连杆79和安装所述第一曲柄78a及所述第二曲柄78b的机架形成平行四连杆机构。当图10A中的第一曲柄78a被驱动向顺时针回转时,由于第一曲柄78a、第二曲柄78b和连杆79之间的连接关系,以及所形成的平行四边形结构,因此滑块5会随着连杆79绕旋转动力输出单元71周向平移,直至图10B所示的位置。同理,滑块5能够随着连杆79从图10B运动到图10A所示的位置。

本实用新型除了提供了上述出风结构的多个实施例,还进一步提供了包括前述出风结构的吊顶式空调设备。而上述本实用新型出风结构除了适用于图5和图6所示的吊顶式空调设备之外,还可以适用于常规壁挂机或柜机,相应的外壳4对应于常规壁挂机或柜机的外壳。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依然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修改或者对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请求保护的技术方案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