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循环系统水冷降温组合体和装备该组合体的空调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25082阅读:181来源:国知局
双循环系统水冷降温组合体和装备该组合体的空调扇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蒸发降温的空气调节设备和方法,特别是涉及双循环系统水冷降温组合体和装备该组合体的水冷空气调节扇。



背景技术:

水冷空气调节扇的原理是:在进风处设置水蒸发载体,有持续的水淋洒在水蒸发载体上形成水冷湿帘,采用电动鼓风驱使空气流动,该流动空气在壳体内穿越水蒸发载体,使水蒸发而吸收气化热来降低所述流动空气温度送出壳体外,从而达到降低室内空气温度的目的。

现有技术水蒸发型空气调节装置,一般采用木纤维纸湿帘、PP棉即聚丙烯纤维棉湿帘,或者用水帘布作为水蒸发载体,在进风口内设置或厚或薄的单组水蒸发载体。由于单组水蒸发载体本身体积、湿水面积等有限,造成水蒸发能力低,空气调节扇降温效果差,使得用户体验欠佳。同时,出风口吹出的风带有水汽,不适宜直接对准年老多病的人群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避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双循环系统水冷降温组合体和装备该组合体的空气调节扇,从而获得较高的水蒸发能力和较好的降温效果,并可分别输出加湿的和∕或干燥的冷空气。

本实用新型解决所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双循环系统水冷降温组合体,包括第一循环系统和第二循环系统,所述第一循环系统包括装有水蒸发载体的湿帘降温装置,所述第二循环系统包括在第一循环系统工作降温时对空气进行热交换冷却降温的装置;所述第一、第二循环系统在结构上互相交错掺和,但各有属于自己的工作流体,独立流通。

所述湿帘降温装置包括水蒸发载体和供水装置;所述对空气进行热交换冷却降温的装置可以是管式热交换装置。

第一循环系统设置有水蒸发载体,吹出的空气是穿越所述水蒸发载体、使水蒸发而吸收气化热后的加湿空气,而所述第二循环系统吹出的是,在第一循环系统工作降温时对空气进行热交换冷却降温的干燥空气。

基于上述原理,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装备双循环系统水冷降温组合体的空气调节扇,包括机壳、水蒸发湿帘降温装置、风动力发生装置、供水装置和后盖;所述风动力发生装置包括第一风机组件和第二风机组件;所述水蒸发湿帘降温装置包括热交换管阵列和水蒸发载体,所述热交换管阵列一端与后盖上设置的进风口连通,另一端与第二风机组件的第二进风口连通,该第二风机组件的第二出风口从另一面连通机壳外;所述水蒸发湿帘降温装置的通风口与第一风机组件的第一进风口连通,第一风机组件的第一出风口则与后盖上设置的加湿出风口连通。

将水蒸发湿帘降温装置上方的水槽接通供水装置,水从其下水孔中漏下,落到水蒸发载体上形成湿帘,第一风机组件经其进风口从水蒸发降温组件底部的进风口吸入空气穿越水蒸发载体,使其上的水蒸发、吸收气化热,从而降低穿越其间的空气温度。第一风机组件将降温后的空气附带水汽吹出壳体外,达到降低室内温度和提高室内湿度的目的。水蒸发载体上的水流经热交换管阵列表面,从各该热交换管吸收热量,第二风机组件经各热交换管阵列吸入机壳外的空气,管内空气与热交换管外的水流完成热交换、降温后从第二风机组件的干燥冷风出口吹出机壳外,此路冷风不带水雾、水珠,达到降低室内温度和加强室内空气循环流通的目的。

进一步地:

所述水蒸发湿帘降温装置包括腔体,其热交换管阵列穿过该腔体的侧壁,水蒸发载体覆于所有各层热交换管阵列的外表面、并共同容置于所述腔体中,腔体的上方有带下水孔的水槽和通风口,腔体的下方有进风口,所述带下水孔的水槽与供水装置连通。

所述第一风机组件包括第一风道组件和第一风道支架,第一风道组件安装于第一风道支架上,该第一风道支架又安装于所述腔体上方,所述第一风道组件包括第一电机支架、第一电机、第一风轮和第一风道,第一风轮共轴线地固装于第一电机的轴伸上,再一并容置于第一风道中,第一电机安装于第一电机支架上,第一电机支架又安装于第一风道上,该第一风道上设置有第一进风口和第一出风口。

所述第二风机组件包括第二风道组件和第二风道支架,第二风道组件共轴线地安装于第二风道支架上,该第二风道支架再安装于所述腔体前方,所述第二风道组件包括第二电机支架、第二电机、第二风轮和第二风道,第二风轮共轴线地固装于第二电机的轴伸上,再一并容置于第二风道内,第二电机安装于第二电机支架上,该第二电机支架安装于第二风道上,第二风道上设置有第二进风口和第二出风口。

所述机壳上设置有干燥冷风出口和经所述腔体下方进风口穿越整个带下水孔的水槽往上连通第一进风口的外部空气入口,所述后盖上设置有加湿冷风出口和经热交换管为第二进风口吸入外部空气的接口。

所述供水装置包括水泵、水管和水箱,水泵置于水箱中与水管连接,水管的另一头连通水槽上端。

所述水蒸发载体为木纤维纸,或是PP棉即聚丙烯纤维棉,所述热交换管是铜管或铝管。

所述热交换管阵列为多层平行并列管材的层叠式方阵结构,所述水蒸发载体覆于各该每一层热交换管的外表面。

同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采用双循环系统水冷降温组合体装备空气调节扇,可分别输出加湿空气和∕或干燥空气,可以适应不同需求的人群,两个系统同时降温可令室内温度达到双倍降温效果,提高产品的使用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装备双循环系统水冷降温组合体的空气调节扇之优选实施例分解状态的轴测投影示意图;

图2是图1优选实施例之装配状态的轴测投影示意图;

图3是图1优选实施例整机分解状态的轴测投影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水蒸发湿帘降温装置1的分解状态轴测投影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整机局部剖视轴测投影示意图;

图6是所述优选实施例整机装配的轴测投影示意图;

图7是所述优选实施例的空气流通路径示意图,其中箭头方向为空气流通方向;

图8是所述优选实施例的水循环流通示意图,其中箭头方向为水流方向。

图中:1为水蒸发湿帘降温装置、20为风动力发生装置,4为机壳、75为水箱、6为后盖、7为供水装置。

水蒸发湿帘降温组件1中:11为腔体、12为热交换管阵列、13为水蒸发载体;腔体11中,111为带下水孔的水槽、112为水蒸发载体安装口、113为腔体11的下方进风口、114为水管接口、115为热交换管接口、116为往上通风口。

风动力发生装置20中,2为第一风机组件、3为第二风机组件。

第一风机组件2中:21为第一风道组件、22为第一风道支架;第一风道组件21中,211为第一电机支架、212为第一电机、213为第一风轮、214为第一风道;第一风道支架22中,221为第一通风口;第一风道214中,2141为第一进风口、2142为第一出风口。

第二风机组件3中:31为第二风道组件、32为第二风道支架;第二风道组件31中,311为第二电机支架、312为第二电机、313为第二风轮、314为第二风道;第二风道支架32中,321为第二通风口;第二风道314中,3141为第二进风口、3142为第二出风口。

机壳4中:41为干燥冷风出口、42为连通第一进风口2141的外部空气入口。

后盖6中:61为加湿冷风出口、62是经热交换管为第二进风口3141吸入外部空气的接口。

供水装置7中:71为水泵、72为水管、75为水箱。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述:

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装备双循环系统水冷降温组合体的空气调节扇,包括机壳4、水蒸发湿帘降温装置1、风动力发生装置20、供水装置7和后盖6;所述风动力发生装置20包括第一风机组件2和第二风机组件3;参见图3、图5,所述水蒸发湿帘降温装置1包括热交换管阵列12和水蒸发载体13,所述热交换管阵列12一端与后盖6上设置的进风口62连通,另一端与第二风机组件3的第二进风口3141连通,该第二风机组件3的第二出风口3142从另一面连通机壳4外;所述水蒸发载体13覆于热交换管阵列12外表面,水蒸发载体13的上方有带下水孔的水槽111和通风口116,下方有进风口113,所述带下水孔的水槽111与供水装置7连通,所述水蒸发湿帘降温装置1的通风口116与第一风机组件2的第一进风口2141连通,第一风机组件2的第一出风口2142则与后盖6上设置的加湿出风口61连通。

将水槽111接通供水装置7,水从其下水孔中漏下,落到水蒸发载体13上成为湿帘,第一风机组件2经其第一进风口2141从下方的进风口113吸入空气、穿越水蒸发载体13,使水蒸发载体13上的水蒸发、吸收气化热,降低水温和经过的空气温度。第一风机组件2将降温后的空气附带水汽吹出壳体4外,达到降低室内温度和提高室内湿度的目的。降温后的水流经热交换管阵列12表面,吸收该热交换管阵列12的热量,第二风机组件3吸入机壳4外的空气、流经所有各层热交换管阵列12,其管内空气与热交换管阵列12外的水分完成热交换,管内空气中的热量被热交换管阵列12外的水分吸收降温后从第二风机组件3的第二出风口3142吹出机壳4外。此路冷风不带水汽,达到降低室内温度和加强室内空气循环流通的目的。

在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中:

所述水蒸发湿帘降温装置1包括腔体11,见图3,其热交换管阵列12穿过腔体的侧壁,水蒸发载体13覆于各层热交换管阵列12的外表面、并共同容置于腔体11中,腔体11的上方有带下水孔的水槽111和通风口116,腔体11的下方有进风口113,参见图3、图5,所述带下水孔的水槽111与供水装置7连通。

所述第一风机组件2包括第一风道组件21和第一风道支架22,第一风道组件21安装于第一风道支架22上,该第一风道支架22又安装于腔体11上方,所述第一风道组件21包括第一电机支架211、第一电机212、第一风轮213和第一风道214,第一风轮213共轴线地固装于第一电机212的轴伸上,再一并容置于第一风道214中,第一电机212安装于第一电机支架211上,第一电机支架211又安装于第一风道214上,该第一风道214上设置有第一进风口2141和第一出风口2142。

所述第二风机组件3包括第二风道组件31和第二风道支架32,第二风道组件31安装于第二风道支架32上,该第二风道支架32再安装于腔体11前方,所述第二风道组件31包括第二电机支架311、第二电机312、第二风轮313和第二风道314,第二风轮313共轴线地固装于第二电机312的轴伸上,再一并共轴线地容置于第二风道314内,第二电机312安装于第二电机支架311上,该第二电机支架311安装于第二风道314上,第二风道314上设置有第二进风口3141和第二出风口3142。

所述机壳4上设置有干燥冷风出口41和经所述腔体11下方进风口113穿越整个带下水孔的水槽111往上连通第一进风口2141的外部空气入口42,所述后盖6上设置有加湿冷风出口61和经热交换管为第二进风口3141吸入外部空气的接口62。

所述供水装置7包括水泵71、水管72和水箱75,水泵71置于水箱75中与水管72连接,水管72的另一头连接水槽111上端。

所述水蒸发载体13为木纤维纸,或是PP棉即聚丙烯纤维棉,所述热交换管12是铜管或铝管。

所述热交换管阵列12为多层平行并列管材的层叠式方阵结构,所述水蒸发载体13覆于各该每一层热交换管的外表面。参见图3至图5。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