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器室内机和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05987阅读:194来源:国知局
空调器室内机和空调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
技术领域
,特别涉及一种空调器室内机和空调器。
背景技术
:为了避免空调器运行而导致室内湿度过低,现有的空调器室内机中多设有加湿组件,通过加湿组件中的淋水装置向室内换热器淋水,在室内换热器的作用下形成水幕加湿,以维持室内湿度。然而,由于液体表面张力的作用,导致淋水装置的出水不均匀,在室内换热器上液态水集中的部分,水难以及时被蒸发,液态水阻碍了空气的流动,而在室内换热器上液态水较少的部分,由于水量有限,限制了加湿效果,导致空调器室内机的加湿效果差。技术实现要素: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空调器室内机,旨在解决上述出水不均匀而导致加湿效果差的问题,改善空调器室内机的加湿效果。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空调器室内机,包括室内换热器和加湿组件,所述加湿组件包括设于所述室内换热器上方并与所述室内换热器贴靠设置的淋水装置,所述淋水装置用于向所述室内换热器淋水,所述淋水装置内设有用于储水的淋水腔,所述淋水装置的底部设有多条连通所述淋水腔的出水缝,所述出水缝沿所述淋水装置的延伸方向延伸,多条所述出水缝沿所述淋水装置的延伸方向间隔排布。优选地,所述淋水装置的形状与所述室内换热器顶面的形状相匹配。优选地,所述出水缝的一个侧边向上延伸至所述淋水腔内形成引流边。优选地,所述出水缝设于所述淋水装置的底部与所述淋水装置的侧壁的交界处。优选地,所述出水缝的一个侧边向下延伸形成导流边。优选地,所述出水缝的缝宽自靠近所述淋水腔的一端至远离所述淋水腔的一端渐缩设置。优选地,所述出水缝的缝宽为0.5~1毫米。优选地,所述淋水装置设有进水口,所述进水口连通所述淋水腔,任意两条所述出水缝中,与所述进水口之间的流道较短的所述出水缝的缝宽小于与所述进水口之间的流道较长的所述出水缝的缝宽。优选地,所述加湿组件还包括水箱和抽水装置;所述抽水装置连通所述淋水腔和所述水箱,以将所述水箱中的水传送到所述淋水腔中。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提出一种空调器,包括空调器室内机,所述空调器室内机包括室内换热器和加湿组件,所述加湿组件包括设于所述室内换热器上方并与所述室内换热器贴靠设置的淋水装置,所述淋水装置用于向所述室内换热器淋水,所述淋水装置内设有用于储水的淋水腔,所述淋水装置的底部设有多条连通所述淋水腔的出水缝,所述出水缝沿所述淋水装置的延伸方向延伸,多条所述出水缝沿所述淋水装置的延伸方向间隔排布。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中,通过贴靠设置加湿组件与室内换热器,使室内换热器对水流起到导流作用,从加湿组件的淋水装置出水缝流出的水能够直接顺着室内换热器的翅片向下流动,均匀分布在室内换热器的翅片上,在室内换热器的热效应下被蒸发,从而达到更好的对室内进行加湿的效果,同时,避免了因淋水装置与室内换热器距离过远而导致液态水损失或流动到空调器室内机的其它部分,影响空调器室内机的正常工作。具体的,出水缝设于淋水装置的底部,与用于储水的淋水腔相连通,沿淋水装置的延伸方向延伸,从而向室内换热器淋水,为了进一步扩大淋水装置的出水范围,多条出水缝在淋水装置的延伸方向上间隔排布,从而避免了液态水聚集于室内换热器的局部小范围上,有助于充分利用室内换热器实现对液态水的蒸发,以改善空调器室内机的加湿效果。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中空调器室内机的淋水装置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中空调器室内机的淋水装置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中空调器室内机的淋水装置的出水缝垂直于其延伸方向的截面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中空调器室内机的淋水装置的出水缝垂直于其延伸方向的截面示意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五实施例中空调器室内机的淋水装置的出水缝垂直于其延伸方向的截面示意图。附图标号说明:标号名称标号名称100淋水装置110底部120侧壁130出水缝131引流边132导流边140进水口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空调器室内机。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该空调器室内机包括室内换热器和加湿组件,加湿组件包括设于室内换热器上方并与室内换热器贴靠设置的淋水装置100,淋水装置100用于向室内换热器淋水,淋水装置100内设有用于储水的淋水腔,淋水装置的底部110设有多条连通淋水腔的出水缝130,出水缝130沿淋水装置100的延伸方向延伸,多条出水缝130沿淋水装置100的延伸方向间隔排布。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中,加湿组件与室内换热器贴靠设置,使室内换热器对水流起到导流作用,从淋水装置100的出水缝130流出的水能够直接顺着室内换热器的翅片向下流动,均匀分布在室内换热器的翅片上,在室内换热器的热效应下被蒸发,从而实现更好的对室内进行加湿的效果,同时,避免了因淋水装置100与室内换热器距离过远而导致液态水损失或流动到空调器室内机的其它部分,影响空调器室内机的正常工作。具体的,与用于储水的淋水腔相连通的出水缝130设置在淋水装置的底部110,出水缝130沿淋水装置100的延伸方向延伸,以提高每条出水缝130向室内换热器淋水的均匀性。进一步的,多条出水缝130沿淋水装置100的延伸方向间隔排布,扩大出水范围,充分利用室内换热器实现对液态水的蒸发作用,以改善空调器室内机的加湿效果;避免了液态水聚集于室内换热器的局部,无法及时蒸发而影响室内换热器附近空气的流动,同时避免了未充分利用室内换热器其它部分的蒸发作用而导致加湿效率的降低。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淋水装置100的形状与室内换热器顶面的形状相匹配,可通过螺钉等方式与室内换热器相连,以最大程度地利用室内换热器对水分的蒸发作用,提高加湿效率。当室内换热器为弯折式换热器时,淋水装置100相应呈弯折状设置,如图1所示,当室内换热器为其它形状时,相应设置淋水装置100即可,此处不作限定。出水缝130设于淋水装置的底部110与淋水装置的侧壁120的交界处。部分侧壁120的底边形成出水缝130的一个侧边。通常,淋水腔包括两个与底部110相交的、沿底部110延伸方向设置的侧壁120,如图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中,多条出水缝130均邻近其中一个侧壁120间隔排布。当然,如图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中,多条出水缝130也可以分别邻近两个侧壁120间隔排布,以改善出水在与淋水装置延伸方向相垂直的方向上的均匀性。由于水的表面张力作用,在出水缝130较窄的情况下,可能出现水无法顺利流出出水缝130的情况,侧壁120改变了出水缝130处的表面张力,破坏了水的表面张力与重力之间的平衡,从而起到引流的作用,使水顺利地流出出水缝130,均匀地淋到室内换热器上,避免出现积水在出水缝130中或局部水滴滴落的现象,以改善加湿效果。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出水缝130的一个侧边向上延伸至淋水腔内形成引流边131。当出水缝130没有设置在底部110与侧壁120的交界处时,为了避免表面张力的作用导致出水不畅,而影响加湿效果,通过在每一条出水缝130的一侧加设向上延伸的引流边131,改变出水缝130处的底部上表面的表面张力情况,引导水顺利流出出水缝130,淋到室内换热器上,以改善加湿效果。多条出水缝130的引流边131可连接成一个整体,也可以独立设置。为了进一步改善引流效果,可将引流边131设置在出水缝130远离淋水腔侧壁120的一侧,以免引流边131与侧壁120之间距离过窄,导致水的表面张力与重力之间平衡而使出水不畅。在本实用新型的第四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出水缝130的一个侧边向下延伸形成导流边132。导流边132与室内换热器的翅片相接触,水在流出出水缝130后,均匀分布在导流边132上,再流到室内换热器上,从而改善加湿效果。导流边132可由亲水材料制成,以进一步促进水的均匀分布。多条出水缝130的导流板132可连接成一个整体,也可独立设置。当相邻两条出水缝130的相邻两端的连线方向与单条出水缝130的延伸方向基本一致时(例如图1所示的第一实施例),可整体设置导流边132,避免针对每一条出水缝130均单独设置导流边132而引入过多的导流边端部,影响出水的均匀性。当相邻两条出水缝130相邻的两端连线方向与单条出水缝130的延伸方向差别较大时(例如图3所示的第二实施例),可针对每一条出水缝130分别设置导流边132,以免整体设置的导流边132弯折过多,影响出水的均匀性。通过导流边132改变出水缝130处的底部下表面的表面张力分布情况,使水顺利且均匀地流向室内换热器,以实现更好的加湿效果。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五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出水缝130的缝宽自靠近淋水腔的一端至远离淋水腔的一端渐缩设置。即出水缝130上方较宽,以减小表面张力的影响,使淋水腔中的储水可顺利进入出水缝130;下方较窄,有利于增大水的压强,顺利出水,使每一条出水缝130的出水形成水帘状均匀地淋到室内换热器上,避免呈水滴状滴落,导致淋水不均匀。在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各实施例中,淋水装置设有进水口140,进水口140连通淋水腔,任意两条出水缝130中,与进水口140之间的流道较短的出水缝130的缝宽小于与进水口140之间的流道较长的出水缝130的缝宽。在靠近进水口140的流道部分的水压较大,因此更易于从出水缝130中流出,为了提高整体的出水均匀性,避免出现水先流过的出水缝130处的出水量大于后流过的出水缝130处的出水量,导致流向室内换热器的液态水分布不均而影响加湿效果,根据与进水口140之间的流道长短各自调整各条出水缝130的缝宽,以补偿水压不均导致的出水量的差别,提高出水的均匀性,改善加湿效果。进一步的,出水缝130的缝宽为0.5~1毫米。当出水缝130过窄时,易受到表面张力的影响而导致出水不畅,或局部形成水滴状滴落导致出水不均匀;当出水缝130过宽时,单条出水缝130的出水量过大,集中于室内换热器的局部,导致液态水无法及时蒸发而影响空气的流动,甚至过量的水流动到空调器室内机的其它部分而影响其正常工作。在本实用新型中,优选的缝宽为0.5~1毫米,以形成出水量适当且均匀的水帘,淋到室内换热器上,改善空调器室内机的加湿效果。在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各实施例中,加湿组件还包括水箱和抽水装置,抽水装置连通淋水腔和水箱,以将水箱中的水传送到淋水腔中。通过将较大量的水储存在水箱中,再由抽水装置传送至淋水腔中,以保持淋水腔中的水量基本不变,从而保持出水缝130处的水压稳定,以形成均匀稳定的淋水。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还提出一种空调器,该空调器包括上述空调器室内机,该空调器室内机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空调器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应当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各个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人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
技术领域
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