瓶装式加湿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59498阅读:267来源:国知局
瓶装式加湿器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对水或类似液体予以雾化从而可以对室内空气予以加湿的雾化器,特别涉及一种瓶装式加湿器,所述瓶装式加湿器使用可拆卸的储液瓶存储雾化液。



背景技术:

加湿器一般用于对室内的空气予以加湿使室内空间保持适当的湿度,当在雾化液中添加香精等添加剂后还能够调整空气气味,提高使用者的舒适感,为此加湿器越来越得到现代人的青睐,市面上也出现了多种多样的加湿器。

例如中国发明专利201410492905.5公开了一种自动调节气压的微孔雾化加湿器,包括底座1和储水瓶2。在所述底座1的侧壁上开设有喷雾出口101,在所述喷雾出口101内侧通过雾化头安装有与电路板电性连接的微孔雾化片5。所述底座 1 内腔上部固定有连接套筒6,所述连接套筒6底部开设有进水口601。在所述底座1上还设置有与所述进水口601连同的连接管组件 7,所述连接管组件 7包括 V 型管 701 和倾斜管 702,在所述倾斜管702内设有吸水棉棒10,所述吸水棉棒10一端与所述微孔雾化片5 相抵。而为了使所述储水瓶 2 内腔的气压与外界气压保持平衡,在所述连接管组件7上通过进气支管8,所述进气支管8安装有自动单向进气阀 9,通过自动单向进气阀 9 的单向进气自动调节。

又或者,中国实用新型专利201320312867.1中还公开了一种微孔雾化加湿器,包括上端开口的储水槽及倒扣于所述储水槽上端的水箱,所述水箱的出水口伸入储水槽内,所述储水槽的一侧设有雾化头。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两个专利201410492905.5和201320312867.1进行分析发现,上述两个专利公开的加湿器都属于瓶装式加湿器,当储液瓶内的雾化液被完全雾化后,能够通过更换储液瓶来完成补充雾化液, 补液操作非常便捷。但是当所述储液瓶内的液体还未被完全雾化而又需要更换不同种类的雾化液时,操作就变得非常困难。在专利201320312867.1中,加湿器中的水箱是直接倒扣于储水槽的槽口上端,并且所述水箱的出水口穿过所述槽口插入到所述储水槽内,所述储水槽的槽口比所述水箱的出水口大得多,所述储水槽的槽口是通过所述水箱的主箱体密封,这样的设置方式并不便于把已经流入到所述储水槽内的雾化液回收到所述水箱内,而且由于在所述储水槽和所述水箱之间并没有设置任何密封装置,当倒置所述加湿器时,所述储水槽内的雾化液会通过所述储水槽和所述水箱之间的间隙外漏到所述加湿器外。而在专利201410492905.5中,由于所述倾斜管是倾斜向上设置的,为此必须在其内设置吸水棉棒用于传送雾化液,残留在所述吸水棉棒上的大量雾化液不能进行回收,残留在所述吸水棉棒上的雾化液会掺杂到更换后的雾化液中影响更换后的雾化液的纯度,也会影响到后期的雾化气味。而且专利201410492905.5和201320312867.1中的雾化头中也会残留一定的雾化液,为此,专利201410492905.5和201320312867.1中的加湿器的结构并不便于雾化液的回收。

鉴于此,本发明旨在对所述加湿器的结构进行改进,使其不仅能够便捷地更换所述储液瓶,还能够便捷有效地回收已经流入到所述底座上雾化液,从而能够大大地减少雾化液的残留量,减少或避免残留的雾化液对更换后的雾化液纯度的影响,以及对更换储液瓶后的雾化气味的影响。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出一种瓶装式加湿器,包括底座,设置在所述底座上的雾化装置以及与所述雾化装置电连接的控制器;在所述底座上设置有储液通道,所述雾化装置用于雾化所述储液通道内的液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液通道大致呈L型包括垂直储液通道和水平储液通道,在所述底座上还设置有瓶体连接机构,所述瓶体连接机构能够可拆卸连接倒置的储液瓶并使所述储液瓶的瓶口与所述垂直储液通道的进液口密封对接;所述雾化装置可拆卸连接在所述水平储液通道的出液口上。

其中,所述底座是所述加湿器的主体基座,不仅用于安装所述雾化装置、控制器等功能器件,还能够用于固定支撑所述储液瓶。

其中,所述储液瓶是一种用于存储雾化液的容器,所述储液瓶独立于所述底座但可拆卸地连接在所述底座上。

其中,所述垂直储液通道和水平储液通道是相通的储液通道,从所述垂直储液通道的进液口进入到所述垂直储液通道内的雾化液能够进入到所述水平储液通道内并从所述水平储液通道的出液口流出。所述垂直储液通道和水平储液通道是以它们的相对方位命名的,在所述瓶装式加湿器的正常工作状态下,把大致垂直布置的储液通道命名为了垂直储液通道,把大致水平布置的储液通道命名为了水平储液通道。

其中,所述瓶体连接机构是设置在所述底座上的构造体,用于连接固定所述储液瓶。所述瓶体连接机构可以采用多种的实施方式,例如:

第一种,所述瓶体连接机构为设置在所述进液口上的内连接螺纹。这样,通过所述进液口上的内连接螺纹使所述进液口与所述储液瓶的瓶口进行螺旋密封连接,不管是在正常工作的过程中倒置所述储液瓶的情况下,还是在回收雾化液过程中倒置所述底座的情况下,所述储液通道内的雾化液和所述储液瓶内的雾化液基本上不会通过所述进液口与所述储液瓶的瓶口之间的间隙泄漏出来,这样有利于雾化液的顺利回收。

第二种,所述瓶体连接机构为设置在所述进液口上的外连接螺纹。所述外连接螺纹可以取得类似上述内连接螺纹技术效果,在此不再重复论述。

第三种,所述瓶体连接机构为设置在所述进液口外周壁上的连接筒,所述进液口伸入到所述连接筒内,所述连接筒上设置用于连接所述储液瓶瓶口的筒内连接螺纹。其中,所述连接筒可以与所述储液通道一体成形,还可以独立于储液通道但设置在所述进液口外周壁上。所述连接筒呈筒状而具有在垂直方向上具有一定延伸高度的筒内腔,为此,所述连接筒能够用于连接定位所述储液瓶还能够提高对所述储液瓶的安装稳固性,减少所述储液瓶的摇摆度。另外,所述筒内连接螺纹可以取得类似上述内连接螺纹的技术效果,在此不再重复论述。而为了进一步提高所述进液口与所述储液瓶的瓶口之间的密封度,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在所述进液口上设置有密封叠片。

其中,所述储液瓶的瓶口与所述垂直储液通道的进液口密封对接,上述特征定义了当把所述储液瓶连接于所述瓶体连接机构上后,所述储液瓶的瓶口与所述垂直储液通道的进液口之间的连接关系,所述储液瓶的瓶口可以通过中间过渡通道与所述垂直储液通道的进液口间接对接,又或者所述储液瓶的瓶口直接与所述垂直储液通道的进液口对接。至于直接对接的方式,可以是所述储液瓶的瓶口直接螺纹旋转在所述垂直储液通道的进液口的内侧壁上,又或者是所述储液瓶的瓶口直接螺纹旋转在所述垂直储液通道的进液口的外侧壁上,还可以是所述储液瓶的瓶口抵靠在所述垂直储液通道的进液口的外周壁上并罩盖住所述垂直储液通道的进液口。不论采用何种方式,当把所述储液瓶连接于所述瓶体连接机构上后,所述储液瓶与所述垂直储液通道之间是相互连通的,而且所述储液瓶的瓶口基本上能够完全接纳由所述垂直储液通道的进液口回流出的雾化液。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技术效果在于:

1.由于所述储液通道大致呈L型包括垂直储液通道和水平储液通道,而由于所述水平储液通道是大致水平延伸的,而不是类似专利201410492905.5中的倾斜管明显地倾斜向上延伸,为此在所述水平储液通道内并不需要设置吸水棉棒来传送雾化液,避免所述吸水棉棒储存大量残留的雾化液。

2.由于所述雾化装置可拆卸连接在所述水平储液通道的出液口上,为此,所述雾化装置是一个可以便捷性地进行更换的装置,在更换不同中的雾化液时也可以通过更换雾化装置来避免残留在所述雾化装置上的雾化液对更换后的雾化液的影响。

3.由于在所述底座上还设置有瓶体连接机构,所述瓶体连接机构能够可拆卸连接倒置的储液瓶并使所述储液瓶的瓶口与所述垂直储液通道的进液口对接,这样,在意图更换雾化液的时候能够连通所述储液瓶一起更换,而且所述储液瓶的瓶口与所述垂直储液通道的进液口对接的方式也便于把已经流入到所述储液通道的内雾化液回收到所述储液瓶内。

综上所述,所述储液瓶和所述雾化装置可拆卸连接在所述瓶装式加湿器上以及大致水平设置的水平储液通道的设置方式,有利于已经进入到所述储液通道内雾化液的回收以及便捷地随雾化液种类的变换更换雾化装置,能够最大程度地减少雾化液的残留量。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所述雾化装置包括微孔雾化片、左壳体和右壳体,在所述左壳体上设置有用于与所述出液口连通的进液通道,在所述右壳体上设置有出雾通道,所述微孔雾化片通过密封装置密封设置在出雾通道和进液通道之间。这样,从所述出液口流出的雾化液流入到所述进液通道内被所述微孔雾化片雾化为雾化汽体,所述雾化汽体通过所述出雾通道输送到外界空间中。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所述雾化装置还包括有设置在所述微孔雾化片侧旁的一对螺旋导电弹簧,一对所述螺旋导电弹簧的尾端分别与所述微孔雾化片的正、负电极层电连接;在所述左壳体上设置有一对分别与所述螺旋导电弹簧的首端电连接的第一导电端子。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在所述底座上设置有用于安装所述雾化装置的凹陷区,所述水平储液通道的出液口连通到所述凹陷区上;在所述凹陷区上还设置有能够与第一导电端子电连接的第二导电端子,所述第二导电端子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这样,所述凹陷区能够用于收纳固定所述雾化装置,以及对所述第一导电端子和第二导电端子进行保护,避免在雾化的过程中,雾化汽溅落到它们上而对它们造成损坏。

由于本发明具有上述特点和优点,为此可以应用到加湿器上,特别是瓶装式加湿器上。

附图说明

图1是应用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瓶装式加湿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应用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瓶装式加湿器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是安装有连接筒5的储液通道4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是雾化装置8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所示,本发明提出一种瓶装式加湿器,包括底座1,设置在所述底座1上的雾化装置8以及与所述雾化装置8电连接的控制器6;在所述底座1上设置有储液通道4,所述雾化装置8用于雾化所述储液通道4内的液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液通道4大致呈L型包括垂直储液通道42和水平储液通道41,在所述底座1上还设置有瓶体连接机构,所述瓶体连接机构能够可拆卸连接倒置的储液瓶3并使所述储液瓶3的瓶口30与所述垂直储液通道42的进液口420密封对接;所述雾化装置8可拆卸连接在所述水平储液通道41的出液口410上。

下面结合附图对应用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瓶装式加湿器的结构作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底座1是所述加湿器的主体基座,包括左、右布置的左座壳体10和右座壳体11,所述左座壳体10和右座壳体11扣合一起在它们之间形成座体收容腔,在所述座体收容腔内收容有控制器6、储液通道4以及用于检查所述储液通道4的储液量的水位检查装置7等功能件。

在所述左座壳体10上设置有用于与供电插座插接连接的导电插片100,所述导电插片100与所述控制器6电连接,在所述右座壳体11上设置有用于安装所述雾化装置8的凹陷区110。在所述凹陷区110的大致中央位置设置有连通孔111,在所述连通孔111的孔周壁上设置有能够与下面将论述到的第一导电端子87电连接的第二导电端子112,所述第二导电端子112与所述控制器6电连接。这样,所述凹陷区110能够用于收纳固定所述雾化装置8,以及对所述第一导电端子87和第二导电端子112进行保护,避免在雾化的过程中雾化汽溅落到它们上而对它们造成损坏。

如图2和图4所示,所述雾化装置8包括微孔雾化片84、左壳体82和右壳体81,在所述左壳体82上设置有用于与所述出液口410连通的进液通道820,在所述右壳体81上设置有出雾通道810,所述微孔雾化片84通过密封装置密封设置在出雾通道810和进液通道820之间。具体说,在所述微孔雾化片84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环形密封件(86、85),所述环形密封件86密封设置在所述微孔雾化片84与所述右壳体81之间,而所述环形密封件85密封设置在所述微孔雾化片84与所述左壳体82之间。这样,从所述出液口410流出的雾化液流入到所述进液通道820内被所述微孔雾化片84雾化为雾化汽体,所述雾化汽体通过所述出雾通道810输送出外界空间中。所述雾化装置8还包括有设置在所述微孔雾化片84侧旁的一对螺旋导电弹簧83,一对所述螺旋导电弹簧83的尾端分别与所述微孔雾化片84的正、负电极层电连接;在所述左壳体82上设置有一对分别与所述螺旋导电弹簧83的首端电连接的第一导电端子87。把所述雾化装置8可拆卸连接到所述凹陷区110内后,所述第一导电端子87与所述第二导电端子112电连接从而能够为所述微孔雾化片84提供电信号。由于所述雾化装置8可拆连接在所述储液通道4的出液口410上,为此,所述雾化装置8是一个可以便捷性地进行更换的装置,在更换不同中的雾化液时也可以通过更换雾化装置8来避免残留在所述雾化装置8上的雾化液影响更换后的雾化液纯度。

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储液通道4大致呈L型包括垂直储液通道42和水平储液通道41,所述水平储液通道41的出液口410通过所述右座壳体11上的连通孔111伸出到所述凹陷区110外。所述垂直储液通道42和水平储液通道41是相通的储液通道,从所述垂直储液通道42的进液口420进入到所述垂直储液通道42内的雾化液能够进入到所述水平储液通道41内并从所述水平储液通道41的出液口410流出。所述垂直储液通道42和水平储液通道41是以它们的相对方位命名的,在所述瓶装式加湿器的正常工作状态下,把大致垂直布置的储液通道4命名为了垂直储液通道42,把大致水平布置的储液通道4命名为了水平储液通道41。由于所述水平储液通道41是大致水平延伸的,而不是类似专利201410492905.5中的倾斜管明显地倾斜向上延伸,为此在所述水平储液通道41内并不需要设置吸水棉棒来传送雾化液,避免了所述吸水棉棒储存残留的雾化液。

在所述底座1上还设置有瓶体连接机构,所述瓶体连接机构是设置在所述底座1上的构造体,用于连接固定所述储液瓶3。所述瓶体连接机构可以采用多种的实施方式,例如:

第一种,所述瓶体连接机构为设置在所述进液口420上的内连接螺纹。这样,通过所述进液口420上的内连接螺纹使所述进液口420与所述储液瓶3的瓶口30进行螺旋密封连接,不管是在正常工作的过程中倒置所述储液瓶3的情况下,还是在回收雾化液过程中倒置所述底座1的情况下,所述储液通道4内的雾化液和所述储液瓶3内的雾化液基本上不会通过所述进液口420与所述储液瓶3的瓶口30之间的间隙泄漏出来,这样有利于顺利回收雾化液。

第二种,所述瓶体连接机构为设置在所述进液口420上的外连接螺纹。所述外连接螺纹可以取得类似上述内连接螺纹技术效果,在此不再重复论述。

第三种,如图2所示,所述瓶体连接机构为设置在所述进液口420外周壁上的连接筒5,所述垂直储液通道42的进液口420伸入到所述连接筒5内,所述连接筒5上设置用于连接所述储液瓶3瓶口30的筒内连接螺纹500。所述连接筒5是独立于储液通道4但通过连接筒密封圈51设置在所述进液口420外周壁上的构造体,当然所述连接筒5还可以采用与所述储液通道4一体成形的结构方式。所述连接筒5呈筒状而具有在垂直方向上具有一定延伸高度的筒内腔50,为此,所述连接筒5能够用于连接定位所述储液瓶3还能够提高所述储液瓶3的安装稳固性,减少所述储液瓶3的摇摆度。另外,所述筒内连接螺纹500可以取得类似上述内连接螺纹的技术效果,在此不再重复论述。而为了进一步提高所述进液口420与所述储液瓶3的瓶口30之间的密封度,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在所述进液口420上设置有密封叠片9。

使用中,所述储液瓶3旋接在所述筒内连接螺纹500上,所述储液瓶3的瓶口30顶压在所述密封叠片9上并罩盖住所述垂直储液通道42的进液口420,所述进液口420伸入到所述储液瓶3内,所述储液瓶3的瓶口30与所述垂直储液通道42的进液口420密封对接,这样,所述储液瓶3与所述垂直储液通道42之间是相互连通的,而且所述储液瓶3的瓶口30能够基本上完全接纳由所述垂直储液通道42的进液口420流出的雾化液。

为了使所述储液瓶3的瓶口30与所述垂直储液通道42的进液口420对接,实质上除了可以采用上述的直接对接方式外,还可以采用间接的接对接方式,例如所述储液瓶3的瓶口30通过中间过渡通道与所述垂直储液通道42的进液口420间接对接。

由于在所述底座1上还设置有所述瓶体连接机构,所述瓶体连接机构能够可拆卸连接倒置的储液瓶3并使所述储液瓶3的瓶口30与所述垂直储液通道42的进液口420对接,这样,在意图更换雾化液的时候能够连通所述储液瓶3一起更换,而且所述储液瓶3的瓶口30与所述垂直储液通道42的进液口420对接的方式也便于把已经流入到所述储液通道4的内雾化液回收到所述储液瓶3内。

如图2和图3所示,为了检测所述储液通道4内的储液量,在所述水平储液通道41上设置有所述水位检查装置7。所述水位检查装置7包括透光镜70和液位控制电路板75。所述透光镜70上设置有两个相互垂直的倾斜镜面(710、711)。在所述液位控制电路板75上设置有光信号发射端73和光信号接收端74。所述光信号发射端73和光信号接收端74分别对应所述倾斜镜面(710、711)设置。当所述储液通道4内没有液体时,所述光信号发射端73照射到所述倾斜镜面710后,经过折射作用大部分光信号会折射到所述倾斜镜面710上,再折射到所述光信号接收端74上,所述光信号接收端74接受到光信号后转变为电信号发出给到所述液位控制电路板75上形成缺水信号。当储液通道4内有液体时,所述光信号发射端73的光信号照射到倾斜镜面710后,经过液体的折射作用,大部份光信号被折射到液体中,所述光信号接收端74无法接收到光信号时,所述液位控制电路板75就会判定形成有液体存在。

综上所述,所述储液瓶3和所述雾化装置8可拆卸连接在所述瓶装式加湿器上以及大致水平设置的水平储液通道41的设置方式,有利于已经进入到所述储液通道4内的雾化液的回收以及便捷地随雾化液种类的变换更换雾化装置,能够最大程度地减少雾化液的残留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