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有自清洁功能的冷却塔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12923阅读:275来源:国知局
一种带有自清洁功能的冷却塔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冷却塔除尘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带有自清洁功能的冷却塔。



背景技术:

开放式冷却塔具有重量轻,散热快,结构简单,效率高等优点,但由于开放式冷却塔在运行过程中进风口处于一种不设防状态,大量粉尘杂质颗粒以及昆虫(蚊虫、蜜蜂)等被吸入冷却塔中,这么一来,不仅堵塞冷却塔的管网,影响冷却塔的水流速度,降低热交换速率;而且加快了管道的积垢和腐蚀,大大降低了冷却塔的使用寿命,尤其是对水源热泵冷却塔的影响更为严重。

人们根据现有冷却塔存在的问题,对冷却塔进行改进,例如公告号为CN204478861U的一种自动除尘开放式冷却塔,其通过冷却塔两进风口外的两组除尘装置;每组除尘装置包括一防护网和一喷淋装置;所述防护网设置于冷却塔的一进风口外,并朝向进风口;所述喷淋装置盖设于防护网顶面,且其喷口竖直向下并朝向防护网;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的解决问题思路。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有自清洁功能的冷却塔,解决了现有冷却塔污物清理困难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带有自清理功能的冷却塔,包括设备主体,设备主体包括冷水池,冷水池顶部与底部分别设置池口和池底,池口处对称设置高台,冷水池内设置清理机构,清理机构包括位冷水池内与池底等宽的条形件,条形件内设置空腔,条形件上方与高台齐平处设置设备箱,设备箱与条形件之间设置有连接杆,条形腔朝向池底处设置若干与空腔连通的孔洞,高台与设备箱之间设置移动装置,设备主体外壁设置抽水箱以及与抽水箱连接的抽水泵,抽水泵设置出水管,条形件设置穿过设备主体侧壁与外界抽水箱连接的抽水管,抽水箱内设置过滤组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冷却塔用于对工业产生过程中产生的热水进行冷却,在液体循环以及外界气流进入冷却塔的过程中会带入杂质,长时间的使用过后冷却塔内杂质堆积不仅影响冷却塔的水流速度,降低热交换速率;而且加快了管道的积垢和腐蚀,大大降低了冷却塔的使用寿命,因此需要定期对冷却塔内的冷却池进行清理;当需要清理冷水池时首先启动清理机构,清理机构中的条形件通过抽水管与抽水箱连接,抽水箱与抽水泵连接,同时抽水箱内设置有过滤组件,当抽水泵启动后抽水泵对抽水箱产生吸力,抽水箱内吸力直接作用下抽水管内,最终抽水管从条形件内的空腔抽取冷水池底部的污物,条形件朝向池底设置有多个与空腔连通的孔洞可以使得池底内的杂物等污物吸入进空腔内,同时在条形件上方位于池口处设置有设备箱,设备箱与高台之间可通过移动装置进行移动,当设备腔移动后通过连接杆与池底的条形件固定连接进而带动条形件在池底移动吸附池底沉降的杂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改进,所述移动装置包括位于高台上设置的齿条板,设备箱两侧对称设置有与齿条板齿动连接的齿轮,设备箱内设置与齿轮连接的转轴以及驱动转轴转动的驱动机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移动机构启动后位于设备腔两侧的齿轮可以在位于池口的高台上进行移动,高台上设置有齿条板,齿轮与齿条板之间通过齿接方式进行连接,在设备腔内设置有延伸出设备箱与设备箱两侧齿轮固定连接的转轴,转轴受驱动机构进行转动,最终转轴转动带动齿轮进行转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改进,所述设备箱内设置设备腔,驱动机构包括位于设备腔内的驱动电机,驱动电机固定连接有主动轮,转轴上设置从动轮,主动轮与从动轮之间设置传送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转轴受控于驱动电机,当启动驱动机构后,驱动机构中的驱动电机转动,主动轮与驱动电机之间为固定连接,驱动电机转动使得主动轮跟随驱动电机进行转动,在设备腔内的主动轮转动后可以通过传送带使得从动轮进行转动,从动轮与转轴进行套接,从动轮固定套接在转轴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改进,所述设备箱上设置吹气机,条形件设置与吹气机连接的吹风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设备箱的顶部设置有吹气机可以提供气流,吹气机吹出的气流经过吹风管传送到条形件内的空腔中,气流最终通过孔洞作用在池底,气流可以使得池底的杂质松动,避免了由于杂质长时间的积累附着在池底的情况发生,通过吹气的操作使得附着在池底的杂质与池底分离。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改进,所述条形件上设置中转腔,中转腔与空腔之间设置连通管,吹风管与抽水管均与中转腔连通,中转腔内设置开关机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吹风管与抽水管在与空腔连接之前均先连接于条形件上的中转腔,同时中转腔通过连通管与条形件内的空腔进行连接,在中转腔内设置有开关机构,避免了若吹风管与抽气管直接与空腔连接时,由于吹风管的存在,使得抽水管在产生吸力时会使得一部分吸力作用于吹风管导致抽水吸力不强,因此在中转腔内设置有开关机构,当抽水泵启动使得抽水管抽水产生吸力时,开关机构可以封堵住吹风管与中转腔的连接处,此时中转腔内吹风管处封堵,连接管由于直接与空腔连接,空腔底部的孔洞被液体封堵,因此此时中转腔内密封抽水管可以提供最大吸力对池底进行抽水操作,进而通过抽水使得池底的杂质被抽水管抽入抽水箱内,由于抽水箱内设置有过滤组件,使得杂质被滞留在抽水箱内。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改进,所述开关机构包括中转腔顶部与吹风管连接的吹风口,中转腔侧壁设置有与抽水管连接的抽水口,吹风口下方设置漂浮球,漂浮球与中转腔底部设置有伸缩杆。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抽水管受到抽水泵的吸力后,此时吹风管分走一部分吸力使得池底水流缓慢的流进中转腔内,随着水流的不断增多,位于吹风口下方的漂浮球缓慢上升直至漂浮球封堵住吹风口,此时水流快速被抽水泵吸走,当需要使用到吹气机时,漂浮球在吹气机的作用下使得吹风管产生排斥漂浮球的吹风力,此时漂浮球离开吹风口,由于漂浮球与中转腔底部之间通过伸缩杆连接,因此避免了由于吹风力的作用使得漂浮球偏离吹风口的正下方,当再次抽水时漂浮球无法封堵住吹风口的情况发生。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改进,所述抽水箱上设置密封门,过滤组件包括位于抽水箱内的过滤网,过滤网与抽水箱之间为可拆卸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抽水管使得池底的液体与杂质输送到抽水箱内,杂质不断变多后,可以通过抽水箱侧壁上的密封门处开启抽水箱取出杂质,过滤网当使用次数过多时可以通过拆卸方式将过滤网从抽水箱内取出,此时可以对过滤网进行刷洗或更换。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改进,所述过滤网周缘设置有固定条,抽水箱内壁对称设置供固定条插入的滑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拆卸过滤网时,可以使得过滤网周缘设置的固定条从抽水箱内的滑槽处分离即可。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改进,所述条形板底部对称设置支杆,支杆之间设置刮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为了增强池底的清理效果,在条形件的底部对称设置有支杆,支杆之间设置有刮板,当条形件通过驱动机构在池底进行移动时,刮板可以对池底进行刮壁操作,刮除掉池底的杂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改进,所述吹风管与抽水管均为可伸缩的软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条形件可以通过驱动电机在池底进行移动,因此抽水管与吹风管设置为可伸缩的软管,使得即使条形件在池底移动的过程中仍然可以始终与抽水泵之间进行连接。

本实用新型具有解决了现有冷却塔污物清理困难的优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本实施例的俯视示意图;

图3为图2的A-A剖面图;

图4为图2的B-B剖面图;

图5为图3的D部放大示意图;

图6为图4的E部放大示意图;

图7为图4的F部放大示意图。

附图标记:110、设备主体;111、冷水池;112、池底;113、高台;114、条形件;115、空腔;116、设备箱;117、连接杆;118、孔洞;119、抽水箱;210、抽水泵;211、出水管;212、抽水管;213、齿条板;214、齿轮;215、转轴;216、设备腔;217、驱动电机;218、主动轮;219、从动轮;310、传送带;311、吹气机;312、吹风管;313、中转腔;314、连通管;315、漂浮球;316、伸缩杆;317、过滤网;318、滑槽;319、支杆;410、刮板;411、排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对实施例做进一步说明。

一种带有自清理功能的冷却塔,参照图1至图4,设备主体110内的底部设置有冷水池111,冷水池111上方设置有与外界连通的出气口,出气口下方设置有喷头,喷头与进水管相互连通,喷头与冷水池111之间设置散热材料;在冷水池111内设置条形件114,设备主体110外壁设置抽气管与条形件114连通。

当热水从进水管进入到冷却塔内后,热水从进水管的顶部,也就是进水管靠近出气口处设置有若干喷头,经过喷头后的热水变为雨滴状向下掉落,掉落至进水管与冷水池111之间的散热材料内,最终从散热材料下落至冷水池111底部的排水管411排出,完成整个冷却过程;在长时间对冷却塔的使用过程中冷水池111的池底112会不断积累杂质等污染物,同时冷却塔上方与外界连通的出气口也会使得外界灰尘进入到冷却塔内,因此需要定期对冷水池111底部进行清理,在冷却塔顶部设置的喷头在使得喷出雨滴状热水喷洒的过程中不仅会使得热水降温,还会对冷却塔内进行喷淋操作,因此相当于对冷却塔内进行清洗,但冷水池111则需要额外进行清洗。

在需要对冷水池111进行清洗时,首先启动位于冷却塔外壁上的抽水泵210,抽水泵210通过可伸缩的橡胶软管延伸至冷却塔内与条形件114连接,条形件114内设置有与抽水管212连通的空腔115,条形件114朝向池底112一面还设置有与空腔115连通的多个孔洞118,因此当抽水泵210对抽水管212产生吸力后,抽水管212内的吸力直接通过空腔115对作用于条形件114底部的孔洞118处,孔洞118吸走位于冷水池111池底112的杂质,为了方便对吸走的杂质进行集中处理,在抽水泵210与抽水管212之间设置有抽水箱119,抽水箱119上设置密封门,抽水箱119内设置有过滤网317,过滤网317与抽水箱119之间为可拆卸连接;当抽水管212使得池底112的液体与杂质输送到抽水箱119内,杂质不断变多后,可以通过抽水箱119侧壁上的密封门处开启抽水箱119取出杂质,过滤网317当使用次数过多时可以通过拆卸方式将过滤网317从抽水箱119内取出。

过滤网317与抽水箱119之间可进行拆卸,方便过滤网317使用次数过多导致过滤网317发生堵塞,过滤网317周缘设置有固定条,抽水箱119内壁对称设置供固定条插入的滑槽318;当需要拆卸过滤网317时,可以使得过滤网317周缘设置的固定条从抽水箱119内的滑槽318处分离即可。同时考虑到池底112部分杂质随着长时间的滞留会粘粘在冷水池111池底112,因此在条形件114的底部对称设置有支杆319,支杆319之间设置有刮板410,当条形件114通过齿轮214在齿条板213上进行移动时,刮板410可以对池底112进行刮壁操作,刮除掉池底112的杂质。

当移动机构启动后位于设备腔216两侧的齿轮214可以在位于池口的高台113上进行移动,高台113上设置有齿条板213,齿轮214与齿条板213之间通过齿接方式进行连接,在设备腔216内设置有延伸出设备箱116与设备箱116两侧齿轮214固定连接的转轴215,转轴215受驱动电机217进行转动,最终转轴215转动带动齿轮214进行转动;设备箱116内设置设备腔216,驱动机构包括位于设备腔216内的驱动电机217,驱动电机217固定连接有主动轮218,转轴215上设置从动轮219,主动轮218与从动轮219之间设置传送带310;设备腔216内的转轴215受控于驱动电机217,当启动驱动机构后,驱动机构中的驱动电机217转动,主动轮218与驱动电机217之间为固定连接,驱动电机217转动使得主动轮218跟随驱动电机217进行转动,在设备腔216内的主动轮218转动后可以通过传送带310使得从动轮219进行转动,从动轮219与转轴215进行套接,从动轮219固定套接在转轴215上。

在设备箱116上还设置吹气机311,条形件114设置与吹气机311连接的吹风管,通过吹气机311的设置可以利用气流对池底112进行吹气操作,使得池底112的杂质与池底112分离;在设备箱116的顶部设置有吹气机311可以提供气流,吹气机311吹出的气流经过吹风管传送到条形件114内的空腔115中,气流最终通过孔洞118作用在池底112,气流可以使得池底112的杂质松动,避免了由于杂质长时间的积累附着在池底112的情况发生,通过吹气的操作使得附着在池底112的杂质与池底112分离;条形件114上设置中转腔313,中转腔313与空腔115之间设置连通管314,吹风管与抽水管212均与中转腔313连通。

参照图5至图7,为了避免抽水泵210作用于抽水管212向中转腔313提供吸力时,由于吹风管312使得抽水管212抽水速度较慢在中转腔313内设置有漂浮球315可以封堵住吹风口,吹风管与抽水管212在与空腔115连接之前均先连接于条形件114上的中转腔313,同时中转腔313通过连通管314与条形件114内的空腔115进行连接,在中转腔313内设置有开关机构,避免了若吹风管与抽气管直接与空腔115连接时,由于吹风管的存在,使得抽水管212在产生吸力时会使得一部分吸力作用于吹风管导致抽水吸力不强,因此在中转腔313内设置有漂浮球315,漂浮球315与中转腔313底部设置有伸缩杆,当抽水管212受到抽水泵210的吸力后,此时吹风管分走一部分吸力使得池底112水流缓慢的流进中转腔313内,随着水流的不断增多,位于吹风口下方的漂浮球315缓慢上升直至漂浮球315封堵住吹风口,此时水流快速被抽水泵210吸走,当需要使用到吹气机311时,漂浮球315在吹气机311的作用下使得吹风管312产生排斥漂浮球315的吹风力,此时漂浮球315离开吹风口,由于漂浮球315与中转腔313底部之间通过伸缩杆连接,因此避免了由于吹风力的作用使得漂浮球315偏离吹风口的正下方,当再次抽水时漂浮球315无法封堵住吹风口的情况发生。当抽水泵210启动使得抽水管212抽水产生吸力时漂浮球315与伸缩杆可以封堵住吹风管与中转腔313的连接处,此时中转腔313内吹风管处封堵,连接管由于直接与空腔115连接,空腔115底部的孔洞118被液体封堵,因此此时中转腔313内密封抽水管212可以提供最大吸力对池底112进行抽水操作,进而通过抽水使得池底112的杂质被抽水管212抽入抽水箱119内。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