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空气源高温热泵带式干燥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049904阅读:831来源:国知局
一种空气源高温热泵带式干燥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发明创造属于干燥机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空气源高温热泵带式干燥装置。



背景技术:

在中药制药领域,对于不同的药材原材有不同的处理方法,部分药材的原材料或者半成品必须经过干燥工序去除其中的全部或部分水分或溶剂并达到工艺湿度要求之后才能进行后续的加工,因此干燥箱性能的好坏直接决定了药材的干燥质量。现有的干燥箱一般包括物料输送带及加热烘干装置,但是现有设备一般存在以下几个问题:热风源源不断地吹过网带表面对上面的物料进行干燥,热风供应不均匀,导致药材烘干不均匀;烘干装置的输送带的数量一般为一条,这样物料从上料端进入最后由出料端送出,整个过程中没有被搅动,导致压在底层的物料与表层的物料干燥效果不一致,输送带短的话导致烘干不彻底,如果输送带长的话设备占用空间大,难以保证干燥速度和干燥效果,延长干燥时间还会直接导致能耗的提升。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创造旨在提出一种空气源高温热泵带式干燥装置,以提高干燥的速度和干燥效果,缩短干燥的时间以降低设备的功耗,降低了药材的加工成本。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创造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空气源高温热泵带式干燥装置,包括:

箱体,所述箱体内设有竖直放置的隔板,所述隔板将箱体内空间分隔成烘干室和回风室,置于烘干室内的隔板一侧的两侧边分别设有竖向设置的第一冷凝器,两个竖向设置的第一冷凝器之间设有两个横向设置的第二冷凝器;

每个第一冷凝器和每个第二冷凝器上分别固接有多个吹风机,所述吹风机置于回风室内,且每个吹风机的吹风口分别朝向烘干室;

回风室内的隔板下部靠近第一冷凝器和第二冷凝器处分别固接有多个吸风机,且吸风机上吸风口的一端穿过隔板朝向烘干室;

所述烘干室内上部设有多个除湿罩,每个除湿罩的方向分别朝下,所述烘干室外侧设有除湿管道,所述除湿管道将每个除湿罩的排湿口依次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烘干室内设有上下排列的多条网带,且相邻网带之间的运动方向相反,每条网带的端部均比上一层网带沿其物料移动方向延伸出一定距离用于接物料,最上层网带的首端延伸出箱体外侧构成接料端,所述箱体一侧的下部开有出料口,最下层网带的末端靠近出料口构成收料端,烘干室内一侧壁和隔板上相对应的位置处分别设有层数与网带相同的支撑板,支撑板分别用于支撑网带。

进一步的,所述网带为人字形网带。

进一步的,每层网带分别由驱动电机驱动。

进一步的,所述网带为三层即上层网带、中层网带和下层网带。

进一步的,所述除湿罩的横截面为梯形或者圆形。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创造所述的一种空气源高温热泵带式干燥装置具有以下优势:

本发明所述的带式干燥装置采用两个第一冷凝器和两个第二冷凝器,保证了热风能均匀的分散到烘干室内,烘干室内设有多层网带,吹风机将回风室内的风吹到冷凝器里进行空气加热,热空气通过冷凝器进入到烘干室内,穿过多层网带后由吸风机吸到回风室内,这样烘干室与回风室之间形成强大的循环流,保证了药材的烘干质量,提高了药材的烘干速度,缩短了干燥的时间,采用空气源高温热泵降低了设备的功耗,从而降低了药材的加工成本。

附图说明

构成本发明创造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创造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创造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创造,并不构成对本发明创造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创造实施例所述的烘干室内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创造实施例所述的回风室内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创造实施例所述的热风循环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创造实施例所述的空气源高温热泵机组管道连接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箱体;101-烘干室;102-回风室;103-隔板;104-出料口;2-下层网带;3-中层网带;4-上层网带;5-支撑板;6-第一冷凝器;7-第二冷凝器;8-除湿罩;9-除湿管道;10-吸风机;11-吹风机;12-驱动电机;131-蒸发器;132-分液器;133-气液分离器;134-热泵压机;135-冷凝器;136-阀门;137-高压压力表;138-低压压力表;139-毛细管。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创造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本发明创造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创造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创造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创造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发明创造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创造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创造。

如图1-3所示,一种新型带式干燥系统,包括:

箱体1,所述箱体1内设有竖直放置的隔板103,所述隔板103将箱体1内空间分隔成烘干室101和回风室102,置于烘干室101内隔板103一侧的两侧边分别设有竖向设置的第一冷凝器6,两个竖向设置的第一冷凝器6之间设有两个横向设置的第二冷凝器7;

每个第一冷凝器6和每个第二冷凝器7上分别固接有多个吹风机11,所述吹风机11置于回风室102内,且每个吹风机11的吹风口分别朝向烘干室101;

回风室102内的隔板103下部靠近第一冷凝器6和第二冷凝器7处分别固接有多个吸风机10,且吸风机10上吸风口的一端穿过隔板103朝向烘干室101;

所述烘干室101内上部设有多个除湿罩8,每个除湿罩8的方向分别朝下,所述烘干室101外侧设有除湿管道9,所述除湿管道9将每个除湿罩8的排湿口依次连通。

如图1所示,所述烘干室101内设有上下排列的多条网带,所述网带为人字形网带,每层网带分别由驱动电机12驱动,且相邻网带之间的运动方向相反,每条网带的端部均比上一层网带沿其物料移动方向延伸出一定距离用于接物料,最上层网带的首端延伸出箱体1外侧构成接料端,所述箱体1一侧的下部开有出料口104,最下层网带的末端靠近出料口104构成收料端,烘干室101内一侧壁和隔板103上相对应的位置处分别设有层数与网带相同的支撑板5,支撑板5分别用于支撑网带。

如图4所示,所述箱体上方设有多组空气源高温热泵机组,每组空气源高温热泵机组分别包括蒸发器131、气液分离器133、热泵压机134和冷凝器135,所述冷凝器135包括第二冷凝器7和第一冷凝器6,所述蒸发器131的出液口通过管路与气液分离器133的进液口连接,所述气液分离器133的出气口通过管路与热泵压机134的进气口连接,所述热泵压机134的出气口通过管路与冷凝器135的进气口连接,所述冷凝器135的出液口通过管路与气液分离器133的进气口连接,所述气液分离器133的出液口通过管路与蒸发器131的进气口连接。

如图4所示,所述冷凝器135内部设有双层螺旋铜管,螺旋铜管内层装有水,螺旋铜管外层装有冷酶,所述冷凝器135出液口与气液分离器133进气口的连接管路上设有分液器132,所述气液分离器133出液口与蒸发器131进气口的连接管路上依次设有毛细管139和分液器132,所述气液分离器133出气口与热泵压机134进气口连接的管路上设有低压压力表138,所述热泵压机134出气口与冷凝器135进气口连接的管路上依次设有高压压力表137和阀门136,所述分液器132与气液分离器133进气口的连接管路上设有阀门136,所述蒸发器131的出液口和进气口处分别设有阀门136。

本实施例的工作过程:本装置工作时,上层网带4的进料口不断有物料送进,物料均经过上层网带4、中层网带3和下层网带2之间的循环烘干后通过收料端处收集已烘干完毕的药材,在烘干过程中,吹风机11不断的向烘干室101内吹风,吸风机10吸掉烘干室101内风,这样烘干室101与回风室102之间形成强大的气体循环,该设备中设有四组冷凝器,每组冷凝器都有相应的空气源高温热泵机组,空气源高温热泵机组中包括蒸发器131,蒸发器131的出液口输出低压液体,低压液体进入到气液分离器133后进行气体和液体的分离,分离出的气体进入到热泵压机134中压缩成高温高压气体输出到冷凝器135中,高温高压气体进入冷凝器135循环,释放的热量通过吹风机11吹到烘干室101内,气体变成液体从冷凝器135的出液口输出,高压气体经过冷凝器135后没有完全被消耗,没有被消耗的高压气体经过冷凝器135后变成中压气体,液体里混合中压气体经过分液器132,分液器132将液体里附带的中压气体分离出来,中压气体进入到气液分离器133将中压气体进行再次除液,然后经过毛细管139进行降压,降压后部分气体会变成液体,混合有低压气体的液体进入分液器132,分离出低压气体回到蒸发器131内继续进行循环,烘干室101内还设有除湿罩8,用于除掉烘干室101内的湿气,本系统具有高效节能环保的优点,蒸发器131不断的与外界空气进行热交换,达到制冷的效果将低压气体变成低压液体输出。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创造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创造,凡在本发明创造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创造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