屋顶式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04200阅读:352来源:国知局
屋顶式空调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屋顶式空调器。



背景技术:

较大制冷能力(10冷吨及以上)的屋顶式空调机一般采用双压缩机制冷系统,双压缩机制冷系统的屋顶式空调机在需要满足高制冷能力的要求时,需要同时开启两侧的换热器和换热风机,才能够保证足够的冷凝效果;在仅需要部分制冷能力时,为节省能源,可以只开启一侧的换热器和换热风机,从而在满足冷凝效果的前提下也能够节省能源。

但在现有技术中,当只有一侧的换热风机和换热器工作时,因为两侧的换热器之间没有隔断,因此运行侧换热器散出的热量会传递到非运行侧,使得运行侧的换热风机在排出热空气时排热效率降低、换热器的冷凝效果变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屋顶式空调器,旨在提高换热风机的排热效率,改善换热器的冷凝效果。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屋顶式空调器,包括:壳体,内设有换热腔;两换热风机,间隔设于所述换热腔的顶部;两换热器,所述两换热器设于所述换热腔内,且两所述换热器一一对应分设在两所述换热风机的下方;以及隔板,所述隔板设于两所述换热器之间,且所述隔板的周沿抵接于所述换热腔腔壁,以将所述换热腔隔离成两个相互独立的换热区。

优选地,所述隔板的底部设有与压缩机管路形状相适配的开口,以供所述压缩机管路穿设固定。

优选地,所述隔板的底部设有供压缩机管路穿设固定的开口,所述开口与所述压缩机管路之间留有安装间隙,所述安装间隙内填充密封件

优选地,所述密封件的材质为橡胶。

优选地,所述隔板呈分体结构设置,包括设于所述压缩机管路上方的第一隔板和连接在所述第一隔板前侧的第二隔板。

优选地,所述第一隔板的底部设有第一连接折边,所述第一连接折边与所述换热腔的底壁通过螺钉连接固定。

优选地,所述第二隔板包括:连接板和弯折板,所述连接板的后侧与所述第一隔板连接,所述连接板的前侧与所述弯折板连接,所述弯折板朝向一所述换热区呈弯折设置。

优选地,所述连接板与弯折板为一体成型设置。

优选地,所述连接板与所述第一隔板的侧边对应设有第二连接折边,以供螺钉穿设固定所述第二隔板和第一隔板。

优选地,所述弯折板底部设有第三连接折边,所述第三连接折边与所述换热腔的底壁通过螺钉连接固定。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两个换热器之间设置一个隔板,从而将换热腔隔离成两个相互独立的换热区,进而使得在单侧换热区内的换热器和换热风机运行时,运行侧换热器散发的热量不会扩散到非运行侧,因而运行侧换热风机能够更好地将换热器散发的热量排出,从而改善运行侧换热器的冷凝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屋顶式空调器一实施例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拆除一侧换热器后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拆除换热风机后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2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屋顶式空调器,该屋顶式空调器在两个换热器之间设置一个隔板,提高了换热风机的散热能力,改善了换热器的冷凝效果。

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提出一种屋顶式空调器,如图1所示,该屋顶式空调器包括:内设换热腔100的壳体,设于换热腔100内的两换热风机200、两换热器300和一隔板400,具体地,换热腔100的上腔壁间隔设有两个出风口;两换热风机200分别设于所述换热腔100的两个出风口内;两换热器300一一对应分设在两所述换热风机200的下方;所述隔板400设于两所述换热器300之间,且所述隔板400的周沿抵接于所述换热腔腔壁100,以将所述换热腔100隔离成两个相互独立的换热区。

上述实施例中,为了提高屋顶式空调器换热风机200的散热能力,改善屋顶式空调器换热器300制冷过程的冷凝效果,本实用新型在两个换热器300之间设置了一个隔板400。具体地,请参照图1至图3,隔板400为呈立式设置的钣金件,隔板400设置在两台换热器300之间,换热器300、隔板400、换热风机200、以及换热腔100的腔壁共同围合形成第一换热区110和第二换热区120,现有技术中换热腔100内只有一个换热区,因此,单侧换热风机200和换热器300运行时,运行侧换热器300散出的热量会传递到非运行侧,使得运行侧的换热风机200在排出热空气时排热效率很低;因此,本专利在换热腔100内设置了隔板400,隔板400将换热区100分隔成第一换热区110和第二换热区120,因此,单侧换热器300和换热风机200运行时,运行侧换热器300散发的热量不会扩散到非运行侧,因而运行侧换热风机200能够更好地将换热器300散发的热量排出,从而改善运行侧换热器300的散热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为了使得在压缩机管路穿过隔板400后,隔板400两侧的第一散热区110和第二散热器120仍能够保持良好的密封性,所述隔板400的底部设有与压缩机管路形状相适配的开口,以供所述压缩机管路穿设固定。

当供压缩机管路穿设的开口与压缩机管路形状相同时,虽然能够解决第一散热区110和第二散热器120密封性的问题,但是压缩机管路的安装难度较高,因此,在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请参照图2至4,为了降低压缩机管路的安装难度,且在压缩机管路穿设隔板400后,仍能够保持隔板400两侧的第一散热区110和第二散热器120的良好密封,所述隔板400的底部设有供压缩机管路穿设固定的开口411,所述开口411与所述压缩机管路之间留有安装间隙,所述安装间隙内填充密封件500。因为开口411与压缩机管路之间留有安装间隙,即开口411的面积比压缩机管路的面积大,因此安装压缩机管路的过程十分方便。

在上述实施例中,为了减轻压缩机管路的振动,避免压缩机管路振动使得隔板400的安装稳定性变差,上述实施例中的密封件500采用橡胶材质制作,橡胶材质的密封件500能够起到良好的减振效果,而且便于在开口411内的安装。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密封件500还可以为减振绵等减振材料。

在本实用新型再一实施例中,为了在维修屋顶式空调器时,不需要将隔板400整体拆下,只需要拆卸隔板400的一部分,而保留另一部分(保留设有供压缩机管路穿设开口的这一部分,因为这一部分与压缩机管路安装后,拆卸隔板400时需要先拆卸压缩机管路,工作量很大),本实施例中的隔板400呈分体结构设置,包括设于所述压缩机管路上方的第一隔板410和连接在所述第一隔板410前侧的第二隔板420。

具体地,请参照图1至图3,在维修屋顶式空调器换热腔100内的散热装置时,因为隔板400呈分体结构设置,因此只需要拆卸第二隔板420,而第一隔板410仍然与换热腔100的底壁固定连接,即不需要拆卸第一隔板410,从而避免了拆卸第一隔板410时同时需要拆卸压缩机管路的问题,因此隔板400的分体结构大大简化了隔板400的拆装过程。

请参照图1至图3,为了便于拆卸、整修第一换热区110和第二换热区120内的压缩机、回气管和排气管等空调部件,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隔板420包括:连接板421和弯折板422,所述连接板421的后侧与所述第一隔板410连接,所述连接板421的前侧与所述弯折板422连接,所述弯折板422朝向第一换热区110或第二换热区120呈弯折设置。

具体地,请继续参照图3,本实施例中,弯折板422向所述第一换热区110弯折设置,因此,弯折板422与第二换热区120之间距离较大,当需要对第二换热区120内的压缩机、回气管和排气管进行维修时,不需要拆下第二隔板420就有足够的空间维修压缩机、回气管和排气管。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请参照图3,第一隔板410与壳体螺接固定以保证足够的安装强度,具体地,所述第一隔板410的底部设有两个第一连接折边412,两个第一连接折边412设在所述开口411的两侧,两个所述第一连接折边412上设有螺纹通孔,换热腔100的底壁上设有与螺纹通孔对应的螺孔,所述第一连接折边412与所述底壁通过穿设所述螺纹通孔和螺孔的螺钉连接固定。

当然,为了保证第一隔板410与屋顶式空调器换热腔100腔壁之间的安装强度,还可以在第一隔板410与换热腔100的侧壁上设置连接折边,通过该连接折边与所述换热腔100的腔壁进一步螺接固定。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请继续参照图3,第二隔板420的连接板421靠近第一隔板410的侧边设有第二连接折边421a,第二连接折边421a的横截面呈L形,第一隔板410上对应该第二连接折边421a设有连接折边,该连接折边的横截面呈直边C形,第二连接折边421a与所述连接折边对应设有螺纹通孔,第二隔板420通过连接板421以螺钉固定第二连接折边421a和所述连接折边的方式与所述第一隔板410连接固定。

为了进一步提高第二隔板420与换热腔100腔壁之间的安装强度,所述弯折板422底部设有第三连接折边422a,所述第三连接折边422a与换热腔100的底壁通过螺钉连接固定。

容易想到地,为了方便第二隔板420与换热腔100腔壁的安装,上述通过连接折边螺接固定的连接方式还可以替换为卡接固定的连接方式。具体地,在第一隔板410的侧边设置插槽,在换热腔100的底壁上设置卡槽,该插槽与第二隔板420的侧壁相适配,该卡槽与第二隔板420的底壁相适配,第二隔板420可以从上向下先插入该插槽,插至底部后与所述卡槽固定而实现所述第二隔板420的固定安装,这种插接固定的方式简单方便、能够进一步提高第二隔板420的安装效率。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