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化区域用末端空调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83504阅读:519来源:国知局
净化区域用末端空调设备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净化区域用末端空调设备,属于制冷空调领域。



背景技术:

在一些食品制造领域,对于生产区域的温度、湿度控制有着严格的要求。以奶粉制造厂为例,由于奶粉作为一种特殊的粉状食品,对于存放和加工的环境必定有着特定的要求,然而我国对其生产加工环境具体要求及规范还未做到面面俱到,故在奶粉净化车间设计时往往是参考其他行业的净化空调系统并结合其自身工艺要求来进行空调设计。

净化空调系统由于对空调区内的净化度有着较高要求,从而使得空调区内必须保持较高的空气换气次数,故需要经过处理的空气量很大,同时净化车间往往还伴随着恒温恒湿得精度要求的控制,因而净化厂房的能源消耗比一般的民用公共建筑大得多。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一种净化区域用末端空调设备,解决常规空调净化设备复杂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净化区域用末端空调设备, 包括过滤器、换热器和引风机,新风经过滤器和换热器后由引风机将空气引入净化区域,所述换热器后设置迷宫式挡水板,迷宫式挡水板后设置前端回风口,前端回风口与迷宫挡水板后的空气通道汇合后设前端风机,前端风机通入除湿转轮,除湿转轮后部风道设后端回风口,除湿转轮后部风道与后端回风口汇合后设后端风机,后端风机后空气通道通入净化区域。

优选的,后端风机后还设有后级换热器。优选的,后级换热器后设有电加热器。电加热器后设有臭氧发生器。优选的,臭氧发生器后设二次过滤器。优选的,除湿转轮设有再生风风道,再生风风道前端设空气过滤层和再生加热器,再生风道后端设再生风机。

上述各装置设置在同一封闭的空气通道内,该空气通道为矩形框架结构。前端回风口和后端回风口的回风由净化区域引入,前端回风口和后端回风口在回风端设有回风风机。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本装置对新风的预冷处理,可以减少转轮除湿机的除湿负荷,大大降低转轮的耗电量需求。若净化空调工程送风量较大时,优先采用二次回风系统,因为节能效果比一次回风系统要好,通过采用二次回风的空气混合手段,一方面有效减少了经过转轮的风量,另一方面减少能源因恒温恒湿空气处理过程中冷热相抵消而引起的浪费。采用转轮除湿机,在保证空气卫生的前提下达到了生产所需的空气湿度要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在空调系统中的位置图。

1过滤器2换热器3迷宫式挡水板4前端风机5再生风机6除湿转轮7再生加热器8空气过滤层9后端风机10后级换热器11电加热器12二次过滤器13臭氧发生器14回风风机15前端回风口16后端回风口17回风风机。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过滤器、换热器和引风机,新风经过滤器和换热器后由引风机将空气引入净化区域,所述换热器后设置迷宫式挡水板,迷宫式挡水板后设置前端回风口,前端回风口与迷宫挡水板后的空气通道汇合后设前端风机,前端风机通入除湿转轮,除湿转轮后部风道设后端回风口,除湿转轮后部风道与后端回风口汇合后设后端风机,后端风机后空气通道通入净化区域。

将净化区域的空气通入空调系统中与新风进行混合,实现净化区域内的空气的过滤,同时如果新风温度降低,回流的空气能够与新风混合后提高新风的温度。换热器用于调节新风温度,换热器与水冷散热管路相连,水冷散热管路可以使用塔式水冷散热,也可以使用换热介质进行新风温度调整。

除湿转轮用于去除新风中的水分,低湿度的空调进风能够避免生产环境的湿度过大。

后端风机后还设有后级换热器。后级换热器后设有电加热器。加热器用于进风温度调整。

电加热器后设有臭氧发生器。臭氧发生器后设二次过滤器。臭氧发生器对进行进行消毒杀菌,实现进风的无菌状态。二次过滤器对进行二次过滤,将进行的洁净度提高到较高的级别。

除湿转轮设有再生风风道,再生风风道前端设空气过滤层和再生加热器,再生风道后端设再生风机。述各装置设置在同一封闭的空气通道内,该空气通道为矩形框架结构。

前端回风口和后端回风口的回风由净化区域引入,前端回风口和后端回风口在回风端设有回风风机。A 点的新风首先经过前换热器与冷冻水进行热交换,降温减湿后到设定的换热器B 点,新风被处理后与前端回风混合于 D 点,D 点的混合空气经过转轮除湿机,与转轮进行热湿交换,被类似等焓升温处理到 E 点,接着 E 点再与后端回风进行混合于 G 点,最后经过后表冷对 G 点的空气进行等湿降温处理到 H 点,H 点为出风状态点,它位于室内热湿比线上。而在极端天气情况下,且室内散热量偏低时,会出现开启电加热来维持送风温度的情况,此时只对湿度做上限设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