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区壁面贴附射流空调通风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003325阅读:469来源:国知局
工作区壁面贴附射流空调通风系统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暖通空调系统末端装置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工作区壁面贴附射流空调通风系统,适用于室内供暖和供冷。



背景技术:

气流组织模式是空调通风系统至关重要的环节,它关系到室内空气品质、人员的热舒适性以及空调通风系统的效率。按照送风与室内空气的掺混情况,气流组织模式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传统的混合式通风,以送风与室内空气的充分掺混为目标,尽量在室内形成温湿度分布均匀的室内空气环境;另一类是置换通风,以高效地将送风送到人员工作区为目标,并尽量减少送风与室内空气的掺混。

传统的混合式通风通常属于大温差高动量的送风方式,送风进入室内后经过与室内空气的混合,到达人体的呼吸区时已经被室内空气污染,降低了室内空气品质,可见,经空调系统处理的送风,并没有得到充分有效地利用。

置换通风利用低速气流在重力作用下沉降形成“空气湖”,室内的污染热源将送风气流加热,在浮力的作用下,送风以类似层流的活塞流的状态缓慢向上移动置换污浊空气,具有良好的浓度分层特点,有利于改善室内的空气品质,但是该置换通风方式仍存在两个主要问题,一是在冬季供暖情况下,置换通风系统由于送风速度低,气流在送出后将很快上浮,难以覆盖全部工作区,因而不适用于热风供暖工况。二是当室内负荷较大时,由于送风温差的限制,送风量将会变大,同时送风速度又较小,因而需要大面积的送风口,将导致房间下部风口布置较困难。

地板送风以架空地板为气流通道,可以增加下部送风口的面积,通过控制送风速度,形成类似于置换通风的效果,提高空气品质。但是一旦地板送风的出口风速大于一定的限制风速,将导致射流高度大于分层高度,此时地板送风就变成下部送风的混合通风了,而且地板送风明显存在扬尘而对室内产生二次污染的隐患。

综上可知,不论是采用传统混合通风,还是置换通风或地板送风等新的通风方式,都很难实现既能保证工作区良好空气品质,又能同时满足夏季供冷和冬季供暖的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空调通风系统在气流组织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即难以在保证工作区良好空气品质的同时,又能够满足夏季供冷和冬季供暖的需求,提出一种工作区壁面贴附射流空调通风系统,该空调通风系统在运行时送风直接到达工作区,送风量可根据需要在很大范围内调整,与传统混合式通风相比,明显改善了室内空气品质;与置换通风相比,在保证人员工作区良好的空气品质的同时,可以根据需要显著增加送风量,并能同时实现夏季供冷与冬季供暖。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一种工作区壁面贴附射流空调通风系统,包括送风系统和回风系统;

送风系统包括新风管1、送风管、空气处理机组3和静压箱6,送风管分为室外送风管4和室内送风管7两部分;新风管1一端与外界相通,另一端通过室外送风管4通入室内,室外送风管4上依次设有新风阀2、空气处理机组3和送风阀5;室外送风管4上设有静压箱6,位于送风阀5后,经过静压箱6缓冲后的空气通过室内送风管7送入室内,室内送风管7紧贴墙面布置,室内送风管7的侧壁和下端分别设有双层百叶侧送风口8和下送风口11;室内送风管7的下送风口11距地面高度为300~1500mm,室内送风管7的双层百叶侧送风口8下部距离地面2000mm,上部距离地面800mm;

回风系统包括回风管13和排风管15;回风管13分为两路:一路直接与室内室外相通,即回风管13一端为回风口12直接伸入室内,其布置于顶棚用于回风,另一端通过排风阀14控制与排风管15相通;另一路与室外送风管4相连通,其间通过回风阀16控制,连通处位于新风阀2和空气处理机组3之间。

所述的双层百叶侧送风口8为可调型双层百叶风口,双层百叶侧送风口8的送风角度可在垂直于墙面和平行于墙面的两个平面内进行调整;在双层百叶侧送风口8的外层是中间对开、可上下可移动的活动挡板10,活动挡板10面积在零到最大送风口面积的区间内变化。

所述的下送风口11为单层百叶送风口,送风角度变化范围是0~90°;

所述的双层百叶侧送风口8中心距墙面距离为10~300mm,送风口速度为0.5~6m/s;所述的下送风口11距地面高度为300~1500mm,送风口速度为0.5~6m/s。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中送风管紧贴墙面布置,在位于工作区高度内的送风管侧面和底部分别设置可调型送风口,风口中心距侧墙垂直距离为0~300mm,在沿壁面送风时,靠近侧墙处送风射流的流速大、静压小,而远离侧墙处送风射流的静压增大,在压差的作用下使得送风射流向侧墙方向弯曲,进而在工作区侧墙上形成贴附效应。在送风管底部设置下送风口,通过调整送风角度,使送风在地面上形成“空气湖”后,随热源产生的对流气流向上运动从而置换室内污染空气。这样,在侧送风口和下送风口共同或单独作用(视冷热负荷及送风参数而定)下,将送风气流直接送到工作区,满足夏季供冷和冬季供暖的需求。

本实用新型侧送风口的送风角度可以在竖直和水平两个方向上进行调整,在竖直方向上送风角度调整范围是0~180°,在水平方向上送风角度调整范围是0~90°(将送风口出流方向与送风口所在平面垂直时送风角度定义为90°)。通过调节风口的射流速度与角度,可以实现改变送风射流的射程与室内气流的流场分布;侧送风口的实际出口面积通过中间对开、可上下移动的活动挡板来调节,送风气流的流量可通过侧送风口的实际出口面积及出口速度进行调节。因此,本实用新型的装置能够根据室内冷热负荷的需求,将不同流量的空调送风直接送到工作区,在较少占用下部建筑空间的同时,能够很好地保证工作区内的空气品质和室内人员的热舒适性要求。

附图说明

图1为工作区壁面贴附射流空调通风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安装有工作区壁面贴附射流空调通风系统的房间截面示意图,体现室内送风管侧向的气流组织形式。

图3为安装有工作区壁面贴附射流空调通风系统的房间截面示意图,体现室内送风管紧贴墙面上的气流组织形式。

图4(a)为工作区壁面贴附射流空调通风系统中侧送风口内层双层百叶平面图。

图4(b)为工作区壁面贴附射流空调通风系统中侧送风口外层活动挡板全封闭时的平面图。

图中:1新风管;2新风阀;3空气处理机组;4室外送风管;5送风阀;

6静压箱;7室内送风管;8双层百叶侧送风口;9手柄;10活动挡板;

11下送风口;12回风口;13回风管;14排风阀;15排风管;16回风阀。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技术方案,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采用混合空气系统

室外新风与室内回风混合,通过控制新风阀2和回风阀16开启大小来调节新风、回风的混合比例,混合后的空气经空气处理器3处理后进入室外送风管4和紧贴房间墙面的室内送风管7,再通过安装在室内送风管7上的可调型双层百叶侧送风口8后形成贴附射流和/或室内送风管7下部的可调型下送风口11后形成垂直射流送入工作区。通过调节送风阀5的开启大小来控制送入工作区的总送风量,通过调节双层百叶侧送风口8和/或下送风口11的百叶角度来控制射流的方向和射程,通过上下移动双层百叶侧送风口8上的手柄9以改变活动挡板10的开度来控制侧送风量。侧送风口送入的气流在墙面形成贴附射流,将送风直接送到工作区,下送风口11送入的气流直接到达工作区,在地面形成空气湖,在热浮力的作用下带走工作区内热源产生的污染空气和冷(热)量,最后污染物经由回风口12、回风管13、排风阀14、排风管15后排出室外或与新风混合。

夏季供冷时,双层百叶侧送风口8送入的冷空气在墙面形成贴附射流,下送风口11送入的冷空气在地面形成空气湖,在室内热源产生的对流气流的带动下向上运动,不断置换工作区的污染空气,同时带走工作区的热量。冬季供暖时,调整双层百叶侧送风口8的出风角度,使送入的热空气在墙面形成斜向下方的贴附射流,下送风口11送入动量较高的热空气,热空气首先在地面扩散开,继而在浮力作用下逐渐上升与室内空气能够充分混合,使房间实现下热上冷的温度分布。

实施例2:采用全新风系统

回风阀16完全关闭,室外新风经空气处理器3处理后送入室内。余下与实施方案1相同。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