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石墨多流程冷凝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51371阅读:234来源:国知局
一种石墨多流程冷凝器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石墨多流程冷凝器。



背景技术:

石墨多流程冷凝设备,该种设备一般将上下封头分为多个管箱,对应每个管箱,通常在下封头上均设有多个冷凝液出液接管,多个冷凝液出液接管使得接口众多,增加了设备泄漏的风险。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的目的首先在于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仅有一个出液接管的冷凝设备,具体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石墨多流程冷凝器,包括外壳,在外壳内布置有上封头与下封头,在上封头与下封头之间平行设置有多个管箱,在下封头上对应于每个管箱均设置有一个积液槽,在相邻的积液槽之间具有用于间隔积液槽的间隔壁,在间隔壁上设置有连通相邻积液槽的通孔,仅在一个积液槽的底部设置有一凝液出口。管箱可以采用块孔式管箱或列管式管箱。

本实用新型仅具有一个凝液出口,多个管箱共用一个凝液出口,减少了外接管道的连接点,使外接管道简单方便,极大地减少了冷凝液可能的泄漏点。仅设置一个凝液出口后,还可降低下封头的制作难度,降低设备的制造费用。

进一步,所述通孔设置在间隔壁的底部。通孔设置在间隔壁的底部,可以减少积液槽内冷凝液的持有量,在需要时,可将冷凝液完全排空。

进一步,在凝液出口的上端设置有伸入所对应的积液槽的腔内的溢流管,溢流管的上端面的高度超过该溢流管所在积液槽的间隔壁上的通孔的内壁的最高点。设置溢流管后,可在除设置有溢流管外的其它积液槽内保持一定的冷凝液而形成液封,大大地减少了设备内的气体通过凝液出口排出的概率。

进一步,在凝液出口的上端设置有伸入所对应的积液槽的腔内的溢流管,在溢流管上罩有溢流帽,溢流帽的侧壁上设置有贯穿该侧壁的流道,积液槽内的液体能够经该流道后再经溢流管进入到凝液出口;所述溢流管的上端面的高度超过该溢流管所在积液槽的间隔壁上的通孔的内壁的最高点,该流道的内壁的最高点不高于所述溢流管的上端面。溢流帽设置后,可在全部的积液槽内形成液封,最大限度地避免了设备内的气体通过凝液出口排出。

具体地,所述溢流帽的下端部设置有贯穿溢流帽的周壁的缺口,该缺口形成所述流道;或所述溢流帽的下端部设置有贯穿溢流帽的周壁的流道孔,该流道孔形成所述流道。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标记A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的局部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请参阅图1和图2,一种石墨多流程冷凝器,包括外壳,在外壳内布置有上封头17与下封头12,在上封头17与下封头12之间平行设置有多个管箱16,在下封头12上对应于每个管箱均设置有一个积液槽13,在相邻的积液槽13之间具有用于间隔积液槽的间隔壁15,在间隔壁上设置有连通相邻积液槽的通孔14,仅在一个积液槽的底部设置有一凝液出口11。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通孔14设置在间隔壁的底部。

在凝液出口11的上端设置有伸入所对应的积液槽的腔内的溢流管23,在溢流管上罩有溢流帽21,溢流帽的侧壁上设置有贯穿该侧壁的流道,积液槽内的液体能够经该流道后再经溢流管进入到凝液出口;所述溢流管的上端面24的高度超过该溢流管所在积液槽的间隔壁上的通孔的内壁18的最高点,该流道的内壁的最高点不高于所述溢流管的上端面24。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溢流帽21的下端部设置有贯穿溢流帽的周壁的缺口22,该缺口形成所述流道,该缺口22的内壁25的最高点不高于所述溢流管的上端面24。

本实施例中,管箱采用石墨块孔式管箱,根据不同的需要,管箱也可以采用石墨管制作的列管式管箱。

实施例2

该实施例是在实施例1基础上的改进,请参阅图3,在凝液出口的上端设置有伸入所对应的积液槽的腔内的溢流管53,在溢流管上罩有溢流帽51,溢流帽的侧壁上设置有贯穿该侧壁的流道,积液槽内的液体能够经该流道后再经溢流管进入到凝液出口;所述溢流管的上端面54的高度超过该溢流管所在积液槽的间隔壁45上的通孔44的内壁48的最高点,该流道的内壁的最高点不高于所述溢流管的上端面54。

在本实施例中,在溢流帽51的下端部设置有贯穿溢流帽的周壁的流道孔52,该流道孔形成所述流道,该流道孔52的内壁55的最高点不高于所述溢流管的上端面54。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