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的室内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79662阅读:206来源:国知局
空调的室内机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只在机壳的下表面设有吹出口的空调的室内机。



背景技术:

在以往的空调的室内机中,有通过使吹出口不显眼,来提高美观性的室内机(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空调的室内机,该空调的室内机包括配置在从吸入口到吹出口的风路上的鼓风风扇,配置在鼓风风扇的周围的换热器,和能转动地支承在吹出口的近旁并沿长度方向延伸的上下风向板,该空调的室内机只在机壳的下表面设有吹出口。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5-68566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在以往的空调的室内机中,由于只在机壳的下表面设有吹出口,所以在制冷运转时,形成风路的前表面侧的壳体前壁阻碍向正面方向的送风。因此,正面送风不充分,冷风到达使用者的头部,降低舒适性。

另外,使冷风的一部分沿壳体前壁流动而直接将前表面面板的吹出口近旁冷却,或者通过热传导将与冷却后的壳体前壁相连的前表面面板冷却。因此,前表面面板的吹出口近旁的空气被冷却而达到露点温度以下,在前表面面板的吹出口近旁发生结露。并且,随着在保持该状态不变的情况下继续进行制冷运转,附着在前表面面板上的露水最后自机壳下落,污损室内机周围的家具、地面和墙壁等。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以上那样的问题而做成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正面送风,且能抑制机壳的前表面部的结露的空调的室内机。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本发明的空调的室内机包括:箱体形状的机壳,上述箱体形状的机壳在上表面具有吸入口,在下表面具有吹出口;鼓风机,上述鼓风机设置在上述机壳的内部,自上述吸入口吸入室内空气,自上述吹出口吹出空调空气;换热器,上述换热器设置在上述机壳的内部,通过使制冷剂与室内空气进行热交换来生成空调空气;上下风向板、第一上下辅助风向板以及第二上下辅助风向板,上述上下风向板、第一上下辅助风向板以及第二上下辅助风向板能转动地设置在上述吹出口,改变上下的风向,在制冷运转时,上述第一上下辅助风向板位于上述机壳的前表面侧,并且下游侧端部位于比上述机壳的下表面靠下方的位置,上述第二上下辅助风向板位于比上述第一上下辅助风向板靠下方的位置,并且上游侧端部位于比上述上下风向板靠上方的位置。

发明效果

采用本发明的空调的室内机,在制冷运转时,第一上下辅助风向板位于机壳的前表面侧,并且下游侧端部位于比机壳的下表面靠下方的位置,第二上下辅助风向板位于比第一上下辅助风向板靠下方的位置,并且上游侧端部位于比上下风向板靠上方的位置。

因此,在制冷运转时,冷风沿第一上下辅助风向板流动,不冷却比第一上下辅助风向板靠前方的部分,从而不会冷却机壳的前表面,能够抑制机壳的前表面部的结露。另外,对于利用第一上下辅助风向板和上下风向板朝下引导的冷风,能够利用位于比第一上下辅助风向板靠下方的位置的第二上下辅助风向板将上述冷风改变为正面方向,进行正面送风。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空调的制冷剂回路的概略图。

图2是从正面侧观察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空调的室内机的立体图。

图3是从侧面侧观察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空调的室内机的运转时的状态的剖视概略图。

图4是从侧面侧观察不具有第一上下辅助风向板的情况下的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空调的室内机的吹出口近旁的剖视概略图。

图5是从侧面侧观察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空调的室内机的吹出口近旁的剖视概略图。

图6是从侧面侧观察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空调的室内机的运转停止时的状态的剖视概略图。

图7是从侧面侧观察不具有第二上下辅助风向板的情况下的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空调的室内机的运转时的状态的剖视概略图。

图8是从侧面侧观察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空调的室内机的朝下送风运转时的状态的剖视概略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另外,并不是用以下说明的实施方式限定本发明。另外,在以下的图中,各构成构件的大小的关系有时与实际情况不同。

实施方式.

空调的结构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空调1的制冷剂回路13的概略图。

如图1所示,空调1包括室内机2和室外机3。室内机2包括室内换热器4和室内鼓风机5。室外机3包括室外换热器6、室外鼓风机7、压缩机8、四通切换阀9和膨胀阀10。室内机2和室外机3利用气体侧连通配管11以及液体侧连通配管12彼此连接,由此构成制冷剂回路13。

另外,室内鼓风机5相当于本发明的“鼓风机”。

制冷剂回路13的压缩机8、四通切换阀9、室外换热器6、膨胀阀10以及室内换热器4利用配管依次连接,供制冷剂循环。

在该空调1中,通过切换四通切换阀9的路径,能够切换进行制冷运转和制热运转。在图1中用实线表示的四通切换阀9的路径的情况下,空调1进行制冷运转。而在图1中用虚线表示的四通切换阀9的路径的情况下,空调1进行制热运转。

室内机的结构

图2是从正面侧观察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空调1的室内机2的立体图,图3是从侧面侧观察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空调1的室内机2的运转时的状态的剖视概略图。

在图2中,将室内机2的位于墙面k侧的面设定为背面,将背面的对面设定为前表面,将位于顶棚t侧的面设定为顶面,将顶面的对面设定为下表面,将图2的右侧的侧面设定为右侧面,将右侧面的对面设定为左侧面来进行以下的说明。另外,对室内机2的内部零件也采用同样的说明。另外,在风向上,将顶面侧设定为上方,将下表面侧设定为下方,将前表面侧设定为正面方向,将背面侧设定为后方,将左侧面侧设定为左方,将右侧面侧设定为右方来进行说明。

室内机2如图2所示,具有形成为横长的长方体形状的机壳20。但机壳20不限定于横长的长方体形状,只要是如图3所示在一处以上的位置设有顶面以及前表面的吸入口21那样用于吸入室内空气的开口部,和下表面的吹出口22那样用于吹出空调空气的开口部的箱体形状,可以为任何形状。

如图2所示,在将室内机2形成为横长的长方体形状的情况下,由机壳20的前表面和下表面,即,前表面面板23和下表面面板26形成角部。另外,在只在机壳20的下表面设有吹出口22的情况下,当从正面观察运转停止时的室内机2时,看不到吹出口22。因此,能够提高外观设计性。

机壳20的前表面被前表面面板23覆盖,左右侧面被侧面面板24覆盖,背面被背面面板25覆盖,下表面被背面面板25、下表面面板26以及上下风向板28覆盖,顶面被顶面面板27覆盖。另外,前表面面板23具有沿机壳20的长度方向即水平方向或左右方向凹陷的开口部,顶面面板27具有格子状的开口部,这些开口部成为吸入口21。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虽然除了在顶面面板27具有吸入口21,在前表面面板23也具有吸入口21,但至少在顶面面板27具有吸入口21即可。

另外,如图3所示,在机壳20的内部的背面侧设置有形成风路41的背面侧的壳体背壁39,在机壳20的内部的前表面侧设置有形成风路41的前表面侧的壳体前壁40。并且,利用壳体背壁39以及壳体前壁40形成室内鼓风机5的下游侧的风路41。详细而言,壳体背壁39以及壳体前壁40形成为自室内鼓风机5的下游侧向吹出口22延伸,将来自室内鼓风机5的空气引导到吹出口22。

在吹出口22的近旁设置有改变水平或左右的风向的左右风向板36,此外还设置有改变铅垂或上下的风向的上下风向板28、第一上下辅助风向板31以及第二上下辅助风向板33。在机壳20的内部收纳有室内鼓风机5,利用电动机(未图示)的驱动使该室内鼓风机5产生空气的流动,在室内鼓风机5的周围配置有室内换热器4。室内换热器4使在制冷剂回路13内循环的制冷剂与利用室内鼓风机5供给的室内空气之间进行热交换,生成空调空气。另外,在室内换热器4的上游侧设置有过滤器37,在室内换热器4的下方配置有排泄盘38,回收来自室内换热器4的排泄水。

这里,简单说明室内机2内的空气的流动。

利用过滤器37将自吸入口21吸入的室内空气中含有的尘土去除。该室内空气在通过室内换热器4时与在室内换热器4的内部流动的制冷剂进行热交换,在制冷运转时,该室内空气被冷却,在制热运转时,该室内空气被加热,到达室内鼓风机5。通过了室内鼓风机5的内部或通过了室内鼓风机5与背面面板25的间隙的空调空气通过风路41,自吹出口22朝向前方或下方被吹出。

上下风向板28

上下风向板28如图2以及图3所示,构成机壳20的下表面的一部分,配置在设置于机壳20的内部的背面侧的壳体背壁39的下部的近旁,利用上下风向支承构件29将上下风向板28支承为能绕上下风向板旋转轴30转动。该上下风向板28沿长度方向延伸,在上下方向上改变自吹出口22吹出的空气的风向,并且进行吹出口22的开闭。

通过使驱动电动机(未图示)驱动该上下风向板28,该上下风向板28能以上下风向板旋转轴30为中心,在上侧构造极限位置(日文:当たり)(全闭状态)到下侧构造极限位置(全开状态)的范围内进行转动。

第一上下辅助风向板31

第一上下辅助风向板31如图3所示,配置在设置于机壳20的内部的前表面侧的壳体前壁40的下部的近旁,被支承为一端能绕第一上下辅助风向板轴32进行转动,能够转动90度以上。该第一上下辅助风向板31沿机壳20的长度方向延伸,在上下方向上改变自吹出口22吹出的空气的风向,并且抑制前表面面板23的结露。

在制冷运转时,该第一上下辅助风向板31位于自壳体前壁40的下部延伸至比机壳20的下表面靠下方的位置。也就是说,相对于空气流位于上游侧的端部(以下称为上游侧端部)且是支点的那方端部位于壳体前壁40的下部,相对于空气流位于下游侧的端部(以下称为下游侧端部)且不是支点的那方端部位于自吹出口22至比机壳20的下表面靠下方的位置。

图4是从侧面侧观察不具有第一上下辅助风向板31的情况下的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空调1的室内机2的吹出口22近旁的剖视概略图。

在不具有该第一上下辅助风向板31的情况下,在制冷运转时,沿壳体前壁40吹出的冷风如图4的箭头所示地流动,冷风与吹出口22近旁的前表面面板23的下部相接触而将前表面面板23冷却。

另外,即使冷风不直接与前表面面板23相接触,当作为壳体前壁40的下部的吹出口22近旁被冷风冷却时,与壳体前壁40相连的前表面面板23仍会由于热传导而被冷却。被冷风直接冷却或通过热传导被冷却的前表面面板23的下部即吹出口22近旁的周围的空气冷却而达到露点温度以下,在前表面面板23的吹出口22近旁发生结露。并且,随着制冷运转的继续进行,附着在前表面面板23上的露水最后自机壳20下落,污损室内机2周围的家具、地板和墙壁等。

图5是从侧面侧观察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空调1的室内机2的吹出口22近旁的剖视概略图。

另一方面,在具有第一上下辅助风向板31的情况下,在制冷运转时,如图5的箭头所示,利用第一上下辅助风向板31阻碍沿壳体前壁40吹出的冷风与吹出口22近旁的前表面面板23的下部相接触。并且,冷风沿第一上下辅助风向板31向下倾斜地流动,所以冷风不会与前表面面板23直接接触。此时,第一上下辅助风向板31被自吹出口22吹出的冷风冷却上游侧的面,由于第一上下辅助风向板31形成中空构造,并且具有隔热性,所以即使在下游侧的面与潮湿的室内空气相接触,也不会发生结露。

另外,利用第一上下辅助风向板31阻碍冷风直接与作为壳体前壁40的下部的吹出口22近旁相接触。也就是说,壳体前壁40的比第一上下辅助风向板31靠前方的部分不会被冷却,所以不会通过热传导将与壳体前壁40相接触的前表面面板23冷却。

如上所述,通过如图5那样地设置第一上下辅助风向板31,前表面面板23不会因冷风的影响而被冷却,所以前表面面板23成为与周围的空气相同程度的温度,能够抑制前表面面板23的结露。

另外,该第一上下辅助风向板31不限定于以第一上下辅助风向板轴32为中心进行转动的机构,也可以是上下滑动的机构。另外,通过将在背面涂敷有粘合剂或粘接剂等的吸水材料粘贴到第一上下辅助风向板31的前端,能使附着在第一上下辅助风向板31上的露水不自机壳20下落地进行吸水。

第二上下辅助风向板33

第二上下辅助风向板33如图3所示,包括支承部33a和引导部33b,上述支承部33a的一端被支承为能绕第二上下辅助风向板轴35转动,上述引导部33b设置在支承部33a的另一端。

支承部33a侧视具有沿一方向较长的形状,即,竖长的形状。另外,引导部33b侧视设置为沿与支承部33a垂直的方向突出,并且具有圆弧形状的弧面。支承部33a在机壳20的长度方向上以空开间隔的方式设在多处例如2处。因此,在相邻的支承部33a之间形成有间隙。另外,引导部33b沿机壳20的长度方向延伸,在上下方向上改变自吹出口22吹出的空气的风向。例如,在引导部33b沿水平方向倾斜的情况下,能沿水平方向对通过支承部33a的间隙的空气流进行引导,所以能够进行正面送风。

另外,第二上下辅助风向板33能绕第二上下辅助风向板轴35转动90度以上。

另外,引导部33b侧视观察不限定于圆弧形状的弧面,但与平面相比,圆弧形状的弧面易于引导风。另外,侧视观察,引导部33b也可以设置为不与支承部33a严格地垂直。

在制冷运转时,如图3所示,引导部33b以与第一上下辅助风向板31空开间隔的方式位于下方,并且引导部33b的下游侧端部位于比第一上下辅助风向板31靠正面侧的位置,即,比第一上下辅助风向板31靠机壳20的前表面侧的位置,并且引导部33b的上游侧端部位于比上下风向板28的下游侧端部靠上方的位置。

图6是从侧面侧观察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空调1的室内机2的运转停止时的状态的剖视概略图。

另外,第二上下辅助风向板33如图6所示,在运转停止时,配置在风路41内。

图7是从侧面侧观察不具有第二上下辅助风向板33的情况下的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空调1的室内机2的运转时的状态的剖视概略图。

如图7所示,在不具有第二上下辅助风向板33的情况下,在制冷运转时,当想要利用上下风向板28沿正面方向改变风向时,需要使上下风向板28沿水平方向倾斜过去。但若那样,如图7所示,吹出口22变窄,压损增大,所以风量下降。

另外,越是沿水平方向倾斜配置上下风向板28,在上下风向板28的背面(停止时的下表面且是设计面)侧越是没有充分的冷风流动,因来自正面(停止时的上表面且是风路面)侧的冷却使背面侧达到露点温度以下,发生结露。另外,由于利用壳体前壁40以及第一上下辅助风向板31阻碍向正面方向的送风,所以正面送风不充分,冷风到达使用者的头部,降低舒适性。

另一方面,如图3所示,在具有第二上下辅助风向板33的情况下,在制冷运转时,引导部33b以与第一上下辅助风向板31空开间隔的方式位于下方,且引导部33b的下游侧端部位于比第一上下辅助风向板31靠正面侧的位置,即,比第一上下辅助风向板31靠机壳20的前表面侧的位置,从而能够不受壳体前壁40和第一上下辅助风向板31的阻碍地,使第二上下辅助风向板33的引导部33b将自壳体前壁40沿第一上下辅助风向板31朝下流动的冷风改变为朝向正面。因此,第一上下辅助风向板31与第二上下辅助风向板33之间的漏风减少,冷风不会到达使用者的头部,能够提高使用者的舒适性。

此外,上下风向板28的上游侧端部位于比壳体背壁39的下游侧端部靠正面侧的位置,即,比壳体背壁39的下游侧端部靠机壳20的前表面侧的位置,上下风向板28的上游侧端部与壳体背壁39的下游侧端部之间具有间隔。并且,上下风向板28的上游侧端部位于比壳体背壁39的下游侧端部靠上方的位置,或者上下风向板28的上游侧端部位于比壳体背壁39的向下游侧的延长线靠上方的位置,从而易于将冷风鼓送到上下风向板28的背面侧。因此,能使上下风向板28沿水平方向倾斜,使在上下风向板28的背面侧漏走的冷风的角度进一步朝向正面。

另外,自上下风向板28引导来的冷风在第二上下辅助风向板33的背面侧流动,所以不会在第二上下辅助风向板33上发生结露。

图8是从侧面侧观察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空调1的室内机2的朝下送风运转时的状态的剖视概略图。

当朝下送风时,如图8所示,使上下风向板28相对于水平方向以65度~90度朝向下方,使第一上下辅助风向板31相对于水平方向以85度~90度朝向下方,使第二上下辅助风向板33相对于水平方向以65度~90度朝向下方,从而能够向大致正下方吹出空气,能比以往的空调扩大风向范围。

另外,在将第一上下辅助风向板31支承为能绕第一上下辅助风向板轴32进行转动的情况下,当运转停止时,如图6所示,第一上下辅助风向板31的不是支点的那方端部位于比上下风向板28靠上方的位置。另外,在将第二上下辅助风向板33支承为能绕第二上下辅助风向板轴35进行转动的情况下,当运转停止时,引导部33b位于比第一上下辅助风向板31靠后方的位置,且位于比上下风向板28靠上方的位置。另外,当形成为上下风向板28、第一上下辅助风向板31以及第二上下辅助风向板33相互不干涉,利用上下风向板28覆盖吹出口22的结构时,看不到风路41内,能够提高停止时的外观设计性。

本实施方式的空调1的室内机2在制冷运转时,第一上下辅助风向板31位于吹出口22的正面侧,即,机壳20的前表面侧,并且第一上下辅助风向板31的下游侧端部位于比机壳20的下表面靠下方的位置,第二上下辅助风向板33位于比第一上下辅助风向板31靠下方的位置,并且第二上下辅助风向板33的上游侧端部位于比上下风向板28靠上方的位置。另外,第一上下辅助风向板31设置为自壳体前壁40的下部延伸至比机壳20的下表面靠下方的位置。另外,第二上下辅助风向板33的引导部33b位于比第一上下辅助风向板31靠下方的位置,并且引导部33b的上游侧端部位于比上下风向板28靠上方的位置。

因此,对于利用第一上下辅助风向板31和上下风向板28朝下引导的冷风,能够利用位于比第一上下辅助风向板31靠下方的位置的第二上下辅助风向板33的引导部33b将上述冷风改变为正面方向,进行正面送风。另外,由于利用第二上下辅助风向板33将冷风改变为正面方向,所以能够扩大上下风向板28的角度,吹出口22变宽,压损低,所以能够提高性能。另外,自上下风向板28引导来的冷风在第二上下辅助风向板33的背面流动,所以不会结露。此外,冷风沿第一上下辅助风向板31流动,不会冷却壳体前壁40的比第一上下辅助风向板31靠前方的部分,从而不会冷却机壳20的前表面,机壳20的前表面不会结露。

另外,在制冷运转时,上下风向板28的下游侧端部位于比机壳20的下表面靠上方的位置,从而易于向背面侧鼓送冷风,所以上下风向板28的不结露的角度的范围扩大,能够进一步扩大吹出口22,由于吹出口22的低压损化而提高性能。

另外,在制冷运转时,第二上下辅助风向板33的引导部33b的下游侧端部位于比第一上下辅助风向板31靠正面侧的位置,即,位于比第一上下辅助风向板31靠机壳20的前表面侧的位置,从而第二上下辅助风向板33能将自壳体前壁40沿第一上下辅助风向板31朝下流动的冷风改变为朝向正面,所以第一上下辅助风向板31与第二上下辅助风向板33之间的漏风减少,冷风不会到达使用者的头部,能够提高使用者的舒适性。

另外,在制冷运转时,上下风向板28的上游侧端部位于比壳体背壁39的下游侧端部靠正面侧的位置,即,位于比壳体背壁39的下游侧端部靠机壳20的前表面侧的位置,上下风向板28的上游侧端部与壳体背壁39的下游侧端部之间具有间隔,所以易于向上下风向板28的背面侧鼓送冷风,即使使上下风向板28进一步沿水平方向倾斜,上下风向板28的背面侧也不会结露。因此,通过使上下风向板28沿水平方向倾斜,能使在上下风向板28的背面侧漏走的冷风的角度进一步朝向正面。

另外,在制冷运转时,上下风向板28的上游侧端部位于比壳体背壁39的下游侧端部靠上方的位置,或者位于比壳体背壁39的向下游侧的延长线靠上方的位置,从而易于向上下风向板28的背面侧鼓送冷风,所以即使使上下风向板28进一步沿水平方向倾斜,也不会在上下风向板28的背面侧结露。因此,通过使上下风向板28沿水平方向倾斜,能使在上下风向板28的背面漏走的冷风的角度进一步朝向正面。

另外,在运转停止时,第一上下辅助风向板31以及第二上下辅助风向板33收纳在机壳20的内部,所以具有不会降低运转停止时的外观设计性的效果。

另外,利用机壳20的前表面和下表面,即,利用前表面面板23和下表面面板26形成角部。另外,在只在机壳20的下表面设有吹出口22的情况下,当从正面观察运转停止时的室内机2时,看不到吹出口22。因此,能够提高外观设计性。

附图标记说明

1、空调;2、室内机;3、室外机;4、室内换热器;5、室内鼓风机;6、室外换热器;7、室外鼓风机;8、压缩机;9、四通切换阀;10、膨胀阀;11、气体侧连通配管;12、液体侧连通配管;13、制冷剂回路;20、机壳;21、吸入口;22、吹出口;23、前表面面板;24、侧面面板;25、背面面板;26、下表面面板;27、顶面面板;28、上下风向板;29、上下风向支承构件;30、上下风向板旋转轴;31、第一上下辅助风向板;32、第一上下辅助风向板轴;33、第二上下辅助风向板;33a、支承部;33b、引导部;35、第二上下辅助风向板轴;36、左右风向板;37、过滤器;38、排泄盘;39、壳体背壁;40、壳体前壁;41、风路。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