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用高强度水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13494阅读:18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建筑用高强度水箱,属于建筑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从广义上来说,建筑学是研究建筑及其环境的学科。建筑学是一门横跨工程技术和人文艺术的学科。建筑学所涉及的建筑艺术和建筑技术、以及作为实用艺术的建筑艺术所包括的美学的一面和实用的一面,它们虽有明确的不同但又密切联系,并且其分量随具体情况和建筑物的不同而大不相同。

中国古代建筑具有朴素淡雅的风格,主要以茅草、木材为建筑材料,以木架构为结构方式(柱、梁、枋、檩、椽等构件),按照结构需要的实际大小、形状和间距组合在一起。这种建筑结构方式反映了古代宗法社会结构的清晰、有序和稳定。由于木质材质制作的梁柱不易形成巨大的内部空间,古代建筑便巧妙地利用外埠自然空间,组成庭院。庭院是建筑的基本单位,它既是封闭的,又是开放的;既是人工的,又是自然的,可以俯植花草树木,仰观风云日月,成为古人“天人合一”观念的又一表现,也体现了中国人既含蓄内向,又开拓进取的民族性格。古代稍大一些的建筑都是由若干个庭院组成的建筑群,单个建筑物和庭院沿一定走向布置,有主有次,有高潮有过渡,成为有层次、有深度的空间,呈现出一种中国人所追求的整体美和深邃美。其中宫殿、寺庙一类比较庄严的建筑,往往沿着中轴线一个接一个地纵向布置主要建筑物,两侧对称的布置次要建筑物,布局平衡舒展,引人入胜。

现有的建筑用水箱在使用时不方便,而且不能实现集热与排污,导致水箱需要定时清洗,操作复杂。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建筑用高强度水箱。

本发明的一种建筑用高强度水箱,它包含框架、冷水箱、热水箱、底座、抗压管、进水管、换热器、集热管、集污槽板、排污阀、出水管;所述框架的内部分别安装有冷水箱与热水箱,所述热水箱设置在冷水箱的上侧,所述进水管分别与冷水箱、热水箱的上侧连接,所述冷水箱、热水箱的底部均设置有集污槽板,所述集污槽板的下侧设置有排污阀,所述两个排污阀通过管道连接至外侧,所述冷水箱与热水箱的下端均安装有出水管,所述框架的底部安装有底座,所述底座底部的中间安装有数个抗压管,所述框架的上侧面安装有换热器,所述换热器的上端安装有集热管,所述集热管、热换热与热水箱之间相互连通。

作为优选,所述集污槽板的上表面设置有数个集污槽。

作为优选,所述热水箱为保温水箱。

作为优选,所述抗压管的底部设置有防滑层。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能实现集热与换热,使用方便,操作简便,工作效率高。

附图说明

为了易于说明,本发明由下述的具体实施及附图作以详细描述。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框架;2-冷水箱;3-热水箱;4-底座;5-抗压管;6-进水管;7-换热器;8-集热管;9-集污槽板;10-排污阀;11-出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通过附图中示出的具体实施例来描述本发明。但是应该理解,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而并非要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发明的概念。

如图1所示,本具体实施方式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它包含框架1、冷水箱2、热水箱3、底座4、抗压管5、进水管6、换热器7、集热管8、集污槽板9、排污阀10、出水管11;所述框架1的内部分别安装有冷水箱2与热水箱3,所述热水箱3设置在冷水箱2的上侧,所述进水管6分别与冷水箱2、热水箱3的上侧连接,所述冷水箱2、热水箱3的底部均设置有集污槽板9,所述集污槽板9的下侧设置有排污阀10,所述两个排污阀10通过管道连接至外侧,所述冷水箱2与热水箱3的下端均安装有出水管11,所述框架1的底部安装有底座4,所述底座4底部的中间安装有数个抗压管5,所述框架1的上侧面安装有换热器7,所述换热器7的上端安装有集热管8,所述集热管8、热换热7与热水箱3之间相互连通,所述

进一步的,所述集污槽板9的上表面设置有数个集污槽。

进一步的,所述热水箱3为保温水箱。

进一步的,所述抗压管5的底部设置有防滑层。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工作原理为:在使用时,通过进水管6实现进水,进水后,通过集热管8实现集热,集热后再经过换热器7实现换热,使得水箱内的水实现换热,且使用一段时间后,由集污槽板9实现集污,集污后通过排污阀10实现快速排污,使用方便,操作简便,在安装时,通过底座4实现安装,且经过抗压管5实现抗压,使用方便,操作简便,效率高,能节省时间。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建筑用高强度水箱,它涉及建筑技术领域;所述框架的内部分别安装有冷水箱与热水箱,所述热水箱设置在冷水箱的上侧,所述进水管分别与冷水箱、热水箱的上侧连接,所述冷水箱、热水箱的底部均设置有集污槽板,所述集污槽板的下侧设置有排污阀,所述两个排污阀通过管道连接至外侧,所述冷水箱与热水箱的下端均安装有出水管,所述框架的底部安装有底座,所述底座底部的中间安装有数个抗压管,所述框架的上侧面安装有换热器,所述换热器的上端安装有集热管,所述集热管、热换热与热水箱之间相互连通;本发明能实现集热与换热,使用方便,操作简便,工作效率高。

技术研发人员:钱奎;赵健;陈占富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无锡职业技术学院
技术研发日:2017.03.20
技术公布日:2017.08.18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