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器室内机和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61398阅读:140来源:国知局
空调器室内机和空调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制冷设备领域
技术领域
,特别涉及一种空调器室内机和空调器。
背景技术
:目前,空调器在常规运行的过程中,制冷模式中吹出的冷风或制热模式中吹出的热风的风速及风流量较大。当冷风或热风以较大的速度和较强的湍流度直吹人体时,会引起人体的不舒服感,而导致用户换上空调病,进而影响用户对产品的舒适度体验。所以,提供一种具有无风感出风模式的空调器是丞待解决的问题。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空调器室内机,旨在解决空调器出风舒适性差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的空调器室内机,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具有一前面板,所述前面板具有一出风口,并且,所述前面板的外表面凹陷形成有容置槽,所述容置槽位于所述出风口的上方;微孔板,在所述容置槽与所述出风口之间可上下移动地安装于所述壳体。优选的,所述微孔板与所述壳体转动连接而可上下翻转;或所述微孔板与所述面板滑动连接。优选地,所述空调器室内机还包括安装于所述壳体内的第一驱动装置,所述第一驱动装置与所述微孔板连接,以驱动所述微孔板进行转动;或者所述空调器室内机还包括安装于所述壳体内的第二驱动装置,所述第二驱动装置与所述微孔板连接,以驱动所述微孔板进行滑动。优选地,所述微孔板中部的微孔的孔径,较所述微孔板两端部的微孔的孔径小。优选地,所述微孔板上的微孔的孔径,自所述微孔板的中心向外呈逐渐增大设置。优选地,所述微孔板上的微孔包括一位于所述微孔板中心的第一风孔,及多个位于所述第一风孔周围的第二风孔;所述第一风孔的轴线与所述微孔板的板面垂直,所述第二风孔的轴线与所述第一风孔的轴线呈夹角设置,且该夹角的大小随着所述第二风孔与所述第一风孔距离的增大而增大。优选地,所述微孔板上的微孔的孔径为1mm~3mm。优选地,所述微孔板上的微孔的面积之和与所述出风口的面积的比值为:1/3~2/3。优选地,所述空调器室内机还包括安装于所述壳体内的第三驱动装置,以及构成出风通道的蜗壳;所述蜗壳上安装有一导风板,所述导风板的靠近所述出风口的一端与所述蜗壳转动连接,所述第三驱动装置与所述导风板连接,以驱动所述导风板进行转动。优选地,所述上蜗壳上还设置有容置所述导风板的安装槽。本发明还提出一种空调器,所述空调器包括空调器室内机,所述空调器室内机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具有一前面板,所述前面板具有一出风口,并且,所述前面板的外表面凹陷形成有容置槽,所述容置槽位于所述出风口的上方;微孔板,在所述容置槽与所述出风口之间可上下移动地安装于所述壳体。本发明技术方案通过在空调器室内机的出风口处活动连接有微孔板,其中,微孔板可相对地遮挡或打开出风口。所以,当微孔板遮挡于出风口时,空调器室内机的出风会通过微孔板的拦截并从微孔吹出,进而大幅度降低出风的流速,以达到空调器室内机无风感出风的效果。其次,前面板上还是设置有容置槽,当出风口打开时,容置槽用以容置微孔板以对微孔板起到保护作用。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发明空调器室内机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其中,空调器室内机处于常规出风模式;图2为本发明空调器室内机另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其中,空调器室内机处于无风感出风模式;图3为图2中微孔板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附图标号说明:标号名称标号名称10空调器室内机20壳体21前面板211容置槽22出风口23出风通道24蜗壳241上蜗壳241a安装槽242下蜗壳25导风板30微孔板31微孔40安装板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另外,在本发明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本发明实提出了一种空调器室内机及包含有空调器室内机的空调器,该空调器具可以是分体式空调器、立柜式空调器或吊顶式空调器等。关于空调器,下述内容以分体式空调器为具体实施例进行介绍。参照图1至图4,本发明提出一种空调器室内机10,包括壳体20和微孔板30。所述壳体20具有一前面板21,所述前面板21具有一出风口22,并且,所述前面板21的外表面凹陷形成有容置槽211,所述容置槽211位于所述出风口22的上方。所述微孔板31在所述容置槽211与所述出风口22之间可上下移动地安装于所述壳体20。具体而言,空调器室内机10包括安装板40,及连接安装板40的壳体20。其中,空调器室内机10通过安装板40以挂设于墙壁上。其次,壳体20内设置有出风通道23,出风通道23主要由上蜗壳241和下蜗壳242配合形成。并且,壳体20还具有一前面板21,前面板21上设置有出风口22,前述出风通道23通过前面板21上的出风口22进行出风。再者,前面板21的外侧设置有微孔板30,且微孔板30与壳体20之间为活动连接,以在所述容置槽211与所述出风口22之间可上下移动。连接方式可以有多种,例如:微孔板30的两侧端设置有滑槽(图中未标示),壳体20的两侧端设置有对应配合的凸轨(图中未标示),以完成微孔板30于前面板21的外侧进行相对滑动。或者是,微孔板30的两侧端设置有凸轨(图中未标示),壳体20的两侧端设置有对应配合的滑槽(图中未标示),以完成微孔板30于前面板21的外侧进行相对滑动。又或者是,直接将微孔板30的上边缘与壳体20进行转动连接,以使微孔板30可以上下方向的翻转。当然,为了实现微孔板30的自动化控制,本实施例还提出:当微孔板30与壳体20为转动连接时:于壳体20内设置有第一驱动装置(图中未标示),并于微孔板30的上边缘的两侧端皆设置有转轴,其中一侧端的转轴通过轴承与壳体20连接,另一侧端的转轴与第一驱动装置的驱动轴连接。进而当第一驱动装置运行时,可驱动微孔板30上的转轴进行转动,以控制微孔板30的翻转。或是,于壳体20内设置有第一驱动装置,并于微孔板30的上边缘的两侧端皆设置有转轴,其中一侧端的转轴通过轴承与壳体20连接,另一侧端的转轴上设置有带动齿轮,对应的,第一驱动装置的驱动轴上设置有与所述带动齿轮啮合的传动齿轮,以当第一驱动装置运行时,通过传动齿轮与带动齿轮的配合以带动转轴的转动,进而实现微孔板30的翻转。更或者,于壳体20内设置有第一驱动装置,并于微孔板30的上边缘的相对两侧端分别设置有转轴和轴孔,其中,转轴通过轴承以与壳体20连接,轴孔与第一驱动装置的驱动轴配合。当微孔板30与壳体20为滑动连接时,上述已说明,微孔板30的两端通过滑槽或凸轨以与所述壳体20的两端滑动连接。在此基础之上,于壳体20内增置有第二驱动装置(图中未标示),第二驱动装置的驱动轴上安装有传动齿轮;其次,微孔板30上设置有沿上下方向延伸且与所述传动齿轮啮合的的齿条。进而达到,当驱动装置运行时,通过传动齿轮和齿轮条之间的传动以进一步带动微孔板30进行上下移动。此外,微孔板30上设置有多个微孔31,可以理解的,当微孔板30移动至遮挡出风口22时,空调器室内机10的出风只能通过微孔31进行分散流动,以降低风速,进而实现空调器无风感出风的效果。并且,壳体20的前面板21上还设置有容置槽211,当微孔板30对出风口22进行避让时,可移动至容置槽211内,以通过容置槽211进以保护;同时,微孔板30容置于容置槽211内后,不会凸显于前面板21而对空调器室内机10的整体美观造成影响。具体解释,当微孔板30位于容置槽211内时视其所处位置为避让位置,当微孔板30遮挡出风口22时视其所处位置为遮挡位置;并且,本实施例通过将微孔板30与壳体20之间采用滑动连接进行说明。当空调器处于常规出风模式时,微孔板30处于避让位置;当用户调节转换为无风感出风模式时,微孔板30会向下滑动至遮挡位置,然后将出风口22挡住,使得风流只能通过微孔板30上的微孔31进行出风,以实现无风感出风效果。再者,当用户在调节转换至常规出风模式时,微孔板30会向上滑动至避让位置,使得出风口22完全打开,以实现常规出风。此处应该说明,微孔板30于避让位置和遮挡位置之间来回滑动为无障碍移动,也就是说,微孔板30可以自由滑动于避让位置(容置槽211处)和遮挡位置(出风口22处)之间。本发明技术方案通过在空调器室内机10的出风口22处活动连接有微孔板30,其中,微孔板30可相对地遮挡或打开出风口22。所以,当微孔板30遮挡于出风口22时,空调器室内机10的出风会通过微孔板30的拦截并从微孔31吹出,进而大幅度降低出风的流速,以达到空调器室内机10无风感出风的效果。其次,前面板21上还是设置有容置槽211,当出风口22打开时,容置槽211用以容置微孔板30以对微孔板30起到保护作用。在另一实施例中,参照图1和图4,所述微孔板30中部的微孔31的孔径,较所述微孔板30两端部的微孔31的孔径小。可以理解的,空调器在使用过程中,用户一般处于空调器室内机10的正下方向。所以,本实施例中,将微孔板30中部的微孔31的孔径设置得较小,以当用户转换空调器为无风感出风模式时,空调器室内机10中部的出风会较两边的更弱,进而达到更佳的无风感出风模式,以提供用户更佳的体验。其次,微孔板30两端部的微孔31的孔径设置的较大,旨在确保出风口22与外部空间具有足够的连通区域,以保证空调器的制冷或制热效果。进一步的,所述微孔板30上的微孔31的孔径,自所述微孔板30的中心向外呈逐渐增大设置。可以理解的,与上述实施例解释相同,空调器在使用过程中,用户一般处于空调器室内机10的正下方向。所以,本实施例中,将微孔板30中心的微孔31的孔径设置得较小,而越远微孔板30中心的微孔31的孔径越大。进而,当用户转换空调器为无风感出风模式时,空调器室内机10中部的出风会较两边的更弱,进而达到更佳的无风感出风,以提供用户更佳的体验。并且,本实施例中,微孔31的孔径在远离微孔板30中心的方向上时逐渐增大,进而微孔31的排布呈均匀有序地渐变设置,这样不仅能够实现空调器出风的均匀性,还使得整个微孔板30的外观显得更为美观。更进一步的,所述微孔板30上的微孔31包括一位于所述微孔板30中心的第一风孔(图中未标示),及多个位于所述第一风孔周围的第二风孔(图中未标示);所述第一风孔的轴线与所述微孔板30的板面垂直,所述第二风孔的轴线与所述第一风孔的轴线呈夹角设置,且该夹角的大小随着所述第二风孔与所述第一风孔距离的增大而增大。具体而言,第一风孔的轴线与所述微孔板30的板面垂直可分两种情况解释。第一,当微孔板30为平板时,第一风孔为垂直微孔板30的板面直接贯穿。第二,当微孔板30为弧形板时,弧形板与第一风孔的所在点具有一相切面,其中,第一风孔于垂直此相切面的方向贯设与微孔板30上。此外,第二风孔的轴线与第一风孔的轴线具有一夹角,可以理解为将第二风孔的端口朝向微孔板30的四周扩散设置,进而增加出风的扩散方向,以将出风往更广的区域扩散,进而达到更加的无风感出风效果。其中,第二风孔的轴线与第一风孔的轴线所具有的夹角,其大小随着所述第二风孔与所述第一风孔距离的增大而增大。也就是说,距离第一风孔越远的第二风孔,其倾斜角度就越大,并且倾斜角度伴随距离的增加而逐步递增。可以理解的,这样设置不仅扩大了空调器的出风区域,加强出风的无风感;还进一步通过倾斜角度递增的方式以增加空调器出风的均匀性。再者,微孔31呈扩散性倾斜设置,使得微孔31本身的排布图案更加的美观,以给予用户的更强的视觉体验。进一步的,所述微孔板上的微孔31的孔径为1mm~3mm。这样能够保证微孔31的出风其风速较低,以实现空调器的无风感出风。同时,若微孔31设置得过大,会增加出风量及风速,因此不能实现空调器的无风感处风,而影响用户的体验。若微孔31设置得较小,则微孔31的出风量过小,进而不能满足用户的制冷或制热的效果。本实施例中,优选的,微孔的孔径为1mm。更进一步的,所述微孔板上的微孔31的面积之和与所述出风口22的面积的比值为:1/3~2/3。同理的,若两者面积比过大,则微孔31的出风量会较大,进而未能实现空调器的无风感出风。若两者面积比过小,微孔31的出风量过小,进而不能满足用户的制冷或制热的效果。在另一较佳实施例中,参照图1和图2,所述空调器室内机10还包括安装于所述壳体20内的第三驱动装置(图中未标示),以及构成出风通道23的蜗壳24,所述蜗壳24上安装有一导风板25,所述导风板25的靠近所述出风口22的一端与所述蜗壳24转动连接,所述第三驱动装置与所述导风板25连接,以驱动所述导风板25进行转动。可以理解的,前述已阐述蜗壳24主要包括用以构成出风通道23的上蜗壳241和下蜗壳242。于上蜗壳241设置有导风板25,并且,导风板25还连接有第三驱动电机,以通过第三驱动电机的驱动来进行转动,其中,导风板25主要用以当空调器处于常规出风模式时,对空调器的出风进行导风作用。具体解释,第三驱动电机与导风板25的连接关系可以为:导风板25的靠近出风口22的一端的两侧皆设置有转轴,其中一端侧的转轴通过轴承与壳体20连接,另一侧的转轴与第三驱动装置的驱动轴连接,进而当第三驱动装置运行时,通过驱动轴以带动导风板25上的转轴进行转动,进而实现导风板25的翻转。或者是,导风板25的靠近出风口22的一端的两侧对应设置有转轴和轴孔,其中,转轴通过轴承和壳体20连接,轴孔用以配合第三驱动装置的驱动轴。当然,此处应该说明的,本实施例中的导风板25主要用以上下方向上的导风。但是,在本申请的空调器室内机10中还安装有左右方向的导风片,因在图中未标示,所以在此不多加阐述。进一步的,所述上蜗壳241上还设置有容置所述导风板25的安装槽241a。可以理解的,当导风板25未工作时能容置于安装槽241a内,进而避免导风板25对空调器的出风进行扰流。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发明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
技术领域
均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