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空调用节能冷却塔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018328阅读:513来源:国知局
中央空调用节能冷却塔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冷却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中央空调用节能冷却塔。



背景技术:

中央空调的广泛使用,改善了人们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中央空调用冷却塔是以水作为循环冷却剂,从中央空调系统中吸收热量排放至大气中,从而降低水温的装置。其冷却原理是将热水喷撒至散热材表面与通过之移动空气相接触。此时,热水与冷空气之间即产生显热之热交换作用,同时部分的热水被蒸发,亦即蒸发水汽中其蒸发潜热被排放至空气中,最后经冷却后的水落入集水箱内,利用泵浦将其传送至热交换器中,再予吸收热量。

现有的冷却塔包括塔体和安装在塔体的上方的风筒,风筒内安装有电机架,电机架上安装有电机,电机通过减速箱与风机相连接。塔体内安装有连接有进水管的布水管,塔体内还安装有放置有淋水填料的填料网,填料网的下方安装有带有若干入风百叶的进风窗,进风窗的底部安装有接水盘,接水盘上安装有连接有出水管的集水箱。其中,淋水填料的作用是将需要冷却的热水溅散成水滴并形成水膜,从而增加水和空气的接触面积和接触时间,进而增加水和空气的热交换强度,达到较好的冷却效果。

水的冷却过程主要在淋水填料中完成,因此淋水填料是影响冷却塔的冷却性能的重要影响因素。为提高冷却塔的冷却性能,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做了技术上的延伸,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如授权公告号为CN205228213U、专利名称为一种改进冷却塔的散热的冷却塔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所提出的一种技术方案。其包括填充有淋水填料的填料层,并在填料层中内置有若干水平设置且互不导通的流通管,且流通管的两端伸出塔体与外界导通,并且各流通管均由管体外壁均匀分布有若干散热翅片构成。

上述技术方案具有除使热水在填料层的上下与空气直接接触外,还能通过流通管与空气间接接触的优点;另外,均匀分布的散热翅片可以使热水与空气之间的接触更加的充分,从而改善冷却塔的散热效率,提高冷却塔的冷却性能。

本实用新型为提高冷却塔的冷却性能,提出了另一种技术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中央空调用节能冷却塔,具有提高冷却塔的冷却性能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中央空调用节能冷却塔,包括进风窗和内部形成有集水腔的集水箱,所述集水腔内设有用于搅拌所述集水腔内的冷却水的搅拌器,所述进风窗内设有用于将风力转化为旋转力并驱使所述搅拌器旋转的风动力装置。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风动力装置将自进风窗进入的流动空气所带来的风力转化为旋转力,使得搅拌器在风动力装置的带动下发生旋转,从而对集水箱内的冷却水进行搅拌,具有对冷却水进行二次散热的作用,提高冷却塔的冷却性能;另外,风动力装置具有节能环保的优点。

作为优选,所述风动力装置包括竖直设置以接受风力并将其转化为旋转力的风杯、以及通过第一齿轮组与所述风杯的转轴啮合以传递旋转力至所述搅拌器的传动杆。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风杯在风力的作用下发生旋转,并通过第一齿轮组带动传动杆发生旋转,从而将竖直方向的周向旋转转化为水平方向的周向旋转,具有结构简单的优点。

作为优选,所述搅拌器竖直置于所述集水腔内,并通过第二齿轮组与所述传动杆啮合。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传动杆起到将风杯的旋转力传递至搅拌器的作用。

作为优选,自所述集水箱的内壁向内延伸形成与所述搅拌器转动连接的支架。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支架起到支撑搅拌器的作用。

作为优选,自所述支架的上表面竖直向上延伸形成与所述传动杆转动连接的支座。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与支架固定连接的支座起到支撑传动杆的作用。

作为优选,自所述支架的下表面竖直向下延伸形成竖直杆,自所述竖直杆的端部向所述集水箱的内部延伸形成与所述支架的轴向平行,并与所述搅拌器转动连接的加撑座。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固定连接于支架并与搅拌器转动连接的加撑座,起到加强对搅拌器的支撑的作用。

作为优选,自所述集水箱的开口边沿向外延伸形成接水盘,所述风杯通过与所述风杯转动连接的三脚架固定在所述接水盘上。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三脚架具有支撑结构简单、支撑力稳固的优点。

作为优选,所述风动力装置设有两个,且两个所述风动力装置呈对角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呈对角设置的风动力装置,相互间不会形成干涉;另外,能够提供风力的转化率,从而提高冷却塔的冷却性能。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三脚架固定在接水盘上的风杯,将自进风窗进入的流动空气所带来的风力转化为旋转力,并通过传动杆将旋转力传递至搅拌器,使搅拌器发生转动,从而对集水箱内的冷却水进行二次散热,提高冷却塔的冷却性能;另外,风动力装置具有节能环保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施例的纵向剖视图,用以显示进水管、布水管、填料网、接水盘和集水箱的结构;

图3是用以显示风动力装置和搅拌器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5是图3中B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中,10、塔体;20、风筒;30、电机架;40、电机;50、风机;60、进水管;70、布水管;80、填料网;90、进风窗;100、接水盘;110、集水箱;120、支撑脚;130、出水管;140、三脚架;150风动力装置;160、搅拌器;170、支架;180、支座;190、竖直杆;200、加撑座;91、入风百叶;111、集水腔;141、套筒;142、支脚;151、风杯;152、第一齿轮组;153、传动杆;154、第二齿轮组;161、搅拌轴;162、搅拌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一种带有水动力装置的中央空调用节能冷却塔,参见图1,包括塔体10,塔体10的上方一体成型有风筒20,风筒20内安装有电机架30,电机架30上安装有电机40,电机40通过减速箱连接有风机50 。

参见图1和图2,塔体10内安装有连接有进水管60的布水管70,布水管70的下方安装有填料网80,填料网80内放置有淋水填料。淋水填料的作用是将需要冷却的热水溅散成水滴并形成水膜,以增加水和空气的接触面积和接触时间,进而增加水和空气的热交换强度。

水的冷却过程主要在淋水填料中进行,当水进入淋水填料中后与流动的空气发生热交换和质交换。因此,冷却塔的冷却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淋水填料的热交换性能。本实施例中的淋水填料采用S型梯波淋水填料,淋水填料由改性聚氯乙烯平片经热压成型,具有较高的散热能力;而且梯波淋水填料的设计还具有以下优点:1)散热面积增长系数大;2)水流在板面上的分布性能好;3)水和空气流过板面时的扰动大。

参见图1和图2,塔体10的下方一体成型有带有若干入风百叶91的进风窗90,进风窗90的底部一体成型有接水盘100,且接水盘100的中部位置向下凸起形成具有集水腔111的集水箱110,集水箱110上连接有与集水腔111连通的出水管130。接水盘100的底部的四角位置焊接有支撑脚120。上述内容均为现有技术,在此就不再赘述。

参见图3和图4,接水盘100的上表面竖直焊接有三脚架140,其中三脚架140包括套筒141、以及一体成型于套筒141的外周且互呈120度的三个支脚142。套筒141内套接有与套筒141转动连接的风杯151,参见图4,风杯151的转轴通过第一齿轮组152啮合有传动杆153。通过第一齿轮组152将风杯151在竖直方向上的周向旋转转化为传动杆153在水平方向上的周向旋转。

参见图5,集水箱110的内壁上焊接有自集水箱110的内壁向集水箱110内延伸的支架170,支架170的上表面一体成型有呈竖直向上设置的支座180,且在接水盘100上也焊接有支座180;传动杆153穿接于支座180并与支座180转动连接。

参见图3和图5,传动杆153上远离风杯151的一端通过第二齿轮组154啮合有位于集水腔111内的搅拌器160。搅拌器160包括穿接于支架170并与支架170转动连接的搅拌轴161,搅拌轴161上远离支架170的一端套接有与搅拌轴161过盈配合的搅拌叶162。参见图5,支架170的下表面一体成型有竖直向下的竖直杆190,竖直杆190的端部一体成型有与支架170的轴向平行并与搅拌轴161转动连接的加撑座200;搅拌轴161自上而下依次穿接于支架170和加撑座200。加撑座200起到加强对搅拌器160的支撑的作用。

参见图3、图4和图5,风杯151、第一齿轮组152、传动杆153和第二齿轮组154构成风动力装置150,本实施例中在集水箱110的对角位置设置有两个风动力装置150。

风杯151在进入进风窗90的流动空气的风力的带动下发生旋转,并通过传动杆153驱使搅拌器160发生旋转,从而对集水箱110内的冷却水进行搅拌,提高集水箱110内的冷却水的散热速度,实现冷却水的二次散热,进而提高冷却塔的冷却性能。另外,风动力装置150是通过风力驱动的,具有节能环保的优点。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